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節
第242章 二四二: 這一冬, 秦國那邊大批量的使用了水泥,一方面是建工廠,還有鋪路筑堤。水泥帶來的變化是一眼就能看得見的, 通向幾大工廠的路最先被鋪平, 之后送材料過去或者拉貨出來都輕巧了很多。 這時候馬車還是載貨的主力, 但秦國已經有橡膠車輪。 他們的橡膠車輪和梁國做出來的不一樣。 梁國那個就是把凝結的橡膠貼在本來的木制車輪上,減震效果確實有, 但彈性遠遠不夠,還達不到無顛無簸的程度。 歷史上橡膠最早被用作車輪也是這樣弄的,開始是貼在車輪上,后來有實心的橡膠輪胎, 因為廢材料外加熱臟冷縮的問題才逐漸朝空心過度。 馮念沒學過輪胎演變史,她不知道這么詳細,但她知道后世絕大多數車胎都是空的,既然做成那樣,肯定有道理。 所以說,秦國這邊一直是以做出空心輪胎為目標,是困難一些,這些技術員非??煽? 折騰了半年一年真做出了和后世那種很像的輪胎, 給朝廷拉貨的馬車已經裝上它了。 用的人已經在用,搞技術的還不滿足,他們試圖用人力機械代替馬車。 去西方見識過的技術員知道, 洋人發明了一種雙輪小車,坐上去用腳蹬, 通過帶動鏈輪鏈條就能讓橡膠輪子滾起來,速度不會比騎馬慢多少。 他們想做這個。 馮念覺得很好, 這邊水泥路逐漸會鋪開,自行車和三輪車都可以安排起來。但是要做這個不輕松,對鋼鐵廠就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尤其是那條鋼鏈,要夠結實才行。 就感覺前一樣東西推出去,還沒好好享受成功的喜悅,立刻又要投身下一樣。 群里出來的技術員也真堅韌,可能是上輩子挨過的打受過的氣太多,現在一個個都卯足勁,他們一聲兒都沒抱怨過,搞完前一樣自己就琢磨起后面的,一環扣一環想推動工業快速發展。 搞技術的不累,跟他們學徒的幫手的累倒了幾批。 但因為不斷的有新成果出來,加上朝廷給他們的薪資獎金非常不行了累死了該干的活一點兒沒少,經常是讓他們休息還沒人去,頭還在忙跑腿做工的哪敢溜號? 不過啊,殿下推薦給朝廷的這幾位也太能吃苦太優秀了。 哪有從來不問待遇,一心給國家出力的? 他們之間連惡性競爭都沒有,偶爾會吵起來那也是大家意見相左,各持己見……平時這幾位可團結了。 可能就是太優秀了,哪怕跟著他們時間已經不短,下邊的人還是不習慣。 回去吐槽幾句家里還覺得是應該的。 “殿下發掘了他們,還給了這樣的機會讓他們能出人頭地,不好好做事對得起誰?” “你也是,跟著多學點,得對得起朝廷給你這么優厚的待遇?!?/br> “看看現在,誰敢相信咱們兩年之前才打了仗?我總覺得陛下和親王殿下都是上天派來解救咱們的,想想以前多苦,再看看現在,和外面做生意的大老板都說咱們現在不比梁國差了。咱們有的他們還沒有咧?!?/br> “贊美陛下,感恩親王殿下,兩位是世上最了不起的兄妹了?!?/br> “是啊,贊美陛下?!?/br> “陛下長命百歲?!?/br> “殿下也是?!?/br> “……” 吐槽失敗,還受了全家人教育被要求為秦國努力奉獻,學徒的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你苦著個臉做什么?怎么還對現在不滿意?貪得無厭啊你!” “我不是,我沒有,我盡力了?!?/br> “我們的東西被那些商人帶去其他國家,給別人找我們好,之后會有更多人過來吧?!?/br> “那好啊,有人來就能掙他們前,現在咱們還要把東西拉出去賣,以后就是他們到廠里去談了?!?/br> “只盼別招來事端,北邊的大梁別興兵打我們才好?!?/br> 秦國現在不想打仗,只想搞發展。 不過為了防止那些強盛的國家對他們施壓白拿好處,朝廷已經做了應對,鋼鐵廠走上正軌之后軍備廠就建起來了,清朝的時候已經有長槍火炮營,挨打那些年又學習了西方,他們搞軍備也不差的。 提出要弄這個的時候,馮念就和嬴政談過。 槍炮在冷兵器時代的殺傷力堪稱巨大,這些裝備,弄出來最好也是做震懾用,能不使就使,比起打仗,還是搞建設搞發展更有意思。 嬴政很贊同她這說法。 “在這邊確實不需要動武,有meimei鼎力相助我們已經走在最前面,以我們這發展勢頭,不用去攻打誰,自有萬國來朝八方來投?!?/br> 確實,以秦國現在這個勢頭,要擴張地盤可能真不用打,派幾個人出去挑撥煽動一下就能達成目的。 不是每個國家的人都有民族驕傲,有些國家建立時間并不長,生活也不幸福,他們的百姓就沒那么忠誠,并入隔壁鄰居分享工業成果這種事,沒準真有人敢提。 政哥這么說了,感覺可行性更大了些。 到底是將來的事,馮念沒過多糾結,眼下還是按照本來制定的發展計劃一步步走。 又是忙碌的一冬,過去之后,次年二三月,有商人陸續來了。 也是三月份裴光光過了他的三歲生日,和六六那時候不一樣,賠光光一滿三歲就搬到東宮,伺候他的和教他讀書的也全部到位,賠光光準備開蒙了。 