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這盛世美顏有何用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
書迷正在閱讀:致永生予你所愛、[位面]主播總是在穿越、胖子也有春天[重生]、[倚天]瑤光、穿進數學書怎么破、快穿之反攻你怕不怕!、穿越要刷好感度[綜影+末世]、[劍三]維以不永傷、The Turtle Dove~斑鳩~、他們都說我遇到了鬼
第三章 齊涉江不是專業的大鼓演員,還真沒自創過鼓曲。老白之所以聽不出來,是因為他剛才唱的那一段,聽著有大鼓的影子,但其實根本哪種鼓曲都不是,而是子弟書! 比起鼓曲,他覺得子弟書的唱腔和這首歌更加般配。 “子弟書”是往日京城八旗子弟里首創的曲藝形式,因此而得名,題材、曲詞上比較文雅。 在齊涉江那會兒,會的人就極少極少了,基本消失在大眾視野,幾乎等同失傳。他也是機緣巧合,才從一名沒弟子的老藝人那里學來。 子弟書唱腔繁難,那老藝人都不是皆盡掌握,會的都教給齊涉江了??上R涉江還沒來得及收徒,就一命嗚呼了。 子弟書雖然失傳,但它有個別稱,叫“舊日鼓詞”。 什么意思呢?這里的鼓詞指的就是鼓曲。 后來的京韻大鼓、梨花大鼓、河南墜子等,在創始時繼承了部分子弟書的節拍、韻律、曲本和文本,所以子弟書才別稱“舊日鼓詞”。 子弟書可以算這些鼓曲的半個前身了,二者之間極有淵源。 鼓曲《何必西廂》原詞很多內容,包括唱腔其實就改自子弟書。 ——所以,不是齊涉江的唱腔像大鼓,而是大鼓像齊涉江所唱的子弟書! 至于弦師老白所謂穆派大鼓的影子,那就更簡單了。 子弟書和鼓曲發展過程中都吸收了戲曲的元素,齊涉江從小就正經坐科學戲的,同一個流派,能沒影子么? 到了歌曲末尾,齊涉江又續了兩句:“稗史觀來盡節義,新詞填去盡多情!” 同樣是出自子弟書,到此時他和樂師們好像已經達成了無形中的默契,互相配合,雖然素不相識,但曲本是有定式的。 到了末字,樂器只剩三弦,伴著齊涉江悠然的尾音,圓潤清亮的弦音滾滾落下。 老白收手,竟然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同時看到聚光燈下,齊涉江竟是回頭對他們的方向輕輕頷首示意。 老白等人也回以微笑,雖然大家一句話也沒交流,卻完成了一場漂亮的合作。 …… 演唱會結束,齊涉江本來想去找弦師聊聊天,但被夏李二人拖在后臺了,逃不過。 畢竟夏一葦和李敬都對齊涉江的表現很震驚,他們覺得齊涉江的狀態簡直就像脫胎換骨! 夏一葦出道這么久,她完全可以感受到齊涉江站在舞臺上的那種氣場,泰然自若。 相比之下,她剛出道那會兒絕對比不上,摸爬滾打好幾年后,她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至于涉江的唱功,大鼓演唱她懂得有限,只想著涉江可能是練習過,她更在意的是——這么說親兒子可能不太好,但涉江以前的表演是沒什么靈性的。 但今天,截然不同。 難道這就是一夜之間開竅了? 待到李敬告訴夏一葦,齊涉江是真心想說相聲后,夏一葦又懵了一下。 “涉江,看出來你喜歡這些……曲藝了,但是相聲不太適合你吧?!毕囊蝗敱容^委婉地說,“你可以出專輯啊,剛才那幾句就唱得很好?!?/br> 齊涉江反對,“那不是我老本行啊?!?/br> 夏一葦:“你入行沒半年,老本行是學生吧?!?/br> 齊涉江:“……” 齊涉江:“……對,我的意思是,我真心喜歡的事業?!?/br> 夏一葦連連擺手,“你剛剛參加節目時,還說要不靠我自己做個演員,你夢想也變太快了,再說吧?!?/br> 李敬也是這個意思,不過他更含蓄,“那咱們邊走邊看?!?/br> 齊涉江聽罷,只能道:“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會證明給你看的?!?/br> 日久見人心,今天時間比較晚了,但會有讓他們看到的時候。 夏一葦和李敬面面相覷,這孩子樣子是很真誠,但他們實在難以想象齊涉江去說相聲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