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總裁文里的女配后、下套(作者:紅刺北)、霸總竹馬想啪我(1v1甜h)、回到夫君少年時、重生15歲之哥哥放過我!、師姐只能幫你到這了、妖皇他又兇又嬌、黑凰后、我靠學習橫霸娛樂圈[古穿今]、婚后熱戀指南
他們剛開始也有些害怕,可是外面工作不好找,還要經過層層篩選,就算找到了,每天還有各種排滿的課程,工資也不高,這就讓很多人苦惱。而云水村這邊給的工資雖然不高,也就兩千二到三千的樣子,跟其他的工作比起來,這個工資在云水村還算是比較高的。 最關鍵的是,很輕松啊,每天就晚上有授課,而且好多老師可以互換調動,每天平均也就兩節課的樣子,每周有兩天休息的時間,真的是非常的輕松。 還有員工內部福利,這些都非常的誘人。 最最關鍵的還是云水村這邊食宿都包,飯菜極為可口,就算是大鍋飯,也是相當的美味,許多人想要過去嘗一嘗被游客們贊嘆不已的大鍋飯的機會都沒有,而成了云水村這邊的員工,就壓根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云水村的發展前景也非常的不錯,背后還有很厲害的大佬坐鎮,別墅那塊住的都是名聲響亮的商業大佬和影壇巨星,這些都是讓人心動和心生神往的地方。 這就是名人效應啊,這些在各個領域上成功的人士,自身就是給一種權威。 他們心里莫名覺得云水村肯定不錯,然后就下定決心投奔到了云水村這邊應聘。等他們給村里的老人們上了兩天的課程后,他們發現原本多余的擔心似乎是多余的,這些村民比那些小學生還要聽話,還要熱愛學習,上課全程都是豎著耳朵,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教他們的東西都非常去學習,不懂的舉手詢問。雖然寫字握筆這些簡單的手勢都不會,然而他們真的很努力,笨拙又吃力的握著鉛筆,一筆一劃的,在薄薄的本子上書寫出一個個數字和文字,在看到那紙張被文字所覆蓋,這些老人們還用忐忑不安的表情看著他們,似乎在征詢他們,他們這樣做的對不對。 這都是一群熱愛學習,并且性格都非常淳樸,老實且靦腆的讓這些年輕教師們感到由衷的喜歡的學生啊。 如果所有的學生都像這些村民一樣,那么認真的對待學習,那該多好啊。 有一群聽話,且熱愛學習的學生,這是讓許多老師都比較開心的事。 村民們學的認真,年輕的老師們也教的認真,大家都努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把自己的職業扮演的非常的完美。 張朵朵的爺爺奶奶在沈瀟云這邊打了招呼之后,也正式的來村里成年學校授課了,他們跟那些正規師范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授課的方式不同,他們一個是大學教授,以前授課的是國語,專攻歷史文化這一塊,因此張朵朵的爺爺就給村民們講的就是人類的發展史,地球的各種起源,中國幾千年文明歷史,然后是世界各國的歷史大事件…… 張朵朵奶奶以前是護士,一直熬,熬成了護士長。她有各種護理方面的知識,于是就教導村民們一些日常的生活衛生問題,一些簡單的急救措施,一些創傷上的護理,一些常見的疾病的科學對待,還有對待傷患病者的后期調養護理,以及一些疾病突發狀況需要做的急救措施等等。 可以說,兩位老人那都是兩座碩果滿滿知識的寶庫,他們積累了大半生豐碩的閱歷和智慧都凝聚在腦海里,現在正把這些知識像太陽一樣揮灑出來,照亮每一個汲取需要吸取光芒的人。 這個可是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但是在生活中能運用到,是非常不錯的課程。 沈瀟云有時間就會去旁聽一下,他也沒用驚擾到任何人,聽了一小會兒就離開。