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劍三]武安天下_分節閱讀_148
“我好像聽說韓遂都不要元直忙碌,整天就放假了呢?!?/br> “我好像聽說元直每天就聽曲喝酒看歌舞,給韓遂辦事拖拖拉拉呢……” 徐庶:“……” 你們別好像了! 徐庶覺得吧,他之前的感動全都白費了,這群人早就算計好了在這里等著他呢。 雖然大家都忙成天策時候他在涼州悠閑度日好像確實有點……_(:зゝ∠)_ 好吧,為了讓自己的小伙伴們平衡,徐庶很干脆的放棄了掙扎。 “說吧,要我怎么樣你們才滿意?” 聽到徐庶這話,大家都笑了。 “元直你這話就見外了,我們能要你做什么呀,不過是關心你一下罷了?!?/br> 這樣說著呢,那邊郭嘉就滿臉笑容的說道:“元直啊,看你離開并州的時間也不短了,我擔心你回來一下子不能適應,而且這期間確實發生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我看你還是先熟悉一下情況好了?!?/br> 徐庶突然有了一種不太好的預感。 果然,只見郭嘉指著不遠處的一大摞竹簡說道:“元直啊,這些就都交給你了,你先熟悉熟悉情況,不要嫌棄多,我這是擔心你在涼州待久了,手和腦子都生疏了,那多不好啊,給主公辦事哪能像給韓遂辦事呢,你說是不是?” 徐庶:“……” 他不就是放個假嗎!至于這么大的仇恨嗎?。ès‵口′)╯︵┻━┻ 第85章 司馬二達 然而事實上徐庶要加班倒不是真的因為仇恨大,而是蘇云卿這里的人手確實……又不夠了。 是的,蘇云卿多了個涼州。 涼州的面積挺大,然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涼州的環境復雜,一般人蘇云卿還真不敢派過去,于是抽調往涼州的大部分都是經驗豐富辦事能力強的。 關于這一點,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抽調其他地方的人手肯定要緊張,但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給了蘇云卿極大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如果人選掌握不好,很有可能會讓剛剛才安定下來的涼州再次大亂,而這次撕的可就不是什么韓遂馬騰了,這次撕的得是蘇云卿。 因此,為了保證涼州不出問題,抽調去涼州的官員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要往上提的。 雖然沒人樂意加班,可也不至于為了這點事情給蘇云卿拖后腿。 為主公分憂,為人民服務嘛_(:зゝ∠)_ 于是在不能拖蘇云卿后腿的情況下,對于自己的同僚們自然是能坑一個是一個。 然而不管怎么坑,在蘇云卿抽調了大量官員的情況下,各人手下帶的大部分都是新人,有經驗的都給抽調走了,至于說為啥不把郭嘉荀攸之類的抽調走……蘇云卿又不是傻! 要知道,雖然領導層很重要,可真正辦事的卻是中下層的官員,因此蘇云卿說是調人,抽調的大部分還是有經驗辦事穩妥的中下層官吏,至于說上層,照著正常的派過去就是了。 于是還留在并州的這群人手下目前要不就沒人,要不就換了一批新人。 對于目前的蘇云卿來說,除開涼州,其他地方她都已經占據了不短的時間,可以說都是有基礎且相對比較穩定的,那么在上層官吏妥妥的情況下,下面的人多換一些新人并不會造成什么動蕩,考慮到目前涼州的需求問題,她也就只能辛苦一下其他地方的官員了,這種時候自然不能做出上下一起換人的事情來,那是要出亂子的。 然而大部分地方換新人確實是沒問題,唯一的問題在于新人辦事不如老手迅速妥帖,很多事情老手們自己就解決了,新人卻少不得還要再向上請示一下,詢問該怎么辦,于是這也就造成了目前并州再次集體加班的情況。 不過這情況不會持續太久,蘇云卿在各地建立教育和人才選拔體系,這么長時間了也算是積累了一定的人才,且自從決定要取涼州,相關的準備就沒少做,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各層官吏的儲備,因此目前單純從數量來講還是能頂得住的。 于是大家只能一邊加班一邊苦中作樂的想著,再等等就好了,堅持過頭幾個月,等這一批新人都成長起來了,就可以繼續恢復正常的作息了。 好吧,話是這么說,但該有的壓力還是要有,典型的比如崔琰和陳群。 崔琰因為有識人之明且性格公正高潔,因此蘇云卿便把選拔官吏的事情交給他,而陳群則繼續做個風紀委員,哦不,是監察部長,這段時期如果真要說忙,那還是這兩人忙。 崔琰面對的是一堆嗷嗷待哺的部門,各處都說自己情況困難,都要求有選拔上來的人才優先分配,然而人就那么多,頂尖的就更少了,崔琰最近被各部門催的白頭發都冒出來不少。 