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只可惜,宋國如今已經沒有了再支撐這樣一場超級大戰的國力,根據情報,鄭飛推測宋國對此戰只能選擇速戰速決,而自己如果想用最少的傷亡換來一場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退守城池拖延時間,只要拖過三個月,宋廷就堅持不下去了,此戰自己就將不戰而勝,也能破壞趙桓“聯金滅遼抗夏”的如意算盤,但假如那樣做,夏、遼兩國仍舊可能強迫宋國割讓西北十二州與河北十三州,趙桓為免再樹強敵,只能被迫答應,這是鄭飛不愿看到的,同時,這也將使鄭飛白白錯失一個可以以一戰力挫宋、遼、夏三國的大好機會。 所以,鄭飛也決定冒一次險,滿族宋廷的要求,和他們來上一次大戰,誰料自己匆匆忙忙趕到戰場還主動出擊了,宋、遼、夏三軍竟然不敢應戰,這種詭異的現象讓鄭飛隱約明白了一件事,不想應戰的絕不是宋軍,而是夏軍和遼軍,正是夏軍和遼軍的退縮,導致沒有勇氣獨自與自己大戰一場的宋軍也只能龜縮起來。 夏遼兩軍為何不愿出戰呢?鄭飛想來想去只想到了兩個可能,一是他們在等待耶律淳的二十萬大軍來到之后,徹底占據兵力上的優勢后再開戰,這說明看起來貌似近百萬大軍的宋、遼、夏三國聯軍并非一個團結的整體,宋國并不能隨心所欲的指揮夏遼兩軍替自己賣命。 第二種可能是他們壓根就沒想幫助宋國擊敗自己,趙桓在暗中算計他們,他們又怎么可能不會在暗中算計趙桓呢?比如……既順利的從宋國得到土地,卻又不幫宋國真的滅掉自己,而是留下自己不停的折磨宋國,繼而可以繼續從宋國訛詐更多的好處! 這種情況讓鄭飛暮然發現,在這一場看似目的看似簡單的三國聯盟中,宋遼夏三方勢力表面統一,實際卻是各有算計,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彼此利用,構成了一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大戲,更可笑的是他們都自以為己方就是那只可以笑到最后的黃雀,并把自己看作了那只可憐的可以任他們宰割的小蟬。 鄭飛對此是冷笑不止,無論是趙桓還是夏帝與遼帝都覺得自己能笑到最后,那自己就讓他們先自以為是的盡情的笑好了,他們笑的越歡,也就越會麻痹大意,留給自己的機會也就越多,而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冷靜的從他們那錯綜復雜的關系中抓住他們的缺點,給他們致命的一擊! 鄭飛繼續實施原定計劃,下令全軍現在立刻停止進攻退出戰場,既然對方要么是不愿打要么是不敢打,那自己也別剃頭挑子一頭熱,就陪著他們繼續等下去吧,等到他們愿意打的時候。 當然,鄭飛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要采取拖延戰術,拖垮宋國,而是要趁這個時間等待一個人的到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叔夜。 鄭飛已經決定采納宋燕之策收降夏遼兩軍,可要實現這一目標,僅僅靠自己一張嘴是不夠的,就算自己把趙桓“聯金滅遼抗夏”的陰謀傳遍了夏遼兩軍每一個人的耳朵里,空口無憑之下,趙桓也完全可以來個拒不承認,甚至反咬一口說這是自己編造謠言意圖分化三國聯盟的計謀,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會達不到讓宋軍與遼夏兩軍翻臉的地步。 所以,鄭飛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證據,證明趙桓和金國暗中結盟的證據??梢玫阶C據又談何容易?目前看來,這件事趙桓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保密工作做的極為到位,至少就連張叔夜那種級別的人也一點風頭都沒聽說過。 鄭飛想來想去,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既然搞不來“物證”,那就想辦法搞來“人證”,這個“人證”不是別人,就是張叔夜! 