然后就發現,這兩位老人授課真的很不錯,講課沒用傳統授課那么枯燥,正式,用的也是用那種聊天的形式,可偏偏就是這種隨意,又很輕松的授課方式,卻讓聽課的村民們覺得非常有意思。 學校這邊進展的也很順利,村民們也投入了學習的熱潮,并沒有退學半途而廢的情況出現,沈瀟云把這一切看在眼里,看著村民們努力的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心里感到極大的滿足。 沈家人自然也沒有落后于村里其他人,他們也積極的在學校里報名了,除卻沈瀟云,可以說全家上下都用行動來給沈瀟云開辦的學校來支持。沈家里的男人在年幼的時候還讀了一些書,像太爺太高,爺爺,還有爸爸他們倒是認識一些字,沈爸爸玩智能手機也很溜的那種,他們對于能再次學習也沒用抵觸,學校里面的課程五花八門,要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跟他們以前在私塾里完全不一樣。 說到私塾,云水村以前也是有小學的,那個時候教的只是普通的漢字算數這些,然后是三字經詩詞歌賦,用的也是傳統的毛筆字,后面隨著外面發展,倒也引進了一些外面課本。算數,自然,歷史美術等等,可惜私塾先生對此也是摸石頭過河,就算教的再認真,跟外面進度跟不上,一旦去外面學校,那好多東西接不上軌,如此一來成績也就跟不上了。 沒有了學生,私塾漸漸落魄,先生們也得回歸田園,拿起鋤頭干農活了。 這次開辦成年學校,沈瀟云也有聘請以前的老先生,教大家如何用毛筆字書寫,同時給大家講解古詩詞,了解古人書中的人文魅力還有古人的勞動智慧。 合理的調動起村里有用的人才,讓他們在合適的崗位上發光發亮,沈瀟云覺得一些需要去敬佩的人還是不能被埋沒了。 隨著這些事情逐步接上正軌,沈瀟云縱觀云水村,他還在想著,村里還有那些事情是需要他來做的,一些他沒有考慮到的,還需要去努力的地方,他盡量一點點的將其完善。就在沈瀟云給每家每戶就業上崗人數的核對,大致估量每家每年可以賺取的收入,確保盡量不要漏掉村里的某些人家,這樣有可能富裕的村民更富裕,家庭貧困的越困難。 力爭到每一戶人家都給安排好工作,給他們提供各種可以賺錢的機會,沒有能力勝任工作的,可以教他們養殖一些家禽家畜,或者種植一些瓜果樹木,或者是做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小吃,只要味道好,人也勤快一些,就云水村目前這種游客絡繹不絕,人滿為患的盛況,還是能賺到錢的。 比如有一家人專門賣油墩子,很普通的面糊和蘿卜絲一起油炸成一個個蘿卜絲餅子,炸的酥香且分量足,一個五毛錢,買一塊錢的油墩子就能吃個大半飽,非常的劃算,可受歡迎了,每天不少游客都到這一家來買油墩子吃,賣的暢銷,即便價格低,還是有賺頭的。 那戶人家也賣的起勁,其他村民看的雖然羨慕,倒也沒有學樣子,畢竟都是同一個村子的,要是看著其他人家也跟著一起來,這分明在搶同村人生意,跟人搶飯碗有什么區別。然后他們就自己琢磨一下,賣一些其他的小吃,一些村里暫時還沒有人賣的,比如一些紅豆糕,糯米糍,糖油粑粑或者各種蜜餞等等,總之能避開就盡量避開。 這些沈瀟云也經常會在開會的時候提醒村民,不能光只看到別人家好的,多想想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這樣游客選擇多了,購買的人多,也不愁好吃的沒人買。 事實上,這種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就在沈瀟云對全村人就業率和年收入來一個統計的時候,云水村也迎來了一批遠在大城市里的年輕人往返老家的浪潮。 這跟開辦成年學校也就幾天的時間里,陸陸續續的就有將近二十多個年輕人回到了老家,村里因為年輕人的回來,也變得熱鬧起來,有孩子回家的農戶殺雞宰羊的,那熱熱鬧鬧氣氛,家里飄來各種好吃食物的味道總是那么的誘人。 