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這簡直就是在喝血!喝大漢百姓的血,和前方浴血奮戰將士們的血! 緊緊的攥上了拳頭,孝帝的臉色白的嚇人。過了好一會兒,他的臉上才漸漸的恢復了幾分血色。嘆了口氣,他吩咐道:“小六子,把這三份奏折封起來送到忠王府上,請忠王過目,告訴忠王,晚上朕在宮里等著他一起用膳?!?/br> 小六子應了一聲,用黃綢將三份奏折包了,然后躬身退了出去。才走到門口,孝帝又把他叫住了。 “等一下” 小六子躬身道:“陛下,還有什么旨意?” 孝帝想到一件事,不由得笑了笑。被煩心的國事弄的皺緊了的眉頭也舒展開了幾分,想到這件事他心里憋悶感也惡作劇般的晴朗起來不少。 “告訴忠王,帶他府上小丫鬟柳眉兒一塊進宮?!?/br> “奴婢遵旨?!?/br> 小六子躬身退走,皇帝的旨意不敢耽擱。叫了兩個當值的侍衛一起,領了馬之后小六子快馬加鞭直奔忠王府去了。孝帝等小六子走了之后拿起急字類最后一份奏折,才看了兩眼就被氣樂了。 “這個蘇秀,自作聰明?!?/br> 他笑了笑,喝了一口茶水。茶已經微涼,但是孝帝并不打算叫人來把茶換掉。宮里面的人烹茶的手藝不錯,放了點鹽,香料,茶味很香。 “盧玉珠已經被朕認做了義妹,封了郡主,你還打算讓朕給她什么爵?” 想到蘇秀留著山羊胡一說話就搖頭晃腦的樣子,孝帝就想笑。這個家伙,沒有什么氣節,但本事還是有的。做事情也認真,更是寫的一手花團錦簇的好文章。只是可惜了,本來能得到重用的。盧森年紀大了,軍機處的事本打算慢慢的移交給蘇秀,誰知道這個家伙竟然有投敵的嫌疑。 想到這些孝帝就煩,煩的厲害。 將奏折暫時放在一邊,拿起重字類的奏折看了起來。這一類的奏折基本上都是報災的,現在已經是隆冬時節,北漢各州基本上從五月份就沒有下過雨了。各地都遭了旱災,糧食幾乎顆粒無收。各地的折子都是請求朝廷撥糧救災的,各州府的災民加在一起已經超過了四十萬。 就算每餐只給一碗粥喝,一日兩餐,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這次南方大戰,已經把本就不富裕的國庫打空了。這還是忠王劉凌速戰速決,要是再打個一兩個月,只怕連大軍的軍糧都供應不上。大戶們捐上來的糧食還有一些,再加上大周賠的,勉強能湊夠遼國所要的歲貢數目。只是這樣一來連給將士們的賞賜都要減少,甚至拖后。 若是都撥給地方賑災的話,只怕遼國方面不好應付??墒怯植荒苎郾牨牭目粗约旱淖用耩I死,實在是兩難。咬了咬牙,孝帝提筆批示,各地開糧倉賑災。至于大遼方面就放一放吧,先讓災民們勉強活著。只希望等來年風調雨順了,日子也就好過一點。 前兩天忠王劉凌說他有辦法應付遼國的欽差,只是問了半天他也不肯透露,直說山人自有妙計,裝的好像一個騙吃騙喝的神棍。不過一想到劉凌說話時嘴角上掛著的自信,孝帝心里就一陣松快。 是啊,有自己這個九弟在,仿佛什么事都有解決的辦法。 今晚上吃飯,一定要好好問問他到底有什么辦法應付遼國方面。孝帝已經難受了好幾天,不知道答案他睡覺都不踏實。 將報災的折子放在一起,讓太監們送到軍機處去,告訴盧森和蘇秀兩個人整理出一個數目交給戶部,也好統計一下各地需求的糧食數量。 在翻開輕字類的奏折,孝帝頓時就哭笑不得了。這一類的奏折九成九是上表恭賀忠王凱旋的,為了表示地方官的孝心,亂七八糟的禮品占據了每一份奏折上的很大一部分頁面。孝帝苦笑,難道朕成了搜刮官員私產的無良地主了? 不過想想也是,這半年來各地都在自己的要求下搞募捐。明大義的知道是國庫不足,不明事理的還得以為朕這個皇帝是貪財成性了呢。不過這樣也好,讓那些家伙捐款難,孝敬一些上來倒是麻利的很。 孝帝居然很小家子氣的估算了一下各地官員們孝敬上來的數額,加在一起大概竟然有五萬貫的巨財。這群地方官看來還是不窮,窮的都是百姓。孝帝皺了皺眉頭,但是很快就釋然了?,F在百廢待興,步子總得一步一步的走。等國家太平下來,第一步就是要懲治貪官污吏。 還有一份奏折引起了孝帝的注意,這份奏折放在各地官員賀表的最后面。