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就這么一眨眼的功夫,郭夫人被老太太帶倒在地上,摔得頭暈眼花,一旁的丫鬟嬤嬤嚇得魂都要沒了,一窩蜂涌上來,這個扶手臂那個拉衣袖,口里還喊著“夫人夫人您怎么樣?”“老太太快醒醒!”“來人啊來人??!夫人和老太太跌倒了!” 一團亂麻。 被抬回上房的郭老夫人很快便醒了,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扯住床邊兒媳婦的手,嘶啞道:“快!快進宮給娘娘送信!” 郭夫人連忙應道:“好好!娘你先喝口水……” 郭老夫人喉頭發出可怖的“咯咯咔咔”聲,搖搖頭,死死盯著兒媳婦,定要見著她派人送信進宮才好。郭夫人無奈,只得命丫鬟拿了紙和筆墨來,就在床邊小幾上攤開寫信。 “娘,要怎么同娘娘說?” “不……必,你把今日的事情……寫上,就好?!惫戏蛉丝吭谝砩?,說話有些吃力。 郭夫人很快便寫好了,拿給郭老夫人過了一遍,這才仔細折疊好,塞入信封,封好口子,著了老夫人的心腹嬤嬤去送信。原本外頭遞消息入后宮是不容易的,可這些世家都有自己的路子,便是老嬤嬤去也無礙。 親眼見到老嬤嬤拿著信出了門,郭老夫人這才松下一口氣,略喝了幾口水,緩過勁來,有了精神處理之前的事。她面色平淡,對兒媳道:“慧蘅,那幾個嚼舌的奴才,你去處理好?!?/br> 郭夫人,即慧蘅點點頭,低聲應是,心下卻在嘆氣:究竟連市井都傳遍了,處理家中這幾個下人有什么用呢?往日遇到*嚼舌根的下人,一般就是扣月錢打板子,可聽老太太這意思,似是不打算留活口了。這是明擺著的遷怒,罪過也是攤在她頭上,但她這做人兒媳的卻不得不從。 再說宮中,這流言本就是從宮里傳出去的,但一開始只在宮人中間流傳,宮中后妃們還無知無覺。待這流言轉了一圈,又傳回宮中時,對皇后德妃來說不啻于晴天霹靂。 皇后剛收到嫂子的親筆信時,還笑著同身邊心腹大宮女說了一句:“娘和嫂子就是大驚小怪的,流言這種東西,就算是傳遍了整個京都,那也得有人信呀。齊修儀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身份!” 德妃聽到消息的時間同皇后差不多,但她卻比皇后更早意識到了此事的嚴重性。思前想后,她提筆寫了信回家,給正任著戶部尚書的親爹寫信求助。 唯有淑妃,聽聞此事時反倒是松了口氣,此前那種憂心之感仿佛一把利刃懸于頭頂,不知何時就會掉下來,也不知會割破哪個身上地方。如今她的預感成真了,她也好想法子應對,心下比先前幾日還要踏實一些。 流言逐漸擴散,朝中官員大多風聞了,卻無人敢出言談論,也勒令自家不許議論此事。這種皇室丑聞,不管是真是假,都不是外人能隨意談論的,知道得太多了——死得早。 不過雖然朝臣們都表現出一副“我什么都沒聽說”的模樣,但耳朵卻都豎得高高的,雙目炯炯有神地盯著宮內情況發展。 劉延果然沒讓大家失望。 在皇后和德妃得到消息后的第二天,圣上召了太醫院院判林大人入宮請平安脈,林院判在未央宮內盤桓了許久,期間三位皇子結伴去了一趟未央宮,說是去看望永寧公主,卻在路過宣室殿時進去給他們父皇請了安。 第二日風平浪靜,林院判的嘴緊得像蚌殼,任好奇的人們怎么撬也不開,連家人問他具體情形,他都是打哈哈遮掩過去。這樣神神秘秘的更惹人心癢了,外頭的傳言一變再變,甚至還有地下賭坊開出了局,賭到底哪個皇子才是圣上親生的,還是全都不是。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劉延沒有沉住太久的氣,很快,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遭訓斥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出宮墻,尤其是皇后嫡出的二皇子,在學業遭到嚴厲批評后,被圣上當著幾位大學士的面說了一句:“此兒不類朕也!” 