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周郎[三國]_分節閱讀_113
書迷正在閱讀:我和死敵的糧真香 完結+番外、孽海(骨科1V1)、詭行天下、從弟弟到男友再到老公、快穿之女配上位記、重歸、每天懵逼全世界[劍三+修仙]、帶著男神穿六零、[修仙]頭疼每一天的少萌主、被我干掉的魔王來找我復仇了
張遼試探著與探馬一起往許昌城門口來回奔了一圈,城內守軍反應很快,圍截欲攔,卻不擋他快馬長槊,又有軍令森嚴,只從后追擊了數里便調轉折返,隊列井然,進退有序,一面飛馬報到荀彧案前。 許昌城門內外的百姓在來回的馬蹄兵戈聲中被驅散,城外護城河上的吊橋緩緩拉起,整座城池,擺出一派防御姿態。 然而只過了沒多久,吊橋又吱吱嘎嘎地落下來,城門依舊大開,除了城墻上頭嚴陣以備的兵士在墻垛后執弓箭待命,一切又似恢復到了周瑜到來之前的樣子。就連方才被驅散的百姓,也挑著擔,推著車逐漸又恢復了進進出出的熙攘熱鬧。 傍晚時分,一支十數人的隊伍從城中出來,當先一人寬袖長袍,高騎于馬上,沒有華服高車,但所過之處,城門口的兵士盡皆伏身行禮。周遭不知情的百姓先是紛紛好奇相互詢問,也不知是誰在人群中喊了一句:“這是荀令君?!焙衾怖擦⒖桃黄俗尦鰲l路來,向這位年不及四十的尚書令施禮。 荀彧翻身下馬,朝四周做了團揖:“諸位有禮?!?/br> 不等他走到周瑜的營前,周瑜早得到消息,只身迎出來。 荀彧身材高瘦,目光平和,寬袖飄搖,周身全無半點銳利鋒芒。他遙遙看到周瑜便抬手施禮,面上的笑容誠摯隨和。他來得突然,卻仿佛一個遠道來訪的老友,行止沉穩,又不失親近之意。 憑徐州下邳一戰定江東之勢,又襲奪壽春,平江夏,周瑜如今已是聲名遠揚的江東名將,然而荀彧成名更早。這位被曹cao呼為“吾之子房”的尚書令素有“王佐之才”,執掌政事,總理軍務,為曹cao定下奉迎天子的戰略,奠定其從此挾令諸侯的巨大優勢,氣魄宏達,謀斷準確。 周瑜也沒想到荀彧會親來,論聲望,論官職,論成就,論胸中才學,他都應執此晚輩禮出營相迎。 荀彧極為謙和,連道不敢,又將身后所帶的兵士全部留在外面,身攜幽然暗香,獨自跟周瑜走入營中。 騎兵擅沖鋒而不利防守護營,故而周瑜將營寨選在一片稀疏的矮林之后,砍去雜草,再用泥石隔出一道放火帶,以起伏的坡度為掩護起帳列營,營中戰馬成群,馬槽就置于營門后,如遇敵襲,只需將士躍上馬背,斬斷韁繩,就能立即列隊成陣。 荀彧大大方方四下環顧,周瑜也大大方方任由他看,甚至軍中將士正在進行的cao演也沒有因此停下分毫,心里不禁也佩服他獨身入營的膽識。 “誰言南人獨擅舟?”荀彧目露贊許感嘆之色,“看都督此營,深得騎兵步寨之妙,縱曹子和在此,想也不過如此?!?/br> 曹純曹子和是曹cao麾下虎豹騎的統領,先說南方將領素有不擅馬戰之名,再拿最精銳的騎兵統帥與他相比,抑揚之間,實為盛譽。 周瑜卻沒有故作謙遜,淡然一笑,坦然道了聲謝,應下這贊譽,將荀彧請進軍帳中。 外面天色漸暗,帳內燈火通明,荀彧與周瑜對坐案前,也不繞圈子再多寒暄,就開門見山直言道:“都督縱為世間名將,但若要幀酢踱些人馬朝夕之間攻取許都,恐力有不足。更上蒙襲都城,悖逆天子之名,下擔背毀盟約無義之責。而久攻無功,于軍中士氣又有所不利。曹公與袁紹相持官渡,雖敵十倍之兵,卻有勝局在望,到時候,都督退兵,必為追擊,不退,則腹背受敵,有此三害,彧心中甚惑,明若公瑾,又怎會不辨得失,舉兵來此襲城?” 因人數不多,又都是騎兵馬隊,周瑜的這個軍帳支得隨意,并不似往日的中軍帳那般寬敞。四面帳幕低垂,兩人兩案,周身的空間就略顯狹小了。而正是由于空間不大,荀彧衣袂上的熏香氣息更是明顯,暗幽浮動,仿似隨著微顫的火光鋪陳開來,襯著他腰背筆挺,肩膀瘦削,猶如寒梅風骨,傲立風霜。 明明是來游說周瑜退兵,這一番話卻連捧帶勸,說得極有水平,委婉謙和,又言明了厲害,可謂綿里藏針。 他所言的“三害”,周瑜心中自然知曉。 事實上,在那一段沒有李睦的夢境中,孫策就欲趁曹cao與袁紹官渡苦戰時偷襲許昌,除了無盟約之言,他勸阻其北上的理由也差不多正如荀彧方才所言。