若不是孝帝想看看最后一個上折子表示恭賀的是誰,還真沒準懶得看了。拿起來只看了一眼,他就被奏折上的內容吸引住了。 這折子是周延公從西夏返回半路上讓驛站快馬送進到朝廷的,這會兒估計著他剛入關走不了多遠呢。折子上寫著西夏國主嵬名曩霄為了表示愿意兩國交好,特意送了一份馬三百匹,牛五百頭,羊五千只的厚禮。這會周延公正在半路上充當牧民,想想他只帶了二三十個隨從,真難為他是怎么趕著那么一大群牲口一路走回來的。 其中提到了西夏國主嵬名曩霄希望兩家結盟的國書,現在還在周延公的手里。然后是祝賀忠王大破周軍,祝我大漢國運昌隆之類的話。這折子最后才是重點,是周延公對當前局勢的分析。 周延公建議和西夏交好,兩國建立邦交,互通有無。定點開放幾處邊界設立集市,供雙方百姓交易。對于西夏提出來索要好處的要求,周延公的意見是一毛不拔。在他看來嵬名曩霄不是個注重蠅頭小利的農夫,他之所以跟大漢所要好處,無非是想看大漢的態度。大漢若是不給,他或許會生氣,但絕不會興兵。若是給了,周延公反而擔心從今往后西夏會變本加厲的要。 還有,周延公提到了遼國歲貢的問題。他說一路往西去西夏的途中,他見到了太多災民妻離子散的悲慘事。請求陛下先以災民為重,開倉派糧。至于如何應付大遼,周延公建議可以跟大遼的欽差商量,既然不能一次性的籌集完備,就分批的送過去。相信大遼為了今后長遠著想,也不會逼的太急。 第三,則是建議各地州府招募民勇,仿效大周的郡兵制度??け募Z餉不歸朝廷分撥,由地方自給自足。南方戰事顯示出了大漢各州府地方上的無力,若是各州都有數千訓練有素的郡兵,應付萬一發生的民變或者匪亂,戰時集中起來也是一支軍隊。這樣也就避免了建雄軍和撫遠軍在各州都分派駐軍的局面。 這三條,稱得上金玉良言。 孝帝深深的吸了一口,仔細的又讀了第二遍,心中豁然開朗。 第一百二十四章 思索 按理說這樣一份重要的奏折,肯定是要放在急字類的奏折中的,最起碼也是放在重字類當中,可是偏偏和地方州府官員的賀表放在一起,若不是孝帝突發奇想估算各地官員送上來的賀禮折合多少銀錢,說不定看煩了賀詞到最后也發現不了。 不過稍微一想孝帝就明白了其中的玄機,這事肯定是蘇秀干的。這個人怕死,還嫉妒心很強。周延公不過是個布衣草民,不是世家出身,雖然是劉凌舉薦上來的也受到了自己的重用,但是看來在百官中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排擠。 這份奏折盧森肯定是沒有看到的,以盧森的為人若是看到這樣一份奏折必然會親自送到自己的手里。 蘇秀,哼! 顯然,蘇秀是不想讓自己看到這份奏折的。他是故意放在輕字類的奏折中,其原因無非是妒忌?,F在軍機處已經少了兩個人,而自己必然是要挑選賢才補充進去的。前幾天蘇秀和盧森聯名舉薦了幾個人,若是讓自己看到這份奏折重用周延公,他們兩個推薦的人肯定就會排除掉一個。 都是為了私利,完全不將國事放在眼里!盧森這個人還是公私分明的,以他的為人不會搞這樣的小動作。蘇秀不敢將這份奏折丟掉,是因為周延公早晚是要回到朝廷里。他這樣做只是想拖延,等他舉薦的人被自己安排進了軍機處的話,周延公回來也就晚了。 到時候提起這份奏折,若是自己問起來的話蘇秀也有借口,最多承認個失職,沒注意到這樣一份重要的奏折。而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一定會很懊惱為什么沒有仔細的把所有奏折都看一遍,對蘇秀倒是不會有什么處罰。 好算計啊,蘇秀還真是了解自己。 孝帝嘆了口氣,自己的臣子,像老九,盧森,周延公這樣的人為什么就不能多幾個?當初先帝為了穩定基業,基本上官員的任用都是從當地望族中選取的。得到山西大戶望族們的支持,對國家當時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年,那些世家望族的人對北漢的基業再也沒有了穩定的作用。而是破壞!這些人互相勾結,排除異己。他們看不起科舉出身的寒門子弟,看不起有真才實學卻非世家出身的人,周延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他們只想如何穩定家族的利益,而不是穩定大漢的基業。