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牧碧微因行了大禮未得高太后準許起身,如今還跪在了地上,借著低眉垂目的掩飾,微露訝然,這溫太妃似有替自己解圍之意?然而接著又一哂,這也不奇怪,溫氏到底只是太妃,而且還不是姬深的生母,如今高太后與姬深置了氣,她若是聰明人當然只有不遺余力的勸和,姬深親自帶了自己過來,足見這會對自己的重視,而高太后卻偏偏要打自己的臉,溫太妃當然要從中圓場了。 聽溫太妃這么說了,高太后便露出厭煩之色,倒是姬熙惦記著安平王所托之事,擔心高太后若因牧碧微與姬深沖突起來便沒工夫提起了,接話道:“溫母妃說的極是?!?/br> 姬熙本是為了不欲高太后生氣才這么說的,沒想到他說了這句話后高太后臉色卻更難看了,冷笑著道:“二郎倒是想得出來?堂堂縣主,你王妃嫡出的長女的手藝,是個青衣能夠品鑒的嗎?” 見高太后反而發起怒來,姬熙連忙請罪道:“是孩兒思慮不周,不過孩兒以為靄陽到底年紀小,況且學刺繡的時候也是得繡娘品評好壞的,因此并無他意?!?/br> 旁邊溫太妃也帶著歉意道:“是我想得欠妥了,太后莫要與我計較,卻是我連累了廣陵王?!?/br> 高太后見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并一向交好的溫太妃都紛紛賠罪,這才怒色稍斂,一旁姬深淡淡開口道:“莫作司說的靄陽所作的繡屏就是這一件么?若是想知道這上面的鵲鳥為何,何不尋出了禮單來看看?” 姬深到底是皇帝,他這樣轉了話題,高太后雖然沒有順著溫太妃并廣陵王之意叫了牧碧微起身,但也不能不吩咐莫作司去取禮單,只是一時間殿中氣氛冷淡下來。 溫太妃有意緩和,笑著向太后道:“太后這一回可一定會輸與我了!” “溫母妃可未必會贏,孩兒瞧著也似喜鵲登梅的樣式呢?!奔跻矔缘脺靥挠靡?,溫言說道。 卻聽姬深淡笑著道:“靄陽年幼,繡走了樣子并不奇怪,朕倒是覺得溫母妃說的有理,應是鳳凰之屬?!彼f這話時壓根就沒看繡屏一眼,任誰都能夠看出是存心賭氣。 牧碧微心下略安,到底姬深有過為了孫貴嬪頂撞太后的前科,有他在和頤殿,自己覲見太后雖然還是免不了被為難,到底輕松多了。 高太后如何聽不出姬深的意思?頓時皺起了眉,溫太妃也有些詫異,忙對太后道:“到底陛下仁心,惟恐我獨自若輸了不好下臺呢?!?/br> 牧碧微心道這位太妃難怪會得高太后喜歡,又是睿宗皇帝的后宮里頭除了高太后外唯一生有皇子的太妃,單是這份反應機敏就不是尋常人能夠有的。姬深分明是覺得高太后偏心及不叫自己起來掃了他的面子,因此高太后借口與溫太妃賞靄陽縣主的繡屏似真似假的爭執以忽略自己,姬熙接溫太妃的話不過是覺得殿中氣氛僵持,有意緩和罷了,而姬深這么一開口,還站在了溫太妃這邊,卻仿佛是有意與高太后對峙一樣了。 即使高太后平素里很喜歡溫太妃的機敏靈巧,但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站到了旁人那一邊,哪怕并非什么大事,到底心頭不快——究竟高太后才是姬深的生母兼嫡母,況且姬深還是皇帝,便是高太后曉得姬深這么做不過是為了與自己斗氣,又豈有不遷怒溫太妃的道理?