熱鬧喜慶的氣氛就跟過年似的那么的讓人歡喜,連同一家人臉上一天到晚都是掛滿了笑容。 這讓許多戶人家孩子沒有回歸的村民羨慕的不行,他們眼巴巴的瞅著,心里也期盼著自家孩子也能回來。 可自家孩子不愿意回來,他們也不能強求,只能把這種失落掛在心里,然而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失落都是呈現在臉上的,想遮掩都遮掩不了,尤其是他們在挺多許多從城里趕回來的年輕說有打算在村里創業的,那羨慕跟失落的心情別提多起伏不定了。 人家孩子怎么就那么明事理,也曉得變通呢,要是自己家孩子也能這樣體貼人就好了,他們有的好多年都沒有見過自己孩子一面了,有的在外面成家立業了,更是數十年沒有回來過,偶爾打個電話,寄一些東西回來,讓他們即激動又失落,因為失望太多,一度讓他們對這些一直漂泊在外的孩子失去了期待。 因為越是期待,越是失望。 到后面他們也就不期待了,甚至也不曾想過他們會回來。 有時候遇到一些喜歡炫耀的同村人,尤其是最近,總是在去上課的時候,課間休息的時候,就有人把這事提出來,說自己兒子打算在家里創業,打算開淘寶店,開旗艦店,把自家的特色小吃賣到網上去等等,同時給自己家的小吃進行包裝,各種計劃安排的妥妥當當,一副馬上就要當大老板,成為全村第二個沈瀟云的節奏。 不管這事能不能成功,可光是人家兒子女兒愿意回來,打算待在老家這邊,這事就足夠讓很多年紀大的人羨慕了。 對于這些年紀大的人而言,他們現在也不愁吃不愁穿,唯獨怕寂寞,怕子女遠離身邊,怕沒有人跟他們說話。 他們聽這些子女回村的人高談闊論,露出羨慕渴望的表情極大的滿足了那些帶著炫耀人的村民的心里,他們在通村人羨慕的眼神里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比賺了錢還要高興。 對于回歸到云水村的年輕想要會村里創業,沈瀟云對于他們的舉動是支持的,只是在網上開淘寶店,打算在網上對外出售云水村的各種農夫產品這事沈瀟云表示不贊同。 李磊就是這些回歸云水村的第一批年輕人,云水村發展成一個游客爆滿的旅游爆點區域,這讓他感到非常的意外和驚喜。 他在村里轉了一天后發現,云水村現在真的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正規的旅游景點了,游客來往多不說,購買力也是非常的驚人,他看到了自己老家遍地是黃金,隨處都是發財賺錢的好出去。 而且在這短短的幾個月里,云水村周邊的環境也大大的改變,需要栽花種樹的地方,裝飾的地帶,都分外的有特色,跟云水村相互融合在一起,一點都不突兀,只覺得這里才是真正的田園生活,適合養生的修養場所,適合人居住的世外桃源。 每天來這兒游玩的游客也不少,還有專門來這兒參加減肥訓練營的,每家每戶都騰出多余的房間出租當民宿,這些都是坐在家里都能賺錢的好事。 第178章 發財的美夢 雖然收的房租一天也就幾十塊錢, 可每家光民宿現在就有好幾間,每天光靠這個收入就有好幾百塊, 這都是現成的錢, 再加上家里買點小吃的,雖然每個小餅子,小糕點, 一小撮的瓜子,花生也就五毛錢或者是一塊錢一份的賣,可勝在有游客來買,每天絡繹不絕的,偶爾還有人買家里的豆腐乳, 泡菜,曬干的野菜等等, 這些零零碎碎的每天也有幾百塊, 加在一起,收入絕對是可觀的。 而且還不需要門面費,房租這些,除去一些人力和物力上面的輸出, 幾乎不要什么成本,這種實打實的收入比他在城里打工賺的多很多。 而且家里這邊, 吃喝什么的都不需要花錢, 消費也大大降低很多,也就意味幾乎是不花錢,每個月純利潤算下來更是可怕到不敢想象。 