然而,此番兵出許昌,試探曹軍虛實是一方面,迷惑袁紹在陣前全力攻曹又是另一方面,而除此之外,還有另一件事,是李睦提出來,他又從來沒想到過的——正著落在荀彧身上。 “瑜此來,不為許都,只為令君耳?!敝荑ぽp然一笑,也不管荀彧臉上露出的訝然之色是真是假,還是根本就不信他的說法,為他斟滿一盞茶,做了個請的手勢,“令君佐曹公,若欲為當世管子,則瑜即刻拔營繼續北上,也助曹公一臂之力。而若令君志在姜尚……則瑜縱米分身碎骨,也定要拿下許昌,救天子與囹圄!” 管仲與姜尚都是古之圣賢,但兩者的區別,前者輔佐齊桓公成就一方諸侯,奉迎周天子,君臣之義,從不有逾。而姜尚則是輔佐周文王推翻殷商政權,創數百年之基業。 不論其他,一個在天子暗弱的年代依舊終身奉行君臣之道,另一個則輔佐明君另立新朝。如今漢天子正如舊時暗弱的周天子一般,周瑜的言下之意很清楚,若曹cao原恪守人臣之道,不生謀篡之心,那他與曹cao之間的盟約依舊作數,他立即北上攻打鄴城,亂袁紹軍心,相助曹cao。而若荀彧要做姜子牙,那曹cao自然就是最后將會稱帝的周文王,他今日死戰許都,無論如何都要拖垮曹cao。 荀彧聞言不由微微一愣。騎兵不宜攻城,他入營又不曾見到大型的攻城器械,就算周瑜所領這支兵馬驍勇更勝虎豹騎,也斷不可能撼動許都城門分毫??梢娖湟獯_如他所言,不為許都。但只要許都生兵戈,遠在官渡的曹cao必然心中難安,軍中的士氣也定會受到極大的打擊,以少擊多,若再臨軍心不安,對戰袁紹,焉有勝算? 但任他心生七竅,也萬想不到周瑜居然會暗指曹cao有不臣之心。 “曹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縱身居高位,實是退讓不可守也,非有異心耳!”此事實重,荀彧直起身,斂了笑容,目色堅定,“彧雖不才,卻為漢臣。愿效曹公為明主,實乃敬他行事果決,有一掃寰宇之雷霆勢,為當世能臣。周都督何以以此大不韙之罪相加?” 周瑜眉梢輕輕一挑,忙道一聲不敢。 說實話,剛聽李睦說曹cao有不臣之心時他也覺得荒唐。曹cao此人,心思詭詐又極要面子,專權跋扈,鏟除異己,都是必然,但若說他不臣欲反…… 周瑜卻覺得他權勢再大,也絕不至犯下這種自毀后路的錯誤。 但李睦一句“他不為自己考慮,總要為曹丕考慮。他不想做皇帝,曹丕卻未必不想”仿佛黑暗之中驟然點亮的一星火光,令他猛然驚覺曹cao已快近半百之年。 荀彧和他一樣,目光都只放在曹cao身上,他以曹cao為對手,而荀彧以曹cao為主,他們都忘了一直躲在曹cao背后的公子丕。而李睦一心等孫紹長大后交權,故而抬眼就往后再看數十年,比起曹cao,她卻是將目光聚焦于顯然會成為孫紹最大對手的曹丕身上。 周瑜也不點破這其中的問題,起身長揖:“瑜得令君一諾,今夜便拔營北上,貿然而來,擾許都百姓心驚,兵馬徒奔,勞動令君遠行,實在慚愧?!?/br> 荀彧也沒想到他說走就走,竟真的只是來要他一句話證明曹cao無叛漢之心,真的要助曹cao襲擾袁紹后方。 微微一愣之后,連忙長身站起回禮:“都督有此擁立漢室之志,彧深佩君心?!彼乃伎b密,心念飛轉了數圈,也想不出不妥來。 周瑜原本就是佯攻許昌,實取鄴城……實撿便宜…… 本就是一片真心實意,當然沒什么不妥。 ☆、第一百三十一章 荀彧沉思片刻,他是當世智者,卻不是神算。以如今曹cao所占的局面及其處世的態度來看,確實看不出任何不臣的野心,所以周瑜此舉實在出乎他的意料。 但除此之外,江東軍的盤算他都能料知八九分。攻許都也好,襲鄴城也罷,都是想要在相持的官渡之戰中尋獲最大的利益。袁紹兵多將廣,但人心難聚,發現江東出兵,定遣使許以好處,避免兩頭作戰。而對于曹cao而言……他聽聞周瑜領軍到來,不也親來游說,甚至準備好了不等江東充作聘禮的糧草到達,就立即將曹cao之女送嫁,以示孫曹聯姻的誠意。不求同抗袁紹,只要江東持中,待曹cao頂過這一陣,袁紹兵力疲憊,自能出現轉機。 “夜色行軍終不利,都督若不以彧失禮,還請多留一夜,待彧攜資物犒軍?!