從先帝立國至今二十余年,正五品以上的官員就沒有一個科舉出身的!也就是說,北漢的實權都掌握在那些所謂的世家望族手里。 他們并不想跟大漢共患難,也不會同富貴。他們只想著如何加大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如何改善大漢的朝局??尚⒌勖髦朗沁@個局面,他現在也無力改變什么。朝廷里的那些官員們盤根錯節,互相依托又互相敵視。雖然老九回來之后配合自己一舉拿下了十幾個最不像話的官員,但那是因為他們暗中通敵連皇帝都敢出賣。殺了他們那些世家望族們也不好爭辯,過了這個時期,再想動他們的話就難了。 即便如此,孝帝出手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他能斬了蘇虎咆,是因為蘇虎咆是從先帝登基之后才開始發跡的。他的家族背景并不深厚,而且可以說他的家族是靠他一手建立起來的。而本地的蘇家卻并不認同他這個泥腿子出身的武夫,本地蘇家的代表人物是蘇秀。 而歐陽家的勢力相當巨大,所以孝帝和劉凌商量了之后最終也只是將歐陽仁和罷官了事。明明懷疑蘇秀有暗通西夏的嫌疑,因為蘇家的勢力過于龐大,最后也只能暫時裝聾作啞。 現在蘇秀又跳出來?;ㄕ辛?,孝帝如何能不怒? 他坐在椅子上恨恨的想著,蘇秀,你不是不想讓朕提拔寒門子弟嗎?你不是怕周延公威脅到你的地位嗎?那好,朕就偏偏給周延公一份大大的賞賜! 想到這里,孝帝親自寫了一份旨意。這份旨意沒有交給軍機處擬定,而是他親自動筆用印,想了想將跟隨劉凌南下后已經回來的裴浩宣進了宮里。 裴浩自從回來之后跟變了個人似的,可以說戰爭給了他的內心巨大的沖擊。他變得更加的堅強,更加的安穩踏實。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氣質,就能讓人看出他巨大的改變。這就好像一個蟲繭,經歷過風雨后終于破繭成蝶。 孝帝已經提拔他為刑部尚書,主掌刑部事宜。裴浩的父親雖然只是個富豪,但是裴家在山西,乃至于整個中原來說都算的上名門望族。山西裴家不過是一個分支,真正的世家裴姓在南方大周國內。以大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這兩個崇尚武功的馬上皇帝,也不敢真的就輕視了裴家的存在。 大周現在三品以上大員,文官中至少有四個出自裴家,而四品以上的武將,裴家也有五個。 裴浩家這一支雖然是旁支末節,但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 看著一身三品文官服飾,雖然精瘦了不少但是精神奕奕的裴浩,孝帝會心的笑了笑。 “朕有件事想讓你去辦,別人,朕信不過?!?/br> 孝帝的開場白讓裴浩詫異了一下,隨即心里充滿了暖暖的感動。 “陛下吩咐微臣就是,微臣定盡力做到?!?/br> 裴浩躬身說道。 孝帝笑了笑說道:“你還不知道朕委你什么事,你就這么大包大攬下來?” 裴浩莊重道:“陛下吩咐的,不管什么事,微臣都會盡力做到?!?/br> 孝帝滿意的點了點頭,將剛才寫好用過印的圣旨遞給裴浩道:“你先看看這個?!?/br> 裴浩抬起頭,沒敢去接。 “陛下可是令微臣去宣旨?不知道是哪位大人接旨?” 孝帝見他不接,也不在意,隨手放在桌案上說道:“你現在是刑部尚書了,這事本來是不應該讓你去做。但現在這滿朝文武中,朕能信得過的并不多。這話朕其實不該說,畢竟你們都是朕的臣子,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朕現在真的是失望透頂了?!?/br> 孝帝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語氣卻并不憤怒,而更多的則是無奈。 “你從刑部挑選一百名親信,帶著朕的圣旨出太原去迎接從西夏返回的周延公。