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劍三]武安天下_分節閱讀_386
申公豹頓時就松了口氣。 對于一個吃貨主公來說,沒有什么是一籃杏子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一籃李子。 隨手把兩籃果子塞進背包里,蘇云卿便先去拜見商容了。 嗯,不科學的世界就這一點好,不管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往背包里塞東西還是往外拿東西都不用擔心了,大家司空見慣。 蘇云卿不知道申公豹是怎么忽悠商容的,總之商容對蘇云卿態度還不錯,并沒有什么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情況發生,雖然蘇云卿請他做官他依舊拒絕了。 “老夫如今不過一山野之人罷了,只想安度余生,還請國師見諒?!?/br> 蘇云卿嘆了口氣:“既然先生心意已定我也不好再說什么了,住處我已經為先生準備好,太原地處偏僻一應東西恐怕不如朝歌繁華,倒是委屈先生了?!?/br> 商容并不在意這個,事實上他對蘇云卿給他準備的那個不大的宅院其實很滿意,這宅子不宏偉也不寬大,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稍微富裕一點人家所住的宅子罷了,屋子里的擺設用具也沒什么特別值錢的,總體裝修也不算奢華,總體來看實在是低調的很。 但商容很吃這一套,若是蘇云卿真給他準備個豪華大宅子那商容才不會住進去呢,畢竟他和蘇云卿非親非故,收下那樣的宅子怎么都不合適。 倒是現在這樣的就很好,商容也不覺得蘇云卿是苛待他,畢竟該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雖不奢華但卻十分精巧細致,比起金銀堆砌,這份細致的心意更加可貴也更加真誠。 蘇云卿倒是不耽擱,在商容落座之后便開口道:“還請先生見諒,雖然先生不遠再做官,但我還是有些事情想請先生幫我?!?/br> 商容大致也知道蘇云卿說的什么:“國師想請我在太原開辦書院教育弟子?” 蘇云卿點頭:“先生也知道,太原這地方偏僻又窮苦,一般人是不愿意來的,我自來了太原雖然安穩了地方,但在人手上實在是不夠用了,再加上局勢安定不過是基礎,若想百姓過上好日子,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這些僅僅依靠現在的這點人是遠遠不夠的?!?/br> 商容承認這一點,他嘆了口氣:“國師也是仁德之人,過去是我對國師有誤解了?!?/br> 他以前覺得蘇云卿抱著紂王和崇侯虎的大腿,又和費仲尤渾等人關系很好的樣子,恐怕并非什么良臣賢臣,如今看來這不過是蘇云卿的生存之道罷了。 蘇云卿也樂得商容這么想,她很配合的露出一絲苦笑:“讓先生見笑了,但若非如此,恐怕我也難以安心經營太原?!?/br> 她這樣十足十的博同情,商容之前一路已經聽申公豹說了不少蘇云卿的辛苦之處,一路上他也確實看到蘇云卿治理下的太原與崇侯虎管著的其他地方不同,蘇云卿到太原不過一年就能做到這樣著實不易,再加上他先前對蘇云卿的誤會,心中也有些內疚,因此對著蘇云卿便也好說話的多。 “國師安心,商容雖然年老,但幾個弟子還是能帶的?!?/br> 他自己雖然已經無心官場,但收幾個弟子,將自己的經驗心得傳遞下去,為蘇云卿培養些能用的人才,這他倒是愿意的。 就如同申公豹所說,商容雖然是主動辭官的,但他并不能說是完全甘心不問天下事更不管民間疾苦了。 蘇云卿當下起身對商容一拜:“我代太原百姓謝過先生了?!?/br> 又是一個大帽子扣下來,商容連連推辭表示為人民服務不辛苦。 于是蘇云卿很快說把商容隔壁的宅子也給他了,就改成書院,讓商容有地方帶徒弟。 只是回去之后蘇云卿卻對申公豹問道:“商容也就算了,你說點為人民服務什么的也能讓他愿意來,但陛下那里你怎么說的?” 紂王居然就這么任由申公豹把商容帶來太原了? “不過是說主公辛苦且治理太原艱難,需要有人可以請教罷了?!?/br> 申公豹面帶微笑,看起來不過是說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理由。 然而蘇云卿看看他又撇開眼。 信他這話才有鬼! 但不管怎么說,商容是留在太原了,這好處不是一點半點,先不說商容是真真正正做過首相的,做了一輩子的官,歷經風雨有的是才學和經驗,他說話絕不是紙上談兵來虛的,人家的每個字每句話都是金玉良緣,這樣的人帶出來的弟子自然比死讀書的更好。 另一方面,商容的名頭可比蘇云卿要大多了,蘇云卿雖然頂著個女媧弟子加國師再加太原侯的頭銜,但說實話尋常人并沒有多少認可她的,畢竟蘇云卿可不像姬昌那樣做出過什么大事業來,也沒有多年的信譽保障,總體來說大家都對她持懷疑態度。 因此蘇云卿雖然一直努力的招賢,但真正有本事的人其實輕易不會下決定的。 