而溫太妃當然也不至于糊涂到了認為姬深這么一站便是拿自己這個庶母看得比生母還重,她這么一說倒是舉重若輕,將姬深原本的賭氣說成了不忍見她輸得太難看,隱隱間又捧了把高太后,高太后聞言,眉頭到底松了些。 莫作司親自去取了單子,折回后高太后命她當殿念了,卻聽她清聲道:“這是靄陽縣主親進鳳穿牡丹繡屏一件!” 她話聲剛落,溫太妃已經笑出了聲:“太后現下該認輸了罷?” “當真是鳳穿牡丹?”高太后雖然是知道姬深帶了牧碧微往甘泉宮來后有意為難,這才拿了靄陽縣主的繡屏說事兒,但與溫太妃的爭執倒也不假,這會詫異道,“靄陽的刺繡究竟是誰教導的?還是拿錯了樣子?” 姬深聞言,瞥了眼幾上繡屏,果然是一只不倫不類的鵲鳥臥在了一團分不清楚什么種類、只看著花花綠綠的花草里,他雖然不可能去鉆研繡工,但身在宮闈又享受慣了身邊人的體貼,總不至于連好壞也分不出來,靄陽縣主到底年幼,又是宗室嫡女,身份尊貴,憑她繡什么總也有一群人叫好,姬深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所以倒未覺得靄陽縣主失禮,然而如今繡屏就放在了面前,姬深到底覺得有點啼笑皆非,對姬熙道:“二兄,這繡屏可是靄陽親手所繡,你居然也認差了?” 姬熙也有些尷尬,道:“孤只知她前段時間說要繡個東西與母后表一表心意,只是卻不曉得她要繡什么,早先還問過了幾次,她只是不肯說,想著是要頭一個告訴母后,便也未為難她?!庇纸忉尩?,“送進宮來靄陽也未要孤插手,卻是趁著王妃進了些吃食時一并送進宮的,不想她倒是記得寫單子?!?/br> 溫太妃忍笑圓場道:“或許縣主原本想繡一個喜鵲登梅,結果中間又覺得鳳穿牡丹的花樣更合適,不論怎么說,到底是縣主對太后的一片孝心?!?/br> 高太后有些意興闌珊:“罷了,哀家當初便該多看一眼禮單,今兒可就不必輸了!” 姬熙有心要為安平王辦成事,這會便湊趣道:“都是靄陽繡藝不精,才叫母后輸了這一回,卻不知道彩頭是什么,便算孩兒頭上罷?” 高太后本就疼他,因方才為牧碧微責了他幾句,心下頗有些舍不得,這會便嗔道:“不過是與你溫母妃玩笑,拿了一串天青琉璃珠子賭她今兒戴的紅蠟珠子,哪里就要你來代還了?” 溫太妃笑著道:“這是廣陵王孝順呢,靄陽縣主繡了頭一個屏風就不忘記太后,多半也是與廣陵王學的?!庇终f,“這會我可知道陛下做什么要站在了我這邊了,既然贏了哪有不分彩頭的道理,可太后這一串天青琉璃珠恰好十八顆,俱是一樣的,若是拆了實在是暴殄天物了,再者我好歹也算陛下的長輩,總不至于贏了賭約卻不給陛下分紅罷?竟是贏了也只能給陛下,如此陛下再孝敬給了太后,橫豎太后猜對了贏了我的紅蠟珠子去,輸了呢也有陛下在這兒兜個圈子與太后截住了賭注?!?/br> 她這么說著高太后與姬深都不禁緩了顏色,高太后嗔道:“你也曉得你是他們長輩,當著晚輩們的面也說的這樣可憐,便仿佛哀家是特特叫了他們一起來幫著訛你一般!” 溫太妃笑道:“雖然不是太后特特叫了來訛我的,可廣陵王與陛下都是太后親生骨rou,心意相同,一齊兒幫著太后哪里就要叮囑了?” 高太后固然對牧碧微再厭煩,這會也展顏笑道:“你這話說的,莫不是怨四郎今兒不在因此沒幫上你么?” “四郎虧得今兒不在這里,若不然怕是還要輸出東西去,太后忘記從前四郎與陛下斗蛐蛐兒了?”溫太妃眼波流轉,盈盈笑道,“四郎啊打小到大都是賭什么輸什么的,若他在這兒,我才不與太后賭呢!” 