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節
鄆王立刻感激的拱手道,“多謝大哥點醒,小弟記下了?!?/br> 太子剛要回話,卻聽鄆王接著說道,“不過,相比jian詐的賊寇,小弟我最怕的還是威望太低,不足以指揮的動手下的那群將軍,萬一再指揮失誤導致兵變,后果才真是不堪設想呢!” 太子頓時一愣,不待他反應過來,鄆王已又輕松一笑道,“大哥不必擔心,小弟這是跟您開個玩笑,時間不早了,小弟這就出發了!告辭了!” 太子這才回過神來,不自然的笑了笑,“好,好,三弟一路保重!” 鄆王一走,守在東門前的官員們很快就散去了,太子坐在轎中返回東宮,但腦海里卻怎么也驅散不掉剛剛所發生的那一切,趙楷的話,以及他在說話時那莫名的笑都在趙桓的腦子里來回的回蕩著,他越來越開始懷疑趙楷好像是另有所指! “去鄭大人那里!”太子的聲音突然從轎子里傳出,手下人立刻遵照命令改變了行進的方向…… 鄭居中仔細聽過趙桓的話后沉思片刻便微微一笑道,“殿下,您多慮了,鄆王這是言者無心,卻讓您聽者有意了。他當然是話里有話,不過他指的只是朱武,滿朝都知道朱武是殿下您的人,鄆王有所擔心也是正常的?!?/br> 趙桓仍舊不放心的說道,“舅舅,您說……那件事不會是走漏了風聲吧?” 鄭居中心中不知怎的就是一慌,但他立刻調整好心態努力將這種想法全部拋出了腦外,用似乎更像是在勸解自己的聲音說道,“不會的!如果這事真的走漏了,鄆王他們會毫無反應嗎?只怕他們現在就要對咱們下手了!” 趙桓一想似乎也是這么個道理,終于放下心來,長吁了一口氣道,“呼……,不是便好。東南那邊有消息了嗎?” 鄭居中點點頭,“剛剛收到老劉的回信,朱武愿意全力配合殿下,他本人也已化作岐山軍軍官跟著一起去了東南,隨時向咱們報告最新的動態!” 趙桓點了點頭,不禁暗暗攥了攥拳頭,腦海里也立刻回想了一年前的那一幕。 三弟啊三弟,別怪大哥我狠心,想想當初你和童貫離開西京是怎么對待我的吧! 與此同時,京東路,濰州,統帥府。 天道軍各大軍、大師等主要將領都齊聚于此,這已是開戰前最后一次緊急軍事會議的第三天。 “弟兄們,”鄭飛環顧全場道,“該說的我都說清楚了,朝廷雖然來勢洶洶,卻也沒什么好怕的!大家萬眾一心,誓破敵軍!” “誓破敵軍!”眾人齊聲道。 鄭飛接著道,“在大家離開前我再交待一件事,此戰我會根據敵我變化及時調整戰略,大家在回去前都要去軍務處領取專用信鴿一對,我將會把最新的命令通過這對信鴿向你們傳遞,記住,這對信鴿是專用信鴿,絕對不準用在別的地方,聽清楚了嗎?” 眾人都看看彼此,雖然覺得十分奇怪,但依舊齊聲道,“聽清楚了!” 617,大戰京東(20) 宣和元年三月初三,朱武率領五萬岐山軍經過長途跋涉終于抵達了齊州,此地也是討逆軍的總部所在。 而在此之前,種師道與宗澤早已率部各四萬人來到了齊州,再加上朝廷早已調派在京東路四周的三十萬大軍,沿著京東路與大宋的交界線,朝廷實際已聚集了三十八萬大軍,足足達到了大宋全國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這還沒有算上正在往此趕來的剩余二十萬岐山軍,再等那二十萬岐山軍來到,大宋一方的總兵力將達到恐怖的六十萬人! 相比較下,京東路的天道軍總兵力不過才三十萬人,雙方的兵力數量呈現出了一邊倒,包括整個大宋在內,遼國、夏國、金國、大理國,可以說現在全天下所有地方的目光都已聚焦在了此處,雖然大宋以前從未在天道軍身上占到什么便宜,但這一次已經不一樣了,這是一場大宋已經再也輸不起的戰爭,事實上除了鄭飛和天道軍,也沒有人認為大宋會輸。 