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伐清在線閱讀 - 第32節

第32節

    遙望東川府烽火連天,但是清軍中卻沒有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整個東川府只有一條有驛站、哨所的通道,這條道路被切斷后想打探消息都做不到,這件事甚至驚動了昆明城中的吳三桂。東川府發生的戰況很奇怪,按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應該有越來越多的軍情送過來,如果戰況不太復雜,清軍的將佐就可以判斷到底明軍出動了多大規模的兵力發起進攻,他們想達成的目的大概是什么,有無必要派出增援。

    但這次幾乎沒有任何新的情報,只是不斷有烽火臺被點燃。從始至終就是最開始的一份報告:東川守將去建昌接受投降,然后遇到明軍的襲擊,正在設法突圍撤回,他們還遇到了一支保寧來的清軍——就是鄧名寫的那份假消息。

    由于情況太異乎尋常,云南北部的清軍將領看不明白怎么回事,就把這個情況報給了昆明。吳三桂看過之后也感到離奇,這種情況使他想起自己年輕時在遼東,后金兵襲擊遼西走廊時與此有點相似:當年后金的追兵、也就是他們的前鋒騎兵跑得比明軍的潰兵還要快,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后方只知道前方的烽火臺一個接著一個地點燃,但對前線發生的事情卻一無所知,和今天一樣看不到新的軍情報告,連謠言都沒有。但是以后金騎兵之飛快的速度,也不能這樣長時間的阻斷消息。

    可是吳三桂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這個念頭,他很清楚建昌的馮雙禮并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遼西走廊上的據點和道路肯定比現在的東川要多很多,能夠使前線的軍情很快地傳播到后方,當地分散著一些村莊,也給后金先鋒的迅速推進提供了便利,使得他們不必太擔心補給問題;而東川境內已經沒有百姓,田地完全荒蕪,清軍這段時間里雖然修了一些倉庫,但運去的糧草、物資還很少,也就是剛夠維持食用,對方的大隊會因為無法就地取得補給而迅速將攻勢停頓下來。若是說建昌的明軍完全依靠從建昌補給,那他們一口氣從東川殺過來的話,需要多少民夫往返搬運物資?就算只支撐一千人殺來云南,也得出動數以萬計的民夫吧?而一千人真到了云南又能干什么?

    吳三桂產生了好奇心,又過了幾天還沒有看到新的情報,吳三桂的興趣就變得更濃厚了——從軍幾十年,從北方打到云南,大部分軍事局面他都能透過重重迷霧一眼看穿,因此東川撲朔迷離的情況就顯得像是一碟誘人的小菜。

    三天前,東川只有烽火沒有戰報的報告書送到吳三桂面前時,他正在召集眾將開會,商討如何繼續壓縮李定國的活動空間,討伐、誘降云南的明軍部隊。很被吳三桂看重的趙良棟正好也在帳內。軍事會議結束后,吳三桂讓趙良棟留下,把這碟別有風味的小菜拿出來與他分享。

    “官兵損失不小啊?!壁w良棟現在是羅鎮總兵,對東川的情況一無所知,不過看完吳三桂的報告后,他也明白短時間內云南的清軍無法進攻建昌。

    吳三桂點點頭。供應東川的人力、物力是他好不容易節省出來的,現在吳三桂已經打算暫時放棄繼續經營東川的念頭,等到把李定國趕得更遠一些、把云南的明軍消滅得更多一些,那時再把目光轉向北方,吳三桂作為二十萬大軍的統帥,東川投入的一千部隊并不是他關注的焦點。不過他給趙良棟看這些報告,也沒有詢問對方對東川善后問題的意見,吳三桂腹內已經有了定計,不用別人給他出主意,他要詢問的是趙良棟對這種離奇情況的看法。

    正如吳三桂所料,一開始趙良棟不明白吳三桂為什么會給他看這些東西?,F在趙良棟肩負著昆明西南方向的重任,他是剿殺、追擊李定國的清軍的前敵總指揮,東川的事情和趙良棟毫無關系,而且無論成敗,相比追擊永歷朝廷、李定國的軍事行動,東川只是芝麻蒜皮一樣的小事而已。

