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高俅看時,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系文武雙穗條;把繡龍袍前襟拽起扎揣在條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逼門相伴著蹴氣球。 高俅不敢過去沖撞,立在從人背后伺侯。 也是高俅合當發跡,時運到來;那個氣球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向人叢里直滾到高俅身邊。 那高俅見氣球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 端王見了大喜,便問道:“你是甚人?” 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親隨;受東人使令,送兩般玉玩器來進獻大王。有書呈在此拜上?!?/br> 端王聽罷,笑道:“姐夫真如此掛心?” 高俅取出書呈進上。 端王開盒子看了玩器。 都遞與堂候官收了去。 那端王且不理玉玩器下落,卻先問高俅道:“你原來會踢氣球?你喚做甚么?”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高俅,胡亂踢得幾腳?!?/br> 端王道:“好,你便下場來踢一回耍?!?/br> 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 端王道:“這是齊云社,名為天下圓,但何傷?!?/br> 高俅再拜道:“怎敢?!?/br> 三回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高俅只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 才幾腳,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這氣球一似鰾膠黏在身上的!端王大喜,那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次日,排個筵會,專請王都尉宮中赴宴。 卻說王都尉當日晚不見高俅回來,正疑思間,只見次日門子報道:“九大王差人來傳令旨,請太尉到宮中赴宴?!?/br> 王都尉出來見了干人,看了令旨,隨即上馬,來到九大王府前,下了馬,入宮來見了端王。 端王大喜,稱謝兩般玉玩器,入席,飲宴間,端王說道:“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球,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 王都尉答道:“既殿下欲用此人,就留在宮中伏侍殿下?!?/br> 端王歡喜,執杯相謝。 二人又閑話一回,至晚席散,王都尉自回駙馬府去,不在話下。 且說端王自從索得高俅做伴之后,留在宮中宿食。 高俅自此遭際端王每日跟隨,寸步不離。 未兩個月,哲宗皇帝晏駕,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冊立端王為天子,立帝號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登基之后,一向無事,忽一日,與高俅道:“朕欲要抬舉你,但要有邊功方可升遷,先教樞密院與你入名?!?/br> 只是做隨駕遷轉的人。 綁來沒半年之間,直抬舉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職事。 高俅得做太尉,揀選吉日良辰去殿帥府里到任。 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監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 高殿帥一一點過,於內只欠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半月之前,已有病狀在官,患病未痊。 --不曾入衙門管事。 高殿帥大怒,喝道:“胡說!既有手本呈來,卻不是那廝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是推病在家!快與我拿來!” 隨即差人到王進家來捉拿王進。 且說這王進卻無妻子,只有一個老母,年已六旬之上。 牌頭與教頭王進說道:“如今高殿帥新來上任,點你不著,軍正司稟說染病在家,見有患病狀在官,高殿帥焦躁,那里肯信,定要拿你,只道是教頭詐病在家。教頭只得去走一遭;若還不去,定連累小人了?!?/br> 王進聽罷,只得捱著病來;進殿帥府前,參見太尉,拜了四拜,躬身唱個喏,起來立在一邊。 高俅道:“你那廝便是都軍教頭王升的兒子?” 王進稟道:“小人便是?!?/br> 高俅喝道:“這廝!你爺是街上使花棒賣藥的!你省得甚么武藝?前官沒眼,參你做個教頭,如何敢小覷我,不伏俺點視!你托誰的勢要推病在家安閑快樂?”王進告道:“小人怎敢;其實患病未痊?!?/br> 高太尉罵道:“賊配軍!你既害病,如何來得?” 王進又告道:“太尉呼喚,不敢不來?!?/br> 高殿帥大怒∶喝令:“左右!拿下!加力與我打這廝!” 眾多牙將都是和王進好的,只得與軍正司同告道:“今日是太尉上任好日頭,權免此人這一次?!?/br> 高太尉喝道:“你這賊配軍!且看眾將之面饒恕你今日!明日卻和你理會!”王進謝罪罷,起來抬頭看了,認得是高俅;出得衙門,嘆口氣道:“我的性命今番難保了!俺道是甚么高殿帥,卻原來正是東京幫閑的圓社高二!比先時曾學使棒,被我父親一棒打翻,三四個月將息不起。