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李成見狀,急忙迎上去躬身道:“朝中莫非發生了什么事情?” 童貫走了沒幾天,要說消息,也不會這么快就傳過來,李成不覺有些納悶。 趙構得意地笑道:“朝中沒什么大事,只是父皇今日散朝的時候問起師父,趙構就在父皇面前舉薦了師父,如今師父已經是中書舍人了,明日起便要去中書省當值了!” 李成聞言吃了一驚,正要開口詢問,趙構已經從衣袖中取出宋徽宗的手諭交給李成,嘻嘻笑道:“恭喜師父官升四級!此為前所未有之事??!等下更衣梳洗之后,師父便隨張公公進宮去向皇上謝恩?!?/br> 第三十章 覲見徽宗 看李成吃驚的樣子,他又皺眉道:“如今師父已經不是王府的人了,恐怕要盡早遷出王府,不知師父可有落腳之處?” 李成忙笑道:“已經在內城買下一所房舍,原本是要稟明王爺后就搬出去的?!?/br> 趙構聞言,點頭笑道:“如此正好,孤王先命下面的奴才替師父收拾東西,待師父從宮里出來正好可以直接前往新宅了?!?/br> 李成覺得趙構似乎有些急于和自己撇清關系的感覺,不由淡淡笑道:“李成如今雖然離開王府,卻是因為王爺的大恩才能有今天的功名,如此大恩,今生都不敢忘記?!?/br> 聽李成這樣說,趙構才含笑搖頭道:“師父哪里如此客氣,趙構也是師父的妙計才有今日被父皇看重?!?/br> 說完這番話,他含笑望著李成,卻并沒有再多說什么??粗敲骼实男θ?,李成卻感到了一陣隱隱地寒意。趙構在完全沒有告訴自己的情況下忽然向宋徽宗舉薦自己,明顯的用意只有兩個,自己能有今天的功名是他康王一手提拔的,雖然李成之前幫了他,卻永遠改變不了出身康王府的事實。 心中明白,也不去點破,只是笑道:“李成日后還要仰仗王爺,還望王爺莫要忘記李成?!?/br> 這么說,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李成沒有忘記趙構的提攜之恩,今后還會繼續替趙構賣力。二是也請告訴趙構多擔待,朝中有事也要相互扶持。 趙構聞言,笑了笑,點頭道:“師父同趙構即為師徒,那么便是難以改變的事情了,除非師父哪天不想要弟子,把弟子趕出坐下,哈哈哈哈……” 李成看著眼前的趙構,心中苦笑不已,面上卻欣然笑道:“王爺莫要取笑,李成這便進宮前去謝恩?!?/br> 趙構指了指身邊的一名年親內侍,點頭道:“這是宮里的張公公,他是特意前來傳旨的,你隨他進宮就行。一切事宜,聽他指點便是?!?/br> 李成忙謝了趙構,向那張公公笑道:“李成初見圣駕,還請公公提點一二?!?/br> 張公公看到李成和趙構關系不同尋常,早已心中有數,這時忙笑道:“官人不必客氣,咱家只是奴才,一切奉旨行事,指點官人宮中禮儀原是分內之事?!?/br> 他雖然這樣說的客氣,李成還是不敢怠慢,這些人若是在小節上怠慢了他們鐵定會讓自己吃個大虧,不能不防。 告辭了趙構,跟著張公公向王府外走去,李成看四下無人,從懷中取出一小錠二兩重的黃金,雙手捧給張公公,笑道:“這點心意,算是李成的一點感謝。望公公務必收下?!?/br> 張公公看到是黃金,立刻滿臉堆笑地擺手道:“這個……這個,官人何必客氣?” 說著,卻將黃金小心地收了,跟在李成身后準備向皇宮趕去。 李成因為要搬家,加上趙構的意思,也就不好拖到明天再搬,只好又向錦兒和孫園仔細吩咐清楚,命他們收拾東西,搬出王府。 匆匆吩咐了孫園之后,換了四品公服準備進宮謝恩。宋代公服基本承襲唐制,圓領大袖,下裾加橫襕,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幞頭,腳登靴或革履。宋初時公服以唐制,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上青色。但是,北宋神宗元豐年間改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緋色,九品以上綠色。