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節
史銳皺眉道:“殿下所求的到底是什么?史某不過一小卒,也值得殿下苦心相勸?殿下殺我,天經地義。我效忠大周天子,亦是天經地義。難道殿下每一戰,都要與某這也的無名小卒浪費唇舌不成?殿下若是此等婦人之仁之輩,這天下,不逐也罷!且,就算殿下放我活路,史某但凡還有一口氣在,必將招募義軍,再與殿下死戰到底!” 劉凌笑了笑道:“那你便活下去吧,只有一樣,待你母親百年之后再起兵不遲。盡忠之前,你還是先盡了孝道吧。莫要讓你母親白發人送了黑發人,那是這世間最悲傷的事?!?/br> 史銳心中一震,神色茫然的再次問道:“殿下到底求的是什么?” 劉凌看向蒼穹,一字一句的說道:“該殺之人殺之,該活之人活之,但求一心安,僅此而已?!?/br> 史銳還待要說,忽然有一親兵從外面跑進來稟報道:“王爺,那季非已經尋到了懷州郡守歐陽輝,盡數擒拿了,此時就來外面。那歐陽輝苦求想見王爺一面,只求能活命?!?/br> 劉凌有些不耐的擺了擺手道:“砍了便是,莫要帶到我面前聒噪!” 那親兵應了一聲,轉身出了遠門。 史銳不解道:“殿下何故又如此草率殺人?懷州以北百里即使澤州,那澤州郡守馮照與那歐陽輝乃是表親,殿下若是遣歐陽輝寫一封信勸降馮照,進而得澤州,豈不省事?” 劉凌看了史銳一眼,負手而立:“孤方才說過,該殺之人孤必殺之。歐陽輝曾回信給孤,義正言辭的要做一名忠臣,孤只是成全了他而已。至于澤州,彈丸之地,孤大軍所向世無匹敵,何須他歐陽輝做事!” 史銳從劉凌這幾句話里,感受到了劉凌心中那絕對的自信和令人心悸的霸氣。這是一種絕世強者才有的風范,一舉手一投足,自然而然間,氣度浩然。史銳知道劉凌說的沒有錯,小小的澤州城,擋不住漢軍的腳步。今日他見識過了漢軍那霹靂拋石車的威力,澤州城墻低矮,就算有兵馬數萬也是守不住的。 史銳長嘆一聲道:“我一心求死,殿下卻不肯,那歐陽輝一心求活,殿下也不肯。這世間玩笑事,莫過于此了?!?/br> 劉凌淡然道:“歐陽輝之忠,偽忠也,殺之理所當然。你之忠,真忠也,殺之,孤心難安?!?/br> 史銳一臉肅穆的說道:“今日能在城頭盡我之力抗殿下大軍,又能與殿下這等天下最杰出的人物相談一番,再無遺憾了。史某只求一死,殿下若是執意放我,我回去之后定然與老母同死以報我大周皇帝陛下。殿下若是肯全了史某之心,還望照顧老母一二!” 劉凌怔住,隨即默默的轉身,他看向趙二,趙二點了點頭道:“王爺放心,屬下會下手快些,不會讓史壯士痛苦?!眲⒘桀D了頓,心中索然,自從征伐大周一來,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么鐵骨錚錚之人。他有心放其一條生路,奈何史銳死志堅決絲毫不為所動。劉凌知道這樣的人是勸不了的,不管是勸他投降,還是僅僅是勸他活下去都不會成功。正如史銳所說,就算劉凌放了他,他回去之后也會和老母一同求死。 這是一個固執的可敬的人,固執的可悲的人,固執的可恨的人。 他轉身走向內堂,輕聲道:“讓監察院四處的人來做,給史銳……留全尸?!?/br> 監察院四處的殺人手段有很多種,可以讓人痛苦不堪的死去,折磨到看不出人樣來。也可以很輕緩的讓人死去,沒有痛苦,也能留下一具全尸。史銳艱難的側過身子,看向劉凌漸漸遠去的背影,輕輕說了兩個字:“多謝!” 不多時,監察院四處的人奉命到來。先是給史銳清理了傷口,然后幫他將身體擦拭干凈,給他換了一身簇新的大周從八品校尉官服,扶著他端端正正的做好。史銳閉著眼,任由監察院四處的人給自己做人生最后一次洗浴打扮。這身從八品的官服是新的,但是這個品級的衣服,他卻已經穿了很多年。他們史家是軍戶,世代從軍。