四天后,三月初七,鄆王一行也抵達了齊州,以朱武為首的討逆軍各部將領齊聚齊州恭迎鄆王。 趙楷這一次再見到朱武,心境比之從前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二人都沒有明說什么,但一切已在不言中形成默契,整個討逆軍領導層呈現出無比友好團結的有利局面。 趙楷詳細詢問了眾人當前大軍的具體情況,此戰,朝廷從一年前就開始準備,準備至今,不可謂不充足,趙楷感到很滿意,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盡快對京東賊寇展開大戰了,只是種師道并不同意現在就開戰,因為剩下的二十萬岐山軍還在來的路上,而朱武說根據他與王黼擬好的計劃,還要再等一個多月岐山軍才會如數抵達,現在開戰的話靠誰去打?不是說好了要以岐山軍為作戰主力嗎? 趙楷很是失望,一個多月的時間有點太長了,他立刻召來朱武問他不能讓岐山軍來到的更早一些。 朱武很無奈的表示他也很想讓岐山軍能早些抵達,但這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岐山軍之所以要分批來,就是因為糧草的問題,糧草不到位,岐山軍就算出發了在路上也得餓肚子。 王黼證實了朱武的話,他向趙楷私下里稟報,他說根據他在兩浙路的明察暗訪,兩浙路根本不缺錢糧,這兩年又是大豐收,便是讓朱武獨自出糧出錢他也能支撐二十五萬岐山軍打完這場仗。但朝廷已經答應了朱武會負責起岐山軍的錢糧,結果朱武還真就一粒米也不出了,非要等著朝廷的糧草。只是被朱武占下的兩浙路本就是大宋的糧倉所在,沒了兩浙路,朝廷的糧草緊張不說,還只能再從別處籌糧,再加上大宋這兩年連年征戰幾乎沒消停過,早已抽空了大宋的國庫,朝廷甚至為了打這場仗把未來兩年的稅也都給收了,所以撥給岐山軍的糧草才會無法全部到位。沒有糧草,岐山軍就死活不出發。他已經跟朱武商量了許多次,希望能讓朱武提前先“預支”一些糧草,讓岐山軍可以早點出發,待日后朝廷大不了再還給他就是了,可朱武就是死活不松口,堅稱自己沒錢也沒糧。 趙楷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事,朱武不是一直都很配合嗎?怎么在這件事上會這么不合作?不過趙楷很快就想明白了朱武的“算計”,很明顯,朱武這是想多拖一點時間,他雖答應朝廷由自己的二十五萬大軍作為作戰主力來使用,但他還是留了一手,就是要在糧草上做文章來拖延時間,拖的時間久了,如果自己等的不耐煩了,就只能先動用朝廷大軍開戰,朝廷的軍隊每多打一場仗,他的岐山軍也就能少打一場仗,他的損失也會更少一點。在如今多事情還沒明了的現在,朱武想些法子保存一下自己的實力也是人之常情。 同時趙楷還想到了一種可能,在來之前童貫說過,這朱武目前還沒有真正投靠在哪一邊,也就是說,朱武明著還是跟太子是一伙的,如果太子認為朱武是他的人,那他也就會認為朱武的岐山軍也是他的軍隊,他會舍得讓自己手中的軍隊去送死好給自己掙取功勞嗎?不,他顯然不會,所以他便極有可能命令朱武拖延時間,一拖下去,他就既可以找到借口在朝中興風作浪給自己制造壓力,也可以逼迫自己用朝廷大軍首先開戰,繼而還是可以保存他的軍隊!