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節
“趙大人還有事?” 只見趙良嗣猶豫了一下問道,“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們統帥發明的文字叫什么名字?” 那人點點頭,“當然可以,我來之前我們統帥交待過,對趙大人要有問必答,我們統帥管它叫,拼音?!?/br> 幾日后,鄭飛順利的收到了趙良嗣的回信,這才知道原來大宋計劃在過完年后就派出一支隊伍假扮成商隊,依舊走水路,從河北東路的滄州港出發,直達遼東去與金國展開談判。只是具體出發時間以及派誰去還沒有最終確定下來。 這個情報簡直太及時了,對鄭飛來說,如果能準確知道大宋使團的出發時間,自己說不定就能有機會在海上截住他們,到時候再想辦法搞到皇帝的親筆信,只要親筆信到手,就由不得遼國不信了! 鄭飛立刻想好了接下來的行動計劃,一是加緊催促孟康他們快點造出戰船來,沒有戰船怎么去截住大宋的使團? 二是對趙良嗣繼續加緊攻勢,讓他能及時將大宋使團的最新消息傳來。 三是迅速找來在京東西路時就已投靠天道軍的“圣手書生”蕭讓與“玉臂匠”金大堅二人,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只要到時候能把皇帝的親筆信搞到手,就讓他們二人一個模仿皇帝趙佶的筆跡臨摹一封同樣的信,一個刻出皇帝所用的印章,用假印章加蓋在假信上,如此一來,一封足以以假亂真的信就造出來了,最后再把假信給大宋使團讓他們繼續去金國談判,自己則拿著真信去找遼國,又有誰會懷疑? 而趙良嗣在信的最后所說的,關于朝廷即將下旨讓天道軍派軍平叛東南民亂的事對鄭飛也很重要,因為,鄭飛壓根就沒想派軍去東南平叛。 為什么?理由很簡單,當初大宋為什么會同意讓鄭飛在京東路立藩?還不是因為大宋同時遭遇了西夏入侵、東征軍大敗與東南平叛不利這三大禍事,大宋迫于無奈,為了能暫時解除來自鄭飛和天道軍的威脅,并讓鄭飛派兵去幫他跟西夏作戰,大宋才不得不接受了鄭飛的條件。 只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西北戰事已經結束,西夏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再鬧事,大宋已解除了西夏的威脅,再加上鄭飛和天道軍已被招安,貌似大宋如今就只剩下東南朱武這一個威脅了。 其實不然,鄭飛相信,相比于朱武和岐山軍,朝廷最想首先解決的其實是自己,因為他們對自己是又恨又怕,恨的是自己趁火打劫、落井下石逼迫他們改變了大宋的立國之本,讓自己當了大宋歷史上第一個藩鎮;怕的也是自己的實力,尤其是在天道軍在西北戰場展示出那強悍的戰斗力后,只怕他們做夢都想著早點干掉自己,但他們不傻,如今東南禍事還沒平息,假若再對自己下手,大宋又將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所以,對大宋而言,他們所要的就是先平息東南的禍事,然后才能毫無顧忌的開始著手準備對付自己! 所以,鄭飛和天道軍需要東南繼續亂下去,東南的局勢越亂,大宋越深陷其中,對鄭飛和天道軍來說就越有利,所謂“養寇自重”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種情況下,鄭飛怎么可能愿意派軍幫助大宋平叛東南呢? 但朝廷的旨意很快就要下達了,那要找什么借口來搪塞這件事呢? 鄭飛閉上眼睛陷入沉思,許久之后,只見他依舊閉著雙眼卻微微一笑自言自語道,“皇帝啊皇帝,我又要謝你給我找了一個借口了!” 