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馮念也沒慌張,她露出些許無奈的表情,問道:“您是不是聽說那事了?” “是啊,都說是你鬧出來的,說說看吧,到底怎么回事?” “那個鞋穿久了實在悶,臣妾打發走伺候的人脫了鞋襪想松快一下,誰知道皇上會在那時候來,正好撞見……臣妾幼時因為怕疼,鬧著不肯纏足,繼母憐惜就沒有逼迫,故而是一雙天足。平時都小心藏著,那天不巧給皇上撞見,皇上看了覺得天生的也還不錯,又想到大家為美競相纏足,他好奇纏過之后到底有多美,就讓麗妃脫給他看了,結果變成這樣……” 太后尋思了一下,讓馮念脫了鞋襪來看看。 馮念有點不好意思,好在房里只得嬤嬤在,她紅著臉將繡鞋脫了,連襪子也一并扒去,然后將那雙白玉雕成的秀足往前伸去。 太后太清楚纏過的腳長什么樣了,看到她這只腳,立刻明白皇上為什么那樣決定。 “你這雙腳確實好看,哀家瞧了也心生憐惜,有這樣一雙玉足,誰舍得將它折斷纏起來呢?” 正說著,就聽見外頭有人喊皇上駕到。 馮念趕緊將鞋襪穿上站起身來。 她屈身低頭給皇上請安,裴乾走過來搭了把手將人扶起,才沖太后問了好,問太后怎么在這時候回宮里?又是誰去宗廟搬弄了是非? “哀家為什么回來你不清楚?” “要是那事,朕心意已決您勸也不成。母后您別光聽別人說的,您也心疼一下兒子,兒子讓麗妃那雙腳嚇得險些不成了,現在只要看到尖尖腳就起不來反應,就算選進來十個八個,只要她是那樣的,朕就當不成男人?!?/br> 第58章 五八: 太后橫他一眼:“怎這么口無遮攔!” 皇上這才告饒道:“他們為了阻止朕都將您請回宮了,兒不得交代清楚?” “你也真是,看什么不好非得去看女子裸足?……人既然都穿上睡鞋,就沒有要給你細看的意思?!?/br> “還不是好奇?都說天足丑陋,纏起來才叫美。朕看了熹妃這個覺得非常美啊,就想看看比她更美的腳長什么樣,誰知道呢……依朕說那些吹噓小腳美的真是該死,帶頭興起纏足之風的挫骨揚灰也不為過,搞成這個鬼樣子是要嚇死誰?” 太后聽了頭疼。 她倒不是一定要支持纏足,只是覺得大臣們全都反對皇上非要一意孤行是不是不太合適? 本來是想勸一勸的,誰知她還沒開口,皇上就說自己讓麗妃嚇得不行了。太后還是比較謹慎的,想著兒子興許是夸張的說,實際并沒那么嚴重? 她借口剛才回宮有些疲乏,暫行打發掉皇上以及熹妃,之后召了小趙子來,問過小趙子后,又請了杜太醫。 杜太醫就是平常給裴乾請平安脈的那個太醫,在太后回宮之前,他就已經被安排了。 皇上命李忠順去交代的,講太后回宮來問起讓他怎么慘怎么說。 旨意都下了,他敢不遵? 太后提到:“哀家聽聞皇帝近段時間不怎么好,可有這事?” 杜太醫便有些猶豫。 “哀家這里沒別人在,你如實說?!?/br> “臣斗膽說了。也不知怎的,前些天皇上忽然就力不從心了,臣給把了脈,身子骨好好的,想來會這樣是心里的事兒。這方面的問題臣也不便深問,只是背著其他人悄悄給開了調理方子,又給安排了幾道藥膳,皇上這還吃著……” 一聽這話太后急了,問他:“有這么嚴重?” “那方面的問題臣沒法細看,癥狀啊表現主要還是聽皇上說的,近段時間皇上確實很少進后宮,或許您問問熹妃娘娘?” “你都說不好熹妃還能說出什么所以然來?” 杜太醫輕咳一聲:“臣只能切一切脈,熹妃娘娘應該看過,皇上還是會去長禧宮的?!?