朱武作為兩面派,自己與太子那邊他都會極力討好,權衡之下,他會同意這么做也就講得通了。 這兩種可能無論哪一種是真的都不是趙楷所希望看到的,他不禁有些生氣,若按他的脾氣,他一定會想辦法好好地懲罰朱武一頓,但他明白,現在還不是要動手的時候,因為這一戰終究還是要依靠朱武,而在戰事結束后,自己也需要利用朱武手中所掌握的東西對太子進行致命的一擊! 這種被“綁架”的感覺讓趙楷很不舒服,他暗暗做出決定,待日后一切塵埃落定,像朱武這種人是絕對不能重用的,他今天能賣了太子,日后誰知道他會不會也賣了自己?至于現在,必須先想辦法拉攏他利用他讓他盡快開戰,自己可拖不起! 趙楷決定找朱武談一談,雖然你那剩余二十萬大軍還沒到,可你不是已經到了五萬人了嗎?用五萬人也能打上一場不小的戰役了! 趙楷想定隨即下令,有請吳國公前來議事! 朱武并沒有讓趙楷等太久,他很快就來了,而且還做了一件讓趙楷非常吃驚的事情,他居然不待趙楷說話就首先對著趙楷誠惶誠恐的說道,“殿下,請您再耐心等一等,岐山軍主力很快就能到了!” 看著朱武那欲言又止的焦急樣子,趙楷更加肯定朱武這是心中有鬼,他為什么能猜到自己叫他來此的目的?因為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想再被拖延下去,可他為什么明知如此卻依舊要這么做呢?一定是因為這是太子的授意,而他為了不引起太子的懷疑,他只能這么做,所以他才會用這種近乎哀求的方式來求自己再等一等。 趙楷心中不由冷笑一聲,朱武啊朱武,你這才叫聰明反被聰明誤,現在知道那左右逢源、兩面三刀的墻頭草也不是這么好當的了吧? “吳國公,本王已經聽王黼解釋過了,本王知道你的難處,但這戰事不宜與拖得太久,拖得久了,不但極傷士氣,賊寇也就有時間來摸清咱們的底,對戰事會很不利!本王要盡快打上一仗,不知你意下如何?”趙楷語重心長的說道。 朱武的臉上頓時浮現起nongnong的為難之色,只是皺眉不語。 趙楷知道朱武這是在權衡利弊,他也不催促。 片刻之后,只見朱武慢慢抬起頭來說道,“殿下,五萬人有些太少,只需再等四五日,我便又會有幾萬人馬可以抵達,懇請殿下能再寬延幾日,等那些人一到咱們就開戰!至于剩下的人,我也會派人去催促,等他們什么時候到了就什么時候隨時參戰,殿下您看這樣行嗎?” 趙楷一想,若是只能四五日,倒也不是什么難事,而且朱武既然已經退步了,那我也不能不給些面子。 “好,五日就五日!”趙楷點點頭,“五日后,必須開戰!” 朱武很明顯的松了一口氣,對著趙楷感激的拱手道,“多謝殿下!我這就去準備!” 朱武果然沒有騙趙楷,四日后,方臘所率領的三萬大軍就如期抵達了齊州。 趙楷比較滿意,為了更好的拉攏朱武,他決定再多給朱武一天時間,好讓這支遠道而來的大軍多休息一天。 誰料,朱武竟謝絕了趙楷的好意,他堅決要求后天就如期開戰,并由他親自率領九萬岐山軍作為先鋒軍! 趙楷認為這是朱武在討好自己,以彌補剛剛所發生的這一件不愉快,眼見朱武如此,他也不再堅持,隨即召開會議安排具體的作戰安排。 大戰,一觸即發! 618,大戰京東(21) 根據此前皇帝下達的旨意,只要朱武可以將他所率領的二十五萬岐山軍作為作戰主力投入戰場,他就可以指揮部分朝廷軍隊支援和策應岐山軍,如今雖然只來了不到十萬岐山軍,但趙楷仍舊決定繼續遵守這道旨意。 朱武也不含糊,會議一開始他就點了種師道與宗澤二人的名,并且直言只要這二人相助,別的一概不要。 趙楷一看朱武倒真是會挑人,在來之前童貫曾對自己說過,種師道的四萬人馬乃是西北軍主力,兇悍無比。