李磊回來后也有大致的算了了下家里每個月的收入, 這一核算,光是民宿和每天賣各種小吃,還有零碎的副食,加起來一個月也有小兩萬的樣子。 還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純收入,一個月賺這么多錢,李磊以前完全不敢想。 他自己沒讀幾年書,早早的到外面打工,跟著別人一起在外面混了幾年,也是后面年紀大了,見識的世面多了,會用手機和電腦,靠著自己摸索,認識了一些字。后面也是算有上進心的那種,跟了一個車間師傅,跟師傅學了幾年手藝,進了車間會維修一些機器,工資也是最近兩年給他漲了,可漲到頂了一月也就七千多。 他們那個廠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機械廠,在那一塊非常的普遍,普通工人的工資在三千五到五千之間,像他這種有技術,還算是廠里面老員工能拿到七千多,到手六千七八百的樣子算是中層人員了。 小三線的城市里,還算是吃的開的那種。 也正是如此,李磊在云水村同村的年輕人當中,算是混的還可以,雖然比不上不足,可比下有余。有錢了,人也自信了,他現在也算是熬出頭,出了師,有自己的經驗,應對機械出事可以及時應對,因此平時也算是有自己個人時間,工作也清閑了,村里的家族群他也時常冒泡。 這次云水村發展起來,經沈瀟云帶頭創業,把云水村全村老少都給帶動起來,引起了不少出門在外的年輕一輩的觀望,暫時沒結婚,工作也算清閑的李磊就暫時請假回老家看看,他同時也有點想要伸手幫一把沈瀟云的意思。 這些年李磊在社會上靠著一個人摸索了好幾年,他十四歲就開始跟著年紀大一點的同村哥哥jiejie們去城里打工,現如今已經二十七了,在外面混了那么多年,何嘗沒有想過自己去創業呢。 他也算是小有上進心,也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負,想要靠著自己在外面闖蕩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來,他也想證明自己,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幻想著在城里買一套屬于自己的小房子,或者買一輛代步車什么的,如果再混好一點還能把父母家里的長輩借到城里來住。 可惜,這樣的想法在一次次的嘗試自己創業中失敗了。 辛苦幾年,像倉鼠一樣囤積的錢財,自己舍不吃舍不得穿存的一些錢租下的門面房,他也想自己弄一個小門面,做點小生意。然而做生意這種事,并不是跟風就能賺錢的,看著別人門前人頭攢動,大批大批的購買者,你看的眼紅心動,可偏偏你的生意不如別人不說,甚至每個月還虧本。 生意這種東西,非常玄乎,不光看個人,還得看這個人運氣時不時很好,這個生意適不適合你來做,而且還要有承擔得起面對虧損帶來的各種負面的后果。 李磊當時干的第一個生意還是專門問了很多人,然后盤下了一個很小的店面,經營了一個小眾品牌的炸雞,專門做炸雞排,炸雞腿,炸土豆串,烤香腸等這種時下非常受歡迎的快餐小吃。李磊經營的那個炸雞店是當時他在那個省會里很出名的牌子,可能在國內名氣不那么的響亮,在當地吃的人還是挺多的,正是因為受歡迎,信的過,李磊才下定決心,把當時存了幾年的存款投入進去。 有品牌效應,還有那部獨特的調料配方,專門有人培訓了一段時間后,李磊一個人也輕松上陣了,剛開始一兩個月經營的確實不錯,就算店面小,勝在位置還行,他的炸雞店每天收入可觀??稍诮洜I了幾個月后,他那一條街里面,光是炸雞店,各種烤雞腿生意一下子涌入了三四家,這生意一下子被拉走了,李磊生意也越發不好了,只能靠促銷,送果汁飲料什么的,吸引顧客。 可人家也是有樣學樣,甚至是一些原本賣奶茶這些店鋪居然也買起了炸雞排烤香腸…… 后期流動小商販的加入,各種燒烤,麻辣燙,關東煮,那條街道繁華了,各種吃喝東西的加入,來逛街的人是多了,但是李磊生意卻不好了。 