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三國]_分節閱讀_277
書迷正在閱讀:穿越之農家如畫、放開我的兔尾巴/小兔子乖乖、掀開棺材蓋后我開始捉鬼掙錢、校草竹馬的圈套、女主全都性轉了[快穿]、一個人的長情、干了這碗恒河水[穿越印度]、往你懷里跑[快穿]、你制杖嗎?不!我販劍![快穿]、在一起 完結+番外
然而更讓他絕望的還在后面,袁術派來的不是啥老將,他派來的是個年輕小將,叫孫策,據說是當年孫堅的兒子。 陶謙簡直要給袁術跪了:“雖然說虎父無犬子,這孫策當年也有箭射董卓的事跡,可這么大的事情,就派他過來真的靠譜?” 沒記錯的話,孫策今年才剛剛成年吧? 袁術你逗我玩呢? 好吧,其實陶謙應該知足了,因為袁術最開始連五千人都不想給。 他確實說了要派兵給陶謙幫助,但他肯定不會在一開始就把人派給陶謙,萬一陶謙拿著他給的人去跟曹cao剛正面呢? 那不是白白損失了他的人馬? 袁術才不吃虧呢,他打算拖一拖。 就像袁紹的謀士給袁紹出的主意那樣,袁術打算等到陶謙和曹cao打上一段時間,雙方的消耗都不小的時候,自己再冒出來。 那個時候的曹cao應該會比較好揍,這樣一是避免了自己太大的損失,另一方面,也是顯得最后關頭是他幫助了陶謙,是他力挽狂瀾扭轉了戰局,這么看起來,袁術可不欠陶謙什么啦,而以后陶謙除了對他更加恭敬聽話之外,大概也沒什么其他出路了。 講真的,袁術的算盤打得還挺好的。 可這只是站在袁術的角度來說的,對于陶謙來說,袁術這丫就是一坑貨??! 最后身邊人只能安慰陶謙,這有總比沒有要好啊,孫策什么的……據說他在南方還是有些名氣的,應該不至于太差勁吧? 陶謙深深地嘆了口氣。 如果可以的話,他再也不想跟袁術這坑貨結盟了。 其實陶謙應該感謝孫策的,若不是孫策求戰心切一再請戰,袁術可不會這么快放他過來,早說了袁術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呢,但孫策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來的,他之前就聽著袁術說,如果立下功勞就給他劃一塊地盤。 此時的孫策要啥沒啥,因此他就想著,州郡是不指望了,各地治所也不提,但哪怕是給他個小縣城他也很樂意了。 孫策還是想要盡快拿到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的。 好吧,要不就說孫策真是個實誠孩子呢,咋也不想想,你爹當年都沒能從袁術手上摳出一塊地盤來。 想從袁術手里弄到東西,那可難著呢。 孫策沒這么想。他還是個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一腔熱血想要重振家族,想要像父親一樣做出一番事業來的小青年。 就這么著,讓陶謙覺得非常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他之前怎么催促袁術都不愿意痛快給的援兵,在被派出之后并沒有如同陶謙預想的那樣在路上慢慢悠悠的走,而是快馬加鞭一路狂奔的趕過來了。 孫策到達徐州治所的時候,陶謙整個人都是懵逼的,他一再向左右確認:“真的是袁術那邊的人來了?” 胡扯吧!怎么可能那么快! 然而現實是,孫策真的來了。 陶謙于是連忙讓人給孫策開門。 然后比較尷尬的事情就發生了,由于孫策來的太快太意外,于是陶謙還被他駐兵的地方給準備好,一應事情只能說是正在準備中。 這搞的陶謙也挺不好意思的,最后只好對孫策說道:“伯符啊,這恐怕要先委屈你們兩天了,不過你放心,兩天之后一切定然都準備妥當?!?/br> 孫策是不介意的,他甚至說道:“勞煩大人了,只是并不需要在這里為我準備地方了,大人直接讓我去前線就好,曹cao不是已經到了嗎?” 是的,眼看著要開戰,曹cao也不能留在臨淄了,他很快趕到了前線,與在這里留守的趙云等人匯合。 然而孫策這話讓陶謙多看了他好幾眼,最后終于沒憋住問出來了:“那個……伯符啊,你真的是袁術那邊派來的?” 小伙子你這畫風很不對勁??! 孫策有些茫然,但還是點頭了,他對陶謙還表達了關心:“大人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怎么問出這種話來了?” 