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平南軍第四營,為猛虎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禁軍副統領孫勝。 平南軍第五營,為神鋒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原京畿大營統領陳遠山。 平南軍第六營,為振威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將軍花翎 平南軍第七營,為縱橫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將軍趙二。 平南軍第八營,為飛鷹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原撫遠軍將軍茂元。 平南軍第九營,為雄獅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三江候程義厚。 平南軍第十營,為通武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虎亭侯劉茂。 平南軍第十一營,為漢雄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原建雄軍將軍羅三水。 另外劉凌還破格提拔了幾個年輕的將領,其中原來撫遠軍將軍杜義麾下的小將楊業,被劉凌調到黑麒麟軍任職,參謀軍事。原撫遠軍千夫長馮伏波,也調到了自己身邊,雖然沒有提升官職,也可參謀軍事。 十一萬大軍在玉州扎營,各營按劉凌的規劃安營寨扎。玉州的城防幾乎被完全破壞,劉凌調集人馬修繕城池。限令在十天的時間內,必須在玉州外圍加建了一座甕城。三十架拋石車,就要安置在甕城的城頭上。而且劉凌令人砍伐樹木,加緊時間再制造幾十架出來。 這拋石車之所以能快速的抵達戰場,對周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劉凌的設計和原來的拋石車有些不同,那就是這些拋石車,是可以拆裝的。拋石車的地盤,被劉凌設計成了一種大平板馬車式的構造,上面大臂的部分拆開之后裝車運輸,速度提升了很多。 另外,劉凌派人尋找工匠,連夜制造一種守城的利器,連珠火箭。這種東西以火藥為引,可以連發數百支箭矢,殺傷力驚人。一旦裝備城墻之上,對于攻城的一方必然造成巨大的傷害。雖然體積龐大,但是用馬車裝載的話運輸也不是太大的難題。即便是用在兩軍交鋒的戰場上,必然也會成為扭轉戰局的大殺器。 周軍整合,沒有再發動攻勢,這對于漢軍來說也是難得的喘息時間,劉凌命令城里的鐵匠,加開爐火,晝夜不停的打造箭矢。大戰在即,羽箭的使用數量龐大的驚人。雖然這次漢軍南下,兵部庫存的器械幾乎被搬空了,但還是遠遠不足。 同時,應州,霄州兩地也在不停的趕制箭頭,從太原府發來的第一批后備物資也已經在半路上了。就目前來看,事態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北漢傾全力打這場戰爭,雖然捉襟見肘卻還沒有到舉步維艱的地步。十一萬大軍集結,所需物資巨大,朝廷里的官員們也忙碌起來,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所以即便是再懶惰的人也不敢置身事外。 從留在太原府的影衛送來的消息看,朝廷里的官員們現在還沒有人玩忽職守。刑部尚書司馬律的死還在追查當中,八門巡查司的人和太原府,刑部的人都在忙碌著,孝帝下了嚴旨,務必要將兇手緝拿歸案。 殺了司馬律的彭斬卻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點消息。 在收到影衛從太原送來的密信的同時,另一份影衛極其機密的信息也通過只有劉凌掌握的渠道送來。