此次趙桓掌政,將老皇帝的親信大臣和原鄆王一黨的大臣治罪的治罪,流放的流放,殺的殺,張叔夜卻因是出了名的蔡京的死對頭以及剛正不阿的名聲而沒有受到任何的牽連,仍舊任職中書舍郎,身處大宋的權力核心之內。 這就給了鄭飛一個機會,鄭飛決定把張叔夜“調”回來,讓他想辦法可以到宋軍前線任職,然后在一次“意外”中被自己所“俘獲”,自己就可以宣布通過“審訊”張叔夜,從他的口中得到了宋廷意圖聯合金國滅遼抗夏的機密情報,如此一來,有了張叔夜這名大宋的高官作為“人證”,就由不得夏遼兩軍不信了。 同時,為了盡可能的增加可信度,鄭飛也沒有放棄得到趙桓暗通金國“物證”的想法,于是他想到了馬植,馬植說他在趙桓身邊設下了一名眼線,正是這名眼線意外獲知了那條機密情報,鄭飛想試一試,看看是否可以通過那人再從趙桓那里得到什么物證,雖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畢竟還有試一試的機會。 鄭飛在幾天前將馬植召到近前,問他是否還有把握可以聯系到他設在趙桓身邊的那個眼線,尤其是那人還會不會繼續聽從他的命令。 馬植沉思片刻就說,“像這種安插在朝中大官親王身邊的情報人員,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極度危險的工作性質,他們的身份都屬于燕云會最高的機密,一般都采取單線聯系的方式,知道他們真實身份的人非常的少,而因為趙桓的太子身份,把人安插在他身邊,稍有不慎就可能給燕云會帶來滅頂之災,所以這名死士不但是屬下精挑細選出來的,對我非常的忠心,更是對他身份的保密工作更是達到了最高級別,知道他身份的除了屬下,就是屬下的一名親信,現如今,我已逃離了燕云會,那名親信也已死在了朝廷的追捕中,世上再無第二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就算是取代了自己的那名新任會長也不會知道。并且,我相信他是不會投靠新任會長的,因為那樣太危險,新任會長很可能會殺掉他滅口。擺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繼續潛伏在東宮之中。所以,屬下可以試一試,如果能和他再接上頭,應該還可以指揮得動他?!?/br> 鄭飛當即就命馬植詳細的說出了與那名死士取得聯系的辦法和接頭暗號,再讓馬植給那名死士寫一封信,已證明馬植的身份并向他下命令,命他想辦法找到趙桓暗通金國的證據。 隨后,鄭飛就命人將馬植的信用最好的信鴿快速送往東京,讓東京的情報人員立刻著手與那名死士取得聯系。 如今,這么多天過去了,想必張叔夜和東京的調查局情報人員都已接到了各自的命令并開始行動起來,于是鄭飛決定正好可以借這段時間等待張叔夜以及“物證”的到來。 至于究竟還能等多久,則幾乎完全取決于耶律淳的二十萬大軍究竟還能磨蹭多久才到達戰場,這真叫無巧不成書,鄭飛原本要耶律采潔返回燕京勸耶律淳答應拖延時間的目的是趁著這段時間先擊敗或重創宋夏聯軍,卻沒想到雖然現如今自己已經不準備對付夏軍了,耶律淳的拖延也同樣為新的計劃爭取到了關鍵的一段時間。 而且,鄭飛完全不準備提前向耶律淳透露趙桓的真實計劃,以耶律淳對自己和金國的了解,他應該不需要什么證據就會相信自己的話,現在透露給他,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馬上召回他的二十萬大軍返回燕京自保,這將極大的削弱三國聯軍的實力,也更有利于鄭飛接下來的行動,如果放在以前,鄭飛一定會這么做,但現在卻不會了,通過這件事鄭飛完全的看清了耶律淳狡猾的本質,耶律淳并不是一個完全值得信任的盟友,就像這次一樣,只要條件滿足,他隨時都會背叛和自己的聯盟,甚至完全不在乎他的女兒剛剛嫁給了自己! 假如金國以后真的攻到了他的城下,他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鄭飛很難保證他不會改易旗幟投降金國,別忘了,他的老朋友、老部下耶律余睹已經投降了金國,有耶律余睹的聯絡周旋,這不是不可能的事,那到時候自己所設想的利用耶律淳抵擋金國的設想就成了一紙空談。 