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節
“其二,如果可以把他們圍困在這里,夏遼兩軍無援無糧必然大亂,但這卻也是我最擔心的,他們如果是一整支軍隊,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比如糧草、側翼、退路及是否會陷入埋伏、腹背受敵等等情況,必須同進同退,協同作戰。但如果他們全線潰敗,這四十萬人就如同散沙一般分散于各地,到時候他們也就完全可以不會再擔心任何事情,一個人或幾個人就是一個小隊,有山進山,有河過河,見人便殺,見糧便搶,如同流寇一般,再想捉住他們不比大海撈針簡單!” “其三,夏遼兩軍的戰斗力和頑強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預計,按照目前的速度,這場仗至少還要再打十天,到時候宋國的形勢已經明朗,姚古很可能會生變!” “其四……,”鄭飛加重語氣沉聲道,“不要忘記咱們的真正目的,咱們可不是要消滅他們,而是……!” “所以,實際情況是咱們已經不能再拖了!必須盡快結束戰斗!不但要盡快結束,還必須是咱們希望出現的結果!”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來,鄭飛說得很對,形勢并不如看起來那么好。 “你們有什么辦法?”鄭飛抬頭問向眾人。 “我有!”只見花榮說道,“既然宋軍不值得信任,咱們也擔心夏遼兩軍化整為零成為流寇,那何不……把他們集中起來再一網打盡?” 鄭飛眼中一亮,“你的意思?” 花榮指了指地圖,“夏遼兩軍如今就像個沒頭的蒼蠅,拼命的在各處猛攻妄圖打開一條通道,咱們何不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他們從缺口進入,將他們集中在某個或幾個地方,然后再集中優勢兵力圍住他們,縮小包圍圈!包圍圈越小,咱們的兵力也就可以越集中!” 鄭飛凝眉沉思起來,思索著其中的利弊。 吳用想了想說道,“這的確是個好辦法,只是……這樣是不是太冒險了?要讓幾十萬人集中在一起,咱們有把握困住他們嗎?而且他們會上當嗎?” 花榮很肯定的點頭道,“很簡單,咱們可以設兩個或多個缺口,敵軍必一分為二甚至更多,我算過,以咱們的兵力,這么做雖然有些冒險,但并不是沒有可能,然后只需要再多一點甜頭,比如,把一座城池號稱是咱們的糧營,已經餓瘋了的夏遼兩軍一定會蜂擁而入!而且……,” 花榮對鄭飛說道,“我已經打探到,我在遼國時一起共事過的兩個遼國大將,耶律不古野和曾明義也在遼軍中,我有把握讓他們成為咱們的切入口!” 鄭飛聽了眼中一亮拍手笑道,“好,就這么辦,傳令下去,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高唐與博州內的百姓全部撤走,再讓十七軍和二十二軍洋裝敗退,把高唐和博州讓給他們!” 眾人齊聲道,“是!” 正在此時朱貴從門外走了進來,他手中拿著一張紙來到鄭飛身前道,“統帥,咱們的人抓到了一名喬裝成漢人的黨項人,從他身上搜出來了這件東西,經過審訊那人招供,察哥為了確保這件東西能送達夏國,他至少派出了百余人帶著同樣的信裝扮成漢人潛回夏國?!?/br> 鄭飛接過那張紙看了起來,片刻之后就見他眉頭一挑滿臉苦笑道,“這……這也行?” 吳用奇道,“統帥,發生了何事?” 鄭飛將紙遞給他笑道,“咱們與宋軍的合作讓察哥誤以為咱們與大宋之間其實是演了一場戲,咱們與大宋是一伙的,他擔心大宋已經在邊境設下了埋伏,要夏國皇帝千萬不可輕易出兵?!?/br> 吳用等人一驚,然后都笑了起來,吳用突然眼中一亮朝著鄭飛喜道,“統帥,這可是好事,夏國皇帝必然不敢出兵,西北無憂矣!” 