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張小辮兒這三人,恰似漏網之魚,慌里慌張地混入城中。大戰剛過,民居城墻上皆是彈痕,由此可見日前戰況之激烈程度,但老百姓還是要維持生計互通有無,買賣鋪戶多半照常開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有來有往。 張小辮兒擔心城中人多眼雜壞了大事,不敢在人多處行走,只找沒人的小巷子走。七轉八繞行過幾條窮街陋巷,前路卻被高墻封死,是條死路,兩邊都無門戶,路徑狹窄,驢車掉轉不得,三人又驚又累,只得暫且坐在巷子里歇歇腿腳。 孫大麻子正想問張小辮兒冒死將古尸運進城里究竟是要做什么勾當,還沒等開口動問,就見兩邊墻頭上有黑影晃動,他還以為是有賊偷逾墻而走,忙捏著拳頭跳起身來,定睛看時,立時出了一身冷汗:“進了貓巷不成?哪里來的這許多貓?” 原來墻頭巷角處,不知幾時鉆出幾百只野貓來,一只只臟兮兮的瘦骨嶙峋,瞇著貓眼圍著張小辮兒他們打轉,不知懷著什么鬼胎,神色極是不善。 書中暗表:這座靈州城是處古城,已歷千年,自唐代以來,多產花貓,故又有“貓兒城”的別名。城中流浪無主的野貓極多,盤街踞巷,數以萬計,城中至今還有舊時貓祠古跡,頗多靈驗,所以雖然常有野貓偷魚竊rou,當地的居民卻無人敢去開罪那些貓爺貓奶。 張小辮兒見狀也知不妙,忙低聲招呼孫大麻子和小鳳:“快把麻袋里的女尸拖出來喂貓??!”那兩個聽得此言都怔在當場,沒口地叫冤:“千辛萬苦把那僵尸美人偷運入靈州城來,一路上擔了多少風險,受了多少驚嚇,竟是要喂這群賊貓?” 有道是:“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也深?!碑吘共恢种欣瞎矸愿缽埿∞p兒進城意欲何為,且聽下回分說。 第二卷 槐園宅 第一章 松鶴堂 話說張小辮兒這三人,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帶著僵尸美人混入了靈州城,結果剛一進城,就在縱橫交錯的巷子里迷了路。誰承想這條荒僻幽暗的老街舊巷,竟有一大群野貓盤踞,三人頓時被群貓團團圍住,別看一兩只貓不嚇人,可一旦成群結隊地蜂擁而來,那情形也著實教人心驚。 靈州這座貓兒城里,最是盛產花貓。所謂花貓,身上皮毛并非五顏六色,那些黑白相間,又或是黃白相間的雜色之貓,皆屬花皮,倘若有遍體一色之貓,則必定是從城外來的,城內之貓,絕無純粹一色的皮毛。 此事在當地無人不知,張小辮兒多次進過靈州城,故此知道一二。他曉得這條全是野貓的巷子在這城里叫作貓兒巷,擋住去路的那堵高墻,想必就是傳說中極具靈異的貓仙祠后墻了。附近百姓不供狐仙、白仙,卻專喜歡去求貓仙爺保佑自家添福、添壽、添人丁,遇到大事小情,必到祠中祈求許愿。這也是本處風俗使然,常常都有人把魚rou饅頭扔到祠后巷中喂貓,以求善果,靈州城里的和尚、道士都不如野貓們受人待見。 久而久之,那些無家無主滿城流浪的饞貓、懶貓,就逐漸聚集在貓仙祠周圍,平時睡懶覺、曬太陽,醒了就去吃那些善男信女供神用的魚rou果子。這些貓大都被愚夫愚婦們給慣壞了,結果滿城當中,再無一只花貓肯在夜里去捉老鼠,所以靈州城里除了貓多,老鼠更多,鼠患已然有成災之勢。 可常言道“世事有一興,則必有一衰”,近年來天災連著兵禍,人心喪亂,世風不古,大多數老百姓衣不遮體,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就愁那晚上的,有幾個還顧得上孝敬它們這些貓爺貓奶?