所以,鄭飛會讓耶律淳的二十萬大軍在拖延一段時間后順利抵達這里,然后……吞下他們!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是這樣一來……,鄭飛不禁想到了耶律采潔,如果自己真的做到了,最受傷害的人一定是耶律采潔,但沒有辦法,如今天下亂世,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全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像是自己其實也一樣,頃刻間就有灰飛煙滅的可能,為了能讓更多人的活下去,有所犧牲是在所難免的,就算是要為此背負一生的愧疚也是值得的! 現在鄭飛所能期盼的,就是耶律淳可以將耶律采潔在自己行動之前送回來,然后自己就可以用別的方式去彌補她,但鄭飛知道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耶律淳懷疑自己能否挺過這一劫,無論是出于父愛要保護她還是出于別的目的,他都暫時不會再放耶律采潔回來。 一想到這里,鄭飛心中更是一黯,腦海中不禁閃過耶律采潔臨走時那一瞥留戀的目光……你還好嗎?我的妻子,希望你,不要恨我…… 688,大名府之戰(4) 此次率領南京道二十萬大軍赴宋參戰的是遼國名將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是太祖的九世孫,正兒八經的大遼皇族。 但由此卻也能看出,他這“皇族”的身份必須往上追溯至少八代,所以他與當今皇帝之間的親緣關系,恐怖不比曾經劉備與漢獻帝之間近多少,而耶律大石的家族的家道自往上不知多少代就淪落了,他的祖輩并未因“皇族”的身份而位居高位或顯要,傳到耶律大石這一代,他的出路甚至只能是靠自己打拼,所幸蒼天不負有心人,幾年前,已經二十九歲的耶律大石以殿試第一名的成績有了功名,幾經升遷后,赴任泰州擔任刺史。 可歷史卻偏偏給耶律大石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在他赴任后沒多久,金人就造反了,他的轄地泰州轉眼就成了前線陣地,遭到了金軍的瘋狂進攻。卻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耶律大石的軍事才能得以迅速的展現出來,他特別善于把握時機,即便失敗,也能隨敗隨起,令金人非常頭疼,雖然泰州最終失守了,可耶律大石的戰功卻并未被失敗所淹沒,此后,耶律大石率軍南征北戰抗擊金人,憑借戰功,累至遼興軍節度使。 皇帝耶律延禧很喜歡耶律大石,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戰功,更主要的是因為他遠親皇族的身份,像耶律大石這種家道淪落的皇族旁系,從太祖建國至今兩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家,他們因為長久的脫離大遼權力的中心,其實早已與普通的契丹族沒什么兩樣,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類人的“底子”一般都很干凈,不會與朝中的各方勢力有什么暗中的關系,一旦為皇帝起用,就徹底成了皇帝的人,可以放心大膽的任用。偏偏耶律延禧又是一個多疑之人,整天看誰都覺得想造自己的反,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信任,他比任何一任皇帝都更迫切希望培養絕對忠于自己的皇族子弟。 但很可惜,這類人中鮮有出類拔萃之人,大多數皇族子孫都是碌碌無為之輩,只靠著身為皇族的身份領著一點點奉養花天酒地無所事事。 但耶律大石的出現卻給了皇帝眼前一亮的感覺,他才華橫溢,勤奮用功,高中殿試第一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更主要的是他還是個皇族,而且是來自一個沒落許久的皇族旁系,朝中無人與其有半點的瓜葛,他干凈的就像一張白紙,可以任由皇帝放心大膽的任用。 