    但漸漸的,趙良棟臉上露出思考之色,把吳三桂給他的幾份報告又翻看了一遍,捻了捻下巴上的胡須,露出一個帶著些許困惑之色的苦笑:“有意思,確實有意思?!?/br>
    “將軍怎么看?”吳三桂看到趙良棟臉上的表情,猜到他的想法。對東川戰況的發展,吳三桂之前也經歷過由等閑視之到好奇、再到興趣濃厚的過程,在云南的眾將中,吳三桂最欣賞的就是這個趙良棟,于是兩個人就開始做起這道智力題來。

    趙良棟一連給出了好幾個想法,吳三桂聽了哈哈大笑,每個想法他最開始都曾有過,不過很快都被他拋棄了。趙良棟如果慢慢思考,最后大概也會放棄,不過現在吳三桂可沒給他時間,立刻把他沒仔細推敲的設想駁了個體無完膚。

    隨著一個又一個的想法被駁倒,趙良棟感到這道智力游戲比他預計的有難度,他不再急于回答而是認真地思考著,期間他瞥了吳三桂一眼,心里想道:“難道他已經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嗎?”不過趙良棟很快就否定了這個猜測,因為他看到吳三桂望著自己的目光中有一絲期待。

    趙良棟重新開口時,語氣變得不那么肯定:“大帥請看,會不會有一隊建昌騎兵,人數并不多,大概只有五十個人,建昌為這支騎兵提供了一百五十匹馬,保證他們能夠攜帶足夠多的輜重,同時還能快速進攻……”

    聽到這里,吳三桂眼中流露出欣賞之色,但也有一點失望,欣賞的是因為趙良棟已經追上了自己的思路,他這個想法已經和吳三桂最新的推測相同;失望的則是趙良棟仍沒有超過自己,這個推測剛剛被吳三桂自己推翻。

    “這隊建昌兵能非常迅速地推進,沿途不斷攻擊只有十幾個守兵的哨所,而且這隊建昌兵都是軍中的精銳,能夠快速地攻破每一處哨所,如此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建昌兵可以無視補給輜重迅速地向南推進,也一直沒有新的報告傳回來?!壁w良棟描繪著他猜測的戰場局面。他覺得五十個人是個比較合適的數字,因為人數太少就經不起消耗,明軍也就無法推進到這么遠的距離??墒侨绻嗽俣嗟脑?,高速機動所需的馬匹和糧食似乎都成問題。再說馮雙禮他能抽出一百個精銳騎手和幾百匹戰馬嗎?趙良棟絕不信馮雙禮能有這個實力,五十人都是往高里說了。

    趙良棟說到這里停頓了下來,他并沒有從吳三桂臉上看到贊同的意思,而且他也隱約感到自己的推測似乎有一個很大的漏洞,是什么呢?

    不等吳三桂提醒,趙良棟就察覺到自己的漏洞在哪里,那就是建昌發動此戰的目的是什么?

    “建昌的馮雙禮,”吳三桂緩緩地開口了,一下就切中要害:“他是想打回云南來么?”

    當然不可能。先不說馮雙禮的實力,就算他頭腦不清決定反攻云南,也不會走東川府這條路。趙良棟很清楚目前發生在東川的戰事只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干擾清兵的建設,搶在清軍利用這條通道前先截斷它,是一場預防性的進攻。

    既然如此,那建昌兵攻擊欲望最強烈的目標,應該是東川府最北端、也就是最臨近他們的清軍據點,越往南的據點他們的攻擊欲望就會變得越低,因為進攻這些據點消耗的成本會急劇增高;而反過來說,吳三桂修復最北端的據點成本比較高,但修復靠近云南邊境的南方據點所需成本則比較低。在正常情況下,馮雙禮的攻擊會在攻破最靠近建昌的一兩個據點后迅速停止。

    為什么馮雙禮會對靠近云南的據點也這么感興趣,而且投入如此巨大的資源?

    任何一支能夠執行這種無后方、長途奔襲的分隊都稱得上是軍中驕子,吳三桂和趙良棟很懷疑馮雙禮是不是真能擁有一支這樣精銳的小分隊。不過就算馮雙禮確實擁有這樣一支五十人規模的精銳部隊,他為什么要進行這場行動?這樣一支精兵能夠在戰場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別說是馮雙禮,就算趙良棟擁有這樣一隊精兵,也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輕易舍不得動用。

    若是馮雙禮真有這樣一支精銳,假如他現在有反攻云南的打算,而且還非走東川這條路不可,這樣的投入說不定還有那么一點點可能。但現在馮雙禮并沒有太多的力量,無法解釋他為什么把這種保命的底子部隊投入一場收益很小、風險很大的突擊作戰。圍攻哨所不可能沒有傷亡吧,在沒有后方的情況下,傷了三、四個人總會有一個斃命吧,用自己的精銳部隊去換敵方哨所守衛的命?或者說用自己銳士的命去換沒有什么威脅和價值的哨所?

