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書迷正在閱讀:惡毒男配嫁給殘疾反派后、逼真、解決修羅場靠打一頓[快穿]、穿成女配jiejie的小仙女、重生之昏君、懷了男主叔祖父的崽[星際]、我在古代種田追妻的日子、她的筆盒里有小怪物、仙君攻略手冊[穿書]、我在皇宮養胖帝獸
這個題目一經公布,最驚訝的不是考生,而是謝相和另外兩位尚書。 謝相不禁側頭看向蕭霽寧:“皇上,這題目……” 蕭霽寧問他:“謝相,此題有何不妥嗎?” 不妥,萬分的不妥。 兵,是武將那邊的事。 今日選的是文臣,蕭霽寧卻出了一個和兵有關的題。 這題還格外不好作答,為什么? 稱霸滿京的是誰?是手握重兵的京家啊。 如今新帝登基,在京中卻沒什么威懾,他的一道圣旨命令,還不如京家的一句話能讓人們敬畏,而自古以來的皇帝從來都不會允許兵權壓過帝王之權。 京家在云鴻帝時已經是勢力龐大,到了云楚帝蕭霽寧這里更是達到了巔峰,說是權傾朝野也不為過。所以京中早就有人猜測,說蕭霽寧登基以后一定會想辦法削了京家的兵權,打壓京家的勢力。 現在蕭霽寧選文臣的題,出的是兵史論,難道還不是最好的證明? 歷朝歷代的兵史,不就是在壓過帝權之后謀逆篡位,改朝換代的嗎? 蕭霽寧雖然是皇帝,可是京家也是不能得罪的啊,眾考生面面相覷之后,只得硬著頭皮作答。 謝相即便知道這題目不妥,有些話他也不好明說。 蕭霽寧看著謝相欲言又止的模樣,早就猜明了謝相在憂慮什么,只不過這個題目是他和京淵一同商議過的,所以蕭霽寧不會更改,他對謝相解釋道:“兵,雖說和文臣干系不大,可也有關系。因為相是百官之首,統管百官,而這相,也只有文官能做。今日朕雖然選的是文臣,可日后的丞相,不就是從這些文臣里出的嗎?” “可是皇上……”謝相知道溫榆直言不諱的性格,更知道溫榆瞧不順眼京淵很久了。 他寫的文章,肯定也是抨擊兵權過盛于國不利的主題,蕭霽寧若是有打壓京家權勢之心,讀了溫榆的文章必定會龍心大悅,欽點他為狀元。 可是如此一來,溫榆就會把京家得罪的死死的,還有其余武將,就算蕭霽寧有心栽培溫榆,現在他還是丞相,京家或許還不敢做的太明顯,可等他告老還鄉后,在京家的威壓之下,蕭霽寧想要繼續保溫榆,那就是有心無力了。 “謝相不必再說了?!笔掛V寧抬抬手,不容置喙道,“朕覺得這個題目很好?!?/br> 蕭霽寧都這么說了,謝相還能怎么辦?也只能閉嘴。 而謝相做了那么多年的宰相,監考過大大小小無數春闈殿試,也從來沒有一次覺得作答試題的這兩個時辰是如此的煎熬。 在太監嗓音尖利的一聲“時辰到——”過后,謝相閉目不言,只覺得自己竭力培育多年的愛徒,這一生就此完蛋了。 殿試時辰一到,不管有沒有寫完,都不能提筆再寫了。 春闈秋闈時寫不完有的考生還會出現一些扒拉著收卷人大腿央求再讓他多寫幾個字的情況,在殿試這里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只見眾考生齊齊停筆,任由試卷被收卷的太監拿走。 而試卷的排列順序,也是按照眾考生的座位來排的,收上來的試卷先交由皇帝過目,等皇帝全部看完之后,心里有了大概的定數,再交由其余監考看一遍,在欽點三甲的時候,皇帝也會聽聽其余主考官的意見。 溫榆考試的座位,是倒數第二個,他的試卷也幾乎是在最后,所以蕭霽寧先看的是前面幾分試卷。 第125章 其他人也是如此。 試卷會有執筆太監先謄錄幾份, 原稿給皇帝閱讀,謄錄的稿子則分發給其余監考官看。 今日進殿試的人僅有十位, 他們都是千挑萬選中脫穎而出, 大蕭最優秀的學子。 無關乎背景、家世或是其他的什么,今日這些人能出現在這里,憑借的都是寒窗十年的苦讀所積累的學識。 然而選官, 選的不只是學識,還有道德和品性。 除了這兩個方面,蕭霽寧要看的還有他們的為官處事之道。 好人尚且會變成壞人,更何況要做好官可比做好人要難太多。 盛世之下才需要清官好官,蕭霽寧接過的大蕭不是盛世, 他接過的一個內憂外患夾擊,維持在針尖上搖搖欲墜的王朝。 所以蕭霽寧不需要一個絕對公正耿直的清官——起碼他的丞相, 沒必要是這樣的人。 因此蕭霽寧才會出這樣的題目。 在一品樓的時候, 溫榆就曾經說過當今大蕭朝堂上最重要的問題是:皇帝無實權,無帝威,百官畏京家甚于皇權。 而今日在大殿上的考生們,幾乎不會有完全純粹的寒門考生, 就算當初身出寒門,可到了殿試這一環節, 或多或少都會與前朝有些牽涉——在一個考生未高中之前就提前拉攏他, 豈不比他高中之后再討好來得輕易? 故這些考生身后必定瓜葛著前朝勢力。 溫榆那時所提過的問題也在這些考生的試卷里體現的淋漓盡致——前八份考卷中,僅有一人在文章中隱晦地點出些兵權過盛的壞處,其余的人不敢點明, 只說了歷代能穩住兵權的皇帝都是具有雄才大略之人,而江山不穩,往往是外敵的士兵更加強大的緣故,中心總而言之就是兩個字:中庸。 如此一來既不得罪京家,也算是委婉地吹捧一波坐在帝位上的人。 畢竟得罪了京家肯定沒好果子吃,皇帝無實權,說不定還得看著京家的眼色選狀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