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金頂求簽
李擎蒼一聽大喜,這《南華經》本就是道家寶典,自己家傳武功聽父親說過有很多都是從這上面衍生出來的,雖然這上面的內容不是神功絕學,但是道門中人修心煉體的一些法門的總綱的確是出自于這本莊子所著的《南華經》。 記得家父曾和自己說起過自家武學傳自于“逍遙派”,本派的名字就是出自于《南華經》中的逍遙游。 李擎蒼自從在宋朝離家闖蕩江湖后,也未曾好好溫習過這些道家典籍,所以對目前的修行產生了一些困惑,現陳掌教將自己親手注釋的《南華經》送給他,不啻于為他送上了一盞指路明燈。 當即起身拜謝,珍而重之的將這本道家寶典收入懷中,陳掌教見他收下自己的手本,也是非常高興,正待再接著探討一下武學心得,萬道長咳嗽了一聲,用手指了指殿外。 陳掌教舉目一望,才發現天色已晚,不由拍了下大腿說道:“瞧我這腦袋,天黑了都不知道。走走,吃飯去,想必你的幾位朋友也等得不耐煩了?!?/br> 說完便請李擎蒼和他一起去膳房用餐,三人來到膳房,海如玉,凱薩琳等人早已在此處等候多時,武當道茶喝了不少,廁所都上了幾趟。 只是幾人都知道李擎蒼在偏殿內和兩位道長討論的東西必定對李擎蒼有所裨益,所以都在年青道士的陪伴下坐在膳房中聽這些道士講述武當山的奇聞異事。 豹子一見李擎蒼,連忙湊上來悄聲問道:“大哥,怎么樣,和這兩位道長談了這么久有些什么收獲?” 李擎蒼笑著點了點頭,答道:“收獲很多,這趟不虛此行?!?/br> 海如玉,凱薩琳一聽李擎蒼這么說也自是為他高興,一行人便在陳掌教的邀請下,分賓主坐定,然后開始吃飯。 這武當山的齋飯也做的別具一格,雖然是素菜,但是很多菜外形看上去都和葷菜差不多,加上今天是掌教宴客,膳房的廚子們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做了一桌子素宴。 冷拼有:孔雀開屏、花開富貴。涼菜有:香鹵素牛rou、甜蜜圣果、翡翠瓜條、風味素腸。熱菜有:菜膽素鮑湯、如意蔬菜卷、烏龍戲珠、太極豆腐盒、香煎素蝦、道家素合炒、線燒素昌魚、仙山素四寶、玄門扣rou、溜素三鮮、糖醋素豬排、蜜 汁八寶銀耳羹等。特制的點心有:宮庭面窩、香煎玉米餅、山芋糕、道家烙餅等等。 原料都是采自山生山長的植物和果實(山內采摘和道士種植),諸如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菇等,油料一律選用植物油,而且外形逼真,惟妙惟肖,不吃到口里根本嘗不出來。 陳掌教帶頭舉筷夾菜,示意大家不必客氣。豹子夾了塊玄門扣rou大嚼了兩口,滿臉驚奇,搖頭晃腦表示好吃。 海如玉平時不太敢吃這些太過油膩的rou食,見到是素宴,好奇的也夾了一塊放入嘴中品嘗,吃了一小口也是連連點頭。 連忙給不善用筷子的凱薩琳也夾了一塊,凱薩琳還不知道素宴是怎么個東西,不過虎妞吃起東西來可沒什么忌諱。 見到這看上去油汪汪的扣rou,夾起來就是狠咬了一口,入口才覺滋味不對,雖然不是rou食,但是味道卻比rou還要好吃。 情不自禁的驚嘆道:“中國的美食真是太神奇了,看上去是rou,怎么吃到嘴里卻沒有一點rou的味道,是什么東西做的,道長?” 陳掌教笑著為這外國友人逐一介紹這些素菜的名字和原材料,凱薩琳則像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小丫頭,每吃一道菜都要發出一聲驚訝的贊美,被中國人的對美食的奇思妙想深深震撼。 小孟等人也對著這些看上去和真的雞眼魚rou差不多的美食贊不絕口,眾人這幾日在山里不是烤rou就是真空食品,也早已吃的內火大盛,如今吃些這精心烹飪的素菜,正是合適。 一餐素宴吃的是賓主盡歡,宴后陳掌教也沒再和李擎蒼交流武道上的心得,畢竟不好在把這些客人冷落在一旁。 隨意聊了一會天后,陳掌教告訴諸人他明日將親自陪著李擎蒼等人去金頂一游,李擎蒼一聽連忙致謝。 這就是武當山的總瓢把子親自做向導了,這份面子可大得緊。 陳掌教笑著擺了擺手,說道:“李小友不必多禮,今日與你一唔,表面上是我們互相討教,實際上是我武當派受益良多,李小友就不必客氣了!”說著引著大伙兒出門,喚過一名年輕道士,要他帶著去就近的福地居休息。 李擎蒼等人也就卻之不恭,和陳掌教,萬道長揮手道別。 來到下榻賓館,小道士幫眾人開好房間,告辭而去,總臺見是紫霄宮親自來人接待,自然也不敢怠慢了幾位貴客。 賓館經理客客氣氣將幾人帶到房間,仔細詢問過還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得到客人滿意的答復后,才告辭離開。 