然后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他,就地宣旨。你將那一百名親信派給周延公,而你護送著西夏的國書和禮物返回太原?!?/br> 孝帝想了想接著說道:“告訴周延公,朕信得過他。讓他放手去做,不管出了多大的問題,朕都站在他那邊?!?/br> 他看了一眼裴浩眼里的詫異,隨即笑著解釋道:“我打算給周延公一份大大的前程,讓他去幫朕做事。朕打算封周延公為銀青光祿大夫,簽樞密院事,六州巡案專使,監察督促南方六州賑災事宜?!?/br> 裴浩最開始是震驚,聽孝帝說完已經震驚的有些麻木了。銀青光祿大夫,簽樞密院事是正三品的大員,而六州巡案專使更是權利大的沒了邊。頂著這個名頭,周延公就有督查方官員的權利,四品以下官吏的罷黜任免不必請旨。而監察督促南方六州賑災事,這更是一份大大的肥缺。 若是想從中中飽私囊的話,一圈巡視下來斂財十萬貫錢都不算什么。 “驚訝了?” 孝帝看出了裴浩心中的震蕩。 他拿起周延公給他奏折遞給裴浩:“你先看看這個?!?/br> 這次裴浩沒有拒絕,而是躬身行禮后接了過來。周延公的奏折不過千余字,但是言簡意賅,每一句話都直指問題的根本。裴浩看到最后,忍不住拍案叫絕。 “三條錦囊妙計,好一個周延公!” 裴浩由衷的贊道:“微臣一生至今敬佩的,第一是陛下,第二是忠王,這周延公,是微臣第三個真心欽佩的人?!?/br> 孝帝對裴浩的反應很滿意,他點了點頭:“周延公確為國家棟梁,你和他都是朕看重的人才。裴浩,你和周延公,都是朕準備安排進軍機處的心腹之人,你們倆不要辜負了朕的希望?!?/br> 裴浩叩首道:“臣定不負陛下的重托?!?/br> 出了禁宮之后,裴浩不敢耽擱。孝帝安排的這么急,而且讓自己這個刑部尚書跑去幾百里外宣旨?;实墼趽氖裁?,裴浩很容易就想明白了。 是有人要對周延公下手! 而為了保護周延公,陛下才會讓自己這個主管刑事的尚書親自去傳旨,并且還要帶著一百親信高手來保護周延公的安全。朝廷里是誰想對周延公不利? 裴浩的眉頭立刻就皺緊了。 讓陛下親自下旨來保護一個人的安全,周延公這個人顯然已經被陛下重視起來。而還有一個更讓陛下重視的人想要對周延公下手,這個人到底是誰? 裴浩第一個就想到了忠王劉凌,隨即他狠狠的搖了搖頭。自己是不是腦子被雨淋到了,居然會生出這么糊涂的想法來。周延公是忠王一力舉薦的,周延公得到重用忠王心里也會高興。那誰會不高興呢? 陛下剛才提到了想安排自己和周延公兩個人進軍機處,接替已經被斬殺的蘇虎咆,被罷官的歐陽仁和。按理說陛下不應該跟自己提這個話題,這么重要的事陛下不會很隨意的提出來的。 也就是說,陛下提到軍機處是有深意的。 是軍機處有人想對周延公不利? 肯定不會是盧森! 裴浩第一個就否定了盧森的可能性。盧森的為人裴浩頗為敬佩,而且他還是忠王的準岳父,他是斷然不會算計忠王府出來的周延公。那么,也就只剩下一個大學士蘇秀了。 裴浩長長的舒了口氣,孝帝給他的提示足夠多了,他只需稍微理順了思路,就能將那個人推測出來。 出了禁宮,裴浩沒有直接回刑部,而是騎了馬,直奔忠王府。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后入才是王道 劉凌正在書房里看小六子送過來的三份奏折,既然他二哥派人把奏折直接送到他府上來了。他也就沒有必要在繁文縟節上矯情,這是他二哥對他的信任。 第一份奏折是關于大周方面軍隊調動方面的情報,這樣的情報劉凌早就得到了,甚至比這份奏折要詳細的多。 現在大周軍方的第一紅人是右威衛大將軍蒙虎,這個人雖然在彰武的時候因為輕敵冒進被嵬名曩霄狠狠揍了一頓,不過總的來說他軍事上的才能十分的出眾。若不是他堅守彰武,西夏的鐵騎指不定還能搶走多少地盤呢。 因為在彰武的時候,基本上原來的右威衛被西夏兵打殘了。新組建的右威衛現在就在晉州附近集結,由蒙虎親自練兵。新組建的右威衛還是三萬人的建制,只不過這些新招募上來的士兵沒有一兩年的苦練很難達到之前老兵們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