/br> 就這樣,馮念又被請到寧壽宮去了,太后屏退了跟前伺候的人,問她皇上說那些是不是真的?真不行了? 馮念知道過猶不及,要是所有人一口咬定反而有串供之嫌,她想了想,說:“在臣妾這邊還行的呀,只是沒往常熱衷?!?/br> 太后琢磨了下,若這事是假的,皇上不得將所有人的說法串好?可杜太醫跟熹妃明顯各有一套說法,這是沒串過的表現。 再說要不是確有其事,哪個皇帝會說出朕不行了這種話? 如此想來,最有可能就是他對熹妃還行,對麗妃這種纏了足的確實不行,那問題可就大了。 哪怕知道這事不該怪麗妃,太后只要想到她兒子被嚇成這樣,就恨不得把人杖斃了。 好在只是一時沖動,她最終還是克制住,尋思著既然不是徹底不行了,那就只能照皇帝的想法來,攔住不讓小腳女人進宮?,F在后妃之中不纏足的就只得一個熹妃,熹妃要是懷上,皇帝不得清心寡欲十個月?這不行。 早說過這對母子很像,太后拿主意也快得很,她已經默認放足,在想后續該怎么辦了,全然忘記自己是各位大臣搬回來阻擊皇上的救兵。 大臣們等啊等,等來的不是皇上收回成命的消息,而是修改過后的榜文。 被他們寄予厚望的太后娘娘根本不關心外邊怎么吵吵,她想到宮女里面有一些很早就賣身進宮的,人在外邊沒來得及纏,進宮來要學各種規矩也不會有那功夫,如此想來,應該能擇選出一些符合皇上要求并且模樣姣好的。 她讓嬤嬤去看,挑出一批換到御前去。 太后還是知道分寸,沒直接給皇帝塞人,只是選了些差不多的放那兒。 山珍海味吃膩了都得來兩口青菜,皇帝也不能天天拴在熹妃身上,他哪天想換換口味至少跟前還有能用的人。 太后這番行動徹底寒了妃嬪的心。 慧妃敏妃有兒子傍身還好一些,麗妃她們受打擊巨大。 要說誰還有可能壓住皇上,就只得太后娘娘,連太后都放手不管,豈不是任他為所欲為? 老實說,以后進宮的是大腳還是小腳跟各位娘娘沒多大關系,她們怕的是有太后支持皇上索性放開了,連場面都懶得做。要是直接冷了宮里所有纏過足的,往后大家一起守活寡,有兒子的還有盼頭,沒兒子的怎么辦呢? 麗妃想讓敏妃慧妃跟她一起去寧壽宮,勸勸太后。 誰知那兩位不愿做出頭鳥。 沒奈何,麗妃只得自己過去,過去非但沒得到想聽的回答,太后不客氣的說:“你差點把皇帝嚇成了太監,哀家還沒找你算賬,你倒好,跟哀家提要求來了?!?/br> 麗妃哭得梨花帶雨的:“這事怎么怨得著臣妾?分明是熹妃該死,是她引起了皇上的好奇心,要不哪有這些事???” 太后讓她哭得煩。 “你的意思是要哀家把熹妃發落了?現在皇帝看到你們就倒胃口,沒了熹妃你要讓他當和尚?” 麗妃覺得委屈,太后也知道她委屈,纏足不是她選的,是前人傳下來的風氣,可皇上就是不喜歡,除非你能讓他喜歡上不然有什么辦法? 就好比皇帝不愛吃這道菜,你還能逼他吃嗎? 太后夠鬧心了,還忍著安慰麗妃。講皇上哪怕不寵你了,份例不會少:“你就老實待著,等皇帝差不多忘了這事,再打主意想辦法?;蛘甙涯_趾掰回去養好,或者將裙擺做長遮住腳面?;实壅f他看不得尖尖腳,你做什么非要他看?那不是自討沒趣?該遮的遮該藏的藏這都想不到嗎?” 太后覺得這些妃嬪還有大臣做的最錯的就是跟皇帝反著干。 如果是為朝廷大事,皇帝走在犯錯的路上你要攔他那還好說,這又算不上! 經歷過纏足的就知道那有多痛,纏的時候痛,之后更是做什么都不方便,清洗和修剪都是折磨,穿上鞋走也走不快,年輕的時候還好,上點歲數就得要人扶著……真要說起來,廢了這個對女人來說還是好事。 