祠廟道觀里的香火,都已慘淡得今非昔比了。 這可苦了古祠堂里這群好吃懶做的大小饞貓,一個個餓得眼珠子發藍,伏墻臥檐喵喵慘叫,好不容易見有三個人推了輛驢車進來,便以為又有善人前來燒香許愿。按慣例,稍后免不了要發上一番利市,讓它們這伙貓仙爺的重子重孫們飽餐一頓。 奈何那三個家伙太不懂事,進來了半天,干坐著不動,也不見取出什么糕餅rou脯來,群貓不由得好生著惱,心頭起火、口中流涎,攢著腳步朝驢車越逼越近。 張小辮兒心中八百多個轉軸,油滑靈光,見機何等之快,眼瞅著大群野貓來者不善,又想起平時在城里聽到的傳說,就知道十有八九這伙饞貓都是來索要吃喝的。此時若不把它們打發了,一旦鬧出什么動靜,必被城中巡邏的團勇發現,他這三人藏帶著一具古尸入城,即便不被官府當作粵寇的細作,也得被看成挖墳xue陵的盜賊。到時候被揪到衙門里過回熱堂,就算張三爺滿身是嘴,怕也辯白不清了。心念一動,立刻想到麻袋中那些大蝦蟆,忙不迭地招呼孫大麻子和小鳳。他本想說:快把驢車上的蝦蟆拿出來喂貓!但腦子里只惦著能換下半世大富大貴的僵尸美人,情急之下竟說成了:快把驢車上的女尸拖出來喂貓??! 孫大麻子和小鳳還以為要用僵尸喂貓。僵尸的rou叫“悶香”,據說世上還真有人吃過,卻沒聽說貓兒也吃僵尸,何況擔著天大干系把僵尸美人運到城里,都是聽了張小辮兒的花言巧語,實不知他這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心慌意亂之下,都呆呆地愣在當場,不知該當如何理會才好。 張小辮兒見這兩個笨貨不濟事了,急得跳起腳來。還得三爺親自動手,他躥上驢車扯開麻袋,將那些悶得半死不活的肥大蝦蟆抖在巷中。群貓聞得有腥,頓時眼中放光,齜起貓牙呼啦啦向上一擁,按住了蝦蟆亂啃亂咬。 趁著群貓大吃蝦蟆,張小辮兒把那僵尸重新套上麻袋,讓孫大麻子扛在肩頭,拽了小鳳就往巷外溜去,驢車也不要了。他們唯恐踩到那些悶頭吃蝦蟆的野貓,只得捉起腳步,貼著墻邊而行,剛走了幾步,就見貓群里走出一只黃白斑斕的貓來,蹲坐在地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他們三人。 張小辮兒等人心知古怪,忍不住多看了那只花貓兩眼,只見那花貓不比尋常野貓,年齒也不算大,皮毛光滑,雙眼炯炯,極有神采,舉止氣度都顯得雍容不凡,看起來竟是這群野貓的首領。 張小辮兒猛然想起那套觀貓辨狗的法子,仔細一看,此貓雙耳渾圓,異于常貓,應是古籍有載的“金玉奴”,黃斑如真金,白斑似美玉,自漢代有貓以來,便是世間稀罕的品種。他人窮志短,不由自主動了邪念,心想:“倘若把這金玉奴販到京城,那些嗜玩的貝勒、王爺們少不了有識貨之人,說不定能……” 張小辮兒腦袋里正在打歪主意,卻見貓群中的那只金玉奴,忽然抬起頭來,瞇著貓眼嘴角上翹,竟是沖他三人微微一笑。這一笑險些嚇得張小辮兒等人魂飛魄散,只因從古到今,普天下之貓絕無笑顏,誰要是看過貓會笑,那可真教撞見妖物了。 張小辮兒看見那貓笑得詭異,頓時想起先前在金棺墳里數貓的遭遇,心中打了個突,再也不敢朝那金玉奴瞧上一眼,腳底下生風,一溜煙似的逃出了窄巷。 孫大麻子和小鳳也都吃了一驚,跟在張小辮兒后面逃了出來。三人轉過一條巷,到了一處有人行走的街角,方才停住腳步,呼哧哧喘作了一團,心中多是驚慌,半晌作不得聲。 孫大麻子把扛在肩頭的僵尸美人放到地上,喘了片刻,問張小辮兒道:“邪門了,俺長這么大,平日里家貓野貓見過無數,可從沒見過有貓能笑。