他也是屢立戰功之人,只是出身寒微,更不會送禮走門路,所以從七年前做了這從八品的校尉,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升遷。說他心中沒有一絲怨言那是謊話,但即便他的對大周朝廷的怨氣再深,他也是大周的軍人! 死也要死的干凈,他不想讓自己心中的理想沾染上污點。功名但在馬上去,這句老話,曾經是激勵他奮勇殺敵的支柱。他曾經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賣命,早晚會有一日穿上大將軍的朝服,光宗耀祖。但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總是那么的遙不可及。他今生注定了無法成為縱馬沙場意氣風發的大將軍,但卻沒有遺憾。他,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將軍,更高貴!更純粹!純粹的軍人,純粹的人生! 他在椅子上做的很端正,然后示意那名監察院四處的人幫他將帽子戴好。他費力的抬起手,輕輕的撫摸著身上簇新的袍子,嘴角勾起一抹釋然的笑意。 那名監察院四處的監察衛從懷里取出一個小紙包,打開之后露出一顆灰黑色的藥丸。他將藥丸放在史銳的手里,輕聲說道:“這是我們監察院秘制的毒藥,名叫安歸丸,無味,劇毒,吃下去會有一些不適。但你放心,此毒不會壞了你的容貌,也不會七竅流血?!?/br> 史銳結果藥丸,對那四處的監察衛抱拳道:“多謝?!?/br> 那四處的監察衛嘆了口氣道:“本來,王爺是想給你換上一身我們大漢正三品大將軍朝服的,衣服已經準備好了,王爺又改變了主意。我想,王爺是不想讓你感到為難。王爺說,大漢正三品大將軍,在你眼里,或許還不如從八品的校尉。既然你要干干凈凈的走,那就按你想的去做?!?/br> 史銳心中感動,也很溫暖,他忽然覺得,或許在漢王手下做事,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吧。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光明磊落而又充滿著人格魅力的人,一個傳說中冷血無情的大將軍王,也是充滿了人情味思慮周全的大將軍王,這樣的人,或許才是自己應該效忠的對象吧。若是能將一身所學,交給這樣一個人,才對得起自己二十年的苦功吧? 史銳想到這里,釋然的一笑,對那四處的監察衛說道:“幫我轉告漢王殿下,若真有來世,史某愿做殿下一馬前卒?!?/br> 他捏起藥丸塞進嘴里,閉目,神態安詳。 這名四處的監察衛在確認史銳已經死亡之后,站在史銳的面前,莊重的行了一個軍禮。然后他回到了內堂,向劉凌稟報了經過。劉凌只是點了點頭,擺了擺手示意那監察衛回去。他閉著眼睛,心中落寞。 “找到史銳的母親了嗎?派人將她送到晉州去吧,好生的照顧。告訴她,她兒子已經帶兵突圍而走?!?/br> 負責找人的是陳子魚,她低下頭輕聲道:“人找到了,只是……城破之時,聽聞兒子已經戰死城頭,老人家……自縊身亡了?!?/br> 第三百六十五章 奇跡 順利拿下懷州,劉凌心里卻并沒有感到什么喜悅。史銳的死給了他一些觸動,心里總有一些淡淡的傷感揮之不去。而史銳的老母自縊身亡,則給了劉凌強烈的震撼。劉凌在這一世算不上什么孝順兒子,但在前世卻是至孝之人。他之所以對那個便宜父皇一直頗為冷淡,是因為他深刻的知道那個所謂的父皇,對他其實沒有一點感情可言。而前世的父母則不同,他們為了劉凌傾注了一生的心血。所以,對于老人劉凌總是特別尊重。 劉凌親自去參加了史銳母親的葬禮,史銳的母親,是按照大漢一品誥命夫人的標準下葬的。懷州城北有一座小山,山下有小河,山清水秀。劉凌選了一塊風水最佳的地方,將母子二人的墳墓相依而建。