重生千禧大玩家 第639節
代工、材料、封測等企業,滿打滿算來了二三十家,幾乎把全國半導體產業里夠資格邀請的,全邀請了個遍,還包括灣灣。 就在媒體七嘴八舌時,突然間,嘈雜的人群一下子沉默不言,一個個專注手頭活。 工信部的領導走在最前面,中芯、華虹、臺積電等全國頂尖的企業緊隨其后。 咔咔咔,長槍短炮一陣亂拍。 “陸總!這里!麻煩看這里!” “陸總,請問你們有哪些入圍了這次的30項創新產品和技術項目?” 面對著記者的提問,陸飛面帶微笑:“我們很榮幸澎湃科技的wave平臺方案,和復芯90nm工藝制程技術能斬獲集成電路產品、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兩個大獎……” 孫紅軍不動聲色地觀察四周,看到張汝京,看到邱慈云,看到高啟全,還在人群當中,注意到被烏壓壓一片記者包圍的羅唯仁。 “大陸半導體產業在未來的5到10年里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現在已經有了,呃,有了一些不錯的設計公司,比如復芯,比如澎湃?!?/br> 羅唯仁代表著臺積電,這次出差完全看成是一次任務,語氣里充滿著敷衍和不屑。 記者追問:“那么制造方面呢?你會擔心我們的半導體公司會對臺積電產生競爭嗎?” “呃,這個,有那么一點點挑戰吧?!?/br> 羅唯仁很想說“沒有”,但在人家的主場,不得不謙虛一下,提到中芯和復芯。 “就只有一點點嗎?為什么?” “因為你們在進步,我們臺積電也是會進步,依然保持領先,所以彼此之間的落差并不會縮小,可能會有幾代技術差距吧?” “那到底是幾代呢?” “兩三代吧,也就是領先個五六年?!?/br> “……” 頃刻間,雅雀無聲。 眾人都對羅唯仁的狂語頗有微詞,紛紛不滿,不就是差兩三代而已嘛,但凡只要舉國之力去干半導體,早晚都能追趕,甚至趕超。 畢竟,有很多領域就這么辦到了! “呃,據我了解,目前半導體沒有一個算是強項的,設備、材料、制造、存儲、設計各個方面,在全球都處于追趕階段?!?/br> 羅唯仁清清嗓子:“尤其是在制造環節,要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動輒就是幾十億幾百億投資,可能追平五六年的差距,至少需要幾千億來完成工藝升級,我覺得相當地不劃算,最好能改個方向使勁?!?/br> “你覺得該往哪個方向去呢?” 記者們面面相覷,其中一個挺身而出。 “我覺得可以先易后難?!?/br> 羅唯仁笑道:“制造環節雖然落后五六年,但在ic設計上可能落后國際一兩年,在封測環節上也就落后兩三年,這兩個環節資本投入要少一點,技術含量要低一點,大陸半導體該重點在這兩個方面深耕,至于代工制造,完全可以交給我們臺積電,實現彼此半導體產業鏈的優勢互補,豈不完美!” “對啊,干嘛要費力搞芯片制造???”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br> “可自己就是生不出來,怎么辦?” “造不如買,我覺得說的沒錯?!?/br> “……” 記者們感覺好有道理,竟無言反駁。 “哼,歪門邪說,滿嘴放屁!” 張汝京陰沉著臉,看著羅唯仁得意的嘴臉,就想到臺積電跟阿美利加聯手打壓中芯,輿論戰、法律戰,甚至貿易戰,希望阿美利加動用關稅法,禁止中芯的產品進入市場。 他立刻當著一眾媒體,隔空反擊:“不可否認,中芯雖然跟臺積電之間的差距還很大,但在成熟工藝制程上,我們一點也不怕!” “好??!” 全場所有人聽著提氣,卻沒想到羅唯仁冷不丁地說了一句:“中芯的確是唯一的希望,但也許我說話難聽了些,到目前為止,中芯的工藝技術突破了65nm了嗎?就算今年突破了,恐怕還要幾年才能量產,就更不用提除了中芯以外的半導體公司,你們說對吧?” 弦外之音仿佛在說,不要誤會,我臺積電不是針對你中芯一個,而是在座的各位,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樂色! “nnd,好囂張啊?!?/br> 孫紅軍緊皺著眉說:“咱們懟回去?” “當然懟回去?!?/br> 陸飛可不會坐視不管,這次參會,不圖虛名,就是想盡可能在“4萬億計劃”里分一杯羹給半導體,也為了招募更多的芯片人才。 反正梁孟松已經辭職,馬上就要潤到復芯,也就不用藏著掖著,不裝了!我攤牌了! 