宗澤的四萬滄州軍中大部分就是原登州軍,當初曾力退梁山賊寇保住登州,實力不俗。種師道與宗澤又都是出了名的帥才,皇帝能把他們派給自己可謂是用心良苦,就是要他們合力確保自己此戰的把握。童貫最后還強調,這二人及他們手中的八萬大軍就是自己手中近四十萬朝廷大軍的絕對王牌,切不可出絲毫的差錯,必須妥善使用,不到關鍵時刻絕不能讓他們涉險,甚至就算打沒了另外的三十萬大軍,只要這八萬人在,勝利就依舊還有可能! 趙楷牢牢記住了童貫的告誡,自他來到齊州,就沒有停止對種師道和宗澤的拉攏,如今一聽朱武要他們二人及那八萬大軍,趙楷不由有些猶豫,他想把這八萬王牌留在自己的中軍以作萬全,他沒有答應朱武,可也沒有完全拒絕他,而是一連又說了幾員大將的名字,所提供的兵力也從種師道和宗澤的八萬人一躍提升到了十五萬人。 但朱武就是不答應,他就是一口咬死別的誰都不要,就要種師道和宗澤,他甚至還毫不顧忌其余眾將的顏面毫不避諱的表示,上百員大小將軍和四十萬大宋軍隊,能讓他看得上的只有種師道和宗澤,別人的戰斗力他信不過。鄆王您要不答應,這仗我朱武還真不太敢打了,不行咱們就等到我那剩余的十幾萬軍隊來了再說吧? 趙楷一看朱武態度如此堅決也犯了難,不過他轉念一想,作戰的主力依舊是朱武,就算把種師道和宗澤派給他指揮,也不過是在一旁給他吆喝兩聲壯壯膽,并不會直接上戰場,怎么看也不會出什么問題的,遂即同意了朱武的要求,當場宣布種師道和宗澤在明日之戰中直接聽命于朱武,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趙楷同時宣布種師道和宗澤的任務就是牢牢守在岐山軍的后方,“切不可輕舉妄動,以免致岐山軍腹背受敵,陷入孤立無援之境!”言外之意就是說,岐山軍打他們的,你們就老老實實的待在后面可別跟著瞎參和。 種師道痛痛快快的接受了命令,宗澤稍稍猶豫了一下,似乎是覺得鄆王此舉太多兒戲,如今的當務之急是盡全力剿滅京東賊寇,只要是能對剿匪有利的都應該堅決的執行,這朱武都愿意率領自己的軍隊上戰場去拼命了,鄆王此舉豈不顯得自己太多偏心?豈不是寒了朱武和岐山軍的心?人家還愿意再為咱們拼命嗎? 但出乎宗澤意料的是,朱武似乎對趙楷的命令沒有任何的反應,他只是很感激的連連致謝,保證明天之戰一定會率領岐山軍奮勇殺敵,爭取為鄆王殿下取得開門紅! 宗澤眼看朱武如此,自己也沒有再堅持,遂也接受了命令。 接下來,朱武便道出了自己的詳細計劃,他說,平定京東賊寇的最佳戰略就是盡快打到京東賊寇的中心,濰州去,只要打到濰州,就算沒有捉住那鄭臨風,也將極大的重創賊寇的軍心! 眾人都紛紛點頭表示同意,不過當即就有人提出了疑問,國公爺您可真會講大實話,誰不知道擒賊先擒王,但關鍵問題是怎么才能順利的攻到濰州去呢? 這話說得冷嘲熱諷,許多人都是哄堂一笑,一看就是剛剛被朱武的話得罪的人說得。 朱武也不惱,只是微微一笑繼續道,濰州地處數州的中心,位于京東賊寇的層層保護之中,無論從哪一條路去濰州,都將是困難重重,只是相比兗州與沂州的層層大山,還是走淄州及青州一線為好,而且通過情報咱們已經知曉,這兩州因為地域不大,京東賊寇并未在此屯下重兵,這便給了咱們一個極好的機會,同時,這兩地又都與河北東路交界,正好可以讓河北東路禁軍協同作戰,與咱們兩路大軍同時進攻,順利的話,一戰平定二州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朱武的自信似乎也感染了趙楷,趙楷不禁興頭大起,連忙追問具體的作戰計劃。 