雖然這樣做并不能表示什么,但劉凌能做的,或許只有這么多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懷州的百姓對于劉凌這樣做說什么的都有,贊嘆者有之,唏噓者有之,憤怒者亦有之。最令人無語的,則咬牙切齒的說劉凌是惺惺作態,收買人心罷了。對于這樣的輿論,劉凌連生氣的欲望都沒有。 懷州雖然不是彈丸小城,但也實在說不上大。漢軍攻打懷州的目的并非是長久占領此地,而是用攻占懷州來擾亂裴戰定安軍的軍心。懷州距離鄭州太近,漢軍一旦北上周軍立刻就會反撲。這里的戰略意義雖然說不上毫無意義,卻還沒到舉足輕重的地步。漢軍早早晚晚都是要離開的,除非分重兵駐守,但這樣一來漢軍的力量便會被削弱。 離開史銳的墳前,劉凌派人在史銳的墳前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一行殺氣凜然的字,讓人看了心中震撼不已。 “大漢王劉凌為將軍史銳及其慈母樹墳立碑于此,但凡有人敢毀壞墳墓者,雖千里,孤必殺之!” 劉凌立下這塊石碑,是怕他率領漢軍離開后,周軍反撲發現此處會毀壞史銳母子的墳墓。史銳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一個高尚的軍人,他的母親是一位最偉大的母親,劉凌不想自己離開后那些令人作嘔的宵小之輩毀墳。雖然史銳是大周的功臣,但因為劉凌的緣故,難保不會有些小人借題發揮。劉凌不想讓那些小人侮辱了史銳,玷污了這座墳。 劉凌預料的沒有錯,漢軍開拔之后不久,鄭州郡守吳紫來就派了三千郡兵來想奪回城池。但劉凌既然預料周軍會來,又豈能讓他們輕而易舉的將懷州占回去?劉凌大軍開拔是真的,但是卻在懷州城內民居中藏了五千士兵。從鄭州來的三千郡兵才一進城,就被潛藏在民居中的漢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吳紫來是派了斥候盯著漢軍離開的,一直悄悄的跟著漢軍往北行進出五六十里才趕回鄭州報信。這樣一來,等這隊斥候星夜兼程返回鄭州,估摸著劉凌的大軍已經走出去二百里了。吳紫來也深知漢軍攻打懷州不是為了占領,而是為了搜刮懷州府庫補充給養,同時擾亂裴戰的視線。所以,他才敢派出三千郡兵去收復懷州,畢竟這也算大功一件,奪回一座被漢軍占領的州府,報到開封的話,顯元小皇帝無論如何也會封賞一番。當然,吳紫來可不知道顯元小皇帝已經丟了。 虛報一個慘烈的戰爭經過,虛報一個殺敵的人數,在大漢戰無不勝的漢王劉凌手里奪回懷州,這可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吳紫來忠君不假,但忠君之人,未必就不好名,未必就不敢欺君。況且在現在的大周,欺君這種事,算不得什么。這滿朝文武,誰不欺君?何況現在大周實在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人心了,劉凌自南下以來屢戰屢勝,摧城拔寨,周軍節節敗退,大周的民心早就丟的七七八八了。 吳紫來不可謂不小心,但他想不到的是劉凌會將一支軍隊潛伏在民居里。周軍進城之前,也小心翼翼的派了一隊人馬先行進城查看。只是他們想不到的事,懷州的百姓居然沒有人示警。所有的人家都是大門緊閉,雖然這看起來頗為蹊蹺,但百姓們畏懼戰爭緊閉家門也還說得過去。而且百姓們都不想牽連進去,誰會傻乎乎的去給周軍示警而得罪了漢軍?誰知道漢軍是不是真的走了? 當來自鄭州的三千郡兵小心翼翼的進了城,先是占據了南門,然后派兵占據了懷州郡守衙門。沒有發現什么異常之后全部人馬才進了城,于是,他們悲劇了。占據懷州郡守衙門的周軍,在看到門前掛著的歐陽輝和季非的人頭的時候,他們心里就冒出了一股不祥的預感,強烈到讓他們十分的不安。 預感變成現實很快,當周軍全部進城后不久,大批的漢軍士兵從民居中沖了出來。漢軍從西門和東門直接沿著城墻殺向南門,并且很快就將南門奪了回來。