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周郎[三國]_分節閱讀_106
書迷正在閱讀:我和死敵的糧真香 完結+番外、孽海(骨科1V1)、詭行天下、從弟弟到男友再到老公、快穿之女配上位記、重歸、每天懵逼全世界[劍三+修仙]、帶著男神穿六零、[修仙]頭疼每一天的少萌主、被我干掉的魔王來找我復仇了
不想平日里寡言孤直,見了周瑜就沒好臉色的顧雍卻有個樣貌如此清麗的妹子。李睦向她多看一眼,卻見那顧氏女一雙明亮的眼睛也正朝她看過來。目中的探究好奇被李睦一眼撞個正著,她也不尷尬,反而朝李睦抿嘴一笑,大方得體。 這個年代遵循周禮,男女不雜坐,不同用衣架巾櫛之類的約束其實并無太過之處,女子及笄許嫁后才有“非有大故,不入其門”的說法。 但李睦剛被人指著談聯姻,這會兒正清清楚楚地意識到她現在“算是男人”這件事,縱然對這女子第一印象極好,卻也只朝她點一點頭,不敢隨意搭話,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孫紹倒是瞪著眼,好好將她打量了一回。他父親孫策僅有一妻,又常年在外征戰,因而在他的印象里,見過容貌姣好的年輕女子并不多。除了眼前這個,似乎也只有李睦換了曲裾那一回了。難得兩人此時并肩站到了一起,小家伙看看這個,又偏過頭看看那個,若有所思。 “母親此言實在令兒汗顏?!崩钅啦恢缹O紹的小腦袋里正把她和顧氏女放到一起比較,順著吳太夫人的話請了句罪,又向顧姝道了聲謝。 吳太夫人笑著招手讓她在身邊坐下:“我見你行色匆忙,可是有事不決?” 顧姝聞言,極有眼色地連忙起身告辭。吳太夫人看她一眼,點著頭又往她手上輕輕拍了拍。李睦見顧姝又朝她看過來,心念一動,趕在她行禮前忽然開口,直言回答吳太夫人那句問話:“其實也沒什么要避人而談的,曹cao要與江東聯姻之事怕是立刻就要傳遍江東了。我兄妹二人的婚事雖是私事,卻也公事,故而來與母親商議?!?/br> 吳太夫人聞言不由大吃一驚。她當然知道李睦不能和曹cao聯姻,但這么提起來,難道就要孫芷嫁去曹家? 她知道亂世之中世族諸侯相互聯姻在所難免,但一下子獲悉自己千嬌百寵的小女兒就要聯姻遠嫁,第一個反應便是心中不愿,但反對的話到了唇邊,卻是舌尖發澀,又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然而抬眼卻看到李睦朝她眨眼,眼角的余光往顧姝那里掃了一下又一下,不由微微一愣,頓時反應過來。 李睦這句話根本就是說給顧姝聽的! 顧姝常常陪伴吳太夫人,固然是知禮知儀,卻又何嘗不是出于家族的授意?吳太夫人很清楚顧家要用這個女兒為家族找個強有力姻親的打算,但這種打算本就無可厚非,再加上她是真的喜歡這個性子溫柔,舉止大方的女娃。 故而……這一段媒,她原還準備做給周瑜的…… 周瑜與孫策情同兄弟,她居于舒縣時,更是可以說是看著這兩個孩子打鬧著長大的。如今周瑜身邊無長輩cao持,她自然是要多照拂著些。 但現在周瑜與太史慈幼妹的婚事天下皆知……顧姝當然是嫁不成了。 吳太夫人還正想要趁顧姝走后關照李睦在江東英杰之中留心看看,卻沒想到她自家的“兒子”在旁人眼里,也是一門“好親”。 她待李睦若己出,卻總要忘了她是個“兒子”…… 顧姝是典型的世家女子,溫柔端莊,教養有禮,她知道自己的婚事由不得己,但女子心中卻總有對未來夫君的期許。同樣是家族聯姻,若能得一人少年英武,俊朗謙和,當然要好過不解風情的粗莽漢子。 初見李睦年輕雋秀,翩翩風華,帶著孫紹一路行來甚至還照顧到小家伙的步速,若說是沒有多想,就是胡言了。 不過好在她也只是稍稍一想,李睦一句“既是公事,也是私事”,她素來聰慧,立刻就聽出其中的話外之音來。 