正月十日,蔡攸往東京發去一道加急密奏,存放他這道密奏的錦盒上粘了三根雞毛,這表示此密奏至關重要,這道密奏也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去了東京,并被直接呈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用特制的鑰匙打開錦盒,拿出里面的密奏一看,頓時,他的臉上浮現起了又驚又喜的神色,并連叫了三聲,“好!好!好!” 正在堂下的梁師成、蔡京等人眼見皇帝這么高興,心中頓時都是一松,這段時間,東南戰局依舊不利,雖未再被岐山賊寇攻城掠地,但童貫大軍卻怎么也難尋一場勝仗,皇帝整日憂心忡忡,大發脾氣,這個新年眾臣都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的,今日皇帝卻難得的如此高興了一會,朝堂上緊張壓抑的氛圍也終于得已緩解一點。 “敢問圣上可有什么喜事?”蔡京首先施禮問道,他知道皇帝手中的密奏是來自于京東路,他也十分奇怪蔡攸究竟如此緊急的報來了什么好消息竟能讓皇帝這么高興。 “呵呵呵,”皇帝笑容滿面,讓張迪把奏折給蔡京送了過去,“太師請看,這是不是一件喜事?!?/br> 蔡京接過奏折把眼一瞧頓時驚道,“這……龐萬春與劉法二人……反了鄭臨風?!” 556,戰馬(5) “龐萬春與劉法反了?!” 此言一出,滿堂眾臣皆是一驚,眾臣都趕忙圍攏過來觀瞧,只見蔡攸的密奏上寫的很清楚,自上一次那鄭臨風在濰州城外給了龐萬春和劉法一記難堪后,僅僅過了幾日,那鄭臨風突然又宣布,為了表彰龐萬春和劉法二人在西北戰場上的優異表現,他要任命龐萬春為天道軍副統帥,劉法任天道軍總參謀長。 一個副統帥和一個什么總參謀長,這貌似是升職了,其實不然,因為鄭飛同時又宣布二人不再擔任獨立軍以及第六軍的軍長一職。這也就是說,龐萬春與劉法雖升了官兒,但卻沒了兵權,而且這官兒還是個虛職,實際上是明升暗降。 結果就在鄭臨風宣布這個命令的當天夜里,龐萬春與劉法突然率領獨立軍以及第六軍共五萬人連夜離開濰州,去了登州。 據說鄭臨風連夜給龐萬春和劉法發去五道軍令,命令他們立刻返回,但這命令都如石沉大海般沒有回應。雖然雙方沒有什么沖突,龐萬春與劉法也沒有旗幟鮮明的宣布反叛,但京東路目前的局勢已經驟然緊張起來,在蔡攸發來密奏時,那鄭臨風正在不停的調兵遣將趕往登州,京東路眼看就將陷入一場內亂之中。 不過,蔡攸在密奏最后也說道,這件事發生的有些太過突然,龐萬春與劉法反的有些太過干脆,此事疑點重重,他也不敢做出判斷,所以才緊急呈上密奏,將京東路目前的情況如實陳述,以供圣上裁斷。 眾大臣看罷,有的喜形于色,有的眉頭緊皺,有的低頭沉思,也有的已按耐不住要向皇帝賀喜了。 “臣等恭喜皇上,咱們的離間計看來是奏效了,賊寇果然內亂了?!绷簬煶蓾M臉喜色的說道。 王黼等幾人也是緊連向皇帝賀喜。 皇帝笑容滿面的連連點頭,只覺神清氣爽,好久都不曾這樣舒暢過。 但就在此時,卻聽一人又道,“父皇,兒臣覺得……此事似乎頗有蹊蹺?!被实垡豢?,原來說話的是太子。 梁師成與王黼等人對視一眼,心中皆是暗暗冷笑一聲,暗道怪不得太子總不為皇帝喜歡,身為皇帝的兒子,卻如此不了解皇帝的性格,皇帝正在高興,他卻非要潑盆冷水,就算這件事有蹊蹺又能怎樣,皇帝已經被壞消息搞得壓抑這么久了,今天難得高興一回,你說你非得掃了皇帝的興干嘛?皇帝能喜歡你嗎? 果然,皇帝聽了這話笑容頓時一僵,他慢慢收起笑容問向太子,“太子此話怎講?” 太子眼看皇帝收起了笑容,臉上也閃過了一絲慌亂,但他還是咬咬牙繼續道,“父皇,兒臣此前了解那龐萬春乃鄭臨風的心腹大將,極得鄭臨風的信任,就算咱們的反間計起了作用,他們如此親密的關系又怎會這么容易就反目成仇呢?