搶奪了南門之后,漢軍接下來要做的事就相對簡單的多了,關門打狗,只要你手里有一根讓夠害怕的大棒,打起狗來其實一點也不難。若是你手里有一柄鋒利的橫刀,那切掉狗頭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郡兵的戰斗力本來就比不上正規的戰兵,一見中了埋伏,周軍頓時就慌作了一團。當打著劉字大旗的漢軍蜂擁而出的時候,鄭州郡兵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了。在他們眼里,劉凌是不可戰勝的。在他們眼里,劉凌還是一個殺人的魔王。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靈魂會瘋癲癡傻,一支軍隊若是沒有了靈魂,結局早已注定。 鄭州郡兵很快就開始潰敗,當他們發現被堵在城里之后,最先想到的不是拼個魚死網破,而是先活下來再說。將乃兵之膽,為將者若是未戰先怯,當兵的就算想拼命也不過是沒頭蒼蠅一般的胡亂沖撞。在訓練有素,結陣而戰的漢軍不斷擠壓下,這些小股的反抗部隊很快就被剿殺干凈。 三千鄭州郡兵戰死一千六百余人,其余全部投降。讓他們想不到的是,漢軍的將領只是下令扒光了他們的盔甲裝備,然后就又放了他們。淶和縣城外,開封疾字營騎兵九千戰俘被漢王劉凌一聲令下砍了腦袋。這次,劉凌是發了什么善心? 劉凌自然不會亂發善心,他之所以之前就命令率領埋伏漢軍的徐勝釋放了周軍俘虜,無非是想讓這些敗兵回鄭州的時候帶回去一個信息,一句話。一個信息是,漢軍留下重兵鎮守懷州,一句話是,若再敢來攻,必殺無疑。雖然這樣的煙霧彈未見得就騙得了吳紫來,但無疑,對于鄭州的守軍來說心理上會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一千多張嘴巴,回到鄭州之后在周軍大營中一宣揚,最起碼能亂了他們的軍心。 一千多名被扒得只剩下一身貼身單衣的鄭州郡兵狼狽逃了回去,然后將戰敗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匯報給了吳紫來。果然,生性多疑的吳紫來在聽到漢軍的那句威脅之后,立刻就推想到漢軍一定已經離開了!若是漢軍真有重兵鎮守懷州的話,沒必要放回降兵再故意惡狠狠的放出那句威脅。但是,他卻不敢再次派兵大舉進攻了。漢軍能設伏一次,就不能設伏兩次?所謂多疑,就是這樣,既想著漢軍已經走了,又怕再次中了埋伏,其心之糾結可見一斑。 而徐勝按照劉凌的吩咐,留下了三百士兵在懷州四門皆插上了漢軍的大旗,然后緊閉四門,在城墻上多多布置穿了漢軍服裝的草人。徐勝告訴這三百士兵,若周軍大舉來攻的話就立刻從北門撤離,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無需交戰。也無需去尋大軍,只管回洛陽復命就是。劉凌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為了這三百漢軍著想,黃河以北戰亂紛紛,到處都是亂軍賊寇,這三百人到了黃河以北只怕找不到大軍就會被亂匪賊兵殺個干凈。 安排妥當之后,徐勝率領四千多人馬立即開拔,往北去追劉凌的大軍。而留下的三百漢軍則將城墻上布置好了草人之后,就在城門樓上喝酒吃rou。吳紫來為了確定漢軍是否真的離開,又派了斥候遠遠的窺視著懷州的情況。結果斥候在懷州城外趴了一天,見懷州守備森嚴不敢接近,只得退回鄭州去稟報吳紫來。聽說漢軍竟然真的分重兵鎮守懷州,吳紫來對劉凌如此詭異的用兵實在摸不著頭腦。但他也死了心,不再打懷州的主意。一份戰功固然重要,但損兵折將這事誰也沒癮。 于是,大周戰場上最神奇的一件事發生了。從大漢大統三年五月,一直到劉凌兩年后平定黃河以北,擊敗了定安軍裴戰,成德軍朱三七,得勝返回,只有三百漢軍駐守的懷州竟然安然無恙!