聽說貓不會笑,是因它們臉上沒有喜筋,剛才所見,定是古祠中的妖怪無疑了,須請個法師收服它才是,免得日久為禍,害了無辜性命?!?/br> 小鳳卻說:“想必是貓祠中久無香火供奉,咱們喂了野貓許多蝦蟆,讓它們不致挨餓,貓仙爺心中高興,這才顯出靈異。小三你說是不是這樣?” 張小辮兒道:“你們沒見過世面,又懂得什么了?這世上的貓雖是到處皆有,愚俗之人自以為熟識了,卻并不真正知道它們的底細。三爺我可不是嚇唬你二人,別說貓會笑了,它們還能背地里偷說人語。無論是黑貓、白貓還是花貓,皆可口出人言,只不過這些舉動犯忌,故不肯說,唯有在避人耳目之處才說?!?/br> 小鳳和孫大麻子皆是搖頭不信:“你說的是鸚鵡,卻不是貓,誰個見過貓兒能口吐人言?” 張小辮兒故弄玄虛地低聲說道:“有一古法,可逼迫貓兒當著人面說話,你得先抓來一只牡貓,于滿月之時把它鎖在鏡前……” 孫大麻子是個直心眼,沒見過的便以為多是妄言,不等張小辮兒說完,已是老大不耐煩了,只顧著問他偷運古尸進城,究竟所為何來,為此吃了不少驚嚇,若再不坦言相告,可有些不仗義了。 張小辮兒被問得緊了,又思量暫且不可將實情全盤托出,只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念過兩年私塾,說起話來半文半俗,再加上嘴皮子好使,一番話倒真說得合情合理,直聽得孫大麻子和小鳳連連點頭。 只聽張小辮兒隨口胡謅道:“天不生無祿之人,地不長無根之草,你們看這城內南來北往的,有多少穿著綾羅綢緞之輩,與咱們一般都是安眉帶眼。我等也不比旁人少了些什么,為何他們吃得飽著得暖,而咱們卻要家破人亡,窮得身無分文衣不遮身?你二人祖上怎樣我是不知,但想我張家祖上,三代無犯法之男,六代無再嫁之女,最是積德行善的好心人家。難不成傳到張三爺這代便要整日忍饑挨餓,到處受別人三般兩樣的冷落,如此豈不是老天爺無眼?卻不然,有道是‘人善人欺天不欺’,原來就真有一心廣濟窮苦的神仙,要救我等出苦海得榮華,這才在古墓中指點了三爺一條金銀成山的路途,可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命是天注定,事在人作為。那一生一世吃不窮、花不盡的大富貴,又怎會得來全不費工夫?其中必定要擔些風險,遇些波折,否則人人可為,世上便再也沒有窮漢了?!?/br> 張小辮兒又把林中老鬼囑咐之事,掐頭去尾地吐露了一些,說是偷運女尸入城,是要尋得一間“松鶴堂”的老字號鋪戶。倘若真找到這處所在,那金山銀山也差不多就在眼前了,至于松鶴堂是做什么生意的,又是在城中什么地方?張小辮兒就不得而知了。 孫大麻子和小鳳恍然大悟,三人找僻靜地方一商量,猜測那僵尸美人是件甕冢山里的古物,松鶴堂則是個收售古董玩器的鋪子,單聽這字號也是古香古色的,想來多半該是如此了,卻苦于不知這店鋪開在哪條大街。 好在鼻子底下有嘴,便分頭出去打聽,誰知找到城里人一問古玩鋪松鶴堂,個個都是搖頭,“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如今天下盜賊蜂起,除了北京城,哪里還有販古的?以前的古玩鋪子多是關門大吉了,最后只有一個在城中寺廟掛單的和尚告訴張小辮兒等人:靈州城絕無松鶴堂古玩鋪,不過卻有家松鶴堂藥鋪老字號,就在城北青石街,街上全是青石板鋪就,最大的一家店鋪就是,離著幾百步遠就能看見他家招牌,極是顯眼。 張小辮兒三人面面相覷,先前想錯了,八成就是那家名為松鶴堂的藥鋪了,難不成藥鋪里收購古尸合藥餌?如此可是犯禁的勾當,心中不禁忐忑起來,但又一想既來之,則安之,且去了再說,大不了撒腿就逃。 