在孫紅軍的推波助瀾下,忽然在人群里傳播著一個讓人震驚的好消息。 位于莞城的復芯晶圓廠成功試產65nm。 “轟!” 一瞬間,全場嘩然,行業震動。 第548章 本以為是黃金,想不到是王者 確定沒有聽錯? 確定是65nm?不是90nm? 不對啊,復芯這次獲獎的明明是90nm集成電路工藝技術嘛! 怎么突然就把65nm搞出來了? 確定是復芯,不是中芯?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從設計到封測,尤其是制造的同行,一個個懷疑自己聽錯了,交頭接耳,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大部分持半信半疑的態度。 65nn工藝,可是連中芯都還沒有搞定,復芯這個小老弟怎么就彎道超車老大哥了呢? 要知道,在當前的全球晶圓代工領域,臺積電、聯電擁有成熟的65nm工藝,而且重兵投入到45nm制程節點,處于第一檔。 第二檔,都是已經掌握90nm量產的特許半導體、ibm、世界先進等等,內地也只有中芯夠格,但在65nm研發進度上排在末尾。 至于復芯,和三星、華虹這些90nn芯片量產起步晚的半導體,同屬于第三檔。 現在,怎么就從第三檔里殺出一匹黑馬,非但逆襲了第二檔,還追趕上第一檔了呢? 真的假的? 邱慈云作為華虹的ceo,去年新官上任,帶領團隊搞出0.18微米的cmos工藝技術,出片量超過1萬片,銷售總收入破8億。 正滿心歡喜著,卻被復芯一盆冷水澆滅。 你品,你細品,你帶著手下,到鵬城,唱著歌還領著獎,突然就被復芯給趕超啦! 華虹好歹是老前輩,在中芯出現之前,絕對的半導體內地一哥,“909工程”的主力。 被中芯超越也就認了。 畢竟有張汝京大佬坐鎮,有資深的班底保駕護航,又有政策扶持,又能上市融資。 可憑什么會輸給成立不到5年的復芯! 就因為陸老爺是億拳鈔人,有鈔能力嗎? 如果能靠錢就能砸出半導體,華虹早在90年代就能砸出來,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可媒體們管不了這么多,雖然看不懂,敏銳地注意到“復芯突破65nm制程”,絕對是頭條中的頭條,就像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不管是《半導體光電》這種專業雜志,還是大大小小的傳媒、網媒,一擁而上,浩浩蕩蕩。 “臥槽?” 孫紅軍嚇得一個激靈,立馬殿后。 陸飛腳步加快,一溜煙的工夫走入頒獎禮大會場,就見過道兩側總有人熱情地打招呼: “陸總,你們的保密工作做的可以??!” “是啊,聽說你們復芯弄出了65nm啦?” “陸總,我們展訊一直想跟復芯,還有澎湃好好合作一把,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機會?” “……” 望著陸飛迎面朝自己走來,張汝京緊皺著眉,起初聽到復芯比中芯提前突破65nm制程節點,一度以為是玩笑,但這話是從陸飛嘴里說出來,就很顯然不是玩笑,但依舊覺得不可思議,怎么想都想不通,怎么就領先了呢? 沒人比他更懂追趕芯片制程的難度! 中芯之所以能以如此神速追上臺積電,靠著就是從臺積電、英特爾這些第一、第二檔挖人,甚至干脆挖走整個團隊,但即便如此,仍然距離65nm風險試產,還差了一兩個季度。 去年第三季度才完成90nm的復芯,怎么會進步得這么快?快得簡直不像華夏半導體! “陸總,復芯真的試產了65nm?” 當陸飛坐下時,張汝京終于忍不住發問。 “沒錯,不過良品率只有18%,好在我們已經找到提高改進的方法?!?/br> 陸飛守口如瓶,絕不透露半分梁孟松的信息,語氣里帶著一絲的神秘。 “是真的啊?!?/br> 張汝京不由一愣,內心五味雜陳。 羨慕、高興、激動、欣慰等情緒交織,但在某個瞬間,也會涌出酸溜溜的嫉妒。 為什么第一個突破65nm的會是復芯! 竟然不是自己的中芯??? 震驚中帶著遺憾,遺憾中帶著困惑。 到底是中芯的進度太慢了?還是復芯的速度太快了?合著復芯有如此驚人的研發實力! 一直以來,總以為復芯只是全球半導體第三檔里最強的,想不到居然強成這個樣子! “僥幸,僥幸?!?/br> 陸飛用謙虛的口吻說:“要不是中芯被臺積電牽制,分散了精力,不然肯定比我們更早突破65nm制程工藝,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