鄭飛一笑,怪聲怪氣的對眾人說道,“你們說從古至今有咱們這樣好的‘反賊’嗎?該cao的不該cao的心咱們都幫大宋cao上了?!?/br> 眾人都是一笑。 鄭飛對朱貴說道,“找個機會放跑那個黨項人,再創造次‘意外’讓他得個通行令牌之類的,咱們好好送他一程!” 鄭飛時刻關注著戰局的變化,姚古同樣也是,甚至他還付出了比鄭飛更多的努力,每天也都有各種各樣的軍情從戰場各處送達姚古手中,當然,他們傳遞消息的速度遠遠慢于天道軍。 這一日天還沒亮,姚古就被數件從前線送回來的加急軍情給叫了起來,所有軍情都顯示,夏遼兩軍都停止了對臨清、夏津等地的攻擊,不只是他們,連剛剛來到大名府外圍戰線的七萬夏遼聯軍居然也轉頭走了,他們都從不同的地方朝著同一個方向疾馳而去!而那個方向正是天道軍的陣線! 姚古一驚,立刻想到難道是夏遼兩軍終于突破了天道軍的防線? 一想到這里姚古不禁又一喜,如果真是這樣倒也算個好消息,讓夏遼兩軍給天道軍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無論怎么對大宋都是絕佳的好消息! 但姚古并沒有高興太久,很快又有消息傳來,這一次則讓他有些看不懂了。 消息顯示,夏遼兩軍的確是成功攻下了處于天道軍控制的高唐州與博州城,據說這兩處地方還是天道軍的糧營所在,但隨即他們又被更多的天道軍給包圍了,反倒成了甕中之鱉! 姚古看著地圖上標注著高唐和博州的兩個城池不禁喃喃奇道,“鄭臨風……你又想干什么?” 716,大名府之戰(32) 蕭察剌覺得自己快瘋了。 數月前,他在西京接到了皇帝的圣旨與密旨各一份。 圣旨的內容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任命他為北征軍大元帥,率軍南下入宋,助兄弟盟國大宋平定它國內的叛亂,并在平叛結束后全面負責從大宋收割河北十三州的所有大小事宜。 皇帝在密旨中則吩咐了兩件事,一是要他想辦法將燕王耶律淳的軍隊控制起來,架空耶律淳。這第二就是命令他不要真的幫大宋消滅那鄭臨風,而是既要幫大宋解了當前的滅國之危,也要給大宋繼續留下鄭臨風這個威脅,簡而言之,就是要想辦法造成大宋的分裂并把這個分裂維持下去! 蕭察剌在接到兩份圣旨時真是不禁為皇帝喝了一聲彩! 耶律淳的實力太強大,已經強大了可以威脅皇統,但皇帝還不能輕易動他,否則耶律淳必反,這對當前危機重重的大遼來說將是災難性的;大宋也太強大,而且對燕云十六州始終不曾死心,但大遼也不能跟大宋翻臉,因為翻臉的后果也可能是災難性的;河北十三州則是中原對北方的最后一道屏障,當初大遼鼎盛時期也不曾攻下。 這三件事每一件都很重要,而且彼此之間也是風牛馬不相及,卻沒想到偉大的皇帝僅僅用派軍南征這一件事就全解決了,一旦這個計劃成功,不但能解除耶律淳的兵權,解了皇統之危,還能將大宋分裂成兩個敵對的漢人國家,讓他們互相殘殺,彼此消磨實力,更能白白得到大遼夢寐以求的河北十三州! 天下還有比這偉大的計劃嗎?蕭察剌清楚的記得自己當時對皇帝簡直佩服到了極點,但現在……,他卻認為這個計劃實際上是愚蠢到了極點!皇帝以為他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實際上他卻是被騙了,大宋與那鄭臨風之間所發生的所有一切其實都是一場演給全天下人看的戲,他們故意造成這種大宋分裂的假象并成功欺騙了大遼與夏國,這片戰場也壓根不是大宋與鄭臨風決戰的地方,而是布置給遼、夏兩軍的圈套!可悲的是遼夏兩國的皇帝還都自以為沾了個天大的便宜,老老實實的派出幾十萬大軍自己鉆進了這個圈套。