高太后想到從前眼神越發的軟了下來,再瞥一眼牧碧微,見她這些時候被刻意冷落無視,但眼角卻留意到她始終跪得端正,神色平靜不驕不躁,心道到底是個出身不低的,這份沉穩便不是小門小戶養得出來。 溫太妃常年陪伴于她,如何不曉得高太后的心思搖動,便又悄悄拍了拍她的手,看了眼姬深,意在莫要為了一個青衣使母子生出罅隙來。 “你便是牧齊之女?先起來罷?!备咛箅m然心下還有些不悅,到底開了口。 第七十四章 往事 甘露宮不比其他宮室,此宮獨引了城外沸泉,冬日無須炭火也是一片融融暖意,牧碧微跪在了微溫的殿磚上并不覺得冷,如今總算等到了高太后問起自己,心下暗松了口氣,從從容容的起了身,復行了個常禮,又請了一回安。 見她雖然進宮才幾日,卻禮儀無缺,高太后倒是歇了幾分遷怒之心,但到底還是淡淡的:“你才進宮來不幾日,伺候皇帝即使用心怕也有不懂得的地方,要好生請教方賢人,不可自恃陛下對你的憐愛而生出驕橫之心,可知道么?” 牧碧微神態自若的謝了她教導,復道:“奴婢謹記太后教誨?!?/br> 溫太妃和善的笑了一笑,對高太后道:“太后瞧她這模樣,像不像當初牧齊才進宮的光景?” 牧碧微聽了此話卻是一怔,牧齊雖然如聶元生一般也是做過皇子伴讀的人,但他與聶元生又有不同——聶元生是姬深幼年時候就伴隨左右,陪著他一路讀書習武,末了得封太子入主東宮最后登基的人,而牧齊被領進宮中為所謂的伴讀時,事實上先帝睿宗那會已經開始議政,而牧齊這個伴讀說起來還是高祖皇帝指的,不外乎是因為牧尋早逝,高祖有意照拂牧家這根獨苗,特特給了他一個體面罷了。 算起來牧齊入宮為伴讀的時候年紀與聶元生才進宮的時候也差不多,牧齊與睿宗年歲很有些差距,論起來比睿宗的嫡長子安平王也才長了不到十歲,這溫太妃若是那會就進了宮,那么如今歲數怕是不止三十余歲了,倒是這般的年輕。 聽了溫太妃的話,高太后倒也有些詫異,復看了幾眼牧碧微才搖頭道:“不像,牧家固然人丁單薄,況且牧齊這幾年駐守邊關未曾還朝,哀家也是許久未見他了,卻還記得牧齊便是幼時也是極強壯的,當時高祖并先帝見了他還甚為寬慰,畢竟牧尋去的早,沈氏就這么一個兒子,若是如今看的這般嬌怯怯的,怕是沈氏早該哭開了!” 溫太妃笑道:“太后說身子骨,男子與女子究竟不同的,太后且看牧青衣的眉眼,我倒是覺得與牧齊當年一般透著沉穩之氣呢,畢竟都是沈太君教導出來的?!?/br> 高太后聽了又瞇起眼打量,旁邊姬深有些好奇道:“牧齊進宮那是什么時候?” “那會大郎啊還沒有呢?!睖靥眯渥友诹俗?,代高太后答道,她眼神溫柔,含笑道,“還記得那會高祖皇帝也在,聽說牧齊進宮,先去覲見高祖皇帝,高祖皇帝見他幼時生得可愛,偏生又端著一副嚴肅的架子,便逗他說,要留他長住宮闈可好?結果牧齊卻背了一段孝經,道他要回家陪伴寡母……高祖皇帝故意為難,責他盡孝卻未盡忠……”說到這里,溫太妃飛了眼高太后,笑道,“太后可還記得牧齊那會怎么答的?” 高太后聞言,饒是上了年紀,也不覺面上一紅,輕啐道:“也不曉得哪個教了他——那會這孩子板著一張臉充著正經,偏偏說了那么一番話,幸虧哀家不在場!” 姬深與姬熙都好奇起來,皆問道:“母后,那牧齊說了什么?” “這個太后不說,我來告訴你們?!