以前店鋪里面的烤香腸五塊錢一大串,三塊錢一小串買的人絡繹不絕,炸雞排,十塊錢一份,各種番茄,孜然,香辣,五香的都有,買的人也是排了長長的隊伍。如今流動小攤位的烤腸只要一塊錢一串,炸雞排只要六塊錢一份,來逛街的人覺得那些小攤位的便宜,就去那邊買了,自然就沒有人愿意來他這兒買。 雖然也有一些顧忌到衛生問題,或者擔心口感味道上的顧客還是會去他的小店購買,可這樣的顧客太少了。 大部分出來玩的人是不會在乎衛生問題,也不會去關心那些一兩塊錢就能購買到好吃小吃進貨來源,他們只需價格便宜,然后再討論好不好吃。 來買炸雞烤腸的人少了,每天收入也就少了,看到一個月下來盈利,扣除成本還有人力物力,以及房租水電等等,完全沒看到進賬的錢反而還有拿出之前賺取的錢來彌補虧損的漏洞。 然而他盤下的店面最少是一年限的,這店面他還花費了各種轉讓費,后期裝修,進購一些機器,這些都是要花錢的。李磊心里頭滴血,每天帶著微笑上班,心里急的不行,各種悔恨后怕,還要面對后面每個月虧損,不知道從哪里去籌錢彌補后面越來越大的窟窿。 李磊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想要扭轉局勢,然而你一個人再如何的經營,你周圍都是如此,就算再怎么拉低價格,可這門面費,水電費這些,跟那些流動小商販哪里耗的起來…… 那一年熬的非常的艱難,李磊擔心后期沒錢進貨,甚至害怕自己房租都交不起,吃飯吃不起,他后面干脆上午不去經營小店,專門下午和晚上,出來逛街人多的時候出門開店。而早上和中午那段時間,他就跑去自己張貼各種小廣告,給人干家政,打掃衛生,清除家里的各種害蟲,比如蟑螂,老鼠這一類,還給人處理下水道,油污管道,房屋漏水,這些但凡是他覺得自己也能做的,能擠出時間來做的,他都去做了。 那日子過得可真的苦的不行,一年到頭舍不得吃喝,襪子破了都舍不得買一雙新的。李磊以前也節約,因為從小到大,就沒有過上什么寬裕的生活,家里人節儉慣了,后面就算在外面賺了錢,手里頭也有錢了,他也節約,買衣服什么的,都是換季的時候去買,留著明年穿,這樣也是新的。 一些零食水果也只是偶爾買一點嘗嘗,還是買那種最便宜的。 可在開這個炸雞店,李磊眼看著他虧損,卻毫無辦法,還只能硬著頭皮下去的時候,每天沒亮就去給別人家檢修水管,處理下水道,各種廁所馬桶堵塞問題,給一些非常臟亂的房間里打掃衛生,硬著咬著牙,不讓自己情緒外漏,笑臉迎人,賺取一筆筆小費。 那個時候,干這些活兒不像現在這么的賺錢,每次給個幾塊錢,十幾塊,幾十塊錢的都有,有時候遇到各種刁鉆雇主,給的錢少不說,還挖苦你,各種找借口克扣你的錢,你把活給干了他們好覺得你在騙錢。 李磊把這些都壓在心里,賺的錢又投入到了炸雞店,炸雞店這邊雖然生意不如最開始那么好,可每天也有點收入,需要時常進一些雞排雞腿,土豆和各種調味料,食用油等等,這些都是要流動資金的。 每天賺的錢都投入了,扣除房租住宿,和每個月最低的吃飯錢,李磊一年到頭沒有買一件衣服,鞋子都是去年前年的,襪子也是,破了,居然還買了針線縫縫補補,這要是以前,李磊完全不敢想象的。 他從未想過衣服襪子破了需要去縫補,像便宜的衣服,在換季的時候趕著那種打著處理價,十幾塊幾十塊錢就能買到一兩件,襪子去那種小攤位五塊錢三雙都能買的到,可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那一步,李磊連一分錢都舍不得花出去。 而且他還不覺得有什么,就這樣白水煮青菜面條的日子過了下來,熬了一年。期間他也從同村人手中借錢,可大家不是支支吾吾,就是各種言辭之外的意思,必須什么時候歸還,也有借錢的,可每隔一段時間催錢,后面李磊就咬牙多跑幾趟私活,把錢湊出來還給人家了。 之后他就不再去借錢了。 