如今,遼、夏兩軍身陷重圍,東南西北各個方向全都是宋軍與天道軍,組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天羅地網,擺明了要把夏、遼兩軍困死在這里! 眼看糧草已經沒了,外面莫說援軍,只怕大遼仍然還蒙在鼓里,也沒辦法打草谷,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皆無法突圍,就在蕭察剌感到絕望的時候,突然從東面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遼軍的一支人馬偶然遇到了天道軍的一個糧隊,他們打跑了護衛糧隊的人,搶來了一批簡直比金子還珍貴的糧草,雖然糧草的數量不是很多,頂多只夠一支萬人軍一天的用量,但卻還有一個比這批糧草更加意外的驚喜,那就是從糧隊中搜出來了一張天道軍的輜重分布圖,上面清楚的標示了天道軍的所有大小糧營的位置,其中有兩個糧營不禁令蕭察剌怦然心動,那兩個地方一個叫高唐,一個叫博州,這兩個糧營從地圖上看應該是天道軍往前線運輸糧草的樞紐,里面必然存有大量的糧草! 現在夏遼兩軍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糧草!只要有足夠的糧草,其實也不用太多,只要能有支撐大軍再多用十天左右的糧草,夏遼兩軍就可以重整旗鼓從容的對宋軍和天道軍發動一次決戰,要么死在這里,要么就打開缺口逃出生天! 蕭察剌有些忍不住了,那兩座糧營就像是兩塊散發著誘人味道的大面餅,時刻誘惑著如同即將餓死之人的他,他決定要出兵攻打高唐,但沒想到此舉卻引來了耶律大石的反對,耶律大石認為這件消息來得有些太多巧合,里面恐怕有詐,切不可輕舉妄動。 若在平時,蕭察剌可能就聽了,但偏偏前不久剛剛發生了大軍糧隊被襲,損失了大量糧草的事,現在整個大軍可都知道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與蕭察剌不聽耶律大石的勸告不無關系,失去了這么一大批救命的糧草,遼軍上下怨聲載道,蕭察剌的威信可以說是一落千丈! 應該說這樣的事在行軍打仗中其實也很常見,勝敗乃兵家常事,是人總會犯錯,對犯錯之人來說,只要還有機會,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吸取經驗教訓,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爭取再立戰功一雪前恥??墒挷熵輩s不是這樣的人,他首先的反應居然是導致自己顏面盡失的罪魁禍首就是耶律大石,并更加視耶律大石如眼中釘一般,對他來說,無論自己以后再指揮大軍取得什么樣的勝利都不足以彌補這一次的恥辱,要消除恥辱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再找一次跟耶律大石意見相駁的事,再用自己的正確來襯托耶律大石的錯誤,只有這樣他蕭察剌才滿意。 于是,蕭察剌一看耶律大石反對立刻去攻高唐和博州,他眼中就是一亮,機會可算是又來了!他馬上對耶律大石進行了駁斥,說,咱們現在可是已經沒糧了,各個方向也都攻不出去,還有比這更壞的結果嗎?既然已經知道高唐和博州有糧,咱們為什么不去?如今咱們要想活命,重新組織一次決戰,只能去高唐和博州搶糧!埋伏?這真是可笑至極,宋軍與天道軍擺明了是要困死咱們,餓死咱們,只要他們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各地的防御,不出三天咱們就完了,整個大軍必然徹底潰敗,他們還用得著多此一舉再設什么埋伏嗎?所以這絕對不是一次埋伏,而是老天爺送給咱們的最后一次機會!