    “如果將軍處在馮雙禮的位置上,會怎么辦?”現在吳三桂已經把建昌送金印要求投降的行動看成了誘敵的招數,是為了盡可能地分散東川的守軍實力以便發起偷襲。

    對于這個問題趙良棟根本不用考慮,各種對策都是現成的。馮雙禮為了分散東川的清軍兵力,連永歷天子賜給他的郡王金印都能拿來做誘餌——這種駭人聽聞的行為只能說明馮雙禮的實力已經微不足道了。趙良棟估計,馮雙禮別說提供一百五十匹馬給五十名壯士,就是有沒有五十名敢戰能戰的騎兵都很可疑。

    若是趙良棟處在這樣的地位上,他會先設鴻門宴襲殺東川的守將,然后出兵突襲最靠近四川行都司的據點。攻下一兩個據點后,就派一些士兵押解著剛剛投降的清兵往南攻打,自己則帶領主力返回建昌。攻下頭幾個據點后,已經能大大推遲清軍的進攻,至于后面的當然要讓降兵去打,若是能打下來最好,打不下來那死的也是敵方投降的士兵。若是打下來就繼續進攻,直到完全耗盡進攻能力為止,就算有人因為過于深入而餓死、病死在荒郊野外,馮雙禮也不至于心疼。

    被逼著掉頭攻打友軍,新投降的士兵肯定士氣低落,行動緩慢,而且會大量地逃亡,明軍推進的速度會非常慢而且很快停下來。那樣就應該有非常詳細的報告傳回昆明來:損失了多少個據點,損失了多少兵力,明軍出動了多少人,經過多少天的戰斗后自行退回建昌去,等等。

    馮雙禮最不可取的作戰方式就是抽出軍中最精銳的士兵,為他們裝備上所有的馬匹和最好的盔甲,由忠心耿耿的家丁和親衛帶領著向遠方發起決死突擊:你們不用想著回來了,能打多遠就打多遠,能燒多少哨所就燒多少哨所好了。

    雖然這種設想可以很好地解釋目前的戰況,但它違背了所有將領需要考慮的原則,也違反了將領保存實力的本能,所以不可能是事實。

    “有意思吧?!眳侨鹞⑿χ鴨柕?,他也看到了其中的矛盾。

    “末將愚鈍?!壁w良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很不情愿地認輸了:“還請大帥賜教?!?/br>
    “我也不知道?!眳侨鸬故呛芨纱?,直言不諱地承認:“本來我還指望將軍為我解惑呢?!?/br>
    和吳三桂一樣,越是想不通的軍事形勢對趙良棟的吸引力越大,他當即表示:“末將晚上回去再想想,若有所得再來和大帥探討?!?/br>
    “好,”吳三桂笑道:“若是將軍能比我先想明白,我便輸給將軍一場東道?!?/br>
    “一言為定?!壁w良棟和吳三桂定下了賭約,兩個人可以各自提出假設,然后等真相大白再驗證對錯。為了公平起見,吳三桂也會把最新的消息及時通報給趙良棟。

    為此吳三桂還專門吩咐了一聲,讓一個親兵去昆明北面和東川府接壤的地方等著,若是有第一手的東川資料立刻送回來。這道智力題比最初想像的要難,他們兩個人都需要更多的情報來完善自己的猜想。

    對吳三桂和趙良棟的關心,鄧名自然是毫不知曉,確認已經進入云南境內以后,他們就打算掉頭回去。這里的清軍崗哨越來越密集,已經連續兩天沒有找到破壞的機會,看起來再向南敵人的密度只會越來越高,再繼續走下去顯然沒有了意義。

    “我們先去吃吳三桂一頓?!编嚸麑πl士們說道。他已經把東川守將的令箭和大印都扔了,只剩下一塊保寧千總的腰牌,打算利用這個去云南的清軍驛站騙一頓好吃好喝,然后就掉頭返回東川。