這份情報十分的重要,送線索的這一條線路更是重要非凡,所以,即便是劉凌手下親信的那些將領都不知情。趙大在暗處坐鎮指揮,數百名影衛隱藏在暗處搜索著關于周軍的一切消息。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漢軍并不是十分的處于劣勢。從邊關的情報來看,周軍并沒有打算增兵的跡象。這對于漢軍來說是一個十分利好的消息,以十一萬人馬對抗周軍十五萬人,只要指揮得當,軍士用命,堅守玉州的話,與周軍僵持下去再圖良策,周軍倒是也沒有什么機會。 而且若是決戰的話,雙方人馬廝殺。十一萬對十五萬,就算周軍取勝也必然損失極大,還能剩下多少人馬很難預料。這一場戰爭,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周世宗柴榮的一場立威之戰,穩定帝位的目的占很大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劉凌還是柴榮,都必須爭取下一場戰爭的勝利。柴榮必須挽回玉州之敗的頹勢,一鼓作氣,打敗劉凌的平南軍,就算不能吞并北漢對于帝位來說也起到了鞏固的作用。而劉凌則是不能敗,敗則必亡。 手下將領都在大帳之中,劉凌端著在帥位上,掃視了眾人一眼。在他的身后,頭戴六品官帽,穿著白色錦袍的聶氏兄弟站在那里,依然是黑巾遮面。按照品級,將領們依次分兩邊落座。 緊挨著劉凌的坐著的,依次是忠義候王半斤,虎亭侯劉茂,三江候程義厚,在下面依次是各營指揮使。在最下面,列席的是原本不夠資歷參加這次會議的都虞候楊業,千夫長馮伏波,還有被劉凌帶來跟著吃了不少苦,看見殺人場面吐的稀里嘩啦的刑部侍郎裴浩。 理論上刑部侍郎裴浩這個人雖然官居三品,也算得上是朝廷大員。只是跟大帳中這群軍老爺們比起來就相差不少了。五代時期天下混亂,重武輕文,武將的官職品級比之于文官來說要高不少。 一個千夫長,就是從四品的級別。偏將就是三品。這大帳里略微比裴浩級別低一點的就是千夫長馮伏波,還有都虞候楊業。裴浩是正三品,理論上各營的指揮使都是正二品,所以杜義麾下的都虞候只比裴浩低一點點,是從三品。屋子里十一個指揮使,就是十一個正二品的朝廷大員。 五代時期品級稍微顯得有些混亂,若是到了明清時候,正二品的官員那可是相當的高等了。清朝的那些個封疆大吏,比如兩廣總督,兩江總督之類的一方豪強,都是正二品的品級。除了直隸總督和皇帝加封之外,基本上封疆大吏都是二品。 他們的權利就遠比大帳里這些各營的指揮使要大的多了,手握一省甚至兩省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說他們是土皇帝一點也不為過。 而現在大帳中的這些指揮使,平日里最多維護一州的安危,雖然軍權在握,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手遮天。除非做到像安恒這樣的撫遠軍七營兵馬指揮使,或者是建雄軍九營兵馬指揮使何坤,才算是真的獨霸一方。 相比于安恒來說,何坤這個人要聰明的多。劉凌派趙二花三郎到建雄軍調兵,何坤不但沒有設置一點的阻攔,并且親自挑選精銳,配置器械,帶足糧草,辦的滴水不漏盡心盡力。他這樣做十分的聰明,一來表示出對北漢的忠心,二來能給忠親王劉凌留下很好的印象。一舉兩得。 安恒就蠢了,空有一番壯志而多疑成性舉棋不定。做事前怕狼后怕虎,優柔寡斷,難成大事。 眾將落座之后,劉凌清了清嗓子說道:“如今三路大軍齊聚,兵精糧足,驅逐蠻夷收復壇州全都仰仗各位將軍了?!?/br> 眾人都抱拳說道:“唯王爺馬首是瞻?!?/br> 劉凌點了點頭說道:“現在后周世宗皇帝柴榮親自領兵,正在壇州集結敗兵。根據探子來報,周軍玉州一戰潰敗的兵馬已經盡數收攏在壇州,不下十五萬之眾。玉州一戰,周軍雖然大敗,但是并沒有傷及根本,本王相信周世宗柴榮也是斷然不會甘于失敗退兵的?,F在周軍占據壇州養精蓄銳,不日或許就又會有一場惡戰?!?