睖靥壑新冻鲂σ?,也不管高太后阻攔,揭發道,“牧齊為難了片刻,道,他進宮來是為了做先帝的伴讀,只是先帝當時已然大婚,恐怕不出年余就要有子嗣了,到那時候先帝怕是忙著教導嫡長子,自己這個伴讀想來也是清閑,因此做先帝的伴讀與他回家陪伴沈太君并不沖突?!?/br> 溫太妃面露了一絲促狹笑道:“便是他說了這番話后,還未在高祖皇帝跟前退下呢,太醫院就著了人傳訊過去,道是你們母后診出了身子!” 高太后按住了她手臂嗔道:“多少年的往事了還要拿出來說了做什么?”然而這么一提牧齊,又想到了自己初嫁的光景,高太后的神情到底柔軟了下來。 姬深心下一動,笑道:“如此說來,倒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從前牧齊才進宮覲見,母后就有了大兄,這會牧氏進宮不過幾日光景,承仙殿也傳了好消息,卻不知道是否也是個皇兒?” 姜氏之孕乃是姬深后宮里頭一個有身子的,姬深兩年前為了孫貴嬪,最近又為了牧碧微,正與高太后有了隔閡,這樣的喜訊當然是要趕緊派人告訴了高太后以緩和母子關系的,高太后今兒故意不給他臉也有點是為了他雖然派了阮文儀到甘泉宮說了此事,自己竟繼續留在了祈年殿上與孫貴嬪一干人宴飲取樂,晚上更宿在了祈年殿——若是姬深不曾親自過來是為了陪伴姜順華,高太后倒也不屑吃這一口醋,但姜順華腹中乃是姬深的長子或者長女,姜氏本身的位份不低且不說,就說她這個人,當初何嘗不是姬深頂撞了高太后硬留在了宮里的?結果如今姜氏有了身子,尚且擋不住孫氏繼續糾纏著姬深,倒把她獨自打發回承光殿里去! 高太后本就覺得孫氏那樣身份卑微之人就是個媚惑君上的主兒,如今越發篤定了她是個禍水,本想著姬深過上兩年對孫氏興趣淡了就好了,不曾想這會連子嗣都難攏住姬深的心,本朝雖然到姬深也才位傳了三代,但前魏國祚不算短,除卻了魏朝開國的幾位明君,魏室歷來內寵不少,后宮爭寵之事層出不窮,高太后乃是鄴都望族出身,高家在前魏的時候就是世家之一,族中也是出過皇妃的,哪里還不曉得宮闈之中的齷齪? 因此今兒姬深一行還沒到甘泉宮前,先聽人稟告了帝駕往甘泉宮而來,且還帶了牧碧微后,卻是將對孫氏的忌憚與惱怒發作了幾分到牧碧微身上,被溫太妃提了牧齊當年這才轉了幾分心意,這會又聽到了姜順華,忍不住道:“不是哀家說皇帝,但姜氏那身子素來也不是很好,昨兒又是與人斗了氣,跑到祈年殿去還暈了過去,這才診出了身孕,陛下怎還叫她獨自回承光殿?就算有了身孕不便伺候你,你也很該多陪她一陪,在承光殿用個膳又能耗費你多少光景呢?” 第七十五章 母子(上) 姬深昨日倒也不是不想去承光殿里陪伴姜氏,奈何他這兩個月都沒召過姜順華,又有了牧碧微這個新寵,到底對姜氏有些遺忘起來,加上孫貴嬪在旁嬌聲軟語的勸著酒,喝到后來想走也走不了了,這才不得不順勢住在了祈年殿,為了孫貴嬪,他私下里沒少和高太后爭執,如今高太后雖然沒提到孫氏,但姬深已經警覺了起來,瞬息之間想到了借口,笑著道:“母后說的極是,其實倒也不是孩兒昨日故意叫姜氏獨自回殿,亦未曾陪她用膳,只是她昨日到祈年殿時,孩兒因一時貪杯已經多喝了幾盞,后來太醫診出姜氏有孕,叮囑禁忌時便提過了須得禁了酒,孩兒當時滿身酒氣,擔心若與姜氏同輦回承光殿熏著了她,這才使帝輦送了她獨自回轉,后來也是不勝酒力,這才留在了祈年殿?!?/br> 他雖然有意摘出孫貴嬪,但高太后對孫氏一向不喜,對昨日祈年殿之事也是有所了解的,這會便不冷不熱的道:“聽聞你昨日到祈年殿去是因為一個美人的生辰?