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劍三]武安天下_分節閱讀_54
聽著蘇云卿的話賈詡一愣,隨即笑了出來。 蘇云卿的回答不是他所期待的回答,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回答實在是太好了。 勾心斗角的事情自然有他們這些謀士去cao心,而蘇云卿作為主公所需要的只有識人之明用人之智與容人之量而已。 若是完全沒有這樣的氣度,那么也就不用期待能夠做出什么樣的大事了。 “一切但憑主公決斷?!?/br> 賈詡毫無異議。 荀攸自然也是相同的想法,只不過他不覺得這是蘇云卿不智慧,相反,這反而是一種大智慧大氣量。 荀攸也總算明白了為什么并州那么多人,但丁原卻單單將并州交給了蘇云卿這個女子。 只因為這樣的膽識和氣量,就算是在尋常的男子之中也是極為少見的。 于是孫策的使者在接受了熱情的款待之后,在第二天帶著蘇云卿的親筆信回去找孫策復命了。 賈詡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勁。 “主公你笑成這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吧?” 當時蘇云卿在和孫策的使者聊天的時候知道孫策有個好友叫周瑜,來找蘇云卿就是周瑜給孫策出的主意之后,賈詡就覺得蘇云卿的反應有點奇怪。 然后蘇云卿居然真的親自給孫策和周瑜兩人寫信去了。 說實在話,這么多年下來蘇云卿雖然聽說讀寫都沒啥問題,但是要說那個字寫的能有多好那是扯淡。 所以這種事情大部分時候都是賈詡給兼職了,后來有蔡邕了,這事自然就是蔡邕的活兒了,畢竟蔡邕的字實在是漂亮的很,拿到哪里都不會顯得失禮,當然,荀攸也經常干這活兒。 這次本來賈詡都打算幫蘇云卿寫了,結果蘇云卿非要自己寫,好吧,寫就寫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只是孫策那邊是蘇云卿自己寫的信,袁術那里就得賈詡代勞了。 對于袁術蘇云卿并沒有什么興趣_(:3ゝ∠)_ 就在孫策的使者走后沒多久,再次發生了一件大事。 當然,這件大事是相對于整個大漢來說的。 董卓死了。 可董卓死了不代表這天下就太平了。 蘇云卿不知道遠在長安的司徒王允是用了什么辦法殺了董卓,但是她知道一點,王允自己離死也不遠了。 王允殺了董卓自然是好的,但是他不該在殺了董卓之后還將與董卓相關的一干人等全部下獄,甚至揚言要給所有為董卓做過事的人治罪。 這不是傻了么? 事實上因為董卓做事太過殘忍霸道,實際上很多人都為他做過事對他妥協過,但那不代表這些人就不忠心,更不代表這些人跟董卓是一路的,王允這個時候做出這種決斷等于說是把九成九的人都打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更何況,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王允手上并沒有真正的掌握壓倒性的兵權,而董卓帶去的西涼軍依舊是強勢的一方,比起那些因為種種原因為董卓做事的大臣,這些西涼軍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辯解的機會的,他們天生就是董卓那邊的人,王允此時放出這種一個都不放過全部都要治罪的話,實際上就是和這些軍隊作對。 這意味著什么呢? 這意味著只要有一人帶頭,那么這些西涼軍立刻就可以反叛然后將王允殺死。 這種就連蘇云卿都很清楚的道理王允像是看不見一般,他自覺誅殺了董卓就一切盡在掌握了,更何況天子年幼也是他說什么就是什么,王允覺得自己勝券在握。 可王允錯了。 果然,很快被王允逼上死路,揚言要全部治罪的西涼軍反叛,為首的李傕郭汜二人殺了王允之后再次挾持了天子。 長安和天子再次落入西涼軍的掌控之中,剛有安定跡象的大漢再次陷入混亂。 不過王允這事只能作為一件并不怎么重要的事情來看,事實上讓蘇云卿比較在意的是袁紹和曹cao的情況。 袁紹的冀州緊靠著她,正是她下一個要攻打的目標,而曹cao…… 不說其他,蘇云卿如果穿越一次連曹cao都不知道要重視的話,那么也就不用混了。 