b兒因為好奇跑去東宮那邊看過,回來卻不是很高興。 馮念把人叫到跟前,問她:“在那邊碰上事兒了?瞧著不開心的樣子?!?/br> 這孩子說:“我沒見到賠光光,那邊的人說他在上課?!?/br> “因為弟弟是儲君,你父皇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br> “他昨天沒過來請安,今天也還沒過來……” 馮念才知道她在別扭什么:“六啊,你得學會凡事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不是壞事,但是對其他人,要多體諒。光光他被你父皇要求要自立,大概就是因為這才沒過來,他呀,剛搬出去又被安排了課程,肯定不習慣不自在,見著我繃不住就該哭了?!?/br> “可是他三歲,哪會想這么多?” “對呀,他才三歲,哪會想這么多?忙了累了就不想走動,一兩天沒過來也不需要指責。你想他了就主動過去看他,這樣不就好了嗎?” 六六可委屈,說:“母后你怎么總向著他呀?” “不是母后向著誰,光光那邊,你父皇就算再忙也會管,會教他做人做事做皇帝。你父皇又是個慣女兒的,他不說你,自然得由母后來說。母后是疼你喜歡你才說你,你看我說過其他哪個人?沒有吧?” 六公主認真想了想,還真是。 她小脾氣來得快,走得也快,這會兒又高興了。 哼哼說賠光光走就走了吧:“他搬出去母后就是我一個人的?!?/br> …… 馮念在女兒面前,是從來不會說兒子哪里不對不好的,就怕她聽進去了。雖然是那么在做,但馮念自己有感覺,確實后來生的這孩子沒有老大貼心。 仔細想想,或許也不是他的問題,是老大逆生長規律了。 孩子還小的時候本來是要父母付出,等他們長大了才會反哺。六六比較不一樣,她是會反過來關心你的。 人心rou長的嘛,就算各方面都盡量照顧到他們兩個了,做父母的心里總還是會有偏好。 馮念也疼兒子,一直以來對賠光光都很好,各方面挑不出錯。 但她就是和女兒更親一些。 跟女兒說好之后,馮念找來太監問東宮那邊怎么個情況?太子現在每天都做些什么?他適應嗎? 上午問的太監,到半下午賠光光過來了趟。 馮念問他怎么樣?讀書好不好玩? 他甩頭。 “要母后和你父皇說說給你緩緩嗎?三歲就學習有點早啊?!?/br> 賠光光先是用一種你怎么不懂事的眼神瞅過來,然后老氣橫秋說:“父皇說我是要繼承打量萬里江山的,母后你就別耽誤我學習了!” 馮念:??? 呂雉:“這個裴乾,私下教了不少啊?!?/br> 韋香兒:“看來是兒子比較重要了……嘖,我真想看六六南邊登基之后壓著她弟教訓?!?/br> 趙飛燕:“讀書早或者晚也不是那么要緊的,不然你們看看劉驁,他少年時不也聰慧得很?后來成啥樣了?” 趙合德:“確實,皇上說過他啟蒙也很早,進度一日千里,非常出色?!?/br> 王政君:“不提他你倆會死?” 妲己:“好了好了,王政君你也消消氣,你兒子呢大家都知道是啥貨色,為他跟任吵,你也不看看她配嗎?” 葉赫那拉?杏貞:“大清的皇子沒有一個進學晚的,有不少十幾歲已經文武雙全,可率軍出征,但大清還是逐漸走了下坡路,我進來這邊以后想了很多,覺得對皇帝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自己文采有多出眾知識有多全面,當皇帝想法和眼光最重要,得看得準方向提得出辦法,還要自律自省。我覺得念念你現在做的是正確的,帶小公主出去看看,讓她早人間疾苦,明白當皇帝不是為了成就自己比認那幾個字重要?!?/br> 陳圓圓:“這話說的……好像小姑娘不會認字一樣?!?/br> 劉楚玉:“她除了去上課私下還學了門語言,已經很出色了?!?/br> …… 馮念也覺得有些事不應該cao之過急,給孩子壓力太大不是好事,但賠光光已經信了他父皇的,都完成了自我說服,總不能攔著他。 馮念就是好奇,裴乾到底教了他什么。 因為實在很好奇,她去問了,過去還沒提到賠光光先聽裴乾興奮的聊了他的細綿土廠和橡膠的開發利用問題。 就這還沒完,他又說:“朕為了讓大臣們了解南邊的先進,派了幾個跟著運煤隊去秦國,皇后你和內兄說說,多讓他們走走看看?!?/br> 裴乾說完期待的看向馮念。 馮念卻沒立刻反應。 他挑眉:“不方便看???” “倒不是這個問題,臣妾是想問您,派了誰去,京官還是地方官?” “當然是京官,都是皇后你認得的人,不去幾個分量重的不行啊,地方官看了沒用?!?/br> “可您想過沒有,就算我可以不去出面,京官應該都認得我哥哥吧,就算好幾年沒見了,當初的印象應該非常深刻才對。以秦國現在的發展勢頭,我哥是無所謂穿不穿幫了,就算我們身份暴露出去百姓還是會支持,您這邊想過沒有,大臣可能做什么反應?” …… 裴乾裂了。 他完全疏忽了這一點,只顧著派人出去見世面,忘記考慮事情穿幫后可能產生的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