凡緋紫服色者都加佩魚袋。這時頒下的官服亦是紫色,頭上則是電視里時??梢钥吹降钠浇轻ヮ^,長長的帽翅兩邊合起來足有三尺長,戴在頭上很是不習慣。 穿戴整齊之后。跟在張公公身后騎馬向皇宮趕去。王府雖然本來就在皇城之內,李成卻還是得饒過七八里長的御街來到皇宮的東華門外,由此進宮。下了馬,由張公公領著,穿過崇文院,來到院后的一座小殿內等候旨意。 張公公吩咐李成耐心等候,便帶著兩名內侍向宮內而去,李成從前在二十一世紀也游覽過明清皇宮紫禁城,這北宋的皇宮,從格局上看,倒是基本相同,就連皇宮的東門也同樣叫做東華門,與北京的故宮一模一樣。除此之外,兩者相差還是十分明顯。這北宋的皇宮最大的不同就是皇宮的所有殿頂、屋頂,都裝飾著綠色的琉璃瓦,宮墻雖然阿也是朱紅色,同后世的紫禁城那些金碧輝煌的黃色琉璃瓦和朱紅色的宮墻相比,氣派上就遜色不少。 北宋的皇宮是在汴梁舊有宮苑上建立起來的,規模遠不如后世的紫禁城,在整體風格上也顯得纖細秀麗一些。而在宮內的裝飾上,卻比后世的紫禁城更加奢華。雖然沒有看到這北宋皇宮的主殿,卻可以不時看到殿宇間描金的彩繪,以及丹陛下,一件件裝飾華美的玉樹、珊瑚,等奇珍閃耀生輝。 大約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半個時辰。這才看到一名青衣內侍匆匆自崇文殿內出來,向他連連揮手。 李成忙跟上前去,正要說話。那內侍卻轉身向崇文殿走去。李成不敢怠慢,也跟著向大殿走去。 待到了崇文殿外外,那內侍才低聲笑道:“請大人在此稍候,奴婢這就進宮稟明?!?/br> 李成忙躬身道:“勞煩公公了?!?/br> 那內侍轉身進殿,大約十幾分鐘后,才見剛剛那內侍急急跑來道:“請大人隨奴婢進殿?!?/br> 李成急忙整理好官服,正了正頭上左右兩邊大約一尺長的耳翅的直角幞頭。這才小心翼翼地跟在那內侍身后向大殿走去。 進了殿內,便覺一陣淡淡的香氣迎面而來。殿內靜悄悄的似乎并沒有人,李成這時也不敢東張西望,進了殿內,便學著電視里的模樣,口中高呼萬歲,腳下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卻還是沒聽到什么動靜,只是沒有指示他也不敢輕易亂動只好乖乖跪在地上,耐心等候。 大約五六分鐘后,這才聽到一個標準的男中音淡淡地道:“你便是李卿家?” 李成嚇了一跳,他還以為這殿里并沒有人,卻沒想到會忽然有人發問。大約是因為李成這一嚇,那人輕輕笑道:“朕聽構兒說,卿遠自西域而回,胸中見識異于常人,前日構兒舉薦童貫,今日便傳來捷報,朕知構兒舉薦童貫,乃是卿意,此乃大功于朝政。是以今日相召?!?/br> 李成小心地拱手道:“微臣不過是做了分內的事情,倒是童大人為國征戰,微臣如何敢比呢?” 宋徽宗這時笑道:“難得你如此謙遜,看來構兒所言果然不虛,朕授你四品舍人之職,也好隨時為朕說說西域的一些見聞,諸如西夏等部國內的狀況,朕都希望有所了解?!?/br> 李成忙謹慎地道:“微臣雖然自西域而回,卻一直混跡于草原部落中,對北方草原民族略有了解,對于西夏卻知之不多?!?/br> 宋徽宗沉默了一下,嘆道:“你能拋開成見,舉薦童貫便是令人感嘆,如今舉薦之功也不能不賞,所以無須顧忌太多。日后隨駕,朕還要仔細詢問,你也無須緊張。今日就如此吧,你先去中書省任職罷?!?/br> 第三十一章 中書舍人 中書省原為三國時魏國曹丕設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至宋代中書省一般設有:中書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 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貳令之職,朝廷大政參議焉。