朱武接著說道,后天一早,請河北東路禁軍在約定時間進攻青州,當然,河北禁軍并不是真的要打,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將京東賊寇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去,只要賊寇朝青州派出了他們的援兵,我就會立刻率領五萬岐山軍從章丘直撲淄州,淄州境內鄒平城駐扎有賊寇兩萬人,我的目標就是一口吃下那兩萬人! 好!趙楷對這個計劃非常的滿意,以五萬人吃掉兩萬人,這似乎不是什么難事。只是……朱武為什么只派出五萬人,而不是全部派出九萬人呢?剩下那四萬人又去了哪里? 面對趙楷的疑問朱武又是一笑道,殿下請聽我繼續說,那四萬人另有更重要的用處,剛剛我所說的一切,都只是基于最理想的情況所做的設想,但戰事無常,咱們必須從最壞的方面去考慮,就比如上一次朝廷進攻梁山賊寇時那樣,朝廷大軍兵分四路,哪一路不是數倍于賊寇的兵力?但結果呢?據說那賊首鄭臨風親率一支萬人大軍,瘋狂奔戰于各處戰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數次突然殺出殺得朝廷大軍猝不及防,屢次扭轉了戰局,這種前車之鑒咱們必須予以重視!所以,為了以防萬一,我會將種師道將軍與宗澤將軍的人馬分別布置于這兩處! 一邊說著,朱武一邊將手指向了地圖上兩個地方。 趙楷、種師道、宗澤與其余眾人都順著他的手指看去,只見在地圖上所標記的鄒平以南不遠處乃是一片山區丘陵地帶,叫做長白山。 只聽朱武繼續說道,當我進攻鄒平時,賊寇必會來此支援,從正面方向來的賊寇我都不怕,我只擔心賊寇會從我后方對我發起進攻,尤其是鄒平以南便是淄州,據說賊寇在那里屯下了五萬大軍,所以,我想請種師道將軍與宗澤將軍為我守在長白山的商頭峰與流沙峰處,此二峰之間便是從淄州去往鄒城的最快一條路,淄州賊寇若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趕過去,必會走這條路,否則就只能在旁邊越過層層大山長途跋涉。而這二峰這兩日我已命人勘察過,山勢陡峭,易守難攻,只要牢牢守在山口,對方就算是百萬大軍也休想越過去一步!然后…… 朱武說到這里冷冷一笑,手指一下子指在了地圖上另一個地方,眾人一看,那里是萊蕪城,“另外四萬人我會偷偷布置在這里,只要淄州城的賊寇去支援了鄒城,那四萬人就會突然對淄州城發動進攻!” 好!趙楷頓時明白過來不禁連聲叫好,好一招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他隨即看向了種師道與宗澤二人,只見種師道和宗澤仔仔細細的盯著地圖看了又看,臉色都是有幾分猶豫,不由奇道,“二位將軍可覺得有何不妥?” 種師道想了想便說道,“殿下,吳國公這個計劃確實精妙,只是……那長白山地勢陡峭不假,可萬一吳國公不敵賊寇,那我與宗澤將軍豈不是就陷入了賊寇的前后夾擊之中?” 朱武哈哈一笑,就像是在聽一個笑話,“種將軍多慮了,我五萬大軍會被兩萬賊寇擊???就算沒我,殿下手中還有十萬大軍助陣,又怎會有什么問題?這一戰,咱們贏定了!” 說罷,朱武對著趙楷拱手高聲道,“殿下,請下命令吧,明天一戰,淄州全境定可直落大半!” 趙楷只覺心中一陣此起彼伏,豪情萬丈,他猛地一拍桌子喝道,“好!