痹B在許都內也定有細作,今日他出城,以及稍后犒軍的消息傳回袁營,緊接著再有周瑜襲鄴城,那就該輪到袁紹在官渡頭疼,進退兩難了。 周瑜朗聲一笑,朝荀彧深施一禮:“瑜北上時,我主有一言令我帶予令君。江東孫氏,永為漢臣,若有朝一日,曹cao心中再無漢天子之尊,我江東之門,隨時向令君而開?!?/br> 荀彧灑然一笑,對他而言,他素以漢臣為則,人所盡知,周瑜言指曹cao不說,就變成了離間之語。況且,他主孫紹年不過七載,縱使年少早慧,也不至說出這等話來。但于此時,他自然不會反駁。只朝周瑜再行一禮,告辭欲出。 不想周瑜目光微閃,忽地又出言:“公事既畢,瑜有一樁私事,不知令君可否垂聆相助?” 荀彧看他神色有些遲疑,不覺心中一動:“都督有何為難之事?但言無妨?!苯瓥|主弱臣強,孫權和周瑜之間的爭鋒,他也有所耳聞。 正暗思周瑜是否要提及此事,不想卻見他眼中情愫繾綣,笑意柔和:“拙妻愛香,卻又道世間香料多可為藥,為藥者又多帶三分毒性,不可胡亂混用,久聞令君擅調香,不知可有那與身體全然無害之香……” 套人情這一招,不僅僅只有李睦會用。周瑜與孫策少年相交,孫策為孫堅長子,故得繼其位而領其兵,而周瑜能于一眾老將之中掌重兵,立威信,只憑著戰場之功和與孫策的交情自然是不夠的。 荀彧這回是真的一點也沒想到周瑜所謂的“私事”竟是如此,愣了好一會兒,見周瑜神情誠摯不似作偽,才哈哈大笑:“好一個周公瑾,多少人道你風流人才,乃佳婿之選,卻不知你何時已暗地娶婦!” 他為曹cao謀定大事,若不知人,如何度勢?故天下英豪的出身來歷,性格為人,他都如數家珍。周瑜少年成名,才威震于數地,又屢次在曹cao手中討得便宜,如此人物是否成婚,他怎會不記在心上? 周瑜聞言只是搖頭,解釋道:“不瞞令君,瑜剛下了婚書,還未成禮……只此次兵事緊急,只得暫緩……” 饒是荀彧慣有應變之才,也不覺一時無語——還沒成禮,就一口一個拙妻了? 如今的年輕人…… 他頓了頓,搖頭失笑:“區區香料,不足掛齒。彧數年前為內子調得一香,適女子血脈調行,安神寧氣之用,有助經絡行暢,子嗣綿延。若都督不棄,我稍后就遣人送來?!?/br> 周瑜聽前兩句時還暗暗點頭,想到李睦又是焦慮勞神,每月還有幾天定要腹痛,他也私下里問過張仲景,得到的就是血氣不暢,內機不均,只能長期調養,少寒避疲的結論。荀彧的香料,聽著正適合她用。 但不想后面居然還有一句“子嗣綿延”,周瑜不由一愣,耳尖發紅。 過了皖城,就遇上了甘寧派來迎的兵馬。換馬上船,進入江夏地界。 文聘欲襲孫權換得扭轉江夏局面的機會而最終無功而返,州陵精兵全軍覆沒的消息在荊州掀起一陣軒然巨浪,燒在州陵軍身上的一把火,仿佛一直燒到了襄陽城內,主戰主和吵成一片。 劉表一時難斷,南郡與江夏相鄰的幾座城池已然率先爆發了數場小規模沖突。因而甘寧坐鎮陣前,沒有來迎李睦。 也正是因為如此,黃月英才得以見到李睦。 荊州幾大世族里,除了一貫沉默的龐家依舊沉默以外,原一直不合的蔡瑁與蒯良此番倒是出奇意料地都站到了相同的立場上。主張對江東應以安撫為主,若輕啟戰端,不能速勝,必是兩敗俱傷。到時候,待曹袁之爭分出勝負,荊州則無余力再與其周旋,甚至還極有可能引來益州劉璋的趁虛而入。 但以黃忠為首的黃氏一族卻是堅定請戰,奪回江夏。 黃忠與黃承彥為一族兩支,平日里雖交往不多,但畢竟都姓一個黃,黃承彥不理政事,但因與劉表連襟,黃忠雖在荊州的勢力影響遠不及此二人,但因這一層關系在,聲勢不小的同時,也把襄陽城里愈演愈烈的爭論引到了黃承彥身上。 州陵軍一戰后,李睦并沒有刻意留難徐庶,任他去留。徐庶回到南郡時,恰逢黃月英與龐氏的聯姻又被提了起來。 他本就不是安安碌碌之人,少年任俠的熱血沖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沉淀,卻于知道此事的一瞬間又冒起來。 因黃承彥極少參與族中事,故黃月英的教養也與尋常世族出身的女子不同。黃承彥僅此一女,從未有過用女聯姻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