整個京都恍然大悟。 皇后抱著二皇子哭得死去活來,又被發跣足到宣室殿外跪了兩個時辰,卻未得到允許入內,只有圣上的心腹張福太監出來轉達了一句話——“皇后殿前失儀,有負中宮之德,禁足一月不得出鳳儀宮,自省其行?!?/br> 皇后傻眼了。 德妃心驚膽戰了一陣,發現皇后和二皇子吸引了大部分火力,心下頓時放了心,開始幸災樂禍起來。她可真是沒想到皇后能有那么大的膽子,竟還跟齊修儀是一路貨色,虧得往日還裝出一副高貴威嚴的樣子,真真是要叫她笑掉大牙了! 可還沒等她開心兩天,劉延又一次訓斥大皇子“莽撞”,二皇子“頑劣”,三皇子“庸碌”,每一句話都被史官記載,嚇得德妃驚慌失措。 淑妃一直很安靜,畢竟三皇子不是她親生的,不管他是不是圣上的種,都和她無關。三皇子挨訓了她也不難過——畢竟圣上也沒有說錯不是?三皇子本來就是幾個兄弟里頭最平庸無能的那個。 曾經無數次,在三皇子的課業遠遠跟不上教授進度時,她就在心里惡意地想過,八成就是他那個低賤的生母壞了血統,弄出這么個蠢東西來!這種時候,她早已忘了自己的庶女身份,忘了自己的親娘比她口中“低賤”的人還要不如。 有時候很多事情都不用明說,事關后宮及皇嗣,朝臣們一個個都伶俐了起來,眼見著圣上一天天對幾位皇子不滿,那唯一一位“親生的”就顯了出來,雖然那只是個公主。 * 臨安畢竟遠離京都,消息傳得不是那么快,等到連三爺夫婦聽聞此事時,朝中的大方向已經塵埃落定:德妃之父因貪腐之罪遭革職,幾個郭家在朝中得力的臣子接連降級,唯有收養皇子的淑妃身后秦家安然無恙。 連三爺夫妻倆傻了眼,他們親生的閨女怎么就成了圣上唯一的血脈了? 饒是之前已經有了安國公的解釋,他們還是有些接受無能。他們那個從小嬌生慣養,性子稀奇古怪的寶貝女兒,怎么看都和皇位搭不上邊呀! 連三爺心下惴惴,父親又不在身邊,只得尋了族中最是德高望重的老族長連欽悄悄商議。 老族長一直遠在江南,連語涵出生時他也不曾親眼瞧見,于是最早那流言出來后,他還很是懷疑了一陣。但他人老腦子卻不糊涂,很快就聯想到種種蛛絲馬跡,接著他又接到了安國公從京都寄來的信,終于是明白了這其中的貓膩。 老人家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眼睛都不太好使了,但耳目都還靈便,聽了連三爺的擔憂后只是摸著白胡子呵呵地笑,“這是好事呀!” 連世玨默然無語,大伯您還真想得開…… “世玨啊,你也想開些?!崩献彘L還真開始勸了,語重心長的,“前陣子云林禪寺的無問老和尚來看我,對我說了些神神叨叨的話,大意就是咱們家祖墳上冒青煙啦,接下來能有好幾代的顯貴呢!我當時心里還嘀咕,老和尚瘋了不成,沒想到就這么點時間,這話就成真了?!?/br> “照我說啊,圣上愿意把江山給你閨女當個樂子,你就寬寬心接著。你姑娘是個玩心重的,這龍椅可坐不了多少年,圣上是個英明有決斷的,江山為聘,便是將來涵丫頭不當了,他還會讓你姑娘怎么樣不成?” 老爺子笑得見牙不見眼,“哎喲,這想想就叫我高興!我也是皇帝的大爺爺了!” 連三爺聽得一愣一愣,最后摸著鼻子笑得傻呵呵的,“我閨女要當女皇了!” ☆、 第八十四章 承平十二年早春,皇后郭氏欲毒害承平帝未遂,遭幽禁;郭氏一族聯手楚王余黨逼宮,同二皇子劉湛里應外合,攻入玄武門。 這年連語涵十八歲。 未央宮前殿是整個京都中最高的地方,站在這里,不僅可以俯瞰未央宮前景,還可將大半京都納入眼中。前殿的臺階一共九百九十九階,只差一步便可湊成千階大圓滿,寓意“一步登天”。 此刻,在臺階下混戰中的人眼中,站在殿前的承平帝與永寧公主同他們之間仿佛隔著一道天塹,天與地,塵與土,永遠無法觸摸到的距離。 原本空闊浩大的廣場上,喊殺聲震天,原本灰白色的基底被烏泱泱的人頭覆蓋,血色和黑色交織,成了一道瑰麗奇異的景象。 連三站久了,腿有些麻,忍不住跺了跺腳,沖劉延抱怨道:“上輩子逼宮,這輩子還逼宮,皇后真是吃飽了撐的!難道她以為把我們全都殺了,再把大皇子和三皇子剁了,她兒子就能上位?