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十二 落梅
西洋鐘敲過十下,寒蓁將爐中早已成灰的心字香篆拿去廊下倒了,又將龍塌帳幔上懸著的荷包取下,換過里頭的香丸,再度懸上。 “這是太后娘娘囑咐奴婢給陛下用的,說是有安神助眠之效?!焙璨环判牡亟o緞面錦被撫開最后一絲褶皺。 皇帝穿著牙色寢衣站在她身側,盯著她忙忙碌碌。聽了這話,伸手勾過荷包,深深嗅了一口,道:“添了味茉莉,竟叫母后為我這般cao勞?!?/br> 皇帝說這話時并未自稱為朕,寒蓁想起他與寧王談話時,一人自稱為“我”,一人稱呼對方為“六哥”,倒像是尋常人家的兄弟,漸漸覺得他沒那么嚴肅,忍不住微微一笑。 皇帝脫了鞋上塌,手里仍拿著本書,寒蓁一看,瞧見是個三字書名《山川志》。殿里粗如兒臂的燈燭都已滅了,只有龍塌前仍留著兩盞鶴型黃銅燈座,幽暗的火光跳躍。 寒蓁咬一咬下唇,柔聲提醒道:“陛下,這火光太暗了,這樣讀書,恐怕熬壞了眼睛?!?/br> “既如此,你就去把那些蠟燭重新點上?!被实壅f。 這怎么成?寒蓁有點急了,一抬眼,對上昏暗的燈光之中皇帝含笑的眼神。 “可明白了?”皇帝覷著她,手指按在書皮上,并未翻開。 “明白了?!?/br> “明白什么?”皇帝大有不依不饒的意思在,寒蓁紅了臉,垂下頭道:“奴婢往后再不對陛下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了?!?/br> “這才對,”皇帝笑了,將《山川志》遞給她問,“識字嗎?” 話題轉移得太快,寒蓁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老實回道:“認得不多?!?/br> 皇帝嗯了一聲,繼續道:“賞你了,拿著讀吧?!?/br> 說話間薛閑進來了,他送了寧王回來,帶了一身寒氣:“陛下,寧王殿下說明日會過來與陛下一同用早膳?!?/br> 皇帝半闔著眼,話語中半點倦怠也沒有:“他想一出是一出。不過明日若是當真趕得上我用早膳的時辰,也算他的能耐。去吧,朕歇下了?!?/br> 他說要歇,便真是歇下去了,規規矩矩,連一點翻身的響動都聽不到。隔了大半晌道:“明日讓他們給瑯軒殿也備上火盆?!?/br> 寒蓁坐在塌前腳蹬子上,剛聽這話還沒怎么明白,仰頭問道:“陛下可是覺得冷了?” 皇帝便不說話了,寒蓁自討了個沒趣,按按鼻尖,望著帳幔上的如意云紋研究起來。 上夜一職說是辛苦,但若是習慣了倒也不覺得什么,唯獨漫漫長夜中,沒個打發時間的事干,才真是難捱。從前她在莫夭夭身邊,還能趁這會功夫做點針線活,可在御前侍候著,哪里能干這些事。她挪動了下擱在膝上僵硬的手臂,指下不是衣料柔軟的觸感,這才想起來皇帝方才給了她什么。 《山川志》一書顧名思義,記載了大楚的浩蕩河山,及各地風土人情。寒蓁從未離開過京城,即使是在安樂舶上的那幾天,所能看見的也不過是濤濤的江水,以及遠眺過去只剩青白二色的城。 皇帝在書中夾了片白色花瓣,她隨意翻開,恰好停留在這一節,“臨安”兩個字映入眼簾,呼吸一滯,那是幼時父親常同她提起的魂牽夢縈的故鄉。 寂靜的瑯軒殿中,被壓抑得很好的書頁翻動之聲小心翼翼地響起?;实勐犞?,緩緩勾起了唇角。 后半夜,薛閑悄悄地進來換寒蓁。彼時寒蓁將《山川志》粗粗翻過一遍,從前她沒什么機會能摸到書,如今才第一次體會到手不釋卷的感覺。 “難得陛下睡得這般沉?!