這個機會不但要抓住,還要盡快抓住,否則等敵人反應過來,他們勢必會加強高唐和博州的防御,到時候咱們就沒機會了! 不得不說,蕭察剌的這些分析是很有道理,耶律大石想反駁也無話可說,但他那對戰局敏銳的嗅覺又告訴他此去高唐和博州很可能會出大事! 那要怎樣才能阻止蕭察剌呢? 耶律大石心中一動立刻想到了一個人,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夏軍的主帥察哥,察哥總領夏軍跟宋國打了這么多年仗,非常熟悉宋軍的作戰習慣,他定能看出宋軍的陰謀阻止蕭察剌。 耶律大石想定立刻說道,主帥,這件事是否要通知一下夏軍呢? 蕭察剌皺眉道,通知他們?有必要嗎?讓他們跟咱們一起分糧? 耶律大石搖頭道,咱們兩軍如今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唇亡齒寒,如果獨自行動很可能會引起夏軍的誤會,再說如今兩軍彼此交匯,這么大的動靜也不可能瞞得住他們!最重要的一點是,正如大人您所說,等咱們搶到糧草后要不要分給他們呢?我認為那是肯定要分的,不分他們十有八九也會翻臉跟咱們搶,那對咱們來說將是災難性的!所以與其咱們冒著風險拼死拼活攻下高唐與博州最后還要白白便宜夏軍,不如讓夏軍也一起行動,兩軍合作把握也更大一些,大不了提前約定后待搶來糧草后平分就是了。 蕭察剌一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便同意了耶律大石的話,派人去把察哥請了來。 察哥來到后聽完蕭察剌的介紹立刻眼就直了,那眼神就像是餓狼看見了現成的鮮rou一樣甚至都冒著青光! 耶律大石在旁邊一看就知道自己的設想落了空,他無奈的一嘆,不過還好,至少是又把夏軍跟自己這邊綁在了一起,就算有什么問題,兩軍也能相互有個照應。 蕭察剌與察哥一拍即合,二人很快就商量出了具體的行動計劃,兩軍各派出一支馬軍突襲,由夏軍負責進攻博州,遼軍負責進攻高唐,無論最終是攻下了任何一城或者兩座城池都攻了下來,兩軍都必須誠實的把所有戰利品都拿出來平均分配! 一天后,好消息就傳來了,而且是大大的好消息,兩軍人馬成功突襲,高唐和博州的天道軍悴不及防,被兩軍順利的攻取成功,而且兩軍都在城內發現了屯糧之地,據說是數間巨大的糧倉,里面堆滿了糧袋,糧袋里就是白花花的大米!粗略估計一下,幾座糧倉內的糧食足夠夏遼兩軍近十天的用量! 蕭察剌與察哥當然大喜過望,不過同時又有不好的消息傳來,說是天道軍已經派了一支大軍殺往高唐和博州,想要重新奪回兩城。二人又是一驚,立刻下令所有大軍都停止目前的行動,全速向高唐和博州集結,說什么也要保住這來之不易的救命糧。二人同時也商量好,高唐暫且歸屬遼軍,博州暫時歸屬夏軍,且先解決當前的事,具體的分糧日后再說。 幸運的是,權且說是幸運吧,等夏遼兩軍分別抵達高唐和博州時,城外果然已經聚集了許多天道軍將兩座城池圍困了起來,不過他們的數量還不多,夏遼兩軍一到隨即不戰而退,任由兩軍進了城。 蕭察剌進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糧,還真別說,城內深處果然有數個巨大的糧倉,里面堆滿了糧袋,就這些糧草,省著點用,完全足夠遼軍支撐半個月! 不過城內卻有個詭異的地方,城內居然沒什么居民,除了幾座大糧營,整個就是一個空城,攻城的部下說他們一進城就是這樣。 蕭察剌想了想,也許是天道軍為了安全起見早就把居民都移走了,這也正常。他便沒有再往深處去想,只是下令全軍馬上開飯,痛痛快快的先大吃一頓再說。 消息傳開,高唐城內遼軍歡呼震天!唯有耶律大石來到城樓,從高處看著空空蕩蕩的城內,皺眉沉默無語。 