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劍三]武安天下_分節閱讀_217
你看韓非他是法家,但是他的思想受到道家的影響也很大啊。 再說了,這年代撕逼情況嚴重,因為沒有一個統一天下之后定下的官方學說,大家都覺得別人是歪門邪道,別以為讀書的文人就都是謙謙君子了,這年代的讀書人個個都是撕逼大手。 當然,你要撕對方的學說,首先你得知道對方哪些地方是值得攻擊的呀,可你若想了解這一點,就必然要十分了解對方的學說,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的,一旦辯論起來立刻就會露餡。 ……所以說,這年代讀書人挺兇殘的,真的。 但也正因為如此,把法家當做必考科目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阻力,反正又不是要大家一起夸法家萌萌噠美的好像一枝花之類的,只是考考對法家思想的了解和見解而已,這一點大家都很熟悉嘛。 當然,也因為蘇云卿堅持各家的學說,只要是有用的都要有,因此秦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老師哪里找? 建個學館很容易,昭襄王劃一塊地方,秦人實在又勤勞,干活兒靠得住,很快就能建起質量合格的學館來。 但老師要怎么找? 法家兵家之類的秦國那是肯定不缺的,就算是如今幾乎已經銷聲匿跡的農家,仔細找也能找到蹤跡,墨家別提,黑社會隱藏的很深的,秦國肯定有,就看人家愿不愿意冒頭了。 可以說現在站得住的學說,還有生命力的學說,秦國努力一下都能找到,就算秦國沒有,去其他地方請也是能請來的,而且當初滅趙的時候其實也算是收獲了不少這方面的人才。 唯一的問題是,儒家哪里找? 現在儒家的地位并不如同后世那般尊崇,但儒家也算是目前來說比較具有實力的一派了,反正比越混越慘的墨家要強多了,可儒家和秦國算是天生的八字不合。 自從當世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前幾年入秦,但最后卻不歡而散之后,儒家便算是徹底放棄了秦國。 ……秦國用法家??!法家撕儒家撕的那叫一個兇殘! 蘇云卿覺得法家和儒家簡直天生一對,你看后來成為法家代表人物的韓非雖然也是撕逼大手,且徒手撕百家,但實際上撕的最多撕的最慘烈的……還是儒家_(:зゝ∠)_ 因此雖然當時荀子離開秦國的時候對秦國并無怨言,甚至這位值得敬重的長者還非常有胸襟的贊揚了秦國,但實際上儒家和秦國算是徹底掰了沒希望了。 如今要請儒家入秦,恐怕要十分艱難。 蘇云卿雖然派人去請了,但大部分比較有名氣的儒家學者都明確表示不愿意與虎狼之國為伍,然后非常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因此直到咸陽學館的第一批學子入學,蘇云卿也沒把儒家請來。 范雎對此倒是無所謂:“儒家那群人,不來就不來,你又何必掛心?依我看,他們不來反倒是好事,來了反而煩人?!?/br> 蘇云卿搖搖頭:“儒家雖然有不好,但也有好的地方啊?!?/br> 至少亂世之中用法家強國那是沒問題,可統一之后若還是只單單用法家治國的話,恐怕就容易出亂子。 儒家道家倒是好選擇。 當然,這也是因為這年代的儒家與后世的儒家,尤其是宋以后的儒有很大的不同,看了這年代的儒家,蘇云卿再回想一下當年課本上對明清時期一些儒家思想的介紹……好吧,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但蘇云卿覺得吧,明清時期的儒就算是孔子復生恐怕也是認不出來那是他的儒家了_(:зゝ∠)_ 這年代的儒生們也是個個兇殘的不行,文能提筆撕逼,武能拔劍干架的……讀書人_(:зゝ∠)_ 如果說后世的儒家漸漸把自己裝點成了一朵表面好看的白蓮花的話,那么這個時代的儒家……徹頭徹尾的霸王花??!哦,運氣不好的遇上食人花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無論現代人批評儒家有多少多少弊端,但在蘇云卿看來,此時多聽聽儒家的并不為過。 再說了,也沒讓儒家一家獨大啊。 不是還有個更加兇殘的法家在么。 可不管怎么說,范雎不愿意幫忙,蘇云卿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最后她干脆一下狠心,把后來韓非寫的幾篇站在法家角度徒手撕儒家的文章抄錄了一遍,然后直接命人給現在儒家公認的第一人,也就是荀子送去了。 ……最后她還表達了自己想請荀子入秦宣講儒家學說的愿望。 【蘇云卿你這樣真的確定荀子會來嗎?】 不會先被你氣死? “……試試看唄?!?/br> 反正現在也請不到人,再說了,只看當年荀子入秦的事情,蘇云卿覺得荀子的胸襟氣度都是很值得敬佩的,他不一定就會因此記仇不來。 而在等待荀子的時間里蘇云卿也沒閑著,她把大把的工作丟給了呂不韋,還美其名曰這是對呂不韋的鍛煉和培養,至于說蘇云卿自己? 在忙完了每天那些必須由她處理的事情之后,蘇云卿就在咸陽學館里晃悠,她還記筆記。 【你這是要干啥?】 系統可不相信蘇云卿這是突然想要好好學習了。 果然,蘇云卿隨口答道:“上次子楚不是說等再過幾年就把男神交給我教育嘛,我又沒教過小孩子,學武還好,學文我是真沒什么經驗,因此要早做準備啊?!?/br> 蘇云卿不由的想著,這次沒了被丟棄在趙國的幾年,嬴政可以說是從小在子楚的身邊長大,都說孩子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趙姬就不提,就算是子楚……蘇云卿真的不能想象嬴政擺出一副子楚的畫風來??! 所以說,養成男神這種事還得自己上手。 放心吧男神,我一定會把你培養的文武雙全,你的未來一片光明!lt( ̄︶ ̄)gt 【……呵呵?!?/br> 第123章 黨的光輝照我心 然而不管系統怎么鄙視蘇云卿,最后荀子還真的來秦國了。 荀子來了之后第一個見他的人卻不是昭襄王,而是范雎和蘇云卿,當然,不是昭襄王是范雎也沒差,誰不知道范雎是秦國丞相且深得昭襄王的重視和信任呢? 荀子來之前倒是了解過目前的情況,然后發現秦國這次可能是真的要接納儒家入秦。 秦國是目前最強大的國家,尤其是在滅了趙國之后,可以說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秦國相抗了。 因此如果儒家還想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張,那么能夠得到秦國的認同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說服一個秦國完全抵得上說服其他剩下的五國。 因此荀子入秦已成必然。 雖然前些年因為他入秦結果無功而返的事情儒家很多人現在不愿意入秦,但荀子本人倒是不介意,他本就是個心胸寬闊的人,在他看來,不過是在秦國用了法家之后他入秦想要推行儒家主張最后被秦國拒絕了而已,昭襄王一沒怠慢他,二沒辱罵他,更沒有什么人身傷害發生,最后也客客氣氣的把他送走了,這本就沒什么嘛。 再說了,荀子本人也非常贊賞秦國的法家,當然,荀子贊賞的不是秦法的嚴苛,他贊賞的是秦國實干強國的精神,且秦法雖然嚴苛,但實際上卻很全面,且正因為秦法嚴苛,所以敢于犯罪的人很少,這不僅僅是說普通人,就是權貴們輕易也不敢觸犯秦法,這一點可以說荀子只在秦國看到了。 至少在其他國家,法律總是要給權貴們讓道的,所謂法律其實就是權貴們一句話的事情。 總體而言,荀子對秦國的印象不錯,因此這次看到了希望他便再次來了。 此時雖然見他的人不是昭襄王而是范雎,但荀子也知道目前范雎才是主事人,那么他見范雎也很合適,再說了范雎為秦國丞相,讓范雎接待他也不算失禮啊。 可出乎荀子的預料,范雎只是與他客氣的幾句便不再說話了,正真主事的人反而是坐在范雎側面的蘇云卿。 看范雎垂眸不語一臉平靜的樣子,荀子立刻就明白這不是蘇云卿不知輕重貿然開口,這件事情上真正只掛名不管事的那個很有可能是范雎而不是蘇云卿。 想到這里,荀子對蘇云卿的態度立刻就更加鄭重了一些。 荀子本就是個非常有心胸的人,他并不覺得蘇云卿這樣一個后輩來與他談這件事情有什么不對。 他想讓儒家思想入秦,而蘇云卿是負責這件事情的人,他與蘇云卿談這事有什么問題嗎? 荀子也不愿意扯什么名望輩分,真要論起來他的名望資格都在蘇云卿之上,但這并不能代表什么,至少就事論事的話,荀子在這件事情上的地位與蘇云卿是對等的。 蘇云卿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因此對荀子也十分尊重,至少如果換位一下,她如果是這個年代土生土長的人,且取得荀子的名望地位,那么是一定會對這種情況有所不滿的。 只是,說起來的時候荀子卻先問了另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