當下橫了心,繞小巷子躲過城中巡邏的團勇,到得青石街,果然有偌大一個藥鋪,離得老遠就聞得藥草香氣撲鼻。但見那老鋪門前,高掛金字招牌,招牌上有“松鶴堂”三個大字龍飛鳳舞,內襯“懸壺濟世”的古匾,三層兩楹的樓閣好不氣派。 藥鋪店門大開,堂內堂外打掃得一塵不染,進進出出的人流絡繹不絕。一層是抓藥的地方,排著一架架高聳如墻的明漆藥柜,柜上除了正副扎柜,還有許多伙計學徒忙前忙后,邊廂的大屏風前,另有一套桌椅,一個專門坐堂診脈、寫方子的白胡子郎中,坐在那兒正給病人把脈。 張小辮兒見藥鋪里的人多,哪敢輕易進去,在街角隱蔽處躲到將至掌燈時分,眼看松鶴堂里開始上板關門了,又瞅見左近沒有團勇官兵經過,這才讓小鳳獨個等在外邊,他和孫大麻子抬了僵尸美人,快步溜到門前。 松鶴堂內的伙計正在忙碌,看有兩個衣衫襤褸的家伙突然跑了過來,還以為是討飯的乞兒,就橫眉瞪眼地倒攥了雞毛撣子打將出來,要將他們趕開。 張小辮兒忙抱拳扯謊道:“我們是販珍異藥材的,有件行貨要拿與你家掌柜瞧瞧?!?/br> 誰知那伙計是做慣了勢力腔眼的學徒,眼孔最小,怎會把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這等破落之人放在眼里,舉著雞毛撣子罵道:“你們兩個沒眼的龜孫子是從哪兒來的?竟敢在松鶴堂門前聒噪。爺爺手中的這件行貨,先拿來與你瞧瞧!”說著話,就把手中雞毛撣子沒頭沒腦地狠狠抽打過去。 孫大麻子平日專好弄拳使棍,多少有兩下子把式,又兼血氣方剛,怎肯吃他亂打,抬手抄住那伙計手腕,繃著臉怒道:“俺是來販藥材的,又不是偷城劫寨的響馬賊,怎好不問青紅皂白地讓你打?須教你這廝知道俺拳頭的厲害……” 那伙計被孫大麻子捏得腕子疼痛,殺豬般叫了起來,驚動了店內諸人,立即有幾人拎著門閂、掃帚、條凳沖將出來相助,張小辮兒叫聲:“苦也,閻王好求,小鬼難纏,還沒等見著掌柜的,就要先被擒住了,此番定要被扭送到公堂上亂棍打死,也不知小鳳那丫頭有沒有良心來為我二人收尸?!?/br> 孫大麻子也是火往上撞,拉開架勢就要上前廝打,不料此時卻驚動了松鶴堂里的鐵掌柜。書中代言,這鐵掌柜,是靈州當地出了名的吝嗇jian商,一文不使,兩文不用,錢物大秤進小秤出,多要他一文大錢,直如挑他一根大筋,又生得一雙斗雞眼,故此得了個諢號“鐵公雞”。 鐵公雞跟官面上素有勾結。他是唯利是圖的貪婪小人,千方百計把城中同行擠對得關門大吉,如今滿城經營藥材的大小商號都姓鐵,又趁著天災人禍疫病橫生的機會,大發橫財。平民百姓正受倒懸之苦,有小病都自行忍了撐著,到這兒來討方子買藥的,都是急等著救命之人,任憑他鐵公雞漫天要價,也只好認了。在他這幾帖中藥上傾家蕩產、賣兒賣女的窮人,已不可計數了。 越是如此刻薄jian猾的商人,越是逐利的先鋒,聽到門外吵鬧,出來一問,才知道是有兩個人聲稱有珍異藥材想要出售,而店中伙計看他們衣衫破爛,便看成了是兩個沒三沒四到此耍閑的。鐵公雞本拿著架子,一臉冷淡的神態,聽到“珍異藥材”四字,頓時眼珠子一轉,那對斗雞眼剛好落在了張小辮兒帶來的麻袋上,立即露出一絲jian笑。 雖然那麻袋臟兮兮的幾乎都和地皮一色了,但里面鼓鼓囊囊,好似裝著什么東西。鐵公雞白手起家,最初發財,就是憑借無意間得了幾株成形的老參。他知道那些山民雖然貧困,可常在深山老林里謀生,掘得奇花異草的機會還是有的,只此一節絕不可以貌取人。管這兩個小廝販的是真藥假藥,拿出來看看也不虧本,倘若是兩個騙子,再命人棍棒相加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