接下來一夜,各地的遼軍先后抵達并進了城然后都飽餐了一頓,一切看起來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但沒想到一夜之后就出了事,第二天一大早,伙夫們再想做飯,可等再去糧倉搬糧倉深處的糧袋才發現,里面壓根就不是大米,而是……泥土!伙夫們又一連搬了幾個糧袋,發現里面除了一個糧袋裝得是大米,其余的也全部都是泥土! 蕭察剌聞訊趕來,看著從糧袋中倒出來的黑乎乎的泥土,他渾身一顫像是想起來了什么,立刻下令把糧倉騰空,當眾人把表面的一層糧袋搬走后赫然發現,里面的糧袋裝得全部都是泥土! 也正在這個時候,城外突然傳來緊急軍情,從四面八方突然來了數不盡的天道軍,已經把高唐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蕭察剌不禁一個哆嗦,這才明白,又上當了! 717,大名府之戰(33) 蕭察剌慌慌張張的趕到城樓,卻見耶律大石早已到了,正在指揮遼軍展開防御。 耶律大石一看蕭察剌正手忙腳亂的往城樓上跑,心中不禁陡然一怒,但還是不得不迎上前去壓抑著怒火對蕭察剌施禮道,“大人,您來了!” 蕭察剌沒有聽出耶律大石語氣中的怒意,此刻他也顧不得了,匆忙朝著耶律大石點了一下頭就往垛口處走去,待完全看清楚外面的景象,直驚得他一把扶住垛口,滿臉的震驚! 只見昨日還空蕩蕩的城外此刻已是圍滿了黑壓壓的大軍,從四面八方把整個高唐城圍得是水泄不通!聯營百里,搶旗獵獵,正在營外活動的人少說就有十幾萬,再加上營內還沒露面的,幾十萬是少的! 更令蕭察剌感到震驚的是,在敵軍之中還有更多的身穿平民衣服的人,他們趕著大車,拿著鐵鍬鐵鏟,正在距離高唐城約五六百步的地方熱火朝天的挖著坑! 是的,就是在挖著不知有多深,但有至少兩丈寬的長坑! 試想,十幾萬人一起挖坑,那該是何等高的效率,才這么一會功夫,一條圍著高唐城的長長的大坑就已初具規模,現在若來上一場大水灌進這坑中,則一條現成的護城河就算成了。 蕭察剌見狀臉色又是大變!他已看出了天道軍想要做什么,古往今來,在陣地前挖又長又深的坑都是防御一方愛做的事,目的是給敵軍的前進造成障礙,不但讓敵軍的行進速度變慢,更能在某種程度上阻擋敵軍的重型器械與馬軍靠近己方。 但如果是進攻的一方也挖坑的話,那就表示他們壓根就沒想進攻,而是要用這種方式把防御的一方更加有效的圍困起來! 蕭察剌一下子終于全明白了,怪不得天道軍煞費苦心的要用假糧庫把自己吸引到高唐城里來,原來竟是要把自己徹底困死在這里,如今城內要糧沒糧,要啥沒啥,只有幾十萬張等著吃飯的嘴,幾天之后,他們根本不用動手,城內的幾十萬大軍就得全部餓死! 想通這些,蕭察剌的臉色瞬間變得無比蒼白起來,一股發自肺腑的恐懼充斥全身! “請大人盡快下令大軍突圍出去,不能再拖了,一旦等他們真的把拒馬坑都挖好,咱們想走也走不了了!”耶律大石上前急道。 蕭察剌聞言這才反應過來,他回頭看了一眼耶律大石,心中只覺五味雜陳,苦澀無比,事實證明自己再一次錯了,而且還是錯在不聽耶律大石的勸告之上,如果當初真的聽了耶律大石的勸告該有多好……。 這蕭察剌雖然是個度量奇小,喜好爭權奪勢之人,但能做到西京留守這個位置也不是個傻子,在生與死面前,他明白,什么顏面,權勢,都不如活著重要,而現在唯一的希望都在眼前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經歷的耶律大石身上……! “林牙,老夫……許你全權指揮,指揮我大軍殺出重圍!”蕭察剌想定一臉正色道,“日后重返大遼,我必向圣上稟明你的全部功勞!”現在先這么說,等活著逃出這里,以后的事還不全在自己這張嘴上?蕭察剌心中陰陰的暗付道。 耶律大石一愣,他當然聽不到蕭察剌的心中獨白,但就算聽到了他也不會去管,他現在想要的就是這個“全權指揮”,別的都可以暫時不考慮! “多謝大人!”