    部下們對這個建議也都雙手贊成,一旦開始往東川返回,那大家能吃到的就只有自己埋在地里的糧食了,在云南的驛站則能吃到蔬菜。鄧名打算還要裝成川陜總督的使者,憑這個身份也許能得到rou類供應。

    “我們順便再給吳三桂報個消息?!编嚸蛩闩R走前做最后一次破壞。

    他已經想好怎樣解釋自己的身份,就說保寧也接到了狄三喜要求投降的書信,自己是從保寧去建昌受降的使者,沒想到遇上明軍突然發難,北上無路,只好沿著大道逃到東川,現在打算取道貴州返回重慶。保寧使者在離開驛館之前留下一個半真半假的報告,內容是含糊的建昌事件的見聞。報告中說狄三喜確實取代了馮雙禮主政,又說狄三喜是主戰派主持了伏擊,一開始鄧名覺得吳三桂可能會相信,要等些日子他才能和李國英核實情況,發現根本沒有這個使者,又會對這份報告起疑,就讓吳三桂頭疼去吧。

    一切都很順利,找到了一個清軍的驛站。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鍛煉后,鄧名和他的衛士們精神上的承受能力非比尋常,盡管驛站內外都是清兵,但是周開荒他們還是睡得鼾聲震天響——這是他們多日以來第一次有機會睡在屋檐下,而且還有床鋪和被褥。離開了這里,又要很長一段時間露宿野外。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點后,鄧名享用著驛站提供的茶水,雖然不是什么好茶,但也是好多天不曾有過的奢侈品。

    吃飽喝足后,鄧名一行準備告辭離開,動身之前還裝模作樣地詢問了一番去貴州沿途的驛站分布,他不知道云南清軍能不能及時發現被騙,煙霧總是盡可能地多釋放一些。

    正在這時,突然從門外沖進來一群衣甲鮮明的清兵,為首者一進門就大聲問道:“這里是不是有一位保寧千總?”

    問話人正是吳三桂派來打探消息的親兵,他剛剛從地方官口中得知,有一些東川事件的目擊者在驛站過夜,立刻就帶人趕來,想把這些人帶去昆明。

    不等鄧名說話,驛站的站長已經指著鄧名告訴那個吳三桂的親衛:“就是這位千總!”

    第四十九節 昆明

    吳三桂的親衛聞言就大步走到鄧名面前,高聲問道:“你就是保寧千總李名?”

    鄧名客氣地抱拳行禮:“正是卑職,敢問有何吩咐?”

    眼下鄧名還不知道對方的打算,不過就算翻臉,也得先讓對方覺得自己沒有威脅才好。

    “李千總還有同行的人么?”吳三桂的親衛又問道。

    “還有一些?!编嚸男l士有幾個也過來和清軍軍官見禮,經過長時間的合作,現在鄧名一伙兒都已經很默契,隨時都可以同時暴起傷人。

    不過鄧名覺得最好不在驛站這里動手,因為內外都是清兵,而且驛站緊靠大道,經常有大隊清兵在門前經過,如果在這里鬧事就算能夠取勝也會損失不小,消息還會迅速地傳播開來,帶著傷員如何在這種交通便利、敵軍云集的地方擺脫追擊?

    “隨我去一趟昆明,大帥要見你?!眳侨鸬挠H衛趾高氣揚地說道。

    驛站里的人頓時一片嘩然,鄧名這一驚也非同小可。按說云南能夠稱帥的清將應該不少,但吳三桂自稱大帥,那其他的自然都降格只能自稱將軍。面前這個清軍軍官既然用了這個稱呼,那理論上就是吳三桂要見自己。這讓鄧名也有些奇怪,執掌十幾、二十萬大軍的吳三桂,對東川這么偏遠的戰場也要過問么?還專門派人在云南北部等著,一見到有人從東川回來就急如星火地召見問話。鄧名在心里暗說:吳三桂你歲數也不小了,這么事必躬親也不怕累死?

    “大帥……”

    吐出的這兩個字的時候,鄧名的語氣中帶有一絲詢問之意,他觀察著清軍軍官的反應。

    對方臉上果然滿是驕橫之色,下巴向上揚了一下,給鄧名下令道:“趕快收拾一下,這就走吧?!彼捴械臐撆_詞顯然是:在云南這個地方,除了平西王還會有哪個大帥?