所以,從耶律大石高中的那一天起,皇帝就著手開始培養起了耶律大石,耶律大石也沒有讓皇帝失望,極得皇帝的滿意,于是耶律大石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樣,僅僅兩年就外放到了軍事重鎮泰州做了刺史,此后雖然泰州淪陷了,但耶律大石的表現仍舊堪稱全線潰敗的遼軍中的為數不多的亮點,他也因此并未獲罪,繼續得以率軍活躍在抗遼前線,屢立戰功。 而隨著這一次遼國再度與金議和后,皇帝就任命耶律大石做了遼興軍節度使,遼興軍就是平州,平州在南京道的最東面,連接著南京道與中京道,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個任命的意味深長之處,有耶律大石率領大軍在平州,就等于在耶律淳的咽喉上掐上了一根魚刺,令耶律淳難受不已,只要耶律淳敢妄動,耶律大石隨時可以起兵勤王護駕。 世人都知道皇帝信任耶律淳,但卻派耶律大石去制約耶律淳,這說明什么,說明皇帝更加信任耶律大石,這是把自己的安危都交到了耶律大石的手上! 此次皇帝想通過派軍增援大宋來削弱耶律淳的實力,耶律淳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一口氣就把自己的二十萬精銳盡數派了出去,皇帝非常的高興,但他還是沒有放心,他可不傻,耶律淳雖然派出了他的軍隊,可軍隊里大大小小的軍官仍舊是耶律淳的人,皇帝明白,耶律淳只要一聲令下,只怕這些軍官還是會聽他的,但皇帝又不能把這些軍官也全都撤換掉,那應該怎么辦呢? 于是皇帝想到了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已經在這些年與金的作戰中打出了名氣,在遼軍中聲名赫赫,何不派他去指揮這支大軍,利用他逐漸削弱耶律淳對這支軍隊的掌控呢? 就這樣,耶律大石被任命為了西南路都統,率領二十萬南京軍入宋作戰。 皇帝本以為耶律大石會絕對忠于他,事實上耶律大石也的確對皇帝非常的忠心,但皇帝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耶律大石雖然并不是耶律淳的人,可也是個堅定的主戰派,一直都很反對與金議和,主張發動與金的全面戰爭徹底消滅金國。所以,他雖然明白皇帝任命他為平州遼興軍節度使的目的,但實際上他在內心深處卻很欣賞耶律淳的抗遼意志。 從耶律大石到平州任職的那一刻起,老jian巨猾的耶律淳就看清楚了這一點,借著視察平州軍政的機會,耶律淳與耶律大石促膝長談,揮斥方遒,痛斥朝中主和派,指點抗金大計,直聽得耶律大石心中激情澎湃,視耶律淳為大遼絕對忠臣,并在心中不自覺的對皇帝與金所采取的割地求和的方陣愈發不滿,可忠臣畢竟是忠臣,可以說,如果耶律淳真的反了遼帝,耶律大石還是會堅定的站在皇帝的一邊,不過他相信耶律淳不會反遼,而是一名堅定的會為遼國抗金的戰士,而這對耶律淳也就足夠了。 所以,當接到皇帝任命耶律大石為自己軍隊的主帥時,耶律淳想了想就同意了,皇帝沒有派蕭奉先、李處溫等jian臣的人來當這個主帥已經夠讓耶律淳燒高香了,而且耶律淳也對耶律大石非常的欣賞,派耶律大石去,他至少不會胡亂指揮葬送了自己的老本。 就這樣,耶律大石以一種皇帝和耶律淳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成為了二十萬遼軍的主帥。但就在他準備率軍出征的前夕,耶律采潔突然秘密返回了南京。 耶律淳這些日子一直都很郁悶,如果他能事先未卜先知后來發生的事,他就不會把耶律采潔嫁給鄭飛了。 當前些日子他突然收到宋國愿意以河北十三州與西北十二州為代價換取遼夏兩國的援軍助它擊敗鄭臨風時,他后悔的腸子都青了,他雖然知道那鄭臨風非常的邪門,天道軍也的確很強,可這一次連他也有些沒底了,他想象不到誰能同時擊敗宋遼夏三大國的合攻,只怕這一次那鄭臨風的好運氣是到頭了,至少,也會因此而元氣大傷,又何談日后援助自己呢?而一旦如此,第一個倒霉的只怕就是自己剛剛嫁過去的女兒,他無法想象那個土匪頭子在暴怒之下會如何對待她,他很擔心耶律采潔會成為那土匪頭子撒氣的對象。只是現在反悔已經來不及了,算算日子,只怕現在自己女兒都已經完成了與那鄭臨風的洞房花濁夜。 