這真是個笑話!如今已經出了正月,卻依舊大雪連綿,前朝正為了春耕憂心忡忡,哀家都要動節儉的心思了,皇帝后宮里有正式位份的三十多人,高位份的且不去論,若是美人、才人、良人這些散號也要挨個的慶賀生辰,舉辦宴飲,每年都要勞動多少財貨?原本皇帝納她們是為了延續子嗣,如今僅僅下嬪姜氏有孕,這些個人可謂毫無功勞,這鋪張奢華倒是學得快!” 說到這里,高太后冷冷道:“哀家若沒記錯,這事一個美人還沒這膽子,是孫氏提得罷?到底是宮奴出身,沒見過世面,一點兒輕重也分不清楚!皇帝你不必為她說話,念你份上,哀家也不叫降了她的位,只叫她這幾個月的份例扣了,以儆效尤!” 姬深皺了皺眉,然而高太后說得句句在理,何況只是扣幾個月的份例,心道自己私下里補與孫氏便好,左右孫氏那邊素來賞賜不斷,原也不缺這么幾個例錢,雖然如此,到底辯了一句:“茂姿深居宮闈,孩兒也不曾與她說過前朝之事,如何得知?這也是她待人誠摯,那美人從前服侍她用心,茂姿方與了她體面罷了,孩兒這便回去告訴了她,下回定然不會如此了?!?/br> 牧碧微這會方曉得孫氏小字茂姿,心道這名字倒是不俗,孫氏既然是因為家貧至于餓死才被賣進宮里的,家里定然起不出這樣的名兒來,怕是進宮之后改的,也許還是姬深親自改的。 高太后見姬深雖然為孫氏辯解但也沒駁了自己的處置,雖然心頭還是不快,但想著他這樣迷戀著孫氏,到底還是要徐徐圖之,總不能為了一個低賤宮奴出身的妃嬪倒害得自己母子失和,便也放緩了語氣復看向一旁的姬熙,道:“你們方才說一道過來是為了大郎的事情?是什么事情?他怎也不自己過來,反而二郎在這里?” 姬深瞥了眼姬熙,淡淡笑道:“此事還請二兄告訴母后罷?!?/br> “此事其實大兄也請求過母后?!奔跣睦飮@了口氣,之前安平王到高太后跟前為庶女請封的時候,他并不在場,但也知道高太后為了此事不高興,還斥責了幾句安平王的,高太后雖然更喜歡自己些,然而她又不是那等偏心偏沒了邊的人,恐怕今兒提了也是白提,但他重諾,還是抱著萬一的希望道,“是為了其膝下唯一之女請封縣主之事……” 話還沒說完,高太后果然沉了臉道:“真是荒謬!上回大郎到哀家跟前說過,哀家已經斥責了他!怎么他竟然還不死心,居然哄了你們兩個替他出面?” 姬熙正要說話,卻見姬深一臉驚訝,失聲道:“大兄已經向母后提過此事?今兒二兄帶著禮部諸官到宣室殿與孩兒提及此事,孩兒還當母后已經準了!本想在宣室殿就直接下旨冊封的,只是元生提醒孩兒既然是縣主冊封,到底是母后下懿旨更名正言順,也更光彩……卻不想母后居然沒有同意?” 這話一出,牧碧微嘴角抿了一抿,低頭不語,聶元生也是全當與己無關,高太后卻是氣極反笑,一指姬熙怒道:“哀家當日明明就回絕了大郎此事,當時凈娘也在殿上陪著哀家,還勸了哀家幾句,莫非她回去不曾告訴過你?!卻不想你竟幫著他糊弄起了自己弟弟來!” 饒是姬熙素來優雅,又在高太后跟前得臉慣了,這會被高太后斥責了也不覺汗出如漿,滿面慚愧的跪了下來請罪道:“是孩兒糊涂了,只想著長嫂無女,大兄膝下就這么一個女郎,況且也非世子之位,幫大兄一把也無妨,再者也是自恃了母后的愛子之心,并非有意算計三弟,還求母后原宥!” 姬深這會在旁卻是嘆了口氣,搖頭道:“一個縣主,莫說是大兄的骨血,就是外姓臣子,封了又如何?