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8
林君綽下午就要出去辦事,林暮亭也有補習。畢竟是高二的學生,一周難得有閑暇,林君綽平時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兩個人難得能膩在一起,誰都不想分開哪怕一刻鐘。 林君綽把作怪的少年綿綿密密地親了一氣,把頭擱在少年的頭上,“小壞蛋,敢欺負你老公了!” 男人清雅的面容,染上了如水一般的情意,溫柔的目光注視著自己,林暮亭心里軟得不可思議,小孩子脾氣一下就上來了,“就欺負你了,你怎么樣!” “我能怎么樣,當然是希望我們暮暮多欺負欺負老公,最好是不穿衣服的時候……..”林君綽別有用意地笑了,意有所指地暗示臉紅得跟蘋果一樣的少年。 林暮亭被男人的不要臉臊得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只能抓住男人修長的手指啃了一口,又舍不得用力,連個牙印都沒留下來,只能狠狠道,“讓你耍流氓!” “我對你耍流氓不是應該的嗎?”林君綽頗為委屈,“要不是你還沒有成年…….” 林暮亭捂住男人的嘴,“不許再說了!” 男人再這么開黃腔下去,他都要落荒而逃了。 自從他們在瑞士結婚以后,林君綽對待他,從最初的縱容寵溺,變成現在,一舉一動都充滿了愛意,讓他一下都不知道該怎么招架了。 再等一等,過段日子,他就能慢慢克服天生的羞澀性子,真正履行自己身為林君綽伴侶的那部分義務。 林君綽見少年被他逗得都要跑了,見好就收,拿叉子叉了一顆葡萄喂給少年,“不逗你了,繼續背你的歷史吧?!?/br>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 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林暮亭把葡萄籽吐在男人手上,然后老老實實地背著老師劃的重點,“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br> 林暮亭背文科的科目,基本上每本書都會看上二十遍以上,熟悉到了每一副插圖下面的注解都一清二楚的地步。林君綽跟他朝夕相對,早就聽他說過這段話好幾次。 今天難得有閑暇,林君綽挑眉問少年,“暮暮,你覺得這段話說得有道理嗎?” “有道理?”林暮亭被這個問題問得懵了一下,他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這是高考的重點啊,老師就讓我們背下來…….” 高中的歷史也好,政治也罷,現在是專門為了應對高考而形成了一整套的應試教育。 高考不考的,不用學。 去年才考過的,不用關注。 只有高考的重點跟時事熱點問題,才是高中老師跟學生應該關注的事情。文科多以背誦為主,很多文科老師也是這么要求學生的。 對于歷史事件的真相跟內在聯系,并不在他們的授課范疇里,也不在高考范圍里,為什么要教呢? “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林君綽拿過林暮亭的歷史書,對著被少年翻得幾乎卷起,做了諸多筆記的書本道,“如何才能加速一個王朝的衰落跟崩潰呢?一個王朝的最大群體是他的百姓,根基也在于百姓,而絕不是那么一點官員。那么一個王朝走向崩潰,你覺得是什么原因呢?” 林暮亭在林君綽鼓勵的目光下,慢慢地根據男人給出的線索厘清思路。 一個王朝從此走向了衰落跟崩潰,就代表著他的百姓出了重大的問題。清朝的百姓出了重大的問題,而太平天國是一次運動,不如說是打了十幾年的戰,打戰就要死人。 “太平天國是不是殺了很多人?”林暮亭眼睛一亮,抓著林君綽的手,“一個王朝都要崩潰了,當時清朝人口應該過億了吧,太平天國是不是殺了幾千萬的人?嘶,幾千萬人,歷史書上還對太平天國大夸特夸,一個字也沒說他們殺了人…….” 能夠使得清朝從過億人口的大國走向了崩潰,十幾年的戰爭,這得是死了超過五千萬人才能有這樣的慘痛后果。清王朝固然腐朽沒落,可是太平天國作為一個農民運動,直接殺了這么多人,他們的歷史書上竟然只字不提。 “為什么會這樣,先生?”林暮亭一時間震驚過后,只余下滿心的空蕩跟茫然。 他們做學生的,對于教科書一向是下意識地相信,并且熟讀成誦。他們很難想象,他們看到的歷史,竟然掩藏了這樣可怕的事實。 看看教科書上都寫太平天國是什么“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對后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有深遠影響”。 死了過五千萬人,清朝當時肯定很多地方都要死絕了,怎么可能不是農民戰爭最高峰,對日后怎么可能沒有影響。 面對少年疑惑而又憤慨的臉,林君綽把自己的平板電腦拿過來,打開其中一個文檔,說:“太平天國前后《戶部清冊》所載的戶口數,認為從1851年到1864年中國人口銳減40%,絕對損失數量達1.6億。還有一種數據,太平天國爆發(1851年)前夕,中國人口為4.3億。太平天國失敗(1863年)后,中國人口只剩下2.3億?!?/br> 林暮亭驚呆了,“天??!” 他記得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上,歷史書上記載的直接死亡人數才7000萬人。 這也就是意味著,太平天國死了2億人,幾乎是二戰死亡人數的三倍。 林暮亭氣憤地要死,恨不得把手上的歷史書給撕了,“太平天國那些人真是殺人魔王!” “傻孩子”林君綽見林暮亭還沒等他說完,就自顧自生氣起來,笑了笑,男人胸膛的顫動隔著衣服傳到了林暮亭身上,林暮亭嘴巴翹得老高,“殺了兩億人啊,還不是魔鬼嗎?” 林君綽先是應了一聲,而后又問林暮亭,“《戶部清冊》是清朝自己記載的。當時的統計方法,科技水平有一定局限性,然后加上欺上瞞下,人員流通,地處偏遠等等,這個數據的準確性,并不是那么讓人信服的,你說對嗎?” 林暮亭一時間卻明白了林君綽這番話的用意。 林君綽希望他在遇見一件事時,能夠有自己謹慎獨立的思考判斷,而不是盲從教科書或者歷史資料。 他忽然想起陳寅恪先生的那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