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書迷正在閱讀:懷了男主叔祖父的崽[星際]、我在古代種田追妻的日子、她的筆盒里有小怪物、仙君攻略手冊[穿書]、我在皇宮養胖帝獸、穿到狗血言情文里搞百合[快穿]、我點你的名了嗎、奶茶哪里有我甜、死對頭整天覺得我在賣萌、系統每天都把我的臟話變成羞恥臺詞
齊君慕很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他知道涉及到齊君宴的私事,沈念有些話不方便多說。他是多活一輩子的人,齊君宴這人雖然有點自大,可他很小就沒有了母親,又不被景帝喜歡,所以對家人很看重。 睿王妃出身不顯,但性情極為溫柔,睿王世子也是很伶俐的一人。 齊君宴還是很喜歡他們的,至少在京城這最繁華又最冷漠的地方,齊君宴很護著自己的妻兒。 當然很多時候這世人都喜歡用表象掩蓋自己的真實情緒,上輩子齊君慕覺得有些不對時,第一時間就派人查了睿王齊君宴和平王齊君佑的行為。 兩人或多或少身上都有些疑點的,不過他還沒有徹底查清楚兩人是清白的還是想要謀反的就死掉了。 西狄入侵西境,常勝戰敗,西境大軍一夜死傷過萬,這里肯定有什么陰謀。 他一直覺得是有人同西狄私下勾結做下的此事,因為西狄進攻的實在是太過突然了,后來加上齊君灼的失蹤,他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西境,有些事有些人就難免忽視掉。 與外敵勾結,殺害同胞,求娶榮華富貴,是要被人咒罵被人唾棄的。 但縱觀史書不難發現,有那么些皇子為了身份地位就算冒著被人咒罵也會這么做。 當上了皇帝,得了權勢,誰還在乎這些。 齊君慕自認為不會這么做,景帝對他們這幾個兄弟雖然不夠溫情,但卻一視同仁,自幼教導他們的老師都是景帝親自挑選的。 兄弟幾人學的是禮義廉恥,學的是英雄氣概。 十多年的潛移默化,他骨子里就沒有對我勾結外敵對外敵妥協這種念頭。 就如同景帝剛剛登上帝位不久,北戎派使臣前來求親,要公主前去和親,還要大齊每年給北戎的和平銀子多五萬兩,黃金五千兩。 所謂和平銀子,是當初大齊同北戎簽下的協議。 北戎地處偏寒,物質貧瘠,但人很彪悍,打架也不怕死,對山區地形又比較熟悉。大齊和他們交手從來沒有占過便宜。 后來有大臣就給出了個點子,大齊每年給北戎點銀子,他們保證不sao擾大齊北境的老百姓,彼此能夠相安無事的處著。 這就是當時大齊人人都知道的和平銀子。 后來這習俗一直延續起來,北戎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索要的銀子和金子的數量一次比一次高。 北戎知道每逢大齊權利交接之時是事情最多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討到便宜的時候。所以在景帝剛剛登基時,他們就迫不及待的發兵北境,同時拍使臣入大齊索要銀子和公主。 景帝卻不若其他皇帝那樣好脾氣,聽到這話直接冷哼兩聲把北戎使者給扣押在京城,二話沒說直接發兵北境,徹底和北戎撕破了臉,和平銀子一分都沒有給。 沈奕也是在那場戰役中一戰成名,后來成了北境一道外人無法跨越的山峰,牢牢的守住了邊境。 齊君慕在這方面和景帝還是有點像的,他是容忍不了用銀子換取一時的和平,拿自己的rou喂飽餓著肚子的野狼。 至于齊君佑和齊君宴,他們自幼學的也是這樣,只是人心隔肚皮,誰也不知道誰內心深處到底在想什么。 所以這輩子齊君慕走了兩步險棋,先是讓齊君佑前去青州周家大本營,試了一下他的心。 賢太妃當時考慮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時齊君佑稍微有點二心挑撥青州老百姓同皇帝離心,那等著齊君佑的就是一個死字。 齊君慕明白,他登上皇位,齊君佑應該是最不甘心之人,因為那個位置離他只有一步之遙。明明唾手可得,結果卻便宜了自己。 所以他私下里做一些事情也是能想象的到。 齊君佑被軟禁在青州時,他暴躁他不安,他厭惡齊君灼,拉攏楊驚雷,甚至嘲諷過他這個皇帝,有著這樣那樣的私心。 但唯一有一點,在青州齊君佑就算是暴躁的維持不住他翩翩君子的模樣,他還是沒有同周家聯絡,任由那些人誤會齊君灼是平王。 他沒有讓青州老百姓替他出頭,因為老百姓是最容易被煽動的人。 但凡齊君佑給周家一點暗示,以周家在青州的勢力,肯定會組織一些人鬧事的。當然他們是幕后之人,不會出現在眾人眼前,鬧事的只有無辜的老百姓。 到時皇帝雷霆怒火也只會燒在這些老百姓身上,他們這些幕后之人可以完美脫身。齊君佑沒有那么做,周家因此損失不小。 現在無論是賢太妃還是周家其他勢力都安靜低調的很。 齊君慕還借此機會狠狠褒獎了一番青州周家,給他們親自提字不說,還大肆獎賞了一番。把青州周家捧得同京城周家本家一樣,權勢和地位都不缺,還受皇帝看重。 以前青州是旁支,處處要看京城周家的臉色,有再多好東西也要緊著京城周家的人先來?,F在則不然,青州周家對京城這邊是越來越不滿,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子孫得到名聲而不是依靠別人,齊君佑背后的支持勢力隱隱有被分開的趨勢。 賢太妃都因此氣病了一場,齊君佑卻只是冷笑兩聲,還勸說賢太妃這樣三心二意的人不要也罷。賢太妃罵他嘴硬,齊君佑也沒有說別的。 所以不管齊君佑是什么心情,齊君慕至少知道他不是個會拿老百姓的死成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