當然,妃嬪擔心徹底失寵這心情不是不能理解。 人心都是rou長的,昭陽宮的那么折騰皇上時不時還去看她,這人總會念舊情,你順著他他總知道憐惜你,反著干能有任何好處嗎? 太后這番話聽在麗妃耳中跟判她死刑似的。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寧壽宮的,只知道完了。 誰能想得到呢? 跟了皇上這么多年,最后竟然栽在腳上。 同麗妃一個想法的也大有人在,她們關上門咒罵馮念,又一想,宮中妃嬪全都纏了足,她為什么沒纏?還不是因為繼母心壞! 要是她生母李氏沒死,不到五歲就得給她試裹上,哭或者鬧有用嗎? 貴女之中因為這哭鬧的還少?母親只會告訴你這是為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 如此想來,她那繼母真是害人不淺! 繼母以為她一雙天足以后肯定嫁不了好人,長大后別想越過自己女兒,結果不纏足沒能攔住她,反而打擊了其他所有人。 造孽??! 馮慶余那個繼夫人真是造孽! 皇榜張貼出去以后,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哭的有,鬧的也有,可是榜文上寫得清清楚楚小腳女人不得入宮,哪怕心里再怎么憋屈,高門大戶的還是趕緊給自家女兒放了足。 有些裹的時間短,還沒完全收緊,養一養還能慢慢恢復,已經裹了十年八年準備后一兩屆進宮參選的得知這事險些哭瞎。 “妃嬪選進宮是伺候皇上的,肯定要按皇上的喜好來,皇上他不喜歡這個……你沒辦法。事已至此只能往長遠看,這規矩出來對咱們女人也不壞,往后不用纏足,好走動,好清洗,指甲長起來也好修剪?!?/br> 真要說起來,天下女人有幾個是自己真心想要纏呢? 忍痛纏上是為什么? 還不是為了將來。 皇上都說纏足是陋習,帶起這風潮的還有那些昧著良心盛贊小腳美鼓勵女人纏足的都該挫骨揚灰,那以后一雙天足也不妨礙親事,這也挺好。 有些家里看得開,覺得這是大好事,哪怕委屈了這一代也是好事。 也有很多看不開的,鬧著要死要活的有,還有打聽到事情因熹妃而起,聽說熹妃是天足,皇上看了喜歡。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前面十多年沒聽說皇上厭惡這個,現在卻厭惡了。 是熹妃魅力太大。 有人私下悄悄咒罵熹妃,更多的人不敢,她們只敢到馮家門前去吐口水,罵徐氏黑心爛腸害人害己。 馮念是從進宮來跟她學舞的寶音那里聽說這事。 提到馮家只是順便,寶音主要還是想吐槽纏足這事:“我以前都沒聽過……最近聽說嚇死了,瘋了嗎為什么這樣?這得多疼?纏過之后怎么騎馬怎么跳舞???” “有些步伐簡單的舞蹈,不過梁國這邊貴女們多數是不學歌舞的,都覺得那不上臺面?!?/br> 寶音跟馮念并排坐著,她晃了晃腿兒:“你們梁國跟我們很不一樣,習慣和規矩都不一樣?!?/br> “不適應嗎?” “也不是,你們很多東西還是很好,我很喜歡,像纏足這個就不好?!?/br> 馮念笑了笑:“我也覺得不好,幸而皇上英明?!?/br> 妲己:“瞎說?!?/br> 夏姬:“瞎說?!?/br> 褒姒:“瞎說?!?/br> 西施:“別吹狗皇帝了,他才不是為了廣大女性,只是讓麗妃嚇著險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