是老糊涂了還是被曹cao嚇糊涂了??? 這并不是沒可能啊,要知道曹cao這次的陣容堪稱華麗了。 除了原本就在這里留守的趙云,他額外還帶上了曹旭和呂布這兩個已經被天下人看作是武將武力值巔峰的存在。 哦對了,據說趙云是比曹旭更加厲害的。 呂布趙云再加上曹旭,只看這陣容真的能把膽小的嚇唬到兩腿一軟。 孫策心說陶謙這該不是被嚇唬傻了吧? 陶謙的嘴角抽啊抽,想著這事能賴他么?還不是袁術之前太坑了。 不過心里這么想著,陶謙倒是覺得這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了,雖然他依舊覺得孫策太過年輕,但孫策畢竟是孫堅的兒子,也頗有名聲,再加上現在看來孫策還是很有年輕人的沖勁的,不用擔心他跟袁術似的坑人一臉血。 孫策的表現是很想要打仗的。 這讓陶謙松了口氣。 陶謙原本打算把孫策兵馬安排在不那么危險的地方,可孫策卻表示他是來打仗的,不是來享樂的,直接要求和曹cao剛正面。 陶謙抖了抖嘴唇:“那邊可是有呂布趙云和曹旭呢……” 孩子你還年輕啊,咋就想不開要找死呢? 孫策道:“正是因為知道他們在那里,所以我才更要去,大丈夫在世就是要勇敢無畏才能立下功勞闖出名聲,畏首畏尾貪生怕死是做不出事業來的” 陶謙沒好意思反駁他說,你家主公袁術可不是這么想的。 ……反正,孫策能這么想對陶謙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嘛。 于是很快,孫策就真的被派去前線了。 如果說陶謙對孫策尚且還算客氣的話,他對劉備就沒那么好心了,曹cao來了,劉備也是時候發揮作用了吧? 這種事劉備也不好推辭,只是難免長吁短嘆一番,他若是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又何至于像今天這樣呢? 但他既然來了陶謙這里,就必須忍受這些。 劉備說起來是來幫忙的,可實際上,他就是來投奔的,他需要闖出名聲來才行。 更何況,劉備雖然想要成功,卻也不怕輸,他愿意一點一點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就如同在公孫瓚那里一樣,雖然最后還是失敗了,卻讓他在與袁紹的一戰中留下了名號,關羽和張飛也從原本籍籍無名之輩,變成了能夠與曹旭抗衡的將領,以曹旭目前在天下的名聲,關羽和張飛說起來也是為人所知了,而且,能夠與曹旭相較,這說起來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更何況,公孫瓚確實是敗了,劉備也確實不得不逃竄出去,但他至少還混到了兩千的兵馬呀,要知道他去投奔公孫瓚之前,可是出了關羽張飛之外啥都沒有的。 三人連一匹好馬都沒有,只能騎著普通的馬匹。 到了公孫瓚那里,連帶著裝備都跟著更新升級了,公孫瓚就算啥都缺也不會缺了他們幾匹好馬的。 此時縱然劉備心中感嘆,但他知道這一戰就算陶謙不讓他去,他也必須要去。 他必須做出點成績來才能挽回他之前被曹cao搞的一落千丈的名聲。 劉備的家底子實在太薄,因此哪怕是一點點的損失他也是承受不起的,目前來說,名聲也是他非常寶貴的財富,因此一定要把名聲重新刷回來。 這段時間劉備其實做的不錯,他對人親和,對百姓更是和善,將寬厚仁義的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并且他表現的十分照顧百姓,因為陶謙積極備戰的緣故,不少年齡合適的男人都要上戰場,因此地里的活兒多數由老人或者婦女負擔起來,劉備就帶著關羽張飛還有自己的兩千士卒去給百姓們幫忙。 甭管是種地挑水還是修房子,只要百姓有困難的,他都會積極幫助,而且不求回報。 因此這段時間過來,劉備在當地的名聲其實還算是不錯的。 大家說,劉備這人雖然當初給曹cao寫信顯得目光短淺自不量力,但好像也不是什么壞人,他對百姓們是真的挺不錯呢,要是做官的話,大事不指望了,但其他方面還是很靠得住的,畢竟人無完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