耶律大石心中暗自長舒了一口氣,只覺自從來到中原后那架在自己脖頸上的無形枷鎖頓時為之一去,眼前的形勢雖然緊迫危險,但只要自己可以自由指揮大軍,他還是對沖出重圍懷抱有信心。 “我去了!”耶律大石又朝蕭察剌一抱拳便急匆匆的下了城樓。 蕭察剌看著他的背影,心中暗暗祈禱,希望自己這一次的選擇是對的。 那事實究竟是怎樣呢? 應該說,蕭察剌當前把全部軍權放給耶律大石的做法是正確的,耶律大石掌握軍權后僅僅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就讓城內躁動不安的遼軍重新穩定下來,并很快按照他的部署組成了數波突圍大軍,讓遼軍擁有了與城外天道軍再決戰一次的機會。 但很可惜,蕭察剌的這個“正確”的選擇做出的已經太晚了,耶律大石的確是個難得的將帥之才,但他畢竟也只是個人,他不是神,縱他有三頭六臂,也已錯失了良機,更不是城外準備的更加充分,士氣更高,裝備更好,戰斗力更強的天道軍的對手! 戰斗很快打響,蕭察剌在城樓上緊張的看著遼軍的第一波進攻,一支馬軍在耶律大石的指揮下向天道軍的陣地發起進攻。 隨著一陣緊急連貫的預警聲響起,十幾萬正在奮力挖坑的老百姓一下子就如退潮的潮水般退回到天道軍之中,連大車和挖坑的工具也不要了,待他們一退,天道軍便立刻展開了進攻,前面的天道軍用黑漆弓、白漆弓等普通弓箭,后面的天道軍則用神臂弓、斷魂弩等遠程弓箭,撲頭蓋臉的就是對著遼軍一陣猛射! 試想,十幾萬人一起朝著敵人射箭,那是何等恐怖的攻擊,沖在最前面的遼軍死傷極其慘重,沖到天道軍陣前的不足三成,而那些坑雖然還都沒有挖好,卻也已初具規模,坐騎根本無法躍過,剩下的人便在坑前成為了活靶子,沒一會就被消滅趕緊。 第二輪攻擊隨即開始,遼軍步兵組成方陣,依靠盾牌抵擋著箭支的攻擊并往天道軍的陣地推進,這一招果然奏效,如雨點般的箭支再也無法射殺任何一個人,他們距離天道軍的已經越來越近,盾牌后的遼兵都握緊了刀柄,準備到達大坑時就一起散去殺進敵軍之中。 但天道軍早已有所準備,只見弓箭兵們都停止了射擊,就在遼軍以為天道軍要與他們展開rou搏戰的時候,便只聽“呼呼呼”的聲音在天道軍后面不停響起,緊接著就見冒著火星的火器如同巨大的冰雹般落進戰場,砸向遼軍的方陣!雖然大多數火器因為精度問題都打偏了,只落在了遼軍方陣的邊上,但卻架不住火器的數量著實太多,仍舊有許多火器準確的在遼軍方陣頭頂的空中,或者落在遼兵的盾牌上,或者干脆砸進相鄰盾牌的空隙中成功爆炸!更加恐怖的是,這些火器中的大多數乃是火油彈,一經爆炸,火油爆燃,無論是人、衣物還是兵器皆觸之既燃,處于爆炸范圍內的遼兵瞬間都成了火人,慘叫著,翻滾著,沒被燒到的人也只能慌忙躲避,頓時,幾乎所有的方陣都亂作一團! 天道軍的弓箭手們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們不待得令便瞬間重新展開弓箭攻擊,如雨點般的箭支重新揮灑在戰場上,失去了盾牌方陣保護的遼兵紛紛中箭倒地! 在火油彈與箭雨的雙重攻擊下,遼軍步兵俱都驚駭恐懼到了極點,所有人都停止了前進,轉頭就往高唐的方向逃去。 耶律大石面如巖石,似對眼前的一切都不為所動,仍舊不停的下令指揮大軍繼續進攻。巨大的傷亡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這也是避免不了的,如今遼軍已到了懸崖邊上,要么繼續前進,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要么就停下來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