    鄧名沒有反抗這個命令?,F在驛站里面的人都圍攏過來,注意力集中在吳三桂的使者和自己的身上。剛才如果找機會和對方發生口角,讓人誤認為是口角引起了爭端,結果沖突起來行兇殺人,那樣的話清軍追捕或許不會很急;但現在連這個機會都沒有了,既然涉及到平西王,如果他的使者被殺,周圍的清軍聞訊肯定會一窩蜂涌出來追擊兇手,明軍只要有一個人受傷就沒法安全逃脫。此外,從東川到這里一路奔波,雖然路上搶了不少匹馬,但大都因為得不到良好的照顧而死去了,進入驛站的時候他們每人只剩下一匹坐騎,狀態也不是很良好。

    暗示手下不要輕舉妄動后,鄧名老老實實地收拾好東西,跟著吳三桂的使者走了。不過臨走前鄧名利用吳三桂的虎皮,把明軍狀態最差的幾個坐騎換成了驛站里的好馬。

    鄧名是不打算去昆明的,他暗暗打定主意,先做出一副順從的姿態取得對方的好感,麻痹這個吳三桂的使者和他身邊的士兵,去往昆明的路上,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找機會突然襲擊,殺了這幾個人,然后立刻調轉馬頭返回東川——只要把敵人尸體上可供辨認身份的物品都帶走,估計地方駐軍不會馬上知道死的是什么人,等到他們發現死者的真實身份,明軍早就跑遠了。說不定他還可以化妝成吳三桂的衛士,在回東川前再騙到一頓大魚大rou。

    ……

    狄三喜已經和據點里的清軍對峙好幾天了。

    狄三喜率領三百名士兵離開建昌,在進入東川府地界前就有人逃亡,等走到了這個荒涼的地方后更是大逃而特逃,現在已經逃走了快一百人,一千多名輔兵也逃走了三百多人。

    面前這個據點距離建昌最近,也是清軍在東川府大道上修得最大的據點,人多勢眾,有一百多名士兵防守。這里的清軍官兵最開始看到后面的烽火臺一個接一個被點燃時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他們最前線還沒發現敵軍,怎么后面卻紛紛告急了?

    被鄧名擊斃的那個清軍將領的手下陸續逃回東川,給這個據點又增加了近二百戰兵的兵力;上司被殺、八百人死的死逃的逃,得知這個驚人的消息后,據點里的指揮官立刻意識到之前過境的鄧名一行是明軍喬裝打扮的,他馬上派人去后方通報。但使者遇到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據點廢墟,以及一些從據點中潰散逃出來的人。有些人無處可去,也跑來投奔這個軍官。

    當據點內的清軍戰兵超過三百人后,狄三喜每天主要考慮的就不再是如何攻下清軍的據點,而是如何守住自己的營寨??匆妼γ媲遘妱萘υ龃?,明軍本來就低落的士氣更是跌落谷底,盡管有忠誠的衛士幫忙監視,明軍的逃亡仍在繼續,還有些人就干脆投奔了對面的清軍。

    狄三喜本來打算到東川來搞一通破壞,結果沒幾天帶來的戰兵就逃走了一小半,輔兵也散去了三成——這絕不是狄三喜的正常水平,他帶兵多年從未有過這么狼狽的時候。

    首先,士兵對狄三喜此次出征的目的抱有懷疑態度,有些人一直認為狄三喜想逃亡投奔清軍,那些不愿意背井離鄉和家人分別的士兵,隨時隨地找機會溜回建昌,讓狄三喜防不勝防。還有一些人覺得投奔清軍也無所謂,見到戰況不利當然就投降過去了。

    其次,由于剛剛發生的被鄧名突襲事件,狄三喜在軍中的威信降低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在建昌被當作無能之輩議論了這么久,士兵們看到狄三喜當統帥自然缺乏信心,對他的指揮心存警惕。

    最后,本來建昌就缺乏攻擊東川府的能力,狄三喜離開補給基地來到條件艱苦的東川,戰兵、輔兵覺得勝利遙不可期,對狄三喜貿然出征的決定更是滿腹怨言。

    現在狄三喜已經勢成騎虎,要是他發動了這場遠征結果除了徒耗糧草一無所得,軍隊一仗沒打就跑掉了一半,他也就徹底無法翻身了。雖然明知攻下清軍這個據點的希望渺茫,但狄三喜也只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指望著能出現什么轉機。