但耶律淳仍舊決定答應遼皇派軍,因為這是一個絕對不容錯過的壯大自己的好機會,一旦事情的進展按照自己的設想都達到了最完美的地步,自己就將一夜擁有可以與遼皇對抗的資本!相比較下,自己愿意犧牲任何東西,哪怕是自己的女兒。當然,出于萬全準備,他還沒有忘記給自己與鄭飛之間的關系留一條退路,不但主動第一時間派人通知了鄭飛,還大方的讓花榮等人平安的撤離南京道,希望能用這種方式來向鄭飛證明自己的友好和無奈,并善待耶律采潔。 卻不料,耶律采潔居然自己回來了,耶律淳真是喜出望外,即便他敢于犧牲她,但她畢竟是自己珍愛的親生女兒,她能脫離那個危險的漩渦,回到了自己的身邊,讓自己去保護她,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但更令耶律淳吃驚的是耶律采潔帶回來的消息,不得不說,鄭飛的威脅正中了耶律淳的擔憂,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還是那句話,那鄭臨風邪門的很,行事出人意料且往往出奇制勝,難保他真的能做到! 所以,耶律淳立刻就決定答應鄭飛的要求,盡可能的拖延一段時間,反正經過耶律淳權衡利弊,如果那鄭臨風真的能用那么短的時間就擊敗宋夏聯軍,對自己也是極為有好處的,自己不但可以趁機反戈一擊拿下河北三路,還可以仍舊維持與那鄭臨風的同盟關系,繼續從他那里得到大量的援助。 可有一點卻成了難題,雖然耶律淳只需一個命令就可以指揮南京軍,但現在耶律大石畢竟是南京軍的主帥,自己真要這么做了,就等于向皇帝暴露自己,那要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實現這個目的呢? 耶律淳想來想去,卻從鄭飛的威脅中找到了靈感,他密會耶律大石,對他說,根據自己的情報顯示,金軍最近又在蠢蠢欲動,他們很有可能會在近期再度撕毀和約進攻大遼,所以,南京軍最好不要離大遼太遠,至少,也請耶律大石盡量拖延一段時間再出發,路上也盡量走得慢一些,萬一金國真的這么干了,也能在最短的時間率軍重返大遼保家衛國。 耶律大石被耶律淳的話震驚了,出于長久以來對金國的仇恨和不信任,他相信了耶律淳的話,就這樣,他不停的找尋著借口,盡一切可能拖延著時間。 耶律淳心中暗自得意,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設想在進行著,只是令他想不到的是,耶律采潔卻提出了辭行,原來她見已經幫助鄭飛達到了目的,便想回去,她已決定將自己的一生托付給鄭飛,如今鄭飛正在遭遇一場險惡的戰斗,她要回去與自己的夫君一起并肩戰斗。 耶律淳對此是很不理解,一口就回絕了耶律采潔的請求,對她說,如果那鄭臨風就此兵敗,你回去就是陪葬。如果他能挺過這一關,你再回去也不遲。 耶律采潔跪倒流淚相求,耶律淳大怒拂袖而去,甚至下令將耶律采潔禁足在燕王府內,派丫鬟時刻盯著她。 耶律采潔欲哭無淚,終日悶悶不得,耶律淳只得讓她的母親蕭普賢去勸她,面對母親,耶律采潔敞開心扉,悄悄的告訴了蕭普賢一個秘密。 “娘,我……我有了!” 689,大名府之戰(5) “娘,我……我有了?!?/br> 看著耶律采潔浮現兩朵羞紅的臉蛋,蕭普賢握著她的手不禁一顫,驚道,“采潔你……這是真的?” 耶律采潔輕笑著點了點頭,臉上洋溢著幸福,“娘,女兒也是知道才沒幾天,您是第一個知道的?!?/br> 蕭普賢喜道,“哎呀孩子你……這么好的事你怎么還瞞著爹娘?” 說罷,蕭普賢輕輕將耶律采潔摟入懷中,喜得合不攏嘴,“你爹不讓你走是對的,這么遠的路,又兵荒馬亂的,你這身子怎么受得了?過會我就去告訴你父王這個喜訊,然后我就去請燕京城內最好的大夫來……” 耶律采潔卻面色一變立刻從蕭普賢懷中起來哀求的對她說道,“娘,您千萬不要告訴我父王!” 蕭普賢一愣,“為什么?怎么了孩子?” 耶律采潔卻沒有立刻回道,而是反問道,“娘,您還記得舅舅與表哥是怎么死的嗎?” 蕭普賢面色突然一黯,心中無比苦澀,眼睛接著泛紅差點落下淚來,“你這孩子,都過去這么久了還提這個做什么?” 幾年前,皇帝率領七十萬大軍遠征剛剛起兵造反的完顏阿骨打,身為都監的耶律章奴突然造反,與蕭普賢的親哥哥,也就是耶律淳的大舅子蕭敵里及外甥蕭延留欲擁立耶律淳為帝,蕭敵里與蕭延留甚至從前線疾奔而回當面勸說耶律淳,但耶律淳卻不為所動,親斬蕭敵里與蕭延留首級獻于皇帝,保住了皇帝的江山。