只是大兄此舉早先已被母后駁回,二兄明明知道,卻還帶了禮部之人到宣室商議縣主冊封之事,若非朕想著此事總要稟告母后一聲,傳了出去,朕豈非要落一個忤逆之名?” 高太后雖然震怒姬熙幫著長子蒙蔽自己,但究竟不忍他們兄弟生了間隙,如今聽姬深話里的意思似有責備姬熙之意,惟恐他心頭不喜責罰了姬熙,即使不怎么重,總也是拂了顏面,卻也不肯繼續斥責姬熙下去,反而幫著姬熙勸起了姬深道:“皇帝也不要太過生氣,你們乃是嫡親兄弟,如何不知彼此秉性?你二兄斷然沒有故意害你的意思,也是因為卻不過你們大兄之請,此事是他糊涂,也是你們大兄做差了事!哀家回頭定然好生訓斥他們兩個!” 溫太妃見狀,自然也要幫著圓場,笑著勸道:“一家子人哪里會想那么多?我看啊多半是大郎膝下只此一女,雖然是庶出,但也是當嫡出養著的,如今算一算年紀不幾年也要出閣了,大郎怕是為了叫她面上好看些,這才特特想為她請封,此事雖然不太合規矩,奈何大郎一片愛女之心,又想著太后一向仁慈,陛下也是待兄弟們大方的,故此在太后這兒沒成功,就想著求了陛下幫著說話,只是此事究竟有瞞過太后之意,大郎心里頭慚愧自己不曾來,便托了二郎傳話,二郎呢,怕也是誤會了,只當大郎是要陛下直接下旨——如今弄清楚了,也只是幾句話的事兒,況且陛下仁孝,這上上下下哪個不知?去年秋狩陛下獵到的最好的一頭火狐,可不是一回宮就送到了太后跟前?” 溫太妃這番話說的巧妙,姬深雖然心下不快,但也知道高太后疼愛姬熙,便是知道自己受了委屈,罵幾句是可以的,若要當真罰起姬熙來,高太后定然是頭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他到底受過高祖皇帝并先帝睿宗兩任帝王的教導,并非毫無城府之人,此刻便順勢收了不悅之色,對高太后道:“母后,孩兒無意懲罰兩位兄長,只是兄長們這般行事,若孩兒今日不曾到甘泉宮來請母后作主,怕是回頭兩位兄長心意俱成,可罪名卻全是孩兒一力承下,當然孩兒倒也不是不愿意為兄長們擔此罪名,只是此事明明是母后所反對,孩兒如何肯逆了母后的意思?兩位兄長這一回,實在傷了孩兒的心!” 高太后心中暗罵長子糊涂,又憐恤心愛的次子無辜受了牽累,也知道幼子這回受了委屈,因姬深自小被高祖親自撫養,后來又是睿宗一力教導,再加上與安平王、廣陵王的年紀差距,三人雖然同母所出,其實卻不太親近,惟恐因了此事叫他們彼此生出懷疑,忙道:“皇帝這回的確是受了委屈,這都是他們不好,哀家這便使人出宮,召了大郎過來處置!” 第七十六章 母子(中) 高太后這么說著便對莫氏使了個眼色,莫氏會意,正要出去,卻被姬深擺手攔住,姬深神色淡淡的道:“母后,孩兒已經說了并不怪兩位兄長,否則又何必公然把心里話說了出來?不過是覺得有些委屈罷了,所謂長幼有序,此事歸根到底是大兄一片愛女之心引起,然而縣主冊封自有規矩,即使靄陽知禮不計較與媵妾所生之女并行,但也要為表姊考慮一二,母后以為如何?” 高太后也不是很情愿責罰長子與次子,到底安平王與廣陵王都已長大成人,膝下子女都有了,高太后也不希望太過駁了他們的面子,如今見姬深主動把話題轉回了安平王欲為庶女請封縣主之事上,自然是巴不得,也不再提著莫氏召安平王進宮的事,點頭道:“皇帝說的很是?!?