    支持狄三喜堅持下去的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他抓到了幾個清軍壯丁,據他們說好像真有一小隊明軍在這個據點背后搞破壞。狄三喜猜測可能就是鄧名一行。哪怕狄三喜打不下清軍的據點,但只要在這里堅持下去等到鄧名回來,憑著自己的進攻姿態也能贏得一些同情分——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

    狄三喜以為鄧名破壞了幾個據點后很快就會回師,但左等、右等就是不回來,這期間已經有二十多個戰兵投降清軍去了,敵軍的實力已經超過狄三喜一倍,這讓營地里剩下的一百七十多名戰士和大批輔兵都惶惶不安,狄三喜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還能對峙下去。

    其實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在狄三喜自感窮途末路的時候,對面清軍營地的軍官也是叫苦不迭。

    這個據點雖然建成了整個東川府最大的倉庫,但其中的儲備卻很有限。昆明撥給東川府的物資本來就不多,若是其它重要的戰區有急用還會遭到挪用,因此這個據點的儲糧也就夠吃上十幾天不到二十天的樣子。以前從后方不斷地搬運物資補充過來,每天運過來的糧食數量總是略多于消耗數量。

    但是現在后方的據點都被摧毀,連續好多天沒有糧食運來,清軍坐吃山空。原有的戰兵和輔兵,加上從建昌逃回來的戰兵、輔兵,以及從后方據點投奔過來的清兵,積蓄眼看就要一干二凈了。投降過來幾個明軍固然不錯,可是他們每天也要吃飯。

    之前清軍經常在周圍挖野菜、打獵以減緩物資的消耗速度,指望后方的補給線盡快打通,但現在狄三喜來了,就在眼前扎下營寨,清軍收集物資也變得很危險。清軍軍官的心事和狄三喜差不多——狄三喜希望鄧名趕快回來和他一起返回建昌,清軍軍官同樣盼望鄧名趕快走人,好讓補給線能夠早日恢復暢通。

    除了物資問題外,據點里清軍軍官的麻煩事也不比狄三喜少多少,他本來是一個千總,帶著一百來個士兵,可現在這個營地里有三百多士兵,大部分都不是他的手下,這些人亂哄哄的各有派系、團伙,給清軍軍官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而且這個清軍軍官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讓自己的嫡系部下吃得比較好,而危險、勞累的工作都交給新來的人去做,無論是偵查敵情還是進山打獵,原據點守軍都呆在安全的地方,絕不參與冒險。

    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很快就引起新來的二百多清軍的極大不滿,不過這些清軍較大的軍官被鄧名殺掉了,只剩下幾個小把總,沒有能力和據點的千總競爭,不然說不定清軍營地里自己就要鬧內訌了。

    面對狄三喜的威脅,手握糧食發放大權的清軍軍官以前一直能維持基本的軍紀,沒有讓狄三喜趁亂奪取營地,甚至還逼迫一些新近投來的清兵對狄三喜的營地發起試探性進攻。

    但隨著據點的糧食儲備接近干涸,清軍軍官的威信迅速跌落,當看到自己碗里那沒有幾顆米的稀粥時,大批后來的清軍對依舊能吃上干飯的軍官嫡系的不滿達到了頂點,再也沒有人肯服從命令去sao擾狄三喜了。隨后,開始出現了清軍向明軍營地逃亡、投降的情況。

    在兩軍士兵互相投降的第一天,狄三喜兵力還在持續負增長勢頭,但聽投降過來的清兵訴說對面營地已經軍糧告罄,狄軍的投降行為就嘎然而止。第二天狄三喜趁機展開攻心術,得到既往不咎的保證后,投降過去的幾十個明軍當晚又集體投降了回來,同時還帶回來一大批餓得發慌的清軍士兵、輔兵。

    眼見軍隊瓦解在即,清軍軍官顧不得危險,再次發動全體輔兵出營打獵、收集野果,這次他把嫡系部隊也拉出來保護食物收集隊。見狀狄三喜不甘示弱,立刻出動軍隊sao擾,還把自己的輔兵也撒出去漫山遍野的找東西吃——狄三喜帶的食物大概夠一千五百人一個月所需,不過他未雨綢繆,趁著形勢有利多收集一點是一點。