憑著三百漢軍,幾千個草人,守住了一座州府竟然達兩年之久,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這樣一座孤城,無論是鄭州的吳紫來,開封的李天芳,竟然沒有再次派兵來攻! 這三百漢軍過了提心吊膽而又舒服異常的兩年,他們吃得飽穿得暖,每天的固定任務就是在城墻上擺弄草人。雖然,城外并沒有周軍的斥候見識,但他們依然一絲不茍的執行著自己的任務。而懷州的百姓們,則很有幸的,成為了這個奇跡的見證人。這兩年,懷州的百姓們,何嘗不是樂得自在? 第三百六十六章 苦思 劉凌率領大軍北上,并沒有一直向北攻打兵力空虛的澤州,也沒有將目標定在大周北方的重鎮潞州,而是轉道東北,一路往衛州殺了過去。晉州,潞州,算是大周當初為了針對北漢而建立的兩座軍事基地,一旦拿下潞州的話,北漢的疆土就會和劉凌如今打下來的疆土連成一片,對漢軍的局面大大的有利。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劉凌似乎沒有發現這點,棄潞州不攻,反而取道東北。 這次隨劉凌出征的都是軍中的年輕將領,老將如王半斤,程義厚,杜義皆被劉凌留在了后方。此時的東征大軍中,主要將領的年齡平均不超過三十歲。這是劉凌有意為之,他就是要用連續不斷的戰爭讓這些年輕的將軍們迅速的成長起來,能獨當一面。王半斤調守雍州,程義厚坐鎮洛陽,杜義調守唐州,茂元鎮守晉州,四員老將,鎮守四座重鎮,穩如泰山,牢不可破。而沖鋒陷陣,還是年輕將領銳氣一些。 其實劉凌并不是不看重潞州的重要戰略意義,他之所以沒有率軍去攻打,是因為他早有安排。如今大漢遷都之事已經進行了大部分,朝廷文武百官,包括太后蘇箋黎,小皇帝劉立都已經到了晉州。這樣一來,太原,就從都城而變成了一座軍事重鎮。建雄軍五萬人馬集中起來進駐太原,就好像一只守門的雄獅,牢牢的鎮守著大漢北方門戶。而太原府的神鋒營在護送皇帝南下之后也就沒有了任務,放著這么一支戰力驚人的隊伍不用,那才是令人不齒的浪費呢。 所以,在神鋒營護送太后皇帝到了晉州之后,只休整了十日就被劉凌秘密調離了晉州。神鋒營指揮使陳遠山卻沒有率軍出征,而是被劉凌調去延州任通守。整個大周西部二十幾個州,都歸其節制,哦,現在應該說是大漢的西部二十幾個州了,確切的說,是大漢西南。這個通守比一般的節度使還要權力大,但責任更大!要知道,延州西北,就是被黨項人占據的大周四個州府!誰知道西夏兵什么時候來了興致跑過界來搗搗亂,如今這片廣闊的土地是大漢的疆域,不是大周的,也不是黨項人的后花園可以隨意進出。 陳遠山的職責很重,從西北各州征集的十幾萬大軍就在延州訓練,陳遠山領兵作戰或許算不得一流名將,但練兵卻是超一流的。延州通守是陳遠山,光這一個人是鎮不住大漢西南二十個州的。所以,劉凌還給陳遠山配了一個最佳搭檔,虎亭侯劉茂! 很久之前劉凌就對劉茂這個人做出過評價,八個字,進取不足,守成有余。劉茂最擅長的就是防守,以陳遠山為主將,劉茂為副將,這兩個人的配合或許不能為大漢開疆拓土,但卻能為大漢牢牢守住每一寸土地。以劉茂手下的兩萬老兵為基礎,在加上十幾萬新軍,延州儼然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兵營。 延州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劉凌必須選派得力的大將來鎮守。延州如今就是大漢的西部門戶,一旦延州有失的話,那丹州,慈州,甚至晉州就會暴露在黨項人的鐵騎之下。劉凌奔打算在延州最起碼要駐兵三十萬的,但老兵不足,光靠新兵的話戰斗力也無法保證?,F在延州有兵馬十八萬,一共才兩萬老兵,沒有一年的磨合很難形成強大的戰力。