陳群就更忙了,這一點根本就不需要解釋,如今人員變動和流動都很大,陳群是管著大家遵紀守法不要犯錯誤的,他的事情自然就更多一點。 當然,這兩人都是任勞任怨的類型,工作來了不叫苦不叫累,他們會以百分百認真的態度去完成每一項工作。 比如崔琰最近就對選拔人才這件事情抓的特別緊,他甚至親自到各地去巡查,若是聽到有賢名又不愿意出仕的還會親自上門勸說,這種精神實在是讓人敬佩的。 等崔琰在外面跑了一圈回來,他就給蘇云卿帶回來一大批的人才。 可當蘇云卿為此夸獎崔琰的時候,崔琰表現的卻并不十分高興。 這下蘇云卿就疑惑啦,她知道崔琰不是那種人家夸幾句尾巴就翹上天的類型,但也不至于在他付出了辛苦的勞動之后,得到上級的認同的夸獎還不為此有一點高興的吧?這種事,是個人都會高興的啊。 結果當蘇云卿問起來的時候,崔琰卻表現的有些自責的樣子:“我怎么能當得起丞相這樣的夸獎呢?我的工作做得一點都不好?!?/br> 這就是崔琰所認定的事實,他確實辛苦,但他認為自己做的還不夠好,這種時候就應該反思自己,怎么還能因為蘇云卿的夸獎而沾沾自喜呢? 可崔琰這話讓蘇云卿更加疑惑了:“怎么會呢?季珪你親自去各地招攬人才,并且能夠分辨他們的才能高低,然后將他們推薦給適合的人去做適合的事情,這樣的功勞難道還不夠大嗎?” 說起這個,崔琰卻嘆了口氣:“但最有才能的那個人,我卻并沒有能夠把他帶來主公這里?!?/br> 好吧,這事就要從崔琰的好朋友司馬朗說起了。 崔琰和司馬朗是好朋友,兩人沒事就一起約一下什么的,因此崔琰對司馬家還算是比較了解的,對于司馬家要說起來的話,這可真是個出人才的家族,嗯,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 后世對此有點了解的應該都聽過有司馬八達的說法,簡直就跟荀氏八龍似的,雖然不知道為啥都湊個八,但是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出人才! 這次崔琰想著司馬家那么多人才,他不管是出于何種考慮,哪怕單單只是盡自己的職責他也應當把這些人都推薦給蘇云卿。 然并卵,其他人都好說,因為司馬朗的關系,崔琰去勸說司馬家還是很有效果的,而司馬家也不是什么不食人間煙火堅決不入朝為官的家族,相反,他們是很愿意做出一番事業的,此時蘇云卿那里缺人,大家當然都很愿意來,要知道,除了大哥司馬朗,其他人要不就是沒官職,要不就是官職不怎么高,此時正有一個好機會,為什么不要呢? 然而事情偏偏就有例外。 在司馬家的一群人當中,要說崔琰最為看好的,那其實還是那個叫司馬二達,哦不,是司馬懿字仲達的,在崔琰看來,司馬懿聰明博學,做事果斷,可以說是司馬家的幾個兄弟當中最有才干的那個。 因此崔琰對司馬懿可以說是重點關注,然并卵,司馬懿并不愿意出仕,無論是崔琰勸說他,還是找他的兄長司馬朗勸說他,似乎都不太好使。 對于崔琰來說,這就是錯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這是他的失職,畢竟司馬家不是什么不出仕的家族,司馬朗也說司馬懿并非天生不愿意做官的,可見司馬懿不愿意來是有其他原因的,而崔琰既沒能說服司馬懿,也沒能弄清楚司馬懿不愿意來的原因,此時的他怎么有顏面去接受蘇云卿的贊揚并且為此高興呢? 聽到崔琰這話,蘇云卿果然不夸獎他了,甚至蘇云卿連類似于這并非你的過錯,就算司馬懿不來也不能證明你做的不好之類的話都沒有說。 著并非蘇云卿吝嗇又或者不近人情,事實上崔琰根本不需要蘇云卿說這些并無卵用的安慰話,對于崔琰來說做好了就是做好了,沒做好就是沒做好,他有自己的判定標準,并不需要其他人多加置喙。 不過即便不說,但蘇云卿確實覺得崔琰已經做的很好了,換個人未必能有他做的好。 只是說起司馬懿…… 蘇云卿皺了皺眉,她的歷史不好,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貌似所謂的曹魏政權并沒有持續太久就被晉給取而代之,至于說晉這個政權,就是姓司馬噠! 很顯然,姓司馬的搶了姓曹的手里的江山。 至于說司馬懿的名字,那也是很有名的啊,比如說空城計的故事蘇云卿也是聽過的嘛。 于是不管后來司馬家搶了老曹家的江山這事是不是司馬懿做的,反正跟他肯定是有關系的。 蘇云卿確實不知道司馬懿和曹魏政權最后到底怎么樣,也不知道司馬家是怎么把老曹家干掉的,但是做個簡單的推理,至少也能知道這肯定和司馬懿有關系,無論這個關系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所以說,歷史不好的就別穿歷史,蘇云卿覺得簡直糊涂的一逼,人家穿越能當先知,她穿越就只剩下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