兒臣有點想不通?” “是啊,圣上,”鄭居中也上前道,“蔡攸在奏折上也說了,他也覺得這件事疑點重重,臣認為,不可輕信!” 皇帝聽了又微微皺了眉頭,沉思不語。 “太子與鄭大人的意思是這是鄭臨風故意演給咱們看得一場戲?”梁師成笑道,“他們為什么要勞師動眾的給咱們演這一場戲?” 鄭居中立刻回道,“這也是我最懷疑的一個地方,咱們這幾日一直在談論如何讓鄭臨風派軍去東南平叛,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那龐萬春和劉法就反了。如果他們是真的反那當然是好事,可他們若是假反,不正好給了鄭臨風一個理由,讓他可以以自己后方失火的名義拒絕派出軍隊去東南平叛了?” “這不可能!”王黼接口道,“鄭臨風與那東南朱武乃是仇人,要他去平叛東南,不正是一個可以去報仇的機會?他又怎么會故意拒絕呢?” “哦?鄭臨風與朱武是仇人?此話怎講?”皇帝奇道。 王黼得意的看了鄭居中一眼,對皇帝說道,“這是臣從民間聽來的,相傳那鄭臨風與朱武原本是一伙的,那岐山也是鄭臨風的,后來鄭臨風下山去辦事,這一去就是半年多,待他重回岐山,岐山早已被朱武控制住并架空了他,朱武甚至還要殺他,結果鄭臨風死里逃生帶著一幫親信逃下岐山,這才去了梁山占山為王。去年朱武剛在東南興兵作亂時,他就宣布懸賞三十萬貫要鄭臨風的人頭,鄭臨風也隨即宣布懸賞一貫錢要朱武的人頭以示蔑視?!?/br> 皇帝與眾臣這才都恍然大悟,明白原來那鄭臨風與朱武之間還有這么一回事。 王黼繼續道,“所以,臣不認為鄭臨風會拒絕攻擊朱武。而且,那鄭臨風又怎么可能知道咱們正在計劃什么,除非有人會給他通風報信,可是誰會去給他通風報信呢?這絕不可能!”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 鄭居中則看向太子,只見太子也在看著自己,眼中盡是猶豫之色,鄭居中暗暗朝著太子點了點頭。 太子感受到了鄭居中的鼓勵,他鼓了鼓勇氣上前走到王黼的身前說道,“王大人,你知道什么叫‘養寇自重’嗎?” 王黼雖旗幟鮮明的支持嘉王趙楷,但面對太子他還不敢失禮,他趕忙施禮道,“這個……回太子殿下,臣當然知道,養寇自重,意指外出作戰的武將故意保留敵人不剿滅之,以此來使自己的作用變得重要,并借機向朝廷……”說著說著,王黼突然明白了太子的意思,竟再也說不下去了。 皇帝眉頭一挑,也是明白了太子的意思,他不由微微瞪大眼睛看向太子,眼中閃過一絲的驚喜。 太子看了王黼一眼,目光極度犀利,王黼在這一眼下竟不由低下頭去,太子這才對皇帝拱手施禮道,“父皇,兒臣覺得,在東南平叛的雖不是鄭臨風,但他如此狡猾,定是擔心東南戰亂結束,咱們就會著手對付他,所以他才會故意找借口不去東南,以此來養寇自重!” “圣上,臣認為太子所言極是!”鄭居中立刻贊同道,緊接著又有幾人出列表示贊同太子的意見。 皇帝點了點頭,對太子微微笑道,“恒兒最近在讀兵書?” 一句“恒兒”叫得太子心頭一熱,已經有多久沒從父親嘴中聽到這樣的稱呼了…… “是,”太子恭聲道,“兒臣除了四書五經,也看了一些兵書?!?/br> 皇帝滿意的點點頭,“如今天下賊亂四起,朕就常反思,身為一國之君,只靠讀圣賢書是沒用的,當初太祖太宗兩位先皇也是在馬上得的天下,結果傳到朕這里,朕若也能通曉軍事,能及時給童貫和高俅下達正確的命令,東南之亂也不會持續到現在,高愛卿也不會命喪……”皇帝說到這里已忍不住有些哽咽,太子與眾臣趕忙都跪倒乞求皇帝節哀。 皇帝擦了擦眼角的淚花,讓眾臣起身后繼續對太子說道,“你做的很好!你是太子,是朕的長子,也是你后面一幫弟弟的兄長,應該起到表率的作用!” 說罷,皇帝對眾人正色道,“傳朕的旨意,從今往后,皇子們不但要學習圣賢書,也要盡力學習兵法,大宋不僅需要仁君明君,更需要文武雙全的皇帝!” 太子與眾臣齊聲稱是。 “恒兒,我再問你,”皇帝又對太子道,“如今的局面咱們應該如何處置?” 太子回道,“父皇,兒臣認為應該按計劃依舊向京東路發去旨意,要那鄭臨風派軍去東南剿匪,他若遵旨自是最好,或許就是兒臣多慮了,他若抗旨,則也就證明了此事完全是一場演給咱們的戲。咱們便讓他先得意一陣子,然后……” 太子斬釘截鐵的說道,“兒臣愿親赴東南,助父皇平定叛亂!” “好!”皇帝心中那叫一個高興,這段時間以來,他對身邊的眾臣都非常的失望,他萬萬沒有想到,關鍵時刻肯站出來為自己分憂的,竟是一直以來不為自己所喜的太子! 看著太子那張激動中略帶惶恐的面容,皇帝的心中不由升起了幾分的愧疚,一瞬間,他想起了被他冷落致死的王皇后,也想起了自己曾經是多么喜愛這個帶給過自己初為人父快樂兒子。 “朕真是有些對不起這個孩子??!”皇帝心中暗暗嘆道,然后他接著說道,“一切就按太子的意思去辦!” 太子趕忙深深謝禮,心中激涌澎湃…… 第557章,戰馬(6) 幾日后,朝廷的旨意如期下達到京東路,果不出太子所料,鄭飛以要平定內部叛亂的名義拒絕了朝廷的命令,同時,鄭飛還親筆向皇帝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數千字的信,在信中,他除了向皇帝解釋自己為什么無法派兵相助朝廷平叛東南匪亂,還在言語中若隱若無的表達了自己的幾分不滿,不滿于朝廷不經他同意而擅自大行封賞自己手下的將軍,結果不但給自己惹出了這么一件大亂子,還耽誤了自己向朝廷效力的機會。 又過了幾日,這封信被宣旨大臣帶回了東京呈給皇帝,皇帝看了氣的不禁大罵起鄭臨風真是無恥至極,明明是他自己故意演戲給朝廷看好逃避發兵東南,但被他這么一說,倒成了是朝廷逼他這么做的,錯全成了朝廷的了?身為堂堂京東路經略安撫使,怎么可以如此無恥?! 不過,皇帝氣歸氣,心中也不免有幾分懊悔,后悔當初不該聽從蔡京的話搞出那么一件事,結果非但沒有成功策反那龐萬春與劉法,還給了那鄭臨風如此一個借口,這真叫偷雞不成蝕把米!蔡京和梁師成真是太讓自己失望了! 對皇帝來說,現在唯一能帶給他安慰的就只有太子的表現了,而事實也證明太子是正確的,至少比梁師成、王黼等人對問題看得深,看得透!自己這些年一直對他頗有些冷淡,可在關鍵時刻,卻是這個孩子勇敢的站了出來,主動請求去東南那個泥潭為自己分憂解難,真是個好孩子!看來自己也有必要檢討一下這些年的想法了…… 皇帝當即下旨,正式任命太子趙恒為東南兵馬大元帥,奉旨前去東南指揮大軍平定東南匪亂,宣撫使童貫亦受其節制。 幾日之后,太子率領著自己的東宮幕僚離開了東京。 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到了京東路鄭飛的耳朵里,鄭飛聽了后也不由有些暗暗驚訝,他記得太子,也就是未來的宋欽宗一直是不被當今的皇帝所喜愛的,雖然他最后依舊當了皇帝,但那也是在危難面前的臨危受命,是他老子宋徽宗在金兵攻到都城下后讓他替自己收拾殘局,自己好能躲到南方去避難才當上的皇帝,而且原本的歷史上也根本沒有發生過他出京去東南剿匪這回事。 鄭飛想來想去,唯一的解釋也就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尤其是接連占據京東西路與京東路這種足以引起整個朝野震動的歷史大事件的發生,已經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也就不必避免的改變了許多歷史大事件的發展的軌跡,以及許多歷史人物原本的命運。 同時,隨著這一切的改變,鄭飛最大的優勢,也就是他熟知歷史原本進程的優勢也開始在漸漸的變小,變小,如同蒙著眼般踏向已面目全非的未來。 