/br> 他站起來說道:“玉州雖小,卻是我大漢南北相通的咽喉要道。全賴杜義將軍誓死守護才得以保存,本王替陛下謝過將軍?!?/br> 說完,劉凌深深的給杜義鞠了一躬。 杜義慌忙離座扶著劉凌道:“王爺千萬不可,這不是要折煞了末將。身為臣子,領兵守護一方,力保玉州不失乃是末將的本分?!?/br> 劉凌道:“雖如此,但將軍的忠勇讓人欽佩?!?/br> 他坐回椅子上說道:“本王這次南下,掌管六州軍馬,有臨機專斷之權。杜義將軍臨危不懼,力保玉州十余日,為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本王已經奏請陛下論功行賞,將軍杜義戰功彪炳,加封世襲國威候。將軍昭先,將軍孫勝功不可沒,加封世襲鎮南伯,世襲忠勇伯,旨意日后就會下來的?!?/br> 三個人起身離座跪倒在地道:“謝陛下隆恩,謝忠親王栽培?!?/br> 爵位不同品級,代表著皇家信任。擁有爵位,就代表著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小塊封地。在自己的封地之內,擁有爵位的人說的話就相當于圣旨。唐朝時期的爵位分為親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郡侯,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基本上一直沿用后世。五代時期的國家基本上都沿用唐制,到宋朝時略作了修改。爵位,又分成世襲和不世襲兩種。世襲爵位的意思就是后世子孫只要不犯什么大錯,理論上能一直由長子或者上一位爵位擁有者指定的人繼承下去。 不世襲的爵位,是終身制。也就是說爵位擁有者本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爵位帶來的一切好處,但是只要他死了,這爵位也就沒有了,不會傳給自己的后人。 世襲的爵位,在唐朝略微的多一些。到了宋朝的時候越發的少了,大部分的爵位都是終身制的。 到了明朝的時候爵位的封賞就有了很大的變動,皇帝的嫡長子立為太子,其他皇子滿十歲后就可立為親王,有自己的封地,封地稱國,二十歲可以主掌自己的藩國事宜。之下是郡王,郡王長子為振國將軍,諸子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長子繼承爵位,其他諸子為奉國將軍。明朝的時候,只有公,候,伯,三等,將子爵和男爵稱號廢除。公侯伯入則可參五府總六軍,出則可領將軍印為大帥督,地位崇高。 五代時期為亂世,北漢國更是弱小,國土面積只有十二州之地,也就是現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地區。這樣小的地域,哪里來的那么多封地分給眾多的王,公,侯,伯。所以,有自己的封地這最彰顯爵位好處的措施,在北漢是基本被廢棄的。 就連忠親王劉凌都沒有屬于自己的封地,別人還敢奢求什么? 三人謝了恩,回到原處坐了。劉凌吩咐道:“如今十一萬大軍聚集玉州,可分作三路。在玉州東南,西南,各安置一路軍馬。成品字形大營,互為犄角?!?/br> “三江候?!?/br> 劉凌叫道。 程義厚站起來抱拳道:“末將在?!?/br> 劉凌道:“三江候可為東南大營主帥,領雄獅營,銳鍵營,猛虎營三營兵馬駐扎。在玉州東南二十里安營,布置防御,不可懈怠?!?/br> 程義厚和銳鍵營指揮使昭先,猛虎營指揮使孫勝同時跪倒:“末將謹遵號令!” 劉凌又道:“忠義候” 王半斤站起來說道:“末將在?!?/br> “忠義候,領前鋒營,漢雄營,飛鷹營三營兵馬,于玉州西南建立大營,設置鹿角,布置防御,不可懈怠?!?/br> 王半斤和飛鷹營指揮使茂元,漢雄營指揮使羅三水三人跪下領命。 劉凌接著道:“虎亭侯劉茂,振威營指揮使花翎,縱橫營指揮使趙二,神鋒營指揮使陳遠山,隨本王駐守玉州。