看那些老頭子不用口水噴死她!” 護衛都守在四角陰影處,離得不近,所以劉延說話也不顧忌,他語氣淡淡然,對自己兒子又一次造了反倒是沒怎么失望,“老二是嫡子,從小就被皇后捧在手心,養得心太大。這一世我早早將他們幾個拘到一處教養,就是怕生母對他們的影響太大,沒想到還是沒扭過來?!?/br> 連三不可能一直坐在龍椅上,劉延雖有心培養二人的孩子繼承大統,可無奈連三一直無孕,且即便孩子出生了,要養育到可以接手江山少說也得十幾年,連三是絕沒有這個耐心的。待她不愿繼續時,勢必要在三位皇子中取一個上位。對三個兒子的培養劉延很盡心,承受風言風語也是歷練的一種,雖然這其中包含了他的私心。這些事兩人之間有共識,他從來不瞞著連三,于是說起這話時也不躲閃。 早春的風有些大,連三身上披著金線繡鳳凰的披風,金燦燦的,被風一吹就飄起了衣擺,在這權利的至高處顯現出一種驚心動魄的美來。權力與美貌疊加,可以讓一個人的風采趨于無限。 她很是不耐,眉心蹙得叫人心疼,說出的話卻冷冷清清:“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看皇后那急迫勁,想來就算現在不逼宮,將來劉洋繼位時還是要鬧上一場的?!?/br> 大皇子劉洋,生母德妃已于去年病逝,上輩子劉延就一直很看好他,可惜在楚王逼宮時他被下了黑手,一命嗚呼。這輩子,在劉延的刻意培養下,他的表現也叫人刮目相看,基本上已經內定好叫他繼承皇位了。 劉延嘆氣,畢竟是自己兒子,即便早就得到了郭家聯絡楚王余黨的線報,即便清楚斬草除根才是最好的辦法,可他都沒能下得了手。血濃于水,虎毒還不食子呢,再不喜*,劉延也沒想過要殺了他。 看到他有些傷感的表情,連三心里很不是滋味,忍不住嘟囔道:“越老越優柔寡斷了……”聲音很小,劉延沒聽清,垂下頭溫柔問道:“寶貝兒說什么?” “沒什么?!边B三晃了晃腦袋,緊緊自己身上的披風,“這里風大,我先回去了。嗯,昨晚就鬧哄哄地吵了半宿,覺都沒睡好。我去睡一會兒先,等這里事情了了再來喚我?!?/br> 劉延一愣,捧過她的臉仔細瞧,果然發現眼下有些青影,頓時心疼得不行,軟聲道:“那你快去吧,我讓張福抬御輦來,這里有我就行了?!?/br> 連三點點頭,握了握他的手,轉身走進未央宮。 承平十二年春,二皇子劉湛逼宮不成反遭鎮壓,此后幽禁于儲元宮,于宣德帝劉洋登基次年于牛首池意外溺斃。此次逼宮因叛黨從玄武門攻入,史稱“玄武門之變”。 承平帝因嫡子謀反一事傷透心神,“玄武門之變”后便纏綿病榻,無力處理國事。在多位重臣上表建議后,承平帝立長女永寧公主為皇太女,代理朝政。 同年七月,承平帝退位為太上皇,皇太女繼位,改元昭寧,史稱“昭寧女帝”。 昭寧五年,未央宮宣室殿內。 胡子修剪得十分有藝術感的老太醫收回診脈的枯手,溝壑縱橫的老臉皺成了一團,吶吶不敢言。 劉延的心一沉再沉,仿佛猜到了什么不好的事,臉色慘白地盯著老太醫。已經當了五年女皇的連三輕笑一聲,安撫地拍了拍他的手,轉頭問道:“林太醫,朕身體如何?” “陛、陛下,您……”老太醫摸索著自己那一把白胡子,表情糾結,似乎很難開口。 劉延手上青筋暴起,眼睛死死盯著老太醫,就怕他說出一個“不好”來。老太醫被近幾年愈發天威厚重的太上皇盯得面色發白,冷汗潸潸而落。 連三好笑道:“無妨,朕不怪罪你,你說罷?!?/br> 老太醫閉著眼豁出去般,“陛下,您有喜了!” “……”驚愕的連三。 “……”呆怔的劉延。 這就是傳說中的“皇上您這是喜脈呀”? 連三思考了一會兒,對林太醫微笑起來,“林太醫任院判多年,脈息精準,醫術高明,父皇和朕都是信得過你的?!?/br> 林太醫眼前一黑,笑得比哭還難看,“陛、陛下謬贊了……”他就知道!后宮至今未有皇夫,偶有傳出女皇臨幸某家俊俏公子的傳聞,卻從未得到證實。這種情況下,他竟然診出了喜脈!這不是找死呢嗎! 老太醫覺得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惡意。 