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兆跁r,蔡京任宰相,自稱“太師”,總領門下、中書、尚書三省之事,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太宰”、“少宰”,由太宰兼門下侍郎,少宰兼中書侍郎。三省共議使得中書省的權限大大不如前。門下省卻因此而權勢陡增。這時的門下省已經有了超越中書省之勢。 中書省由于是最高行政機構,相當于后世的國務院。它所在的辦公地位于皇城之內,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為宰相、參知政事議事辦公處。政事堂囊括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大部或主要職權,是最高行政機構。政事堂下設舍人院,有知制誥或直舍人院,負責撰擬詔旨。還設孔目、吏、戶、兵禮和刑等五房,分曹處理事務。元豐改制,中書所轄職事,分屬門下、中書、尚書三省。宰相、執政的議事辦公處,仍設在原政事堂正廳,改稱三省都堂,通常只稱為都堂。此后宰、執的辦公處設于尚書省的都堂,有時也稱之為中書或政事堂。 李成由于是由徽宗欽點的四品舍人,相當于后世直接進了中央,一下子惹來無數矚目。私下里的議論,李成并不知道。只是這時前來中書省報道,看到眼前情況自知自己在這時代若以文論實在沒辦法同這時的任何人相比。更不論蔡京的文采,他更是難以相論。 所以,索性前去政事堂后面的舍人院掛了名,正要以身體不適為由暫時請假,一名指引登錄的中年官員笑道:“在下乃是中書舍人之一,孫傅,字伯野。大人若是身體不適自然可以告病。只是卻應當留下花押,這樣也好簽閱文書,也算是大人的職責?!?/br> 李成看他氣質儒雅,語氣親和,便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在下李成,自西域返回大宋,很多事情不大明白,還請眾位大人多多指正?!?/br> 孫傅聞言,打量著李成,捻須笑道:“李中書得天子欽點,自然是十分榮寵,下官如何敢當指正二字?” 李成真摯地搖頭嘆道:“李成自西域回來,對大宋諸多不熟,本來就無意于官場,只是難得陛下忽然委以重任,康王殿下看重,這才無法推脫?!?/br> 孫傅看著李成,微微笑道:“中書舍人雖然位高,卻并沒有什么實差,雖然本為六人,卻因事情不多,倒是清閑。舍人卻不必擔心?!?/br> 李成苦笑著擺手道:“若是這樣我便放心了!多謝孫大人指點?!?/br> 孫傅搖頭道:“舍人不必如此客氣,下官不過只是分內之事?!?/br> 李成笑了笑,問清楚花押的具體情況,這時他才知道所謂花押就是個人的私人簽名,為了便于防偽,這些花押往往形態萬千,不拘形式。李成見狀索性用自己名字的英文縮寫連在一起弄好了花押。 小心地把李成的花押樣式登記在案,孫傅這才笑道:“天色不早,若是舍人不愿留在這里等候蔡大人,也可待見過了下面其他官員后,明日再來?!?/br> 李成沒辦法,只好隨著孫傅來到中書省的大堂左側的一間偏殿,這時時間不早,理應正是上班的忙碌時間,偌大的房間里卻只有兩三人坐著批閱卷宗,看到李成身穿公服進來,這才迎上來拱手見禮。 李成見狀忙笑道:“下官李成,新任中書舍人,因遠自西域回歸中原,諸多不懂之處還請眾位大人指點?!?/br> 一名臉色蠟黃的中年官員,穿著一領紫色公服,向李成笑道:“原來大人就是新任的中書舍人,聽說乃是遠自西域而回,實在令人感嘆!” 旁邊另外一名頭發花白,身穿一領大紅色公服,體態肥胖的官員笑道:“想不到李大人如此年輕,真是叫人羨慕,少年人正是為朝廷出力的時候?!?/br> 這些表面上的應酬話,李成實在不想聽,還是耐著性子笑道:“李成初回大宋,對于很多事情都不熟悉,日后還要仰仗各位!” 那兩人急忙忙同時笑道:“這個自然好說!” 說到這里,孫傅小心地笑道:“下官聽說李大人托于康王門下,如今生活上可還適應?” 李成小心地笑道:“皇上和蒙王爺看重,李成有心推辭,又恐天子和王爺失望,這才惶恐應旨,就怕能力不濟誤了大事?!?