顧家要聯姻,作為江東之主的孫氏自然也要聯姻,孫權也已經到了成婚的年紀,只不過他的婚事,縱然要聯姻,也將有更重的分量。 比如孫曹聯姻。 驅散旖旎之思,顧姝收攏心神,大大方方朝李睦和孫紹再行一禮,告辭轉身。 顧姝走后,李睦將方才曹使蔣齊之言一一轉告,斷言曹cao現在拿不出聘禮來,也明言她不打算將孫芷嫁往許都。 聽到小女兒不用此番聯姻,吳太夫人縱然心中松一口氣,卻不覺疑惑:“你不欲孫曹聯姻,公瑾以為如何?” 李睦正要回答,眼角余光忽地瞥到背光的曲廊里依稀有個人影向他們行來。他的面貌身形都隱在一片背光的陰影里。 目光輕閃,李睦的唇角就不自覺地浮現出了個笑意,跟著吳太夫人的話音重復了一句:“公瑾以為如何,自然是要問公瑾了?!?/br> 吳太夫人一抬眉,身后就有侍者來報周瑜求見,頓時心中了然,又不由被她這一番難得表露出來的小女兒神情惹得失笑。 周瑜上前見禮之后,見了李睦卻是哭笑不得——她拂袖就走倒是利落,他今晚只怕要挑燈迎客,府中無歇了。 “瑜欲調騎兵八百,借迎親下聘為由,奔襲許昌?!?/br> 李睦一晃神:“你說什么?你要偷襲曹cao?曹袁之爭……勝負難論……” 兵出許昌,乍一聽似是奇險絕妙之計,實則用處寥寥。曹cao定都許昌,就是要以此為支點將來南下荊州,如今江東軍已然進駐江夏,與劉表比鄰而居,再要許昌,除了徒增曹cao之敵,為袁紹做了嫁衣之外,又有何用? 她再不知兵事戰術,也知道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且不說一路的糧草補給如何保障,不提曹cao以許昌為都,其城池堅固,重兵幾何,只要曹軍之中有一二謀斷果決之人回過神來,只需以駐守在皖城以北的兵馬從后兜抄,就能輕易令這八百騎兵變作一支孤軍??v然打進了許昌,沒有后援,也會被慢慢蠶食拖垮。更何況,她心里清楚曹袁之戰雖然目前看來實力懸殊,但最終的贏家將是曹cao。 可偏偏又不能直說!這種時候,誰能憑她一句話就相信曹cao會在兵力和糧草供給都遠不如袁紹的情況下贏得官渡之戰? 只能說一句勝負難論。 周瑜心里當然也清楚曹cao會勝。袁紹尾大不掉,現在更有袁術入境,據他混在袁術親隨中送其到青州的細作回報,袁紹三子尚與長子袁譚相互爭鋒,為抗衡袁譚的長子地位,欲借袁術手中傳國玉璽為立,如今袁紹雖然兵鋒如虹,但蕭薔之禍,只在朝夕。 即便他真的攻破許昌,也扭轉不了這個結果。 而李睦能在徐州就想到用袁術做人情,還在特意追上來要他撤軍前留下伏兵,現在能看出袁紹的敗象也不足為奇。 但周瑜卻是想要趁著官渡之戰的機會,讓曹cao傷得狠一點,連同他將來攜百萬之眾引軍南下的氣焰也一并打掉。 只不過,他深知李睦對各地局勢看得極為透徹清楚,思慮敏銳,料敵算斷,更是時時有出人意料的準確。他的布局用意一旦和盤托出,只怕會令她看出些端倪來。 想到這里,周瑜不由有些猶豫。 ☆、第一百二十二章 “阿紹年幼,名望遠不及曹cao,縱然能劫得天子,也沒有足夠的威望執掌朝政,若是強行要學曹cao獨攬大權,則無異于將所有江東子弟架于火上?!崩钅酪娭荑ぢ冻鲞t疑之色,也不顧吳太夫人和孫紹就在身側,急切地扯住他衣袖,好像這樣就能阻止他出兵許昌的打算。 威望與名聲,在這個時代至關重要。孫紹今年不過七歲,這個娃娃主公若不是李睦和周瑜都擺明了力挺,根本就無法坐穩主位,更別提涉足朝政。朝中那幫士族出身的公卿大夫,可是連曹cao的帳都不買,時時刻刻有人想著跳反。也正因為如此,面對袁紹的挑釁,曹cao只能硬著頭皮應戰,他實在是退不起。 這樣的許昌,現在的江東如何能沾手! 漫天陽光經過湖面的反射在李睦眼中落下一片細碎的金芒,湛湛生輝,長眉微蹙,如湖心漣漪,周瑜原來想好的借口一時之間都變成了一片空白。 “襲許昌,只是要令袁紹覺得曹軍后方生亂,支撐不了多久,從而不遺余力地全力進攻,曹cao就算最終能勝,也是元氣大傷之后的慘勝?!蹦抗馕⑽㈤W了閃,他權衡了一下措辭,順著李睦對官渡之戰的判斷往下說,小心翼翼地避免透出曹cao此戰定勝的意思來。 看著李睦的眉頭漸漸松開,如釋重負般綻出個笑容,他想了想,又補充一句道,“官渡之后,無論是曹袁兩家勝負如何,勝者都將挾威南下,以圖荊州地。兩者相比,我寧可曹cao得勝。曹cao勢弱,驟然大勝之下必心生驕狂,欲挾官渡余威而匆忙南下,不諳水戰卻遠涉江湖……” 所以能被他在赤壁一把火燒得滿面焦黑! 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 這是就算后世那一部流傳極廣,幾乎潑了周瑜一身污水的演義也無法抹殺的赫赫戰績。力挽狂瀾,莫過于此。 李睦眼中發亮,看著周瑜的眼神幾近熱烈。這一戰之后,天下格局將定。而她不會像歷史上的孫權那樣借荊州于劉備,既然早知官渡之戰的結局,預先籌謀,江東大可借曹cao之勢奪下荊州,成就南北對抗之勢。 穿越至今,歷史的進程雖然多少確實因她發生了偏移,但這些變化對于天下四戰,烽火不息的局面而言,就好像滄海一粟,不值一提。除了袁術暫且逃得一命,除了江東擁孫紹繼位,歷史依舊按照它自己的進程滾滾向前。 先是出于自保,隨后再立足江東,李睦一路走來從來就沒有重寫歷史的野心,她只要周瑜不像歷史上英年早逝,只要太史慈得酬壯志,只要此生順遂,不經亂世飄搖,顛簸流離,如此而已。但如今歷史的拐口就呈現在她面前,一念之間,一個決斷,就能將歷史的走向徹底扭轉! 縱非她所求,她卻不能不激動! “如此一來,曹cao事先得知那支騎兵會出現在許昌附近,縱然會在城外布下重兵防守,但若是我們從許昌城門口轉向往鄴城,應該也沒那么惹眼了……”對于官渡之戰后袁紹的兩個兒子爭成什么樣,李睦已經記不得太多了,只隱約記得郭嘉遺計留書,曹cao圍而不打,二袁遂被心生疑慮的遼東公孫斬了送人頭示好。至于這兩人是怎么跑到遼東去的,她已然沒印象了。 但現在多了個袁術,袁紹死后必然會發生變數,若是那時候有一支江東兵馬在鄴城附近,那這個變數或許還能為他們所用。 當然,前提是這支兵馬的主將不但要有絕對的決斷和應變,更需要極為準確的形勢預判能力。 李睦沒去想細節,只是完全本著江東現在底子薄,袁紹則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說她劫富濟貧也好,趁火打劫也好,能撈則撈一把,哪怕只救回幾個袁氏麾下的謀士將領,也是好的。 殊不知她這趁火打劫,趁機撈便宜的打算卻令周瑜著實松了一口氣。因為他點這支騎兵最大的用意,就是要等袁紹官渡戰敗身死之后,等鄴城內袁氏兄弟反目時,救下袁紹的一線血脈,從而從背后牽制曹cao。 他正不知該如何向李睦解釋能提前預料袁紹會在官渡戰敗后立即身死,若袁紹不死,袁氏兄弟自不敢手足相殘,袁氏麾下的諸多將領謀士也不會明著各分陣營,那他這一支兵馬也就沒了千里奔襲往鄴城的必要了。 也正是他自有心虛之處,李睦又確實記不得袁氏兄弟的細節,兩人一來一去,竟都沒發覺在所有人都覺得曹cao會輸的時候,他們同時認定了曹cao官渡必勝有什么不對。 吳太夫人一手攬住孫紹坐在自己身側,看這兩人一言一語,從聯姻談到出兵,依稀又回想起當年她初時孫堅時的情景來。 當年已在吳地頗有薄名的孫文臺也是這般意氣風發,與她論及天下之勢。從江東一隅到萬里河山,言辭激昂,說要為漢室江山討逆,出兵定略,謀斷拼殺,建千古之功業,封王拜相,指點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