一直在發愣的劉延終于回了神,神色冷峻,沉聲道:“此事不可聲張?!?/br> 林太醫點頭如小雞啄米,“是!” 連三微微笑道:“你下去吧,余事再議?!?/br> “遵命!臣告退!”林太醫迅捷的動作一點兒也不像一個六十出頭的老人。 殿內只剩二人,驚喜壓抑太久,劉延都激動得有些恍惚了,他抱住小心肝兒不住地親,眉眼間全是笑意,“寶貝兒,涵兒,你聽到了嗎?咱們有孩子了!”實在太欣喜,抱著連三就開始轉圈圈。 “哎呀!放我下來!”連三嗔怒,劉延趕忙把她放下,在龍椅上安坐好,恨不能再問問她有什么需要沒,最好可以給她捶捶腿捏捏肩。 “好了好了,別鬧了?!边B三一指頭戳開他蹭過來的腦袋,淡定道:“我要去臨安養胎,你有什么意見或建議嗎?” “沒有!”現在劉延已經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她說什么就是什么。 連三贊賞地撓了撓他的下巴,“那退位的事就要準備好了?!彼肓讼?,認真道:“兩個太上皇麻煩,劉洋就算面上不說,心里肯定還是介意的,要不你就死一死吧?” “好!”如果劉延有尾巴,一定已經搖起來了…… 昭寧五年,承平帝薨。 同年,女皇讓位于弟弟魏王劉洋,退居江南。 當年的大皇子劉洋已經長成眉目俊逸的青年,在停靈的太極宮外,從封地趕回來奔喪的劉洋哭得不能自已,幾次跪倒在地上,最后抱住皇姐的腿嚎啕大哭。 劉延看重他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三個皇子中,他的心性最為純善。德妃是個小心眼又心性狹窄的女人,但無奈智商不高,眼界又短淺,連宮斗手段使出來都常常偷雞不成蝕把米。在這種情況下,劉洋很難得地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長成了一個正直的好青年。 連三跟這位“皇弟”其實不是很熟,但是德妃去世后,她下旨以帝后禮發喪,當時劉洋剛去封地沒多久,諸事繁雜難以上手,也是連三派了人協助他處理先期事務。早年鬧出“皇子非親生”風波時,劉洋日子很難過,那時他就得過連三的照拂,此后他心下便時時感念這位長姐,在母喪后,更是多了幾分孺慕之情。 本來連三打算煽情一點的,但是對著劉洋這張滿是信賴的俊臉,她之前想好的臺詞卡殼了,憋了半天,干巴巴地說了一句:“洋弟,這江山就交給你了,望你莫負父皇和jiejie的期望?!?/br> “嗚……”劉洋又抱住了她的大腿,繼續嚎啕大哭。 “……”連三囧到無以復加,伸手把他扯起來,嘆道:“哭什么,你都多大了……” 劉洋哽咽道:“再大也是皇姐的弟弟?!弊詣涌吭诨式愕母觳采?。 連三真的不適應這樣感人的場面,糾結了半響,看他像只小狗兒一樣可憐巴巴的,還是揉了揉他的腦袋,嚴肅地胡說八道:“我這幾年也沒做出什么政績來,顯見著我不是適合當皇帝的人了。當年若不是父皇身子不好,也不會急急地就讓我繼位。父皇英明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創下太平盛世,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泵娌桓纳睾?,“我是不成了,你好好干,圓了他這個心愿?!?/br> 劉延已經感動得哭到喉噎氣堵了,一個勁兒地點頭,淚雨紛飛。 連三默然無語,只是拍著他的腦袋,不再說話了。 * 昭寧女皇退位后住在江南,雖然外界對她的禪位議論紛紛,不少人猜測是當年的魏王如今的宣德帝用了些見不得光的手段逼迫長姐退位,但這些猜測都只是猜測而已,無人能證實。朝中臣子也心道,這幾年女皇在位能夠風平浪靜,靠的全是太上皇余威,太上皇這座大靠山一倒,與其面對接下來百分百會發生的血雨腥風爭權奪位,還不如直接退位來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