這其實很正常,越是有本事的人對自己的要求越高,但他們在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同時,對未來所侍奉的主公也是要精挑細選的,而一旦選定了,輕易便不會更改。 如果要舉例子的話,諸葛亮就是個典型嘛,若是沒有蘇云卿,那么他該是跟著劉備的,關于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那些事情,歷史不是特別差的基本都知道,比如三顧茅廬之類的。 劉備可以說是諸葛亮為自己精挑細選的明主,而一旦選定他便絕不更改,雖然劉備對他其實是個渣。 ……劉備是真的渣呀!剛把諸葛亮追到手的時候對人家小青年可好了,甚至直到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與諸葛亮都處在蜜月期,但之后呢?有眼睛的都能看見,劉備剛開始捧著諸葛亮,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但赤壁之戰以后劉備的大事小事,諸葛亮的影子頓時就淡化了。 尤其是劉備入蜀之后,比起小透明諸葛亮,其實劉備與法正的關系更加親密,完全是有了新歡忘了舊愛,轉臉就把亮亮小青年丟一邊了,即便后來諸葛亮給他做了丞相,但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卻一直沒能單獨開府。 作為一個丞相卻不能開府,這不是扯淡么! 但諸葛亮依舊沒什么特別的表示,一不哭二不鬧,老老實實的辦事。 直到劉備快死了,他把諸葛亮叫過來,然后啪嘰一下把自己的坑貨兒子丟給諸葛亮了。 于是諸葛亮就為了蜀漢的事業殫精竭慮奉獻了全部的人生。 從他二十多歲出山直到他死,這一路與劉備風風雨雨的,甭管劉備怎么著,諸葛亮從未改投他人。 不就為了四個字嘛,從一而終。 蘇云卿自己浮云了一下把諸葛亮弄到自己手底下了,真正接觸過之后才能明白諸葛亮這種人對自己的要求到底有多高,不僅才學高能力好,甚至在道德上他也對自己有著極高的要求。 不僅僅是諸葛亮,其實很多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如此,也就是這樣的人才能讓人用的放心。 蘇云卿知道這一點,所以當年她才不愿在張松剛到并州的時候勸說他為自己做事,她成全這些人在道德上的要求。 而這一點從古至今都是不變的,蘇云卿理解這一點,所以她也知道那些真正有才學的人是怎樣的心思,他們不會輕易決定自己的歸屬,但一旦決定了,便不會再改。 蘇云卿喜歡這樣的人,這種人比起紂王那群一言不合就大聲嚷嚷著‘良禽擇木而棲’又或者‘君不正,則臣投外國’的下屬要好多了。 大家都是要多年相處的,哪兒能事事順心沒點摩擦呢?有點不滿就嚷嚷,而不是尋求合適的方法解決,這也太坑了一點。 蘇云卿相信自己能做個好主公,但這話放三國世界她說出來眾人信服,天下之人也愿意投奔她,放在戰國也十分有分量,但在這個年代,蘇云卿根本不必說,說了也沒用。 但如今商容來了就不一樣了呀! 蘇云卿為啥心心念念著挖比干挖商容?不僅僅是為這兩人的本事,更為他們的名頭。 商容對于蘇云卿來說就是個招牌,她得到了商容的認同,就像是蓋上了一個檢驗合格的戳兒,以后就有資格說話了。 果然,大家聽說商容去了太原,便開始關注起太原來。 而對于蘇云卿來說,她作為主公的攻略技能向來都是滿級的,商容說是在太原帶弟子教學生,但沒兩年就讓蘇云卿給掰過去了,他的書院也從私人性質變成了官辦性質,并且名字也改成了太原書院,甚至就連商容本人也忘了當年自個兒說的不當官的話,他雖然沒真的去當官,但卻在蘇云卿手下掛了個名字,算是拿了個榮譽職位。 至于說對蘇云卿的態度?商容已經從一開始的不咸不淡變成了推崇備至。 在商容心里,蘇云卿已經是堪比姬昌的好諸侯啦! ……蘇云卿并不知道該不該為這個比喻而感到高興_(:зゝ∠)_ 但不管怎么說,這幾年太原的改變是實打實的,蘇云卿已經基本完成了她最開始對太原的規劃目標。 除了太原城本身以外,周邊的小村子發展成了小鎮又甚至是小縣城,原本無人的荒山野地也被開墾出來,成為了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太原真正的開始繁華起來。 蘇云卿對此還算滿意,這總算是讓她看到了一點后來所謂太原的影子了。 要知道這年代的封地……其實如果不是如同四大諸侯那種等級的話,其實大部分的封地也就是一個城池而已,雖然也包含其他地方,但要不是小村子,要不是荒地山林,這根本就是扯淡嘛。 蘇云卿覺得這就是在浪費呀! 于是這些年她很努力的擴大規模,鼓勵生產,鼓勵生育,鼓勵耕種,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工商業的發展。 要知道雖然后期重農抑商的政策是個坑,但是在早期生產力低下勞動力不足的時候,這真的是個明智的政策呀。 但對于蘇云卿來說,她不僅需要建立自己的農業體系,同時工商業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