毖﹂e以口型對她說,“多虧了姑娘。這會子去休息,還能睡上兩三個時辰呢,姑娘快去吧?!?/br> 宮里的奴才也是奴才,只有睡通鋪的份,宦官在西廂房,宮人在東廂房。寒蓁討了巧,一人住了本該十五人同住的房間。 東廂房叫人打理得極干凈,還掛了青色素帳,燃了支夢甜香,想也知道是誰的功勞。她匆匆來匆匆去,光身一個進了宮,除了一身衣裳,頭上幾只釵環及素芳塞給她的幾張銀票別無他物,此時便省了收拾行李的活。 寒蓁脫下外衣往榻上坐了,將被褥間捂著的湯婆子抱在懷中。想了想,打貼身小衣里取出那沓銀票,又拔了珠釵解了耳環,從上頭拆下些碎玉金銀花兒來。 往后的路還長著,怎么能不為自己好好打算一番呢。 * 次日清晨,待到皇帝施施然用了半碗粥,寧王才姍姍來遲。這下子寒蓁才終于弄懂皇帝晚間的意思,皇帝倒是見慣不驚,暗自放慢了速度,幾與寧王同時用完早膳。 皇帝同寧王向太后請完案便要直接上朝,囑咐了寒蓁留在瑯軒殿中,只叫她掐著點往御書房伺候:“······若沒大事便不要出殿門了,待朕下朝帶你去御花園里頭逛逛?!?/br> 他說這話時坦蕩蕩,身旁有寧王薛閑等人瞧著,寒蓁倒不好說什么了,邊給皇帝披大氅,邊倒了謝。 皇帝一走,留給寒蓁這個御侍干的活也沒什么了。她里外望了一眼,給殿里頭供著的一尊白玉佛像前的香爐里插上三棵香,再換過凈瓶中的清水,向那佛像虔誠地拜了一拜,便退了出去。 說來也怪,開國高皇帝深惡佛教,當初起義過程中見佛寺便燒,見僧人便殺。以至于到了如今,佛教徒在大楚都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而皇帝不僅隨身攜帶佛珠,還在寢殿中供佛像,簡直與他祖父反其道而行之。 回了東廂房沒多久,德林便提了個黑漆白梅螺鈿的食盒進來,也不說話,垂著頭放下就走。揭開看時,最上頭是將米磨出漿來后熬得稠稠的一碗粥,第二層是四樣清淡小菜,最下層漢宮棋玉露團等各色點心,食盒底部還擱了枝方折下的臘梅。 菜與點心俱都是新鮮的,且與皇帝方才桌上擺的并不相同,顏色清淡,是南方人口味,一看就是尚食局另給做的。寒蓁捏著那枝鮮妍的臘梅嘆息一回,尋摸出個瓷瓶子,灌了清水養起來。 她不是不識好壞,不知恩德的人,皇帝待她處處寬容,不拿她當奴才,她俱看在眼中。薛閑為她前后料理,她尚且塞了兩張千兩的銀票過去。又怎么會不想著報答皇帝? 可是她瞧著皇帝,心里頭便有疙瘩,對他怎樣都覺得變扭。 這個疙瘩名為“寒蓁”,不是她自己,而是那個亡故在多年前的寒蓁?;实鄞?,是看在那個人的面子上,寒蓁每每想起來便覺得是占了別人的東西,可那個人偏偏也是她自己,心里頭古里古怪,說不上酸還是苦。 點心小菜每盤倒是都不多,但寒蓁吃得向來少,用完還剩下大半,便原樣擺回去。提著食盒去尋德林。德林在御前也算得上有頭有臉,卻躬著腰雙手接過,笑道:“其實姑姑不必多走這一趟,奴才本想著過會子自去取的?!?/br> 寒蓁打袖里抽出個荷包遞給他,里頭放了五枚純金打的梅花,含蓄道:“德公公辛苦,我也都看在眼中,怎么能再麻煩公公?” 兩人虛推了兩把,荷包還是落進了德林的袖中,他眨眨眼道:“我師父說得果然沒錯,姑姑是個有前途的?!?/br> 寒蓁苦笑一聲,還待要說什么,外頭有小宦官急匆匆跑進來傳話道:“寧和宮的江姑姑來了,說是太后娘娘尋陸姑姑過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