而西部二十幾個州雖然已經歸入大漢的版圖,但依然匪患不斷,陳遠山要做的,就是以戰練兵,將這些新兵派出去剿匪,積累戰斗經驗。 只要延州牢固,則晉州早故,洛陽牢固,劉凌選擇陳遠山和劉茂,看重的就是這兩個人的老成持重。 而接替陳遠山任神鋒營大將的,則是那個鋒利的好像一柄出鞘長劍的獨孤銳志。黑麒麟軍是皇帝的禁軍,但那是之前。太后蘇箋黎是個聰明絕頂的女人,她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黑麒麟軍雖然只有三千人,但這支軍隊的戰斗力太強了?,F在小皇帝身邊留著這樣一支戰斗力恐怖的騎兵,或許并不是一件好事。她怕劉凌對黑麒麟軍有所顧忌,怕這支皇帝的保命軍隊變成致命軍隊。所以,她做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 她無權解散黑麒麟軍,但有權利任免黑麒麟軍的指揮官。黑麒麟軍的靈魂是誰?是勝屠野狐!所以,她下旨將黑麒麟軍指揮使勝屠野狐調離,讓勝屠野狐自己去找漢王劉凌報道。至于劉凌怎么安排這個人,那就是劉凌的事了。同時跟著勝屠野狐一塊離職還有赫連鐵木和獨孤銳志,黑麒麟軍四個大將,她只留下了鄭旭一個。鄭旭,是劉凌的人,這是人所共知的事。 她這樣做,是在表態。 保護皇帝安全的黑麒麟軍交給鄭旭來指揮,也就是說蘇箋黎將她自己和小皇帝劉立的身家性命全都交在劉凌手上。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蘇箋黎的果斷遠比一般男人,甚至比絕大部分男人還要強!她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處在的位置上,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晉州大將茂元,分出一萬兵馬交給獨孤銳志,神鋒營的兵力增加到了兩萬人馬。以這兩萬人馬來進攻潞州,雖然在兵力上還是略顯單薄了一些,但獨孤銳志并沒有抱怨什么,因為他知道,自己這一次實在進行一次考核??己说念}目就是攻取潞州,一旦通過的話,不但他立刻就能揚名軍界,最重要的是,他就能得到劉凌的認可了。 而勝屠野狐,則與赫連鐵木一起,只帶了三十名親兵,從晉州出發一路往東北前進,他們兩個人的目標是正在東征的漢軍,他們要做的,是去漢王面前報道,然后追隨漢王征戰四方。 勝屠野狐的父親是第一任黑麒麟軍的指揮使,他接替他父親成為指揮使后,他們勝屠家烙上了深深的皇族的烙印。他離開黑麒麟軍,心里難免會有一種深深的失落,同時,也有一種解脫感。以他的武力才華,黑麒麟軍這個小小的舞臺上根本就無法全部展現出來。只有再更廣闊的天地里,他才能完全綻放! 所以,在失落的同時,他久久平靜波瀾不驚的心里,也蕩起了一圈漣漪。身為一名軍人,他又怎么可能沒有遠大的抱負?現在天下大亂,正是他一展拳腳的機會。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勝屠野狐踏上了征程。離開了黑麒麟軍并不是他失去了什么,而是虎入山林,龍出淺灘! 多年后,當已經成為開國十大國公之一的勝屠野狐談起往事的時候,微笑著說道:“如果當初沒有離開黑麒麟軍,我的人生將暗淡無光?!?/br>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眸子里閃耀著淡淡的神采。 獨孤銳志率領兩萬大軍晝夜兼程,從晉州到潞州三百里的路程,他的大軍只走了六天。這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若是一個人騎馬,再帶上一匹備用馬匹的話,三百里路程不眠不休的話,一日一夜就能趕到,但是大軍行進速度就要慢得多了,兩萬人馬,包括騎兵,步兵,輜重營,沿路還要打探路線地形,派斥候偵察敵情,事情絕不是只管埋頭趕路那么簡單。 