/br> 孫傅聞言微微笑道:“既然能得天子看中,那就是命該如此,大人不必客氣了。只是李大人既然初回大宋,安家置業恐怕也飛去不少精力。下官這里倒是有兩名小廝,使喚起來倒還靈便,想贈與大人,還望不要推辭?!?/br> 李成從前看過一些書籍,知道古人都有相互推薦贈送奴婢的習慣,這時聞言卻還是有些不大習慣。畢竟人不是物體,這樣互相贈送,讓習慣了接受人權意識的李成真的有些不適應。 看到李成猛地一怔,孫傅尷尬地笑道:“想不到李大人如此見外,是下官唐突了?!?/br> 李成有心拒絕,可是想起自己家里的確很缺人手,不由點頭嘆道:“下官謝過孫大人,只是下官家中貧寒,恐貴仆一時難以適應?!?/br> 孫傅立刻擺手笑道:“這算什么?他們哪有挑剔這些的?大人放心便是?!?/br> 說畢,轉身向身后侍立的一名小廝吩咐了幾句,這才看了一眼跟在李成身后的孫園笑道:“大人的這名小廝倒是清秀!” 李成看他說的曖昧,心中猛地一顫,干笑道:“不過是個小廝,我這里人手不夠便時常帶著他了?!?/br> 此言一出,惹來其他三人低低的笑聲,讓李成更是一身冷汗。倒是孫園坦然自若,仿佛沒有聽到一般,讓李成十分意外。 這時孫傅先前的小廝帶進兩名十六七歲的少年來。一名略高些,身材消瘦。另一名中等身材,看起來倒還結實。 兩人進來,顯然已經知道被贈給李成,同時上前跪下行禮道:“小人孫安(孫全)見過官人!” 李成干咳一聲,連忙擺手道:“好了,你們先起來,給孫大人行禮,他終究都是你們的……舊主……等下隨我回去便是?!边@些話說得李成格外費力,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出擠。 倒是孫園,待他們行了禮,這才從容上前,拉著兩人退到李成身后,垂首侍立。 孫傅笑道:“他兩人的身契我隨后命人送到府上,貴仆如此恭謹倒是令人感嘆?!?/br> 這時那名體態微胖的老年官員笑道:“下官起居舍人,周桓,字子奉,家中倒是有一員老成持重的舊仆,正是管理內宅的幫手,在我這里已經二十余年,若是不嫌,就讓他過去整頓家務?!?/br> 李成可以勉強接受別人贈送的奴仆,但是對于管家這個人選還是不想使用外人,他本來就是準備讓喬老爹找一個熟悉根底的人來用。家里的事情,尤其的自己身上還有這種秘密的人,更不好在管家人選上使用不了解的人。 想到這里,不覺歉意地拱手道:“雖然下官很多事情剛剛開始籌措,只是已經有了他人薦來的一名管家,所以……還是謝過張大人了?!?/br> 張恒聞言搖頭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罷了,李大人無需客氣?!?/br> 第三十二章 行賄之道 李成怕他再說什么恐怖的話出來,拉著他三人亂說一些游牧民族的習俗,又閑聊了一會,眼看時間不早。這才告辭出來,返回家中。有了在舍人院中的那一幕,李成便有些不自在,一路上想問問孫園怎么想,又怕他誤會,反而不知道該說什么。 只好帶著那兩名孫傅贈送的十七八歲的小廝回到自己新買的宅院,剛進門就聽到一陣隱隱的呵斥聲從院子里傳來,不覺快步向后宅走去。 剛進了內宅的院門就看到錦兒挽著衣袖,指點著一群仆役往房間里搬東西。旁邊鳶兒叉著腰,瞪著一雙杏眼,指著已經收拾整齊的院子,向童貫推薦過來的兩名仆役嬌叱道:“快些把東西搬進去,等下官人回府再這樣,如何讓官人歇息?” 李成嘆了一口氣,揚聲笑道:“怎么樣?這里雖然寒酸些,比不得王府精致,但是終究都是自己家了,你們還習慣吧?” 錦兒和鳶兒這才看到了李成,同時笑著跑過來,錦兒搶著笑道:“奴婢們倒是喜歡這里,能隨著官人一心一意過日子,那也是修來的福氣!” 李成扭頭望著含笑垂首的鳶兒,點頭道:“能習慣就好,這里終究沒辦法和王府相比,恐怕你們會有些不適應?!?/br> 鳶兒瞥了一眼靜兒,笑著點頭道:“眼看天氣就涼了,官人也該添置衣裳了,奴婢吩咐他們去買些上好的絲緞回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