雖然耶律淳因此而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實力愈發強大,寇冠諸王,但親哥哥與親外甥的死也成為了蕭王妃心中永遠的痛,每每想起,就是默默流淚。 耶律采潔卻站起身來走到門口往外看了看,見沒有任何人便關上了門窗,重新回到蕭普賢身邊坐下,看著她小聲說道,“娘……孩兒要告訴您另外一件秘密,您可一定要保密,尤其是對我父王!” 蕭普賢驚訝的看著她,“孩子你這是……?” 就只見耶律采潔一字一句說道,“其實舅舅他們的造反……根本就是父王一手策劃的!” 這句話如同晴天一聲霹靂,震得蕭普賢渾身猛地一顫!“這……這怎么可能?!孩子你不要亂說!” “娘!”耶律采潔肯定的說道,“是真的!幾年前,我聽說父王帶回來了早就答應送我的一本唐代失傳琴譜,立刻歡天喜地的去找父王討要,卻沒在書房找到父王,可我又耐不住,心想反正父王早晚會給我,我先自己找一找吧,于是我就在父王的書房里找了起來,還沒等找到,我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了父王的聲音,而且除了父王還有別的人,我怕父王責怪,連忙躲進書櫥后面,想著等父王走了我再離開……” “然后呢……?”蕭普賢臉色大變,顯然想到了什么,聲音中已是抑制不住的有了一絲顫抖。 耶律采潔趕忙握住蕭普賢的手,這才發覺蕭普賢剛剛還熱乎乎的雙手此刻竟已是無比的冰涼,她心中很是不忍,卻也只能繼續說下去,“父王他們根本就沒想到書房中還有別人,只是命人在外面把守后就毫無顧忌的談起了事情,然后我就……我就聽到了父王與他的幾名部下密謀趁皇帝率領大軍平叛金人之際起兵造反廢掉皇帝的所有計劃!其實耶律章奴,舅舅,還有表哥他們都是在聽從父王的命令在行事!我當時很害怕,一點動靜也不敢出,直到父王他們談完事離開書房很久我才慌忙逃出了書房,我很害怕,也知道這樣的事如果走漏了風聲就會給咱們全家惹來滅門之禍,所以我誰也沒給說,一直藏在心里,直到今日!” “既然如此……”蕭普賢相信自己的女兒不會騙自己,但還是有些想不明白,努力平復心情問道,“那為何耶律章奴還有你舅舅他們造反擁立你父王了,你父王卻要殺掉他們呢?!” 耶律采潔搖了搖頭,“自那之后過了不久,果然傳來了耶律章奴反叛皇帝并擁立我父王的消息,又過了幾日,舅舅和表哥就來了,我本以為父王會就此起兵稱帝,誰料……父王竟當場殺死了舅舅和表哥,還宣誓效忠皇帝,所有人都在為父王的忠心而叫好,卻唯有我知道事情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此后,我經過暗中的觀察和推敲,我認為只有一種可能,就是父王在實施計劃的最后時刻意外發現了什么紕漏,這個紕漏很可能會導致父王的失敗,所以父王才不得不當機立斷改變計劃,可事已至此,為了能挽回局勢,讓皇帝不懷疑父王,父王只能選擇犧牲舅舅和表哥,還有耶律章奴!” 蕭普賢聽罷只覺一陣眩暈,在耶律采潔的慌忙攙扶下才沒有暈倒,再反應過來后不禁淚如雨下痛吟道,“他……他怎么可以那么做,那是我唯一的親哥哥,延留也是我們蕭家唯一的血脈呀!” 耶律采潔也落下淚來,趕忙勸蕭普賢道,“娘,您別太難過,舅舅與表哥都已入土為安,您也別怪父親,父王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且我相信舅舅與表哥是心甘情愿讓父親出賣的!” 蕭普賢慌忙擦了擦眼淚急忙問道,“這話怎么講?” 耶律采潔解釋道,“舅舅與表哥赴死之前我曾見過表哥一面,表哥只是流著淚讓我好好照顧娘親你,除此之外并未多說任何事,而且自始至終他與舅舅誰也沒亂說過什么,這說明他們并不恨父親的出賣,所以我懷疑,他們能一起赴死,一定是與父親商量之后的結果,與其大家都死,不如保存父親,甚至,舅舅與表哥此行極有可能是他們已經在前線發現了造反不會成功,所以他們火速趕來并不是要擁立父王,而是要阻止父王,并甘愿受死!至于耶律章奴,他也沒有反咬父王一口,而他的妻小在事后都神秘消失了,并未被皇帝所誅殺,想來這也是父王答應他的條件?!?