就這么辦!” 619,決戰(1) (今日本卷完結,小爆一下,第一更。) 趙楷同意了朱武的作戰計劃,并在朱武的建議下又對整個討逆大軍的幾乎所有軍隊都進行了重新調派,力求確保后天的行動萬無一失,隨后,朱武帶著種師道與宗澤向趙楷辭行,便與五萬岐山軍與八萬宋軍去了章丘,剩余四萬岐山軍又與趙楷指派的另外八萬宋軍趕去了萊蕪。 趙楷送走了朱武等人后,雖然他很興奮,不過出于謹慎,他還是又召集起十幾名親信將朱武的計劃從頭到腳又梳理了一遍,得出的結論是朱武果真不愧是有領兵之才,整個大軍在他的計劃里皆各有分工,連遠離戰場位于整個大軍最后方的糧草輜重囤放地他也照顧到了,當真是一個毫無紕漏的萬全之計! 趙楷很滿意,所以的一切都表明兩天后的那一戰絕對是十拿九穩的大勝,而那也將會成為一個完美的開局,討逆軍將在自己指揮下在最短的時間內橫掃京東賊寇,建立不世功勛,相比較下,太子平定一個小小的京西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這樣,趙楷終于徹底放下心來,隨著他一聲令下,整個討逆大軍全部圍繞著朱武的計劃行動起來,奔赴了各地的任務地點。 只是在整個大軍的忙碌中,誰都沒注意到,在宋軍某處的軍營外,一個人悄悄的溜了出去,并在一處毫無人跡的地方朝著東方放飛了一只鴿子……。 半天后,那只信鴿順利的飛到了鄒城上空,在空中盤旋一圈之后,準確的落進了鄒城軍政府的后院,負責照料信鴿的軍士趕忙取下綁在信鴿腿上的紙條,然后立刻送到了天道軍鄒城守將的手中。 鄒城守將不是別人,正是“沒羽箭”張清,張清看過紙條不由大吃一驚,他立刻下令全軍做好戰斗準備,同時親自寫了三封加急軍情準備分別報與濰州、淄州和青州,提醒統帥與天道軍切莫中了朝廷的調虎離山之計,誰料,他還沒來得及讓手下把三封急報用信鴿發出去,把守城門的部將突然來報,帶來了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 統帥來了! 張清大驚,什么?統帥來了?! 他趕忙去城門口迎接,剛出了城門就只見一大隊人馬正在迎面而來,為首一人不是統帥又是何人?再看旁邊,赫然竟是天道軍各大軍的軍長以及吳用等人。 張清策馬奔到近前翻身下馬對鄭飛做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張清拜見統帥!您怎么來了?屬下正要給您發急報,潛伏在宋軍的兄弟剛剛報回消息,宋軍明日就要大舉來攻,但他們目的卻是……” 鄭飛一笑打斷他,“是淄州對不對?” 張清愣道,“呀,統帥您早就知道了?” 旁邊吳用笑道,“統帥對那朱武了如指掌,一聽他到了齊州就知道他會用這種雕蟲小技,統帥這次前來,就是要將計就計,打他個措手不及!如今我十萬大軍已埋伏在離此十里處,只要朱武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 張清頓時放下心來,驚喜的看向鄭飛,只見鄭飛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一揮手道,“走,上城樓看看?!?/br> 在張清的引路下,眾人都上了城樓,此時已是夕陽西下,照映著城樓以及城樓上的每一個人都金燦燦的,鄭飛沒有再說什么,他只是看著西邊的天際,目光如炬。 六年的等待啊,終于,是該到了決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