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_分節閱讀_10
書迷正在閱讀:為科學奮斗、原來愛情一往而深、攻略對象全都重生了[快穿]、暴君的男后、嫁給太子的死對頭后(重生)、做你裙下臣、城市中[娛樂圈] 完結+番外、對你見色起意、貴妃娘娘穿回來爆紅了、紅樓之賈敏很囂張
“那可不是耗子,是好東西?!比~逢河發愁。 “爸,他想養就養吧,又不是沒銷路?!比~逢海順著準備著要上亭子的茅草勸道:“如果能賣就是個收入,過兩年豌豆蕓豆也該上學前班了,里里外外都要錢,養這個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成本不是?” 葉爸爸琢磨了半天,“算了,你們年輕人想一出是一出,能賺錢就行。養老鼠的房子回頭也別花錢了,咱們山上有石頭,就選院子下面那塊地,清理出來自己蓋個簡單的房子也廢不了什么事兒?!?/br> “謝謝老爸??!”葉逢河嘿嘿的笑了。 第6章肚子疼 葉家人都很忙,除了客棧這邊,還有一群雞鴨和豬羊要管。 葉mama這邊沒有什么親戚,葉爸爸那邊親戚也薄弱,不過至少大哥大嫂帶著小兒子都能來幫忙。 以前山里沒有通路,大家都窮,四散了去各處打工養家糊口。后來修了路,葉家砸上所有身家和葉逢河退伍的錢做了客棧,老兩口商量了半天,把在外面打工的大哥大嫂喊了回來。 葉家大哥葉興國快六十了,大嫂龐娟也五十多,不過因為大家可能都是山民的原因,身體仍舊十分健康硬朗。被太陽曬黑的面龐透著一股子山里人的憨厚。 葉興國家三個孩子,大兒子葉逢山是個公務員,鐵飯碗。三年前娶了縣城里一名小學老師,隔年就生了個娃,如今住在離山里兩百多公里的一個縣城里面,一年到頭不怎么回一次山上。大閨女葉黃鶯大學畢業之后留在大城市打拼,好歹也算是個白領。但是工作了就不跟平時那樣自由,只有放長假才能回來一次。小兒子葉逢林學習不咋好,高中畢業之后就沒在上學,一直跟著葉興國夫妻倆跟外面打工。 不打工不行,雖然山里的產出確實能賣點兒錢,但是那也都是季節性的,他們老兩口折騰不了多少。算上小兒子,三個人每個月能掙小一萬塊,算是不錯的收入了。這些錢除了自家花銷,還要給大兒子那邊一些,用來給大孫子買吃的用的。大閨女那邊也要給點兒,畢竟一個女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能吃點好的就多吃點好的。 剩下的錢還要攢著,留著給學歷不咋樣的小兒子娶媳婦。 在這些山民心里,能考上大學去大城市的或者當公務員的,那都是了不起的人才??墒峭饷娲蟪鞘械教幎际橇瞬黄鸬娜?,自家這個也不算顯眼。小兒子沒有上大學似乎就有些低人一等,打工都找不到錢多的,所以老兩口就更上心了。 不過在外打工就是不入家里好,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狗窩,所以聽到葉興揚打電話說讓他們回來幫忙養豬,便都答應了下來。 山多地就多,葉家圈了兩片林子,一片用來養豬,一片圍起來養雞。山里的家畜大多都是散養,白天放出去,晚上自己就能回窩。林子旁邊蓋了兩件半的石頭屋子算是葉大哥老兩口加小兒子的“工房”了。 回山里工資沒有外面多,一人兩千五。但是吃穿用度不怎么花錢,工資基本上都能存起來。 大哥養豬,大嫂養雞,小兒子放羊放鴨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到也不是那么累。 葉逢河每天都去轉悠一圈,主要是給這些家畜喝些靈泉水,讓它們的rou質更加美味一些,這樣才能賣上好價錢。 葉家人都不太愛說話,只知道悶頭干活。 龐娟正在院子里給雞準備混合的糧食飼料,遠遠的看見葉逢河過來,笑著打了聲招呼。 “大媽,忙著呢?我大爹呢?”葉逢河踢踏著一雙盜版洞洞鞋,很快就走到了近前。 這邊稱呼父親的哥哥嫂子叫大爹大媽。 “挖菌子和筍去了,曬一些?!饼嬀陰е敷?,背后披著棕櫚樹皮做的蓑衣,拄著鐵鍬笑瞇瞇的看著葉逢河。 “多曬點兒,冬天燉rou吃。我家曬不住,曬完了就被人都買走了?!比~逢河走到豬圈前面,看著里面的十多頭小豬崽子。 散養的豬出欄時間長,基本上都要養滿一年。因為已經不講究什么冬天殺豬吃,所以豬崽子什么時候都能抱。這十幾頭豬仔是自家三頭英雄老母豬生的,一個個活蹦亂跳,吃的肚皮溜圓,再從圈里養上一個月就能放出去漫山遍野跑了。 龐娟笑著嗯了聲。 雖然他們工資只有兩千五,但是平時曬得筍干菌子都能拿到葉逢河那邊去賣給游客,這個錢賺了就是自己的了。 葉家倆兄弟的山是挨著的,只不過葉家大哥的少,葉爸爸的多,所以山上的產出除了賣給程家的,其他零碎銷售就是誰弄好了賣掉錢歸誰。 所以這么一算,一個月賺的也不少了。 給豬仔倒了水,葉逢河又幫著大媽弄好了雞飼料。 平時大白天雞和豬都放出去在山里找吃的,傍晚的時候回來加一頓糧食飼料,這樣養雖然費錢,可是架不住賣的價格高,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下午的時候,葉興國挖了一簍子的菌子竹筍回來了,把簍子遞給龐娟之后,他接過侄子遞過來的煙點了,抬手指了指山說:“上次挑了一百個雞蛋,正在抱著。等出來了再挑一百個,雞養的快,不用著急?!?/br> “忙不過來咱再找人?!比~逢河跟大爹一起蹲在一塊石頭上,眺望著遠處青翠的山。 葉興國笑著咳嗽了兩聲,“忙得過來,這才多點活。你大爹我雖然歲數比你大,可是要論這身子骨,比你可強多了?!?/br> 山里人身體都好,以前沒修路,平日里走個親戚抬腳就是三十多里路,來回七十里,一天輕松打個來回。那些老頭老太太爬山挖筍摘菌子野果的身姿,可比那些城里小年輕矯健多了。 葉逢海曾經跟葉逢河說過一件有趣兒的事,哥倆都把這件事兒當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