獨孤銳志率領大軍在潞州以西三十里安營,派出斥候打探潞州的情況。確定潞州守軍并沒有發現神鋒營蹤跡之后,獨孤銳志帶了幾十名親兵親自到潞州城外查看。其實在他出兵之前,潞州的詳細情況監察院已經派人告訴了他。但是身為統兵大將,又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領兵作戰,獨孤銳志必須做到謹慎。 潞州雖然不如晉州那般,被當初的大周右威衛大將軍蒙虎經營的好像軍事要塞一般,卻也是雄城一座。晉州,潞州,就是大周防御北漢的兩座門戶。雖然大周內亂之后,潞州駐守的人馬大部分被調離,但如今潞州城內依然還有不下萬人的軍隊。一萬人守城,且城防堅固,獨孤銳志只有兩萬人馬攻城,其難度不可謂不大。 但這一戰,獨孤銳志勢在必得! 他必須交給漢王一份滿意的答卷,如果做不到的話,他不認為漢王會因為往日的交情而施舍給他一份前程。選了一個高坡,獨孤銳志用監察院配發給統兵大將的千里眼觀察著潞州的防御??戳撕芫?,獨孤銳志輕聲嘆了口氣。不得不說,潞州的城防確實很堅固。這里擁有者不下于晉州的高大城墻,而且城墻上還裝備有大量的重弩。而且,雖然潞州的大部分兵力已經調走,但經過觀察獨孤銳志發現,潞州城頭上的守軍絕對不是那些濫竽充數的雜牌軍。 即便有火藥拋石車壓制那些重弩,想要攻破這樣一座雄城也要付出慘烈的代價吧。 獨孤銳志眉頭挑了挑,他知道,所謂的完美答卷,不是再付出血淋淋的代價后攻取潞州,而是用最小的代價占領這里。更何況,他手里也沒有那么多兵力讓他揮霍。 獨孤銳志接連兩天都在潞州城外不遠處查看,希望能找到破城的良策。但是他想得頭疼,也沒能想出一個輕而易舉攻破潞州的好辦法。圍而不攻?潞州是軍事重鎮,并不缺糧草,只怕漢軍反倒耗不起。 有什么辦法才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呢? 獨孤銳志陷入苦想。 第三百六十七章 得計 一連三天,獨孤銳志都在潞州城外不遠處查看敵情。幸好,潞州的守軍雖然現在還算不上一支孤軍,但境地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只是困守著潞州城,倒也不敢隨意亂出來走動。神鋒營的大軍就在潞州三十里外駐扎著,因為獨孤銳志下令不許埋鍋造飯,士兵們只吃些干糧填飽肚子,沒有了炊煙,城里的守軍倒也沒有發現他們的存在。 潞州的守軍現在算是爹不疼娘不愛的棄兒了,原來的大軍大部分都在成德軍南下的時候被抽調走,可是趙鐵拐身死,成德軍現在被裴戰的定安軍堵在冀州。因為之前支持趙鐵拐的緣故,裴戰對潞州守軍沒有什么好感。潞州兵也不會貿然就對裴戰宣誓效忠,這樣的亂世,他們這萬把號人,隨時都有可能被人一口吞了,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 他們只能苦苦的耗在城里,不敢出去,也不許別人進來。潞州就是他們的根基,沒有了潞州,他們將無家可歸。幸好潞州作為大周曾經最重要的軍事重鎮之一,糧草儲備很充足。城內三十萬百姓大部分已經逃離,戰亂讓大周千瘡百孔,而百姓們則在這千瘡百孔的縫隙里尋找最后的落腳之地。黃河以北打的太亂了,反倒是離著潞州不遠的大漢國的沁州安穩的多。大漢都在實行均田制,人人有地種,而且大漢這幾年很太平沒有戰亂。所以,潞州的百姓們開始大規模的越界,超過二十萬難民選擇進入大漢的國內尋求庇護。 沁州,是大漢所轄地域最大的一個州了。這里雖然人口不少,但土地也不少,雖然大批難民的到來分走了大量的土地,但大漢的朝廷可不認為那些難民是蛀蟲。這是二十萬勞力啊,可以開墾出多少荒地來?只需要給他們每日兩頓飽飯而已,就能給大漢增加數十萬畝良田,何樂而不為。 