鄭飛想到這里不禁自問了一下,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你可已做好了準備? 二月十五,趙良嗣終于傳來了一個準信,他說,朝廷已正式任命原登州兵馬鈐轄、武義大夫,現河北東路滄州州鈐轄馬政自接旨后十日內做好準備,以買馬的名義從滄州境內滄州海港出發,從海路直達遼東金地,帶著大宋皇帝的親筆信去見大金皇帝,商量結盟之事。 馬政,還是馬政,他雖不在登州了,卻依舊是他代表大宋去與大金開始了第一次的接觸,而歷史上有名的“海上之盟”也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鄭飛在得到消息后掐指一算,根據趙良嗣所說的朝廷下旨的時間,再算上這道圣旨從東京傳到滄州所需的時間,以及馬政在滄州進行準備所需的時間,那距離馬政率領使團從滄州出發大約還有十五天的時間,雖然這個時間比較倉促,但也足夠開展原計劃了! 而且既然馬政是秘密出使,那他為了掩人耳目,也必然會采取隱秘的方式出發,所以必須從現在開始就監視住他,為此,鄭飛首先下令朱貴派出調查局的精英馬上趕赴滄州,在朝廷的圣旨抵達滄州之前首先對馬政采取嚴密的監視,時刻注意馬政的動向,從他每天去過哪,見過什么人,乃至吃過什么飯都要詳細記錄清楚,盡一切可能搞清楚馬政究竟是在哪一天出發的,隨行帶了多少人,以及開了幾艘船。 隨后,鄭飛又趕去了登州見到了正在登州港指揮眾造船軍匠連日連夜加班加點制造戰船的孟康。 “孟康,現在正在建什么船?已經建好了幾艘?”鄭飛見面就直接問道。 孟康恭敬的朝著鄭飛使了一禮回道,“統帥,我們現在正在造三種船,分別是蒙沖船,四車船以及多槳船。體積較小的蒙沖船已建好了兩艘,四車船以及多槳船比較復雜,正在全力建造中,還未曾建好一艘?!?/br> 鄭飛對戰船不太懂,接著問道,“這三種戰船都有何特性?” 孟康回道,“蒙沖船外形狹而長,以生牛皮蒙背,在船體上設有弩窗,不但防御性能極佳,更能對敵船發動進攻,同時,此船多漿前行,速度也極快,屬于突擊型戰船。缺點是載人較少,只能承載三四十人。車船和多槳船則屬于較大型船只,攻守俱佳,載人也較多,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速度較慢?!?/br> 鄭飛接著問道,“四車船和多槳船,按照目前的進度,只全力建造其中哪一艘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工?” 孟康想了想道,“是四車船,六日內可完工!” “好!我再調給你們一千人做下手,”鄭飛立刻道,“你們停止手中的一切活,先盡全力造好一艘四車船,然后再抓緊時間多造幾艘可以再小一些的蒙沖船,十日內,我要一艘四車船和至少五艘蒙沖船可以隨時待命!” 十日?孟康只覺肩上的壓陡然劇增,但他看著鄭飛那不容回絕的表情還是咬咬牙一拍胸脯道,“是!請統帥放心!保證完成!” 十天的時間眨眼即過,孟康沒有令鄭飛失望,十天中,他與兩百多名造船師傅以及一千名來幫忙的天道軍士兵幾乎都是吃住睡在造船廠,分成幾班輪班倒,夜以繼日又日以繼夜,盡全力投入進了戰船的制造中去。 終于,在第十天到來的時候,造船廠不但完成了鄭飛下達的任何,更是超額完成了這個任務,一艘四車船與六艘蒙沖船整齊的??吭诹说侵莞鄣拇a頭上! 鄭飛非常滿意,重重賞了孟康與造船廠上上下下,隨后,四百名經過精挑細選的登州水師將士踏上了這六艘新戰船,在用半天的時間適應戰船后,隨著鄭飛一聲令下,六艘戰船駛離了登州港,朝著西北方向滄州港的方向疾馳而去。 鄭飛站在碼頭上看著七艘戰船漸漸遠去的背影,暗暗攥緊了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