傷人情不說,還被人看不起,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生意虧了,各種催賬的,要錢的,紛至沓來,這給他帶來的壓力比眼看著自己店鋪生意沒了還要恐怖。 簡直就像是噩夢。 店里生意沒了,他每天還能靠接一些私活,賺取一些零用錢緩一緩,而那些借錢要催賬的人一次要的數目太大,要的也太多,都是一起哄著要,他完全拿不出手,有的天天打電話催促,甚至一些難聽刺耳的話也來了,李磊那個時候一度崩潰到了極點。 好在當時借錢給他的人也就那么兩三個,催賬的人也就一個人,另外兩個倒也沒有一個勁催賬,但是李磊也感到了壓力。 不但有這些壓力,同村年輕人也時不時在群里人提一下,有人落井下石,有人冷嘲熱諷,也有人鼓勵,然而這些都沒有給創業失敗的李磊帶來任何的幫助,他只能感到這個世界帶來他的絕望和冷漠。 他過年不敢回家,他怕同村人把他創業失敗的消息傳出去,怕父母擔心,怕被全村人嘲笑,怕看到父母失望難過的眼神,也怕他們跟著一起擔憂。 他只能跟家里說他在外面混的還行,每天吃喝不用愁,手里頭還有錢…… 創業失敗李磊也沒用氣餒,他又拾取找工作的念頭,他腦子還算可以,覺得一直給人打工也不是個事,一直拿的是死工作,還不如拜一個師傅,學一門技術什么的。好在他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雖然創業失敗了,從最底層摸索,也讓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情緒,如何的討好奉承其他人,讓自己鋒利的棱角變得圓滑起來,這也算是失敗的一種回饋,增加了許多社會經驗。因此他很快的就拜了一位不錯的師傅,師傅待他也非常不錯,手把手的把手藝傳給了他,李磊也是靠著自己肯吃苦,也肯干的勁兒爬上了小主管。 回想當初創業,是何其的艱辛,像他們這些沒有根基,沒有任何的資源,光是靠自己一個人想要創業成功,不說創業,開個小店就能讓你好幾年翻不了身。 李磊想到沈瀟云,就莫名的敬佩起來了。 想要創業可不光光要靠實力,還要靠運氣,也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啊,這家伙真的非常厲害,以一個人的力量帶動全村人創業,這回不但把農家樂的生意帶動起來,村里家家戶戶也跟著帶動不說,每家每戶都給人安排上了工作,有了可觀的收入,整體的經濟也跟著層層躍進,真的是眼睜睜的看著云水村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這才幾個月啊。 聽爸媽說,沈瀟云從年初就開始在家里這邊籌備,先是整理各種水塘,自家荒廢的田地,家后面的空地院子,然后又每天去鎮子上購買各種魚苗,果樹苗,小鴨子,小雞,小豬等等。差不多三月份初就開始搞那個直播,滿滿的才有外地游客過來游玩。 那個時候,還沒有農家樂,游客來了都是沈瀟云一個人帶,還經常去縣城買東西,起早貪黑,帶著游客去山里采蘑菇,水里摸魚抓蝦,田里撿螺螄,還給那一幫人做飯安排住宿,每天忙的三更半夜,非常的辛苦。 都是靠沈瀟云一個人周旋,安排,村里其他人都是上了年紀,也沒用讀什么書,認識不了幾個字,想要幫忙也幫不上,那個時候沈瀟云的艱辛也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李磊是一個人創業的,知道獨自一個人打拼沒用任何人幫忙是何其的艱難,這個艱難不光光是物質金錢,還有精神,需要極其強大的意志力和毅力才行,因為在創業的這條路上你的必須一個人在那條路上,熬過寂靜,且沒有光,似乎永遠都看不到頭的路上走下去。 期間不能有一點出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