/br> 蕭普賢輕輕的點了點頭,耶律采潔的話的確很有道理,并且她也確實更愿意相信這才是事實的真相,否則,自己的丈夫殺死了自己的至親,這樣的結果太殘酷,是她不想面對的。 很快,畢竟時間已經過去太久了,蕭普賢漸漸從巨大的悲痛中恢復過來,她也直到這時反應過來,隨即不解的問向耶律采潔,“孩子,你給娘說這件事是……” 耶律采潔回道,“娘,不用從這件事,只通過您與父親在一起生活幾十年,僅憑您對父親的了解您就應該知道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了達到目的,父親會甘愿犧牲任何東西,任何人,甚至是親人,還有……我!” 蕭普賢也無奈的嘆了口氣,她當然最了解自己的丈夫,不久前,就是她苦苦哀求耶律淳不要把耶律采潔遠嫁宋國,甚至都跪下了,卻還是沒有成功。 正在此時,耶律采潔突然跪在了蕭普賢的面前說道,“娘,父王原本將我嫁給夫君是希望用我來給他換取夫君的大力支持,但眼見形勢改變,父王不相信夫君能獲勝,父王又迅速改變了主意,甚至完全不在乎我的死活!您想,父王連我都可以犧牲,他會在乎我肚子里的孩子嗎?一旦我懷孕的事被父王知道了,如果我夫君能挺過這一劫,我和我肚子里的孩子就會成為父王要挾我夫君的籌碼。但如果我夫君兵敗了,他就會毫不猶豫的讓我打掉肚子里的孩子!而無論是哪一樣,我想再與夫君團聚都是難上加難,所以,娘,請您一定要保密,千萬不要讓父王知道這件事!” 蕭普賢臉色巨變,心中也是閃過了一陣害怕,她明白耶律采潔并不是杞人憂天,自己的丈夫的確能做的出這種事來,看著耶律采潔那張驚恐的小臉蛋,蕭普賢心軟了,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最心疼孩子的永遠是娘親,她立刻伸手扶起耶律采潔,“好,孩子,娘答應你!” 耶律采潔一喜,立刻上前抱住蕭普賢,“娘,您真好!” 蕭普賢長嘆一聲卻問道,“孩子,你左一個夫君,右一個夫君,并要想盡辦法也要保住他的孩子,你……你是真喜歡那個人嗎?” 耶律采潔抬起頭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是的娘,我本以為我要嫁的是個粗俗、卑鄙、無恥的宋人賊寇頭子,但直到我見到他才知道,他是一個好男人,一個值得托付終生的好男人,我喜歡他,而且我相信他也真的喜歡我!” 蕭普賢也笑了,知道自己以前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連連道,“那就好,那就好,管他是契丹人還是漢人,只要能真心對你好就行!” 耶律采潔接著說道,“娘,我還想請您幫我辦件事?!?/br> 蕭普賢奇道,“還有什么呀?” 耶律采潔道,“我此行只來不回,夫君他一定很是掛念,我給他寫了封信,您能幫我交給他嗎?” 蕭普賢為難的說道,“這……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如何去交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他呢?” 耶律采潔卻道,“這個不用您cao心,女兒在來之前已經猜到了今日的結果,所以女兒已提前準備了一個辦法。在我回來的路上,我已與夫君在海上的那些部下商量好了,讓他們派人在燕王府外等候,若有消息,我就會通過他們傳給夫君,娘只需把這封信交給他們就行了?!?/br> 說著,耶律采潔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已經封好的信交給了蕭普賢,“您派人出門,如果看到有乞丐在路邊乞討,就走過去扔給他一個銅板說,‘餓了吧,去買個武大郎炊餅吃吧?!绻侨嘶?,‘這錢您收回去吧,這里可沒武大郎?!瞧蜇ぞ鸵欢ㄊ欠蚓牟肯?,然后把信直接給他就行了!” 蕭普賢點點頭,把信小心的收入懷中,“好,娘這就安排人去辦?!?/br> 說著,蕭普賢起身就走,耶律采潔把她送到門口,看著自己娘親急匆匆的背影,耶律采潔心中一陣暖流,也不禁想起了鄭飛的身影,心中默默念道,“夫君……我現在能幫你的,就只有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