潞州的守軍養不起那么多百姓,所以他們對于百姓的大規模出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根本就懶得理會。而沁州的漢軍則對大批的難民表示出了歡迎,只要你們老老實實的守規矩,飯會有的,田地也會有的。沁州接納不下這么多難民,那就發給他們干糧讓他們到晉州,洛陽去,那里有的是荒地需要人開墾。大漢現在最缺的就是人口,人口越多,力量才會越大。漢攻大周,其實就是一場蛇吞大象的賭局。幸好,這條蛇足夠強壯,并且在不斷的吞噬中已經長出了四條腿一對腳,騰空而飛蛻變成龍。 如今的潞州城內,百姓的數量已經不足三萬,是最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尚且不足。即便是這樣,潞州守軍大將宿真也是憂心忡忡。百姓們不敢出城去種地,糧倉里的糧食早晚有吃盡的那一天。都是潞州的鄉親,宿真也實在不忍心真的就棄百姓于不顧。他鼓勵百姓們出走去其他地方謀生,但是選擇留在城里的百姓他也不能用強趕走。留在城內的多是士兵們的親眷,宿真只希望他們能快點病死老死才好。 宿真不是一個做不出狠辣事情來的人,真要到了糧草告急的那一天,他不介意將這些百姓提前送去投胎。他之所以沒有這么做,是因為他這個潞州大將還沒有坐實。原來的潞州大將高原被趙鐵拐調走后來戰死在大清河畔,他才坐上這個位置沒多久。他若是屠了城內百姓,那手下的士兵們不造反才怪。甚至,他敢肯定,只要自己下達了這個命令,只怕先死的會是自己。 他在等,等大周亂世結束的那一天。不管是裴戰,是左武衛韓奕之,是右武衛劉基,是左右領軍衛的岳樂糜荒,又或是那個來勢洶洶的漢王劉凌,只要有人能將大周的亂局結束,潞州的危機也就解了。宿真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憑借他手里的兵力是絕對無法參與到逐鹿中原那場殘酷游戲里去的。他只需要在亂世結束之前把潞州牢牢的控制住,那就足夠了。 他只想做大將軍,不想做皇帝,他知道,自己沒有那個命。但是,若是有人現在想打他潞州的主意,那他也決不答應!這里是他的窩,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不是不知道潞州的重要性,所以在得知漢王劉凌率軍北上之后他真的很緊張。幸好,劉凌帶兵往東去了,似乎對潞州并沒有什么興趣。這讓宿真狠狠的松了一口氣,終于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 他可以睡安穩,獨孤銳志不可以。 經過幾天的觀察,已經綜合監察院提供的情報,獨孤銳志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雖然這個辦法頗為冒險。 就在神鋒營到了潞州的第十天,潞州北門守城輪值的郎將叫黃夢入,他帶著自己的親兵例行公事的在城墻上巡視一圈,沒有發現有什么異常后打算下去喝幾杯酒,然后好好的睡上一覺,昨夜惠紅樓那個小浪蹄子太能折騰人,半夜沒消停,他實在有些困倦。喝點酒,好好睡一覺,明天一早自己這一班崗就算站完了,很簡單,很輕松。 就在黃夢入還在回味著昨夜的銷魂滋味的時候,忽然他手下的親兵氣喘吁吁的跑過來報告說從北邊來了很多人,情況不對! 黃夢入當時就嚇得哆嗦了一下,揪住那士兵問道:“從北邊來的?” 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黃夢入感覺自己的手心里都是汗水。北邊,是大漢的疆土。難道漢軍終于忍不住想要對潞州出手了?他猛地打了一個冷顫,隨即吼道:“所有人上城墻,弓箭手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