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幼兒園全是妖怪_分節閱讀_250
………… …… 五一假期結束之后,這學期就過了一半,天氣也漸漸炎熱起來,幼崽們換下厚衣服,換上了輕薄的夏裝。假期之后,乘玄機發了十幾分簡歷過來,說都是先安排過來實習的老師,讓榮歲他們先考察一下,確認沒問題他再安排人過來。 榮歲一下子變得忙碌了起來,除了看簡歷之外,還在認真將這些人的背景資料也看一遍,確認他們不是別有目的,才能讓人進來。 看完簡歷還得準備面試,加上還有以后的職權劃分,榮歲一下子有些手忙腳亂。他沒有系統的學過管理,看著不斷送過來需要批復的文件頭疼不已,最后干脆自暴自棄的一頭扎進去。 “怎么了。遇到麻煩了?”殷燭之端著熬好的綠豆湯過來,見他這樣笑著問道。 榮歲半邊臉貼在桌子上,半死不活的道:“看的頭痛,不想看?!?/br> 殷燭之揉揉他的臉頰,將他抱起來坐下,再將他放在自己腿上,“我幫你看?” “你看你看?!睒s歲簡直求之不得,將一摞的文件全部推給他,他實在是不擅長這方面。 殷燭之將碗放到他手里,才拿起文件一份份的看,看完一份就跟榮歲簡略的講一遍,告訴他處理意見,榮歲覺得沒問題,他再蓋章或者簽字。 他簽的榮歲名字,但是筆跡卻跟榮歲寫的一模一樣,榮歲靠在懷里美滋滋的喝著綠豆湯,心想有這樣的男朋友還要什么自行車。 六月上旬,漢城區開始大范圍的拆除老舊以及違章建筑,此時大部分的居民都已經拿到滿意的拆遷賠償搬走,只剩下四家釘子戶。 拆遷碰上釘子戶也不是多意外的事情,就是磨一磨耗一耗然后再多給點錢的事情,反正他們賴著不走也不過是為了多拿點賠償款。 但是中下旬的時候,賴著不走的釘子戶,忽然出了人命。 賴著不肯搬走的一共有四戶。其中有兩戶已經同意了協商,只是要價獅子大開口,開發商這邊還在磨著壓價格。而另外兩戶的抵觸情緒卻很大,一直拒絕協商,咬死了對舊屋有感情,不肯搬走。 出事的那家就是不肯協商的兩家之一,只有一對無兒無女的老人住著,出事是屋主的妻子。兩個老人相依為命幾十年,轉眼一個就沒了,老人認定了這事是開發商干的,直接將這事捅到了電視臺去。 拆遷,死人,孤寡老人。這幾個要素組合起來,任何一個都足夠刺痛人們的神經。新聞稿一出,網上就已經是鋪天蓋地的謾罵聲。 老人還接受了電視臺的采訪,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講述了自己跟老妻子相依為命,卻被黑心的開發商害的家破人亡的事情。 “我們就是舍不得房子,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了,哪想到他們會這么喪盡天良,害了老婆子的命,他們這是在逼我們去死??!老婆子死了,我哪還活得下去,等我也死了他們就開心了……”電視里老人還在哭訴,榮歲認真看完,才看向榮富,“人到底怎么死的?還沒查清楚嗎?” 開發商是赤鱬族投資成立的地產公司,榮富自然也有參與其中,從政策出臺后,他們就已經開始找人上門做工作,賠償款也是按照政府規定在走,但沒想到還是出了意外。 榮富嘴里咬著煙頭,煩躁的扒了扒頭發,“報警了,人是晚上在樓下被襲擊,從背后砍了二十多刀,失血過多死的,兇手還在查……” 那片小區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又破又舊,別說監控了,連個路燈都沒有,加上拆遷之后住戶陸續搬走,差不多是空無一人的狀態,大晚上的,還真的很難找到目擊證人。 第136章 新聞報道出來的次日,老舊的小區就被聞訊而來的記者們擠滿了。他們扛著長槍短炮蹲守在十單元門口,案發現場用黃色警戒線圍了起來,老太太的尸體已經被警方帶走,但是地面上的血跡卻清晰可見,已經變成了暗紅色的血塊凝固在地面上。 老人就站在大門口的臺階上接受采訪,把昨天同樣的說辭對著每一個采訪的記者再哭天搶地的重復一遍。年邁老人在老伴的兇殺現場,含淚講述這些年的不容易和黑心地產商的無良逼迫,視頻一公布,網上各大營銷號就聞風出動,將話題刷上了熱搜。 新聞很快就激起了網友們的憤怒,他們集結起來,開始扒皮黑心的地產商。 可惜的是,地產公司雖然是新成立的,但是證照一應俱全,手續也是正規流程,公司的員工提前開了會,沒人在網上胡亂發言,網友們扒了一陣,沒發現什么黑料,又將關注點轉到了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股東上去。 地產公司的法人代表兼CEO是赤鱬族長的一個侄子,第一大股東則是紅玉酒店有限公司,這兩個信息一被扒出來,立馬就有人認了出來。 “紅玉酒店?這不是那個會員制只接待高端政商人士的裝逼酒店嗎?” “CEO姓遲?我記得紅玉酒店的董事長還有幾個高層也姓遲吧?” “家族企業唄,之前不是吹高端嗎?現在翻車了吧?” …… 網上各種猜測言論,全都是一邊倒的嘲諷紅玉酒店吃人血饅頭,緊接著這之后,又有自稱是漢城區內部工作人員的小號出來爆料,說地產公司的標書上土地用途寫的是教育用地,現在做的這些都是為了擴建幼兒園……話里話外都在把話題往山海幼兒園身上引。 一直低調的山海幼兒園也被迫上熱搜露了一回臉,幼兒園的模樣早已今非昔比,比起榮歲剛來又破又小的樣子,現在的幼兒園可以說是十分氣派,不少漢城區的居民就看到新聞才驚覺自己家門口原來還有這么一所幼兒園。 而他們的驚詫又讓網友們有了發揮的余地,這么大一所幼兒園,周圍竟然沒有鄰居朋友的孩子去上過,那這里面的都是些什么家庭的孩子? 網上的風向有意識的又開始走偏,不少人出來帶節奏,嘲諷“這所幼兒園不會也是會員制吧?平民孩子不得入內”之類的,漸漸將矛頭都指向了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