休整十日,等太原府和應州,霄州的軍備物資送到,便拔營南下,收復壇州!” 眾將一起抱拳道:“末將尊令!” 第九十四章 無妄之災 周世宗柴榮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十五萬大軍集結在壇州,每日里只是cao練軍馬,看樣子并沒有出兵玉州的打算。好像他很滿足于奪了北漢小小的一個壇州,北伐北伐,倒似成了一句口號而并不打算繼續伐下去了。 劉凌卻知道柴榮這個人深蘊兵法,文韜武略,乃是一代雄主。十五萬大軍北伐,所需物資甚是巨大,絕對不會長年累月的對峙下去。不過話又說回來,以北漢的國力恐怕更堅持不住。 所以劉凌斷定,柴榮是在用這種辦法逼迫劉凌先動手。只要北漢集結在玉州的十一萬大軍糧草告急,漢軍堅持不下去必然會急于發動攻勢,力求早日結束這場戰爭。而那個時候周軍以逸待勞,靜觀其變,尋找漢軍的破綻而擊之,勝算很大。即便周軍只是堅守壇州不出,漢軍沒有糧草卻并不主動出擊,也必然會遣返大部分的軍隊。 到了那個時候,周軍只需一鼓作氣拿下玉州,再兵圍應州,北漢的南方半壁江山就算大半進了后周的口袋了。 所以,柴榮料定了劉凌比他要心急,比他要更想早日結束戰爭。 對于柴榮這樣的打算,劉凌明知道如此,卻也只能先出手了。這是一種無奈,現在最大的寄托就是周延公出使西夏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只要西夏陳兵在后周邊境,柴榮的軍心定然大亂。 為了防止周軍有什么圖謀,劉凌命令斥候的偵查范圍加大了一倍。但是連續兩日,也沒見周軍有什么動靜。 一隊十個人的斥候隊伍從營地中騎馬飛馳而出,他們的目標是前往壇州附近探聽周軍的動靜。這次的任務十分的危險,若是被周軍發現的話,他們這一隊斥候能活著回來幾個誰也不敢保證。 領頭的斥候是一名撫遠軍的老騎兵了,這隊斥候的生死全掌控在他的手里,取決于他的經驗是否足以應對未知的危險。 這名什長叫李大鵬,今年四十歲。 出了大營一直往西南方向,穿過一片林子就是玉州和壇州之間一大片荒涼的土地。李大鵬身材魁梧,一臉的絡腮胡須,相貌頗有幾分三國猛張飛的味道。只是掄起真本事來,比張飛差了十萬八千里。 斥候隊伍都是輕騎兵,為了提高速度所以只穿了輕甲,配備的武器也不是沉重的騎兵長槍,而是輕便鋒利的馬刀。在提高機動能力的同時,戰斗力卻下降了不少。不過斥候的任務是偵察情報,一旦遇敵轉身就逃,戰斗力和機動力相比,后者顯然更重要一些。 進了林子,樹木繁茂,速度提不起來,只有出了林子才能縱馬狂奔。在林子的另一面就是忠義候王半斤統帥的西南大營,有三萬大軍駐扎。 李大鵬領頭在前面走著,眼看著就要出了林子,西南大營的cao練聲已經漸漸的清晰起來。此時天色尚早,部隊早cao之后就要吃早飯了,所以在大營中不少地方都有炊煙升起,正是火頭兵在埋鍋造飯。 就在剛到了林子的邊緣位置,李大鵬忽然悄悄打了手勢。后面的輕騎兵隨即減緩了速度,按照李大鵬的手勢指令,隊伍呈散兵型散開。李大鵬伸手指了指前面一個方位,隨即打了個唿哨,帶著手下輕騎兵圍了過去。 前面林子邊緣處,兩個黑影也發現了騎兵。這兩個人似乎是十分的慌張,見了騎兵轉身就跑。 李大鵬當下就確定這兩個人是周軍派來的jian細,他大喝一聲,吩咐騎兵分開包抄了過去。那兩個人奔跑的速度本來就不快,身上的衣服似乎寬寬大大的很不合身,很快就被騎兵包抄過去圍了起來。 那兩個人身材矮小,臉上涂抹了草灰,奔跑時出了不少的汗,臉上灰一塊白一塊顯得十分的狼狽驚慌。見跑不過騎兵,其中一人將另一個身材更小的護在身后,兩個人背靠著一棵大樹,眼神驚慌的看著圍過來的騎兵隊伍。 李大鵬一見這倆人就樂了,周軍怎么會派了這么兩個半大的孩子過來偵察敵情? 這兩個人明顯還小,穿著一身周軍的衣服松松垮垮的,皮甲歪歪斜斜的掛著,手里也沒有武器,頭發如雜草一般,哪里像是兵,倒更像是逃難的災民。只是這兩個人身上的周軍制服,卻是實實在在的。 