    明清兩軍當天就爆發了三次沖突,轉天又進行了兩次交戰。目前明清兩軍的士氣都是在土崩瓦解的邊緣線上下起伏,所以雖然兩軍五次交手,但傷亡都是個位數:明軍一死五傷,清軍兩死四傷,平均每場戰斗雙方都會付出大約一個人的傷亡。

    無論是狄三喜還是清軍據點指揮官,對這樣的戰果也都還算滿意。他們發動作戰的目的差不多,都想著要振奮氣勢,嚇唬一下敵人,顯示出己方不可輕侮的軍事實力;目前兩方指揮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穩定本方軍心這個問題上。通過五場戰斗,雙方指揮官都感覺達到了目的,向敵人展示了本軍的強大和旺盛的求戰精神,雙方也都很有默契地見好就收,沒有誰會嘗試去攻打對方的營地或是進行一場決定生死的主力會戰。

    由于越來越多的清軍投降過來,狄三喜在獲得了優勢的同時也增加了煩惱,那就是他的軍糧消耗速度大大增加了。投降過來的除了近百清軍戰兵,還有五百多清軍輔兵,他們前些天忍饑挨餓,到了明軍營地里就大快朵頤,一個個的飯量把狄三喜看得心驚rou跳;而清軍據點卻相反,由于大批手下叛逃,后勤情況得到極大的改善,再加上捕獵所得,清軍士兵的伙食改善了不少,搖搖欲墜的軍心一下子穩定下來。

    狄三喜盤算了一下,若是不加控制的話,他帶來的軍糧也會迅速耗盡。到達東川戰場后,他已經派人去建昌,向馮雙禮宣布了自己與清兵死戰的決心。這兩天戰局好轉,他還派回去一個報捷使者,自稱兩日來五戰皆勝,消滅這支人數高達己方兩倍的韃子指日可待——狄三喜沒有說謊,這支清軍在人數最多的時候,確實曾經是狄三喜軍的兩倍。

    為了減少消耗,狄三喜就把投降的輔兵編組成隊,每隊派一兩個明軍看守,帶著他們返回建昌,交給馮雙禮處置。臨行前每個人發給三天口糧,如果他們想跑就跑吧,總比呆在大營里吃光狄三喜有限的糧食為好。

    把第一隊清軍輔兵送往建昌獻俘的第二天,就有一隊建昌使者來到狄三喜的營地。原來,狄三喜最開始派往建昌的使者抵達后,馮雙禮見了使者,得知狄三喜正在東川奮戰,立刻覺得心里有愧。正是因為自己當初沒有主動擔待,才把這個心腹逼到今天這番田地,因此馮雙禮派了五十名士兵做援軍,還有更多的輔兵和糧車。

    狄三喜對援兵并不是很感興趣,這五十名士兵都和他不熟,指揮起來也不趁手,甚至還不如那些剛投降的清兵好指揮。不過總算有可靠的守衛來押送俘虜了,狄三喜馬上讓這五十人打道回府,同時捎走其余的所有清軍輔兵。至于明軍的輔兵嘛,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狄三喜覺得也是弊大于利,因此一并送還建昌。

    對狄三喜來說,馮雙禮最及時的增援莫過于那幾輛糧車。精心準備一番后,狄三喜就敲鑼打鼓地在清軍營地前把糧車上的糧食都卸下來,然后讓清軍降兵扛著這些糧食在清軍營地前游行示威一陣,最后排成整齊的陣列,浩浩蕩蕩地搬進自己的營門。

    狄三喜這次的攻心戰極為成功,當夜所有清軍營地中的非嫡系部隊都跑過來向明軍投降,甚至連清軍守將的嫡系部隊都叛逃了五十人。見到勝利在望,狄三喜很是開心,好好款待了這些降兵一頓,讓他們在自己的營地外另設一營駐扎。

    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那五十名清軍嫡系又一個不落地逃回去了。原來清軍千總見狄三喜利用糧食展開攻心戰,決定將計就計,讓自己一半手下今夜去明軍營地那邊吃飯。因為這些日子雙方的士兵投來叛去乃是平常事,狄三喜麻痹大意沒有提防,不但被這些人敞開肚皮吃了個飽,臨走還都順手捎走些食物。

    發現中計后,狄三喜暴跳如雷,宣布從此不接受對面清軍的個別投降,他們要想吃飯就要一起過來,同時交出營地。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