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靖王并非無辜,甚至主動投靠北夷,民間有識之士多有不忿,但靖王象征大燕的顏面,倘若不救,到底不合適,出兵一事就顯得刻不容緩。 謝殊主動請纓前往西北,鎮國公虞錚也自愿前往,兩位老將同鎮守西北的虎威將軍姜懷偉一同出戰,到了十二月中旬,第一場戰爭便開始了。 時值冬季,北夷草木枯損,青黃不接,周懷祀前去投靠時,北夷大汗見他所帶之人只余區區一千人,頓時大失所望,但有李延光在,他舌燦蓮花,生生將一局敗棋扭轉了局勢,特意拋出大燕國庫有多么富足,皇帝病弱,太子又忙于內政,根本沒法同北夷抗衡,諸如此類,將北夷大汗聽得雙目發光,野心膨脹。 在這樣誘人的條件下,北夷大汗便再也忍不住了,但他并非沒有頭腦之人,知道于北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兵器裝備,而是打起仗來所需要的糧草儲備,于是他便提出要求,讓靖王等人為北夷將士籌備軍糧,若能集齊冬日所需的糧草,便出兵攻打大燕。 靖王出走之時,身上攜帶的金銀財寶并不少,他已經沒了退路,索性孤擲一注,咬牙讓李延光喬裝打扮,回到大燕購買糧草。 北夷大汗打得一手好算盤,卻沒想到,謝殊早已經料到北夷糧草不足,必然不敢開戰,因此在斥候打探到北夷有人潛入大燕時,便派出一路人馬悄悄跟隨,暗中做了手腳。 李延光自然“順利”將糧草運回,北夷大汗檢驗過糧草后,喜出望外,當即便決定出兵攻打大燕邊陲,卻未曾想到,還沒等他點兵點將,大燕的虎狼之師已經兵臨城下,戰鼓雷鳴般自西北邊陲響起,硝煙彌漫,一夜之間,局勢盡變。 起初半月,北夷軍隊有恃無恐,后方軍備糧草充足,與大燕軍隊旗鼓相當,每進軍一舍,北夷大汗便多得意一分,在距離西北雁門關只有一步之遙時,北夷大汗心底的豪心壯志達到了頂峰,他身邊的大將均看出行軍如此順利并不簡單,多次勸說大汗停止行軍,然則北夷大汗被靖王一行人自報家門處境的行為心動,只以為大燕皇帝病弱,太子無法鎮守國門,身側之人再多的勸說,都不足以讓他回頭。 他當即下了最后一道死命令,派先鋒隊率先開道,攻打雁門關,然而就在這時,后方突然傳來一個糟糕至極的消息,這個消息,讓北夷大汗毛骨悚然。 第87章 大結局(終) 糧草斷了。 這個消息自后方傳來,北夷大汗怎么都不肯相信。 他木然地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西北的狂風將他的王帳吹得獵獵作響,底下面目莊重的稗將們都看著他,他們雖然一言不發,可北夷大汗卻從他們的眼中看出了無聲的責怪。 幾個氣急的將軍將當初負責買糧草的人押進王帳,李延光就在其列。 他雖衣衫凌亂,可卻絲毫不見狼狽。 大汗鷹目含怒,猛地向桌上落下一掌,問他:“李延光?當初是你去買糧草,怎么會出現這樣的事?!” 大汗一口蹩腳的大燕話,聽在李延光耳中,刺耳又好笑,他目光平淡,不躲不閃,“二十萬石糧食,不可能逐一排查,大汗又急著催促,我等只有隨意排查,外圍十萬石糧食皆是上等,誰又會想到,剩下的十萬石糧食中,次等沙石會混入其中?” 北夷大汗怒急,一旁卻有人勸道:“大汗,事已至此,追究也無益于局勢,大燕的虎狼之師離王帳只余一射之地,沒了糧食,這仗我等沒有把握,不如先向大燕求和,休養生息,回頭再戰!” 這也是北夷慣用的招數,打不過就先投降,待準備妥當,再殺個回馬槍,大燕的歷任君主,為了彰顯大國風范,總會同意議和,這也是幾十年來,他們在大燕邊陲盤踞而安然無恙的原因。 北夷大汗心中猶豫,他自然知曉,此刻投降是最好的法子,可這未免太過兒戲,也顯得他們北夷太沒氣勢。 他開口問道:“剩余糧草還能支撐多久?” 底下的將軍一臉難色,低聲道:“可維持□□日?!?/br> 那也是在極其儉省的情況下。 就在北夷大汗猶豫不決時,雁門關的守將忽然一反之前節節退敗的模樣,開城門,擁兵而上,三十萬大軍氣勢恢宏,將北夷駐扎營地圍得水泄不通,牢如鐵桶。(柚子youzibook.cc免費*最快*更新) 十日之后,北夷軍隊仿佛一只失了爪牙的猛虎,士兵們又冷又餓,連刀槍都拿不穩,北夷大汗咬咬牙,終于遞上降書,甘愿無條件將靖王一行人等送回大燕,并且對大燕俯首稱臣,只愿大燕放北夷一條生路。 謝殊將降書并奏報八百里加急送回燕京,然而還沒等到燕京回復,周懷祀便在北夷陣營中自刎身亡。 至于李延光,卻不知所蹤,后來據西北嵐山腳下的百姓所說,曾瞧見一位年輕俊逸的和尚自遠方而來,上了嵐山,此后便再也無人瞧見他下山,只是每逢四月初五的晚上,嵐山的山頂便亮起一座舍利燈塔,光華燦燦,與星月爭輝。 梵音陣陣,那和尚敲著木魚,忽聽耳邊有人問他:“為何四月初五燃燈祭祀?” 和尚敲木魚的手頓了頓,他并未睜開眼睛,低聲道:“她怕黑?!?/br> 那是她的祭辰,他怕她找不到輪回的路。 那人又問道:“她是誰?” 和尚默了一瞬,又開始敲起木魚,喃喃道:“她會回來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