/br> ——安平王的正妃乃是高太后的嫡親侄女,高王妃的父親,可是高太后同父同母的親生兄長,王妃比安平王不過小了半歲,高太后雖然生了兩個女兒,卻只活了宣寧長公主一個,對這個侄女一向疼愛,再加上早先睿宗皇帝與濟渠王爭儲,并后來立后,高氏功不可沒,雖然高太后的父親已然去世,可如今主持高家的正是高王妃之父。 高王妃的子嗣不豐,只有一子,還不是長子,是因為入門一年無所出,那會姬深已經被接到了高祖皇帝身邊撫養,只是高祖尚未流露出立其為儲君之意,安平王當然也有意一爭,在這種情況下,高王妃出閣不到一年,便含恨允諾了他納妾,誰曾想一個妾室才將庶長子生了,又因此被晉了側妃,另一個妾室也懷了孕,這會高王妃也斷出了身孕,便是如今的世子。雖然有高太后在,除非高王妃無子,否則世子之位再來十個長子也奪不走,然而這件事情究竟叫高王妃心下不滿——高、曲兩家乃是前朝至今的望族,高氏若不是年紀長了幾歲,高太后又存心要為兒子籠絡住曲家的話,以她的身份本也有資格入主中宮的,如今嫁了安平王,卻叫自己兒子被奪了長子之位,高王妃哪里能夠高興? 因此安平王與王妃的關系遠不及廣陵王與廣陵王妃小曲氏融洽,高太后當然是更疼自己兒子,但嫡親侄女與媵妾比起來,她當然是站在了侄女這一邊,一個縣主的頭銜給了誰都也沒有什么,奈何高王妃厭惡庶出子女,說什么也不愿意給,高太后有次媳所出的靄陽縣主這個嫡親孫女兒,對庶出的孫女便也不十分看得重,加上她也擔心安平王的庶長子本已有了一個側妃的生母,而自己侄女所出之子固然已經被立了世子,這庶女固然與庶長子不是同母,可別見了庶女加恩比同嫡女,那一個也生出了不該生的心思來。 再者,安平王如今也不過三旬不到的年紀,焉知高王妃不會有親生之女?到那時候叫嫡女的面子往哪里放,高太后與高王妃一般都是望族世家出身,對于門第嫡庶的看重比尋常人家強了不止一點,就是沒有高王妃的哭訴,高太后也不想同意安平王之請。 姬深見高太后這么說了,便道:“只是此事到底還是要請母后同大兄解釋一番,免得大兄以為孩兒是惱了兄長們故意為難?!?/br> “你放心,這本是他們對不住你,又怎么還敢羅嗦?”高太后見他主動揭過,也是心安了不少,看向他的目光也帶了溫和之色,“上回凈娘在這里,替大郎圓了場子,卻不想他這樣的大膽,居然玩起瞞天過海起來了,哀家必然不饒他!” 姬深微微一哂,道:“此事也有孩兒的不是,大兄這么做,無非是想給庶女體面,只是雖然是庶女,究竟也是孩兒的侄女,母后的孫女,便是沒有縣主之封,莫非出閣之后就有人小覷了不成?怕是大兄擔心孩兒將來不能很好的照拂于她,這才出此下策?!?/br> 高太后皺起了眉道:“這倒不至于,你大兄不是那等人,約莫是那媵妾從中挑唆,早先你長嫂也是與哀家說過此事的,說以庶為嫡,乃是亂了規矩,哀家也是這么想著的,怕是后院里的事情,倒是叫你大兄糊涂了起來,回頭哀家下一道懿旨與你長嫂,必叫她管束住了那些不安份的東西!生生的惹出這場風波來!” 見高太后要把責任都推卸到了安平王后院一個妾室身上,姬深也覺得沒了意思,又陪著高太后說了幾句話,看了看時辰,便借口還有政事要回宣室殿與聶元生商議,留了姬熙陪伴高太后,起輦而去。 走時自然是莫作司與姬熙相送。 姬熙怏怏的折回殿上,卻見溫太妃正在告辭,高太后挽留道:“二郎因著身子不好,這幾日都不曾進宮來,你也有些時候沒見到他了,何不一起留下來用飯?” 溫太妃含笑道:“太后說的哪里話?