只是這兩家目前來說還是曹cao打的更順一點,這似乎也說明了曹cao和袁紹兩人的高下。 袁紹對青州用兵所面臨的最大對手應當是青州黃巾,可以說黃巾之亂過后青州一片狼藉直到現在也沒能真正的平定青州黃巾,而青州黃巾數量也是個大問題,粗略估計能有上百萬人,這實在是一個非??膳碌臄底?。 當然,如果考慮到黃巾并不是正規軍隊,而是連帶著一家老小一起算的話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無論如何黃巾實際上不過一群亂軍而已,占據青州這么多年這些黃巾的日子也不怎么好過,他們很多人說是兵但實際上連一身盔甲又或者合手的武器都沒有,實在不像是什么軍隊的樣子,因此在蘇云卿看來打青州相對而言應當比徐州容易不少。 徐州和青州完全不一樣,徐州之主陶謙本身就算是個非常不錯的地方官,再加上徐州兵也是天下知名的精兵之一,可以說打徐州和打青州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可偏偏看起來很好打的青州袁紹打的十分艱難,可以說是舉步維艱,而看起來很難打的徐州……好吧,實際上也確實很難打,但相比起袁紹,曹cao看起來似乎并沒有那么苦逼。 或者說,曹cao的小日子其實還不錯的樣子。 對此蘇云卿倒是不覺得這是個很讓人意外的事情,袁紹那坑貨……怎么說呢,也就比袁術要好了和曹cao根本沒法比。 袁紹這個人若是在和平年代繼續讓他的家族變成五世三公那是沒問題的,可偏偏現在是亂世,袁紹并不是一個適合亂世的人。 遇到問題的時候曹cao顯然更有決斷一點,同樣是手下一堆謀士,袁紹的謀士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各自意見不同一人說一個道理袁紹就沒辦法了,典型的就開始犯糊涂不知道選哪個,但是他偏偏很喜歡那種謀臣將士共聚一堂的感覺,或者說這樣做顯得比較有名士風范。 說白了就是裝逼撐場面嘛。 曹cao則不同,曹cao本身就十分有決斷,他手下謀士也很多,但無論手下的意見是否統一曹cao都能拿出辦法有自己的決斷。 或者說,曹cao是那種我要做一件事情,你們給我去想辦法的人,而袁紹則是,你們看看我做什么事怎么做比較好,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呀。 一個有明確的目標和目的,另一個……全聽別人忽悠。 “所以說,如果我的目標更大一點的話,那么日后曹cao當為我的勁敵?!?/br> 至于說袁紹,蘇云卿只字未提。 這并不是一個真正能夠成大事的人。 袁紹或許會是一個有實力的對手,畢竟他雖然糊涂可卻不是真正的傻逼,但袁紹的危險程度遠比不上曹cao。 不過那都是以后需要考慮的事情了,此時蘇云卿正盤算著什么時候去打冀州呢。 等袁紹和青州的黃巾撕的兩敗俱傷之后她也就該動手了,而并州也修養的差不多了。 另一邊的孫策在長久的等待之后終于等來了使者的好消息,或者說這完全算的是驚喜了。 蘇云卿不僅答應幫他甚至愿意在孫策離開袁術之后為他提供庇護,這正是孫策所迫切需要的。 原本周瑜說服了自己的叔父在孫策離開袁術之后為孫策提供駐兵的場所,但周瑜的叔父也不過是個太守,他所能給予的幫助其實有限,更不要說如果袁術惱怒,其實周瑜的叔父并不能對抗袁術,即使袁術在蘇云卿的眼里并不算什么,但對于只是一郡太守且手上兵力有限的人來說就不一樣了,蘇云卿手握兩州之地說話的底氣自然要更足一點。 而現在蘇云卿愿意接納孫策那就最好了。 周瑜還是很高興的,他當初建議孫策去找蘇云卿也不過是碰運氣,而現在蘇云卿真的愿意接納他們,這種事真的只能用驚喜來形容了。 只是孫策尚有疑慮:“雖然我已經決定去并州,但那位蘇州牧真的會善待我嗎?” 袁術也是一州之主,還是孫堅的舊主呢,結果就那么對待他,孫策很擔心去了蘇云卿那里也會有同樣的待遇,雖然按照之前周瑜給他的分析來說怎么壞也不會比袁術這里更坑爹了。 周瑜對這個問題倒是不擔心:“那位若是袁術這樣的人,那就不會接納你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