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書迷正在閱讀:你是人間星河、[文野]背完書的我超強的、星際萌寵日常、竹馬在我家打工的日子、抱歉,我夫人腦子有坑、我為男主謀事業[穿書]、女主非要教我談戀愛、快穿之神、一不小心和醋壇子戀愛了、穿成反派大佬的照妖鏡
“臣不能茍同景公之言?!?/br> 呵。景和跳出來當好人,又有人要跳出來指責她了。話也說得很有意思,不能茍同景公之言,不是不能茍同大王之言,雖然景和是贊同韓信,但是他是不贊同景和,卻并非不贊同韓信。 殷嬙也不讓話語權落在別人手上,她垂首道:“下妾也以為,君上之言,有所不妥?!?/br> 又瞥了陳釗一眼??啾频年愥摬牌饋?,準備活動活動他那可憐的老腿,聽見殷嬙這話,又忙跪下。 出言的那人面色也是一僵。 一時之間,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搞不懂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后到底要做什么。 韓信皺了皺眉,疑惑地看著她:“伯盈?” 殷嬙當然不能讓韓信替她出頭,否則這就違背她這大鬧的本意了,韓信強出頭,將來落下的名聲是什么?昏庸無道,偏袒妖后,還得罪了一幫臣子。 既然不能韓信出頭,自然要叫下邊的人幫她分辨洗脫這罪名了。 殷嬙面上無甚變化,卻學他在齊國時,將擺在案幾下的手,在他掌心寫下“稍安勿躁”四字。 韓信愣了愣,道:“有何不妥?盡可說來?!?/br> 韓信這么配合,殷嬙接口也很舒服:“那位御史既指后宮無人,是妾之過,又指妾縱外戚干政,樁樁件件皆是實情,要論污蔑,從何論起?” 韓信欲要說話,殷嬙卻寫下冷眼旁觀四字,于是他生生把話咽在嘴里。 殷嬙道:“昔日,鄒忌問其妻:‘我與徐公孰美?’其妻說:‘君美甚’,鄒忌尚且知道,那是因為愛重而偏私于她。偏私于家事,只誤一家,偏私于國事,便誤一國。君豈能愛重因偏私于妾?” 她這話總算是說出了大家都心聲,即使是看不慣殷嬙的,雖不敢鼓掌叫好,卻也默默在心里贊同。 如果不是殷嬙說完話,又跪伏請廢,這些人恨不得給她殷家門口立上千古賢后的門闕。 殷嬙又跪上了,局面再一次僵了。 蒯徹總算是聽出殷嬙那點意思,把韓信從這事兒摘出去,不能讓韓信落下偏私的名聲。想起適才仆婢借著送食案送來的一片竹簡,心中有了定計。 他首先站出來打破僵局:“小君此言差矣?!?/br> 殷嬙垂目:“廷尉有何高見?” 蒯徹義正詞嚴道:“臣恰恰以為,樁樁件件皆是實情,這并不假。但這正是因此,卻足見其出誅心之語是何等歹毒!王后何罪之有?小君有哪一條罪犯漢律?罪犯我楚律?此人將事實與罪名混淆,以無罪之據,論有罪之證,其心可誅?!?/br> “正所謂舉賢不避親,君上一則不能使他公器私用,損了小君名聲,再則,與小君鶼鰈情深,也見不得有人污蔑于小君?!?/br> 殷嬙微微頷首:“妾受教了?!?/br> “不敢。這是大王明鑒,非臣之功?!?/br> 這兩人一唱一和,氣得景和等鼻子都要歪了。 韓信剛要叫殷嬙起來,又有人跳出來道:“蒯公之言,恐有不妥,律令雖無明文,正如小君所言,卻于禮法卻有失,無禮樂,何成國?當年在齊地,我聽聞小君要大王不許納姬蓄妾,因而君上后宮如今仍似虛設。有則改之,取我楚地淑女后宮充實,小君亦去了悍妒之名,更不須自請廢后,三全其美,豈不美哉?” 殷嬙瞥了他一眼,依稀記得當年在齊國,蒯徹建議韓信納齊女以穩定齊國,為大事不拘小節。她那時說這話也是故意激怒韓信,如今倒成了個把柄。 蒯徹拈須笑道:“流言止于智者。當日議事,大王、小君、李相國、蓼侯孔將軍、費侯陳將軍在場與老夫皆在場,足下說的這個不許納姬的提議,卻是聞所未聞。李相,你可曾聽聞?” 李左車在這兒這么久,也沒說幾句話,許多人把希冀的目光寄托在他身上,但見他笑道:“老夫年老體弱,記憶衰退,忝為相國,強記大事而已。蒯公所言之事,老夫一概記不清了?!?/br> 老狐貍! 蓼侯、費侯都在櫟陽,蒯徹否認、李左車推說不知,這事兒也就跟殷嬙基本沒什么關系了。 蒯徹道:“那便是道聽途說,砌詞污蔑小君?” 那人還想分辯,韓信卻道:“我生于市井,起于微末,阿父唯有阿母一妻,我亦只有伯盈一妻。當日是我執意要逐姬妾,今日亦是我不愿納人,與伯盈有什么干系?” 殷嬙心中一暖。 一幫韓信的老部下也跟著起哄:“就是,大王和王后的私事,爾等也要拿出來瞎說。再說什么干政,當年小君在陛下手下不也常常出策諫議?” 殷嬙有錢,又不吝惜錢財,處事周到,素來是得這些人的心,見著韓信多次表態,自然也要跳出來替殷嬙爭辯幾句。 那人先是一滯,有人接替他復道:“那時對抗西楚,非常時期,自有特例。如今天下承平,豈能容此等不合禮法之事?” “當年周王滅商,分封天下之時卻刻意羞辱楚室,地不過丹陽,爵不過楚子,多代楚王篳路藍縷,才經營至天下一大邦國。先楚王更是有言在先: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我楚人更是不服周。按禮法,你按哪朝的禮法,按周邦的禮法?還是按暴秦的禮法?我阿姊又犯了你什么禮法?” 一直沒有發言的殷仲達大義凜然地跳出來,掉著書袋就開始指責,一口一個我們楚人,一口一個暴秦,渾然忘了自己是殷嬙的親戚——殷嬙是巴人,也可以算作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