正因為二郎連著幾日不曾入宮,我才不好在這兒打擾了二郎與太后說體貼話兒呢?!庇终f,“四郎這會可能要過來?!?/br> 聽她這么說了,高太后才不留了,笑著道:“原來如此,還要拿哀家與二郎打趣,你自己可不也是急著去見四郎?” 溫太妃笑了一笑告退下去,甘泉宮歷代以來都是只住太后一人,無子的太妃按著例子都是送到城外行宮榮養的,而有子女者在子女未曾開府前自然是住在了宮里,但都是偏遠之處,溫太妃因為與高太后格外投緣,高太后特特吩咐將和頤殿附近的樂年殿收拾出來賜了她住,如今往來倒是極為便利,差不多是天天見面,連輦車都不用。 樂年殿里也是溫泉所通的天然地龍,暖融融的仿佛三春里,溫太妃扶了身邊近侍解賢人的手,才進殿去便見一排的鮮花逆著時令生長,爭奇斗妍好不繽紛?;ㄇ罢玖艘粋€著紺青厚緞錦袍金環束發的少年,似有些百無聊賴的打量著眼前的景色,聽到了腳步聲,回身看到是溫太妃,眼睛頓時一亮,忙上前行禮道:“母妃!” 第七十七章 母子(下) 溫太妃方才推了高太后的留膳不過是因為知道高太后這會定然有話要與廣陵王交代,自然不去做那礙事之人,所以拖了姬照出來當借口,卻沒想到他當真在這里,柔聲叫了他起來,又看了眼左右,解賢人會意,侍者們還沒全部退出去,姬照已經上前扶了她手臂,往旁邊暖閣里走去,問道:“母妃可是才從母后那兒回來?方才孩兒到殿外仿佛看到帝駕儀仗,皇兄今日也過來了嗎?” “還不是為了上回你大兄被你母后駁回去的那一件?”溫太妃并不隱瞞他,如今在自己兒子跟前她自然不需再敷衍,那在和頤殿里時刻掛著的和煦微笑便褪了下去,露出一絲疲色,嘆道,“你母后沒準,你大兄竟把主意打到了你三兄身上,連你二兄也拖下了水——你母后以后有的愁了,你可千萬小心不要卷進去!” 溫太妃雖然說的不是很清楚,但姬照卻點了點頭,安慰她道:“如今大兄與二兄都在宮外開府,平素也不怎么與咱們往來,再者過上兩三年孩兒亦差不多要大婚出宮,屆時接了母妃一同出去,也不必在這甘泉宮里成日敷衍著,那會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兄長們怎么鬧盡有母后處置,又與咱們有什么關系?” 聽他這么說了溫太妃也露出一絲笑意,嗔道:“你母后不是惡人,只是今上到底不是她身邊養大的,總是生疏些,你不見安平王與廣陵王與今上乃是同母所出,見著了他還要稱一聲陛下,反而你因為跟著他一起念了幾年書,倒一直呼他為皇兄?再者你母后也不難哄,我倒高興她做了太后待我一如從前,你曉得你的婚事到底也是要她做主的?!?/br> 姬照聽了,微微蹙眉道:“母妃要孩兒娶高家女郎為妃?” “你皺什么眉?”溫太妃見他這個樣子,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伸指一點他額角嗔道,“高家世代簪纓,他們家的女郎,不論嫡出庶出,就是沒有你母后這一個太后,也不是尋常人能娶到的,你固然是皇親國戚呢,若沒你母后開口,高家出色的嫡女又哪里那么好求?” 姬照道:“孩兒倒沒有別的擔憂,只是母妃也曉得,因母后的緣故,高家女郎自來驕矜些,況且將來母妃與孩兒同住,孩兒以為還是尋常官宦人家女郎容易相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