有此之仇,他今日發跡,得做殿帥府太尉,正待要報仇。我不想正屬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卑橙绾闻c他爭得?怎生奈何是好?”回到家中,悶悶不已,對娘說知此事。 母子二人抱頭而哭。 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敝豢譀]處走!” 王進道:“母親說得是。兒子尋思,也是這般計較。只有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鎮守邊庭,他手下軍官多有曾到京師的,愛兒子使槍棒,何不逃去投奔他們?那里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br> 當下母子二人商議定了。 其母又道:“我兒,和你要私走,只恐門前兩個牌軍,是殿帥府撥來伏侍你的,若他得知,須走不脫?!?/br> 王進道:“不妨。母親放心,兒子自有道理措置他?!?/br> 當下日晚未昏。 王進先叫張牌入來,分付道:“你先吃了些晚飯,我使你一處去干事?!?/br> 張牌道:“教頭使小人那里去?” 王進道:“我因前日患病許下酸棗門外岳廟里香愿,明日早要去燒炷頭香。你可今晚先去分付廟祝,教他來日早些開廟門,等我來燒炷頭香,就要三牲獻劉李王。你就廟里歇了等我?!?/br> 張牌答應,先吃了晚飯,叫了安置。望廟中去了。 當夜母子二人收拾了行李衣服,細軟銀兩,做一擔兒打挾了;又裝兩個料袋袱駝,拴在馬上的。 等到五更,天色未明,王進叫起李牌,分付道:“你與我將這些銀兩去岳廟里和張牌買個三牲煮熟在那里等候;我買些紙燭,隨后便來?!?/br> 李牌將銀子望廟中去了。 王進自去備了馬,牽出后槽,將料袋袱駝搭上,把索子拴縛牢了,牽在后門外,扶娘上了馬;家中粗重都棄了;鎖上前后門。 挑了擔兒,跟在馬后,趁五更天色未明,乘勢出了西華門,取路望延安府來。且說z繭p軍買了福物煮熟,在廟等到已牌,也不見來。 李牌心焦,走回到家中尋時,只見鎖了門,兩頭無路,尋了半日并無有人。 看看待晚,岳廟里張牌疑忌,一直奔回家來,又和李牌尋了一黃昏。 看看黑了,兩個見他當夜不歸,又不見了他老娘。 次日,兩個牌軍又去他親戚之家訪問,亦無尋處。 兩個恐怕連累,只得去殿帥府首告:“王教頭棄家在逃,母子不知去向?!?/br> 高太尉見告,大怒道:“賊配軍在逃,看那廝待走那里去!” 隨即押下文書,行開諸州各府捉拿逃軍王進。 二人首告,免其罪責,不在話下。 且說王教頭母子二人自離了東京,免不了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在路一月有馀,忽一日,天色將晚,王進挑著擔兒跟在娘的馬后,口里與母親說道:“天可憐見!慚愧了我母子兩個脫了這天羅地網之厄!此去延安府不遠了,高太尉便要差拿我也拿不著了!” 母子二人歡喜,在路上不覺錯過了宿頭,“走了這一晚,不遇著一處村坊,那里去投宿是好?...”正沒理會處,只見遠遠地林子里閃出一道燈光來。 王進看了,道:“好了!遮莫去那里陪個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br> 當時轉入林子里來看時,卻是一所大莊院,一周遭都是土墻,墻外卻有二三百株大柳樹。 當時王教頭來到莊前,敲門多時,只見一個莊客出來。 王進放下擔兒,與他施禮。 莊客道:“來俺莊上有甚事?” 王進答道:“實不相瞞,小人母子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依例拜納房金。萬望周全方便!” 莊客答道:“既是如此,且等一等,待我去問莊主太公??蠒r但歇不妨?!?/br> 王進又道:“大哥方便?!?/br> 莊客入去多時,出來說道:“莊主太公教你兩個入來?!?/br> 王進請娘下了馬。 王進挑著擔兒,就牽了馬,隨莊客到里面打麥場上,歇下擔兒,把馬拴在柳樹上。 母子二人,直到草堂上來見太公。 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須發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系皂絲條,足穿熟皮靴。 王進見了便拜。 太公連忙道:“客人休拜。你們是行路的人,辛苦風霜,且坐一坐?!?/br> 王進子母二敘禮罷,都坐定。 太公問道:“你們是那里來的?如何昏晚到此?” 王進答道:“小人姓張,原是京師人。因為消折了本錢,無可營用,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不想今日路上貪行了程途,錯過了宿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來日早行,房金依例拜納?!?/br> 太公道:“不妨。如今世上人那個頂著房屋走哩。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 --叫莊客,--“安排飯來?!?/br> 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 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rou,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 太公道:“村落中無甚相待,休得見怪?!?/br> 王進起身謝道:“小人母子無故相擾,此恩難報?!?/br> 太公道:“休這般說,且請吃酒?!?/br> 一面勸了五七杯酒,搬出飯來,二人吃了,收拾碗碟,太公起身引王進母子到客房里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