李大鵬一揮手,騎兵們圍了圈子,將那兩個周軍的小兵圍在大樹下。 “柴榮手下沒有兵了嗎?怎么派了你們這樣兩個小娃娃來偵察。笑死我了,哈哈!” 李大鵬伸手一指那兩個周軍小兵道:“來人,拿下送回大營審問!” 擋在前面那個子稍微高些的周兵慌亂的擺手辯解道:“我們不是周軍,我們是玉州城里逃出來的百姓。幾位大人,你們放過我們吧?!?/br> 這個周軍小兵個子還不到李大鵬的肩膀,身材瘦小,雙手向后緊緊的護著后面那人。李大鵬見他這個樣子,明明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甚至就連說話都還沒有變聲,軟軟若若的倒像是個女娃。 他摸了摸自己的絡腮胡子哈哈一笑道:“看來玉州一戰你們那個勞什子的皇帝柴榮是被我們王爺打傻了,竟然派了這樣兩個不成器的孩子來做斥候,簡直能笑掉了人的大牙?!?/br> 那后面藏身的周軍小兵身材更瘦小,也就是到李大鵬的胸口處。他從后面探出頭顯得很委屈的說道:“我們真的不是周軍的細作,我們是來找人的?!?/br> 李大鵬道:“老子管你是找人還是打探軍情,現在綁了你們拿回去交給千夫長大人,在他的鞭子下就不信你們不說實話。如你這樣的兩個小兵,打死了也沒人心疼。來人,綁了!” 他一聲斷喝,頓時有四個騎兵從馬背上躍了下來,手持馬刀繩索,一步一步逼了過去。 兩個周軍小兵只顧著哀求,身子往后縮,卻因為背靠著大樹再也無路可逃。一個漢軍的輕騎兵獰笑一聲,一腳朝著那前面的周軍小兵踹了過來。這一腳并沒有留力,若是被他踹中的話就算不死也難保不會斷了肋骨。 后面的漢軍已經拿著繩索,只等那周軍小兵倒地就要上來勒肩頭攏后背將他五花大綁了。誰承想那周軍小兵雖然幼小,身手卻真是不賴。他眼見著哀求不過,跑也跑不了,漢軍騎兵那一腳踹過來勢大力沉,若是被踹中了難免骨斷筋折。 眼見著那一腳朝著胸口而來,這周軍小兵臉上一怒。他身子一側,探手抓住那漢軍的腳腕。身子一轉一扭,咔嚓一聲響,那漢軍的腳腕被扭斷了,哀嚎一聲撲倒了下來。他身子還沒倒地,那周軍小兵順勢一個肘擊正打在他的面門上。頓時,這漢軍的臉上就開了醬油鋪子,一股鼻血噗的噴了出來,嘴角也被打裂了。 其他漢軍見這周軍小兵居然身手矯健,一出手就撂倒了一個同伴。他們大怒,紛紛跳下戰馬抽出馬刀逼了過來。 一個漢軍怒吼一聲,一刀朝著那周軍小兵的額頭劈落。那周軍小兵身子一貓不退反進,他身子瘦小正鉆進那漢軍的懷里。抬手一個沖天炮正打在那漢軍的下頜上,那漢子一個踉蹌被打的往后退了出去。周軍小兵追上,一腳揣在那漢軍的胸口上,那漢軍吃痛,身子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 只是這周俊小兵力氣實在有限,雖然擊倒了那漢軍卻根本沒有造成十分沉重的傷害。反倒是打在漢軍下頜上那一拳用力過猛傷了自己的手腕,疼的他一皺眉,眼淚幾乎都要流出來了。 李大鵬大怒著罵道:“都是廢物,連這么兩個小娃娃都擒不住,傳出去也不嫌丟人現眼!” 他從馬背上一躍而下,抽出馬刀就撲了過去。離著很遠,李大鵬縱身而起,凌空一刀劈落而下! 那周軍小兵順勢就撿起第一個被他打倒漢軍的馬刀,雙手一架迎住了李大鵬那凌空一刀。當的一聲脆響,兩刀相碰激蕩出一連串的火星。那周軍小兵力氣實在太小,如何能擋得住李大鵬這勢大力沉的一刀。他腳下不穩,雙手劇痛,刀也掉了,身子連著往后退了好幾步。 李大鵬一招得手,對自己的本事頓時就高看了幾分。他手腕一翻,一刀橫著削向那周軍小兵的頭顱。那周軍小兵嚇了一跳,臉上都是驚恐。他來不及躲閃,只是一低頭。那刀正砍在他的帽子上,頓時將那帽子削掉了。 那周軍小兵往后一退栽倒在地,頭頂上的帽子脫落,露出了一頭如瀑般的青絲!還有幾根秀發被刀鋒斬斷,在半空中飄飄蕩蕩。 李大鵬一愣,隨即獰笑道:“居然還是個雌兒,周軍真是無人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