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書迷正在閱讀:絕品小道醫、渣了男主小叔后我懷孕了[穿書]、反派又黑化了嗎(快穿)、太子的吃貨妃、快穿歸來當影后、億萬首席的嬌寵甜妻、我瓷真心甜、桃之夭夭、[一人之下]智障的我,沒腦子啊、陳情令之薛洋的暖糖
“以上要求都是硬性要求,最后一個要求——可塑性,說出來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假大空,但在我心里,這同樣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參照指標?!?/br> “一個博士,能否從他導師的蔭蔽中走出來,這是相當重要的。那位博士張口閉口就是他導師說了什么,他導師認為是什么,我想聽的是他的思想,不是他導師的思想?!?/br> 說著說著,謝書堯就被逗樂了,“那個人也是真的膽大,他就不怕我和他導師有學術分歧,或者是我和他導師有什么過節?我面試的是他,又不是他導師,凈扯一些沒用的東西。以為報出他導師的名字來,我就能破格錄用他?想得美,他導師的名字,我連聽都沒聽過?!?/br> 徐康院士的臉色變得有些微妙起來,“那個人的導師是李鳳銀教授,復興大學那邊的學科帶頭人,在基因編輯領域做出了不少成果,有希望評上院士,算是院士評選的熱門?!?/br> 謝書堯撇嘴,“就算您這個成名多年的大院士站在我面前,說要把您的學生塞過來,我都得仔細考??夹?,天賦不夠、努力不夠、可塑性不夠的,我都會拒絕,更別說他導師還沒評上院士……茶歇時間差不多了,包萌,去叫下一個人進來面試吧?!?/br> 聽謝書堯講了自己的評判規則之后,包萌和杜岳就摸到了一些門道。 面試的時候,二人都會一邊聽報告,一邊翻看那些人的簡歷,看完之后,哪怕不用謝書堯說,二人也大致能猜到匯報人的去留了。 天賦不夠的人,準確地說,是天賦已經觸及到數學上限、化學上限、生物學上限、藥學上限的人,不要! 有天賦但犯懶的人,絕對不要! 不夠努力的人,不管有沒有天賦,都一蓋不要! 基本上已經定型,沒什么可塑性的人,謝書堯也不會考慮。 這樣下來,杜岳和包萌每次都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徐康院士看著這兩位一開始只知道對他說的話進行‘附議’的小年輕漸漸發表自己的觀點時,心里還挺驚訝的,更讓他驚訝的是,這兩位給出的意見,和謝書堯的想法基本差不離。 徐康院士走了個神兒,突然靈光一閃,想明白謝書堯為什么要加‘可塑性’這個聽起來比較怪異的要求了。 因為謝書堯在培養自己的研究團隊。 她要的是一個能夠與她在同一個頻率、同一個維度上搞科研的人,而不是要一個東拼西湊出來的科研團隊。 事實上,一個想要順利發展下去、發展壯大的科研團隊里,確實不能存在太多種不同的聲音。 杜岳和包萌是謝書堯親手帶出來的,兩人聽謝書堯說半句話,差不多就能明白謝書堯接下來一段話要表達什么意思,這點他就做不到。 杜岳和包萌就是那種可塑性很強的人,跟著謝書堯做了幾年的研究,已經變成了兩把鋒利的劍,謝書堯指一個課題給這兩位,這兩位都能差不離地做下來。 可如果帶一個可塑性一般的人,那完犢子了,謝書堯同那個人的溝通極有可能會變成雞同鴨講的車禍現場,到時候還要公事一個項目,真是想想就糟心。 就比如說,萬一謝書堯留下了那個李鳳銀教授的學生,到時候謝書堯讓那博士干個什么,只要謝書堯的觀點與李鳳銀教授的觀點存在點兒差池,那個博士就很有可能會同謝書堯辯解,而謝書堯又是徐康院士所見的科研人員中,學術自信相當強的那一個,讓她帶一個整天都和她唱反調的人…… 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站 在培養新人這件事情上,謝書堯算是學術圈里少有的盡職盡責。 哪怕這些新加入醫藥高等研究院的人都已經是相當優秀的博士畢業生,甚至有些人已經是青年教師,她都挨個兒給了詳細的指導。 根據這些人的研究方向,謝書堯劈分出將近二十個課題組來,分別負責不同的研究方向。 她給每個課題組都單獨開了會,并針對課題組內不同研究員各自擅長的方向進行了探討,還從自己看過的論文中打包了足夠這些科研人員重塑科研邏輯的論文,當成任務分配了下去。 招聘人才需要耗費時間,分配任務同樣需要耗費時間,可站在長遠的角度去看,招聘進來的這三百余名科研人員都會變成醫藥高等研究院的中流砥柱。 謝書堯的原則一貫都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她將新招聘進來的這么多人都培養成為合格的‘漁夫’,還愁捕不到魚兒嗎? 這些新招聘進來的人原本就接受過科研教育與培養,只是接受的科研教育與培養不夠系統,他們的導師沒有給予系統的指導,但好歹是拿到博士學位的人,算是踉踉蹌蹌地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基本培養要求。 這些人在接受謝書堯的指導時,接受速度自然要更快一些,有些人原本就有做項目的經驗,這會兒上手時雖然有些生疏,但也不會生疏得太明顯,經過一陣子的適應時間就好了。 謝書堯的布局真正奏效,已經是半年之后了。 這些招聘進來的人都順利上了手,哪怕沒達到獨當一面的水平,但也能完整地將謝書堯分配下來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做出來的學術成果也日益豐碩,壓在醫藥高等研究院之前那些草臺班子研究員身上的壓力順利減輕,緊繃了半年的神經終于舒緩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