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這盛世美顏有何用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
書迷正在閱讀:致永生予你所愛、[位面]主播總是在穿越、胖子也有春天[重生]、[倚天]瑤光、穿進數學書怎么破、快穿之反攻你怕不怕!、穿越要刷好感度[綜影+末世]、[劍三]維以不永傷、The Turtle Dove~斑鳩~、他們都說我遇到了鬼
兩人可謂是神交已久了,齊涉江學過莫贛的唱段,莫贛也看過齊涉江的模仿,還夸獎了。這個夸獎不是普通的夸獎,對于當時的齊涉江,他的處境來說,其實挺有好處的。 “莫老師?!饼R涉江恭恭敬敬地問好,“早就該拜訪您了?!?/br> 如果說從八十年前算起,他年紀今天的臺上沒誰比得過了。但不可能從那時算,而且莫贛的確是專業者中的佼佼者,從業多年,齊涉江正因為有基礎才更知道他厲害,這份恭敬是實打實沖著他藝術水平的。 “小齊,我可是也仰慕你已久了啊?!蹦M玩笑道,和齊涉江握了握手,“對你今晚的唱段也很期待,我聽說你的選段了?!?/br> 齊涉江躬了躬身,笑著點頭,“這是曲藝界的盛會,所以我斟酌了很久,選了這段,您是前輩,您要覺得沒選錯,我心里才不虛?!?/br> 他大大方方認了,對自己的水平有自信,也聊起了今晚要唱的選段。 “我看你也不虛?!蹦M哈哈一笑,他看過齊涉江的錄像,那個范兒,不可能是怯場的,他舞臺經驗豐富,上眼一看就知道。 “這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不單是華夏曲藝愛好者幾乎都會收看,聽說因為你鬧的‘大新聞’,好多平時不看曲藝春晚的觀眾,也等著呢。那個《何必西廂》,哎,我家小女兒都一直放,還讓我學,給她配唱?!?/br> 這時候曾文和孟靜遠也來了,他倆也有相聲節目要表演。和莫贛,他們也是認識的,都是曲藝界的,雖說不同行,但類似這樣的場合,抬頭不見低頭見。 又因為有齊涉江這個紐帶,幾人也是相談甚歡。 此時現場觀眾已經陸續進場,曲藝臺晚會的觀眾名額,有內部家屬的,有老觀眾的,也有網上征集的。 今年網上征集的特別搶手——奔著來看齊涉江啊,就像莫贛說的那樣,因為齊涉江鬧的新聞,這一次的晚會關注度大大提高了。 不過那也只是一部分,大多數,還是曲藝愛好者。對于他們來說,其實也多少有幾分關注齊涉江帶著子弟書的亮相。 華夏千百年來,多少種民間藝術流傳,多得是斷絕的??梢哉f,有的藝術斷絕,那就是發展到頭了,人民群眾不愛了。 而子弟書,有內涵有底蘊,正式的說法是,太難學了,所以慢慢演化、失傳了。 從《何必西廂》的唱段來聽,倒是稱得上悅耳,但它有足夠的,像京韻大鼓、京戲、昆曲那樣經久不衰、使人熱愛至今的魅力嗎? 這個,還是要大家自己評判一下吧。 按理說,今晚齊涉江會把子弟書的精華唱段拿出來,他們拭目以待。 …… 演出服裝,今天齊涉江穿的是一身紅色繡花鳥紋大褂,很有春節的喜慶氛圍,也襯得更加唇紅齒白了,往后臺一站,路過的人就頻頻回頭。 穿的服裝和說相聲差不多,畢竟子弟書和相聲一樣,過去也沒有固定的演出服裝,和戲曲不同。演員只要穿得正式就行了,照他自己的習慣,當然是舍西裝就大褂。 《群英薈萃》這聯唱就在第二場,到了齊涉江所屬的篇章,導演一示意,幾十號人包括伴舞的,就上了臺。 舞美一如既往地充滿了年節氣氛,音樂聲響起,打頭的是一位京韻大鼓名家,穿著紅底的旗袍,一邊敲大鼓一邊唱起了京韻大鼓名段《風雨同舟》,唱罷一段,優美地撤步,轉到側邊。 后頭唱評彈的老師接著排眾而出,在舞臺中央,琵琶伴奏下細細唱來,與大鼓是截然不同的南方風情,溫婉動人。 一位位名家大師接龍聯唱,不同其他晚會,曲藝臺的晚會,是絕對沒有假唱的。 現場叫好聲不絕于耳。對曲藝愛好者來說,這真正是一場饕餮盛宴。 最后一位,就是齊涉江了。 臺下有人輕聲道:“這也算大軸了吧?” ——算不得正經大軸,就是聯唱里最后一個出來罷了。 最后一個開唱,曲藝臺應該是想推一推“子弟書”這項新評定的非遺傳承,但是,很多人想的是,齊涉江和他的子弟書,能接得住前頭那么多位大師嗎? …… 齊涉江抱著三弦站定臺中,臺下有沖著他來的觀眾報以掌聲。 他微微頷首,從容以對,左手按弦,右手行云流水一般快速撥彈,用輪指彈出節奏輕快連貫如滾珠似的樂聲,時而三指輪指,時而五指輪指。 就這段過門,唱詞還沒出來,懂行的已經連連點頭了。好弦子,好輪指。 輪指在三弦伴奏里是很少的,這原本是琵琶的技巧,無論是琵琶還是三弦,想練出這樣的輪指能力,既要下苦功還要有靈性。 而在齊涉江今日的唱段中,會有多處應用到輪指。他彈出了具有琵琶特色優點,又完全是三弦風味的感覺,手指交替快速撥彈弦絲,均勻不斷,如同一線串珠,叫人極為享受。 為了今天的演出,齊涉江考量許久,選定了《十問十答》這一篇子弟書的選段。 《十問十答》共有二十二回之長,說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國人物的故事——這也是齊涉江選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