小孟等到經理一走,歡呼一聲:“跟著老大出來就是好,包吃包住的,明天還有武當山總瓢把子陪著咱們做導游,回去和他們吹吹,保管把那些人羨慕死去?!?/br> 心上人如此受尊重,海如玉和凱薩琳也是分外開心,眾人嬉笑了一陣,各自回房休息。 李擎蒼等到大伙兒散去后,拿出陳掌教相贈的《南華經》細細翻閱,里面的批注也頗有見地,印證自己對內家導引之術的理解,往往有不謀而合的地方,心下大定。 這陳掌教雖說功夫不如自己,可這理論知識比自己可是強的不是一點半點,有這本道家寶典為基,加上當代武當掌教的心得,自己今后的修行路上阻力將大大減少。 心里一高興又是龍精虎猛的把小玉兒弄得嬌噓喘喘,骨軟筋麻方才作罷。 第二天一早,在賓館里吃過早餐以后,昨日領他們前來的小道士過來接他們了。 眾人來到紫霄宮,陳掌教一身藍布道袍,白襪黑鞋,簡單的扎了個發髻,樂呵呵的在石階下等著大伙。 略微寒暄了兩句,便帶著大家坐上了公交車來到烏鴉嶺,從這開始徒步上山,一路上去金頂朝拜的游客眾多。 陳掌教和李擎蒼兩個人邊走邊聊,繼續昨日的話題,豹子等人則是沿著依山而建的石階向上爬行,好在幾人前幾日也是在蠻荒險惡的老林子里摸爬滾打了一陣,此刻倒也不覺得疲累,凱薩琳更是步履輕盈,在石階上遙遙領先。 一個小時后,終于到達了位于海拔1600米的天柱峰 ,太岳太和宮屹立峰頂,雄峙霄漢,俯瞰群山。 陳掌教帶著眾人進太和宮,經南天門,過靈宮殿,上九連蹬,到達象征著武當道教在皇室扶持下最為顯赫的建筑“金頂”( 金頂又名金殿,耗費了二十萬斤銅和三百公斤黃金在北京鑄成,然后運到天柱峰頂拼裝。 位于天柱峰頂端的石筑平臺正中,面積約160 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于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云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 屋頂采用“推山”做法為特點。殿內于后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 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 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采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 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 金殿還有幾個奇景名聞遐邇,其一是“祖師出汗”:每當大雨來臨前,殿內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流浹背。 其二是“海馬吐霧”:金殿屋脊上立著許多栩栩如生的金獸金禽,其中有一頭海馬,每到夏季,當海makou中“吐出”串串白霧,并“喂喂”有聲時,隨后必有暴風雨蕩滌金殿。 其三是“雷火煉殿”:當大雷雨來臨時,金殿四周便出現一個個盆大的火球在其旁來回滾動,耀眼奪目,遇物碰撞即發生天崩地裂的巨響。有時雷電劃破長空,如利劍直劈金殿,剎那間,武當山金頂金光萬道,直射九霄,數十里外可見武當峰巔之上,紅光沖天,其景如同火山噴發,驚心動魄,神奇壯觀。 據說此處求簽十分靈驗,很多游客們在這里瞻仰了真武大帝像后,紛紛在此處求簽。 海如玉,祝倩文一聽自然是拉著大伙兒上去湊個熱鬧。于是包括凱薩琳這個洋妞都畢恭畢敬跪在金殿前手捧簽筒一陣亂搖,各抽了一支簽。 本來按山上規矩是金頂抽簽之后,下到太和宮有專門的道士根據游客的生辰八字來解簽,可是現在眾人身邊就站著個樂呵呵的武當山總瓢把子,別的人不敢說怎么樣,可這武當掌教要說不懂陰陽周易,那是鬼都不信。 首先是豹子拿著竹簽就急吼吼的找著陳掌教,說道:“陳掌教,您幫我看看這簽是啥意思?” 陳掌教被他的大嗓門唬了一跳,好在山風凜冽,游客喧囂之聲也大,并沒人注意到豹子這聲大叫。 連忙豎起手指對豹子說道:“包居士切勿高聲,讓別人知道老道身份可就不好幫你解簽了?!?/br> 豹子這才省吾過來,連連點頭,說道:“您老說得對,我不吭聲了,您給看看?!?/br> 陳掌教拿著豹子的簽文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也罷,今日貧道就做回算命先生,替你們這些人算上一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