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位卑未敢忘國優(2)
就在宋江和燕青光顧鎮安坊不久,馬擴請求一見,師師興奮得不能自己。 馬擴求見師師的真正動機,也是想通過師師對趙佶施加影響,盡早做好抗抵金國的準備。 馬擴走進師師的房間后,師師一下子驚呆了,她沒想到馬擴只有二十七八歲,是那樣的年輕,而且長得剽悍英??;說話很有條理,但很拘謹,一看便知不是拈花惹草的主家,而是堂堂正正的男子。 從馬擴嘴里,師師知道國家已是四面楚歌,興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正在虎視眈眈,準備對中原發動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 時局的發展證明了馬擴確有遠見。第二年,金主下詔攻宋。 十月間,金將完顏宗翰率部破破朔、武等州縣,進圍太原府;童貫大軍慘敗,逃回京師。 另外一部金兵在完顏宗望率領下攻燕山,宋將郭藥師投降。 緊接著,金兵派使至汴梁,要趙佶割地稱臣;趙佶十分難堪,派使上金國求和。 軍事上的失利,已是趙佶心灰意冷,接著天災旋踵:京師、河東、陜西地震,宮殿門戶皆被動搖。熙和路亦地震,蘭州甚至發生地裂,陷數百萬家。 趙佶認為這是上天對他的警告,不得不禪位于太子趙桓。 趙佶成了太上皇退居于太乙宮,被尊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 對于趙佶的遜位,坊間有幾個版本,吳國未必亡于西施;唐政并非壞于楊貴妃;徽宗的遜位其實和李師師一點關系也沒有。 但有史以來,人們寧愿饒恕亡國壞政的帝王,卻不能寬恕受盡凌·辱的女人。 師師憂心忡忡,似乎感到一場災難就要降落自己頭上;而她沒想到,災難會來得這樣快。 徽宗遜位的第二天,鎮安坊便莫名其妙地著了一把火,要不是營救及時,恐怕就要殃及四鄰。 那時候,師師和翟佬全都在睡夢之中,那火便熊熊地燃燒起來了,看樣子,完全是人為,倘若不是人為,設有門子的鎮安坊是不會半夜三更著火的。 師師明白了,縱火者是沖她來的,他們早將她看成紅顏禍水,不送入火海絕不罷休。 不是嗎,在鎮安坊著火之前,就有難于入耳的吵刮聲傳進師師耳朵;不少巨僚腐儒說她是敗壞朝綱的“妲己”,不除掉心中不快。 所幸的是大火剛燒起,便被火情巡查警發現,巡警敲鑼打鼓,喚醒街坊百姓,大家提盆拎桶,將火撲滅。 師師萬分感激,倘若大火燃燒起來,不僅會燒完鎮安坊,翟佬和姐妹們將會居無定所;還會殃及四鄰八舍,甚至整個汴梁城。 事情過去后,翟佬和師師在醉月樓設宴答謝舍生忘死救火的官兵。 官兵們很激動,激動的原因是他們能親眼目睹一次汴梁城的紅妓李師師。 為了使官兵酒足意飽,師師當場獻藝,用蛇跗琴彈奏了一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中國十大名曲之一,用蛇跗琴獨奏,更能彰顯出樂章的激烈和震撼人心。 琴聲忽而快,忽而慢;忽而強,忽而弱;深刻表現出公元前202年楚漢雙方垓下決戰的情景。 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于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 一曲《十面埋伏》,演奏出師師此刻的心情心境。 滅火官兵一個個瞠目結舌,他們是下層人物,從來沒有聆聽過這樣扣人心弦的琴聲。 官兵頭兒激動不已,對李師師躬身一禮,道:“感謝姑娘恩施!我們兄弟不禁目睹了您的芳容,還當面領略了您的琴藝,真乃三生有幸!” 師師道個萬福,說:“感謝的應該是你們,如果沒有你們及時趕來滅火,師師和鎮安坊恐怕早就化為灰燼!” 兵頭兒笑道:“這是朝廷恩德,我們只不過跑跑腿兒罷了!” 說的也是,徽宗皇帝重用jian臣,貪圖安逸,對城市防火卻很重視,下過幾次詔命,建立京城消防部隊。 汴京城才有了每坊、每巷三百步許,設消防軍巡鋪房一所,鋪兵五人的建構。 建構成規模后,對消防官兵嚴加訓練,落實職責:每晚必須巡邏,并于高處砌筑望火樓,由專人堅守崗位,于樓上眺望城市四方;一旦發現火情,立即發出警報,迅速撲救。 汴梁的消防部隊,恐怕是有史以來建構最為專業的滅火部隊。 北宋以后的南宋,也在京城臨安組建了消防部隊:官府坊巷,近二百步,置一軍巡鋪,街道上主要地段設有防隅官房,筑建望火樓20多處。 臨安全城的“防隅巡警”有2300人之多,這使消防機構更加完善。 鎮安坊的大火事件后,翟紅巾xiele膽,這個在渭州城風光八面的老鴇,整日處在驚懼之中,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態。 沒有人時,翟紅巾總在心中念叨:京城和邊關就是不一樣,在邊關想不到的事情,京城里卻頻頻發生。拍黑磚、打悶棍者比比皆是,不知什么時候又對鎮安坊動手。 惶急不已時,翟紅巾要李師師去找張迪,在太上皇面前說個情,震住那些不放過鎮安坊的僚臣儒霸。 師師把眼睛看著遠處不說話,她是清白無辜的,耿耿此心,可質天日。 她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死,卻不愿給后世留下狼藉的壞名聲。 皇帝敗壞政局,憑什么要讓一個女人去背過?皇上遜位,那是形勢所迫,大臣們不滿;為什么要殃及一個青樓女子…… 翟佬見師師不言語,在一旁急得團團打轉。 師師道:“mama就不要指望官家了,他現在退了位,說話能有幾個人聽?我們還是自己想辦法吧!” “自己想辦法?”翟佬道:“自己能有甚辦法!” 師師見翟佬這么來問,眉頭蹙成一疙瘩,就在這時,馬擴來了…… 馬擴的到來,無疑是翟佬和李師師抓住一根應急的救命稻草。 因為馬擴的著名度在京城很高,他的二次光顧,暫時威懾住了想對鎮安坊下黑手的大佬們。 李師師十分高興地想留住馬擴,然而令她吃驚的是,馬擴一身戎裝,似乎接到出征的命令,是來和師師道別的。 師師一陣難過,淚花子在眼眶里打轉兒;只和馬擴見過一次面,師師已將他看作親人。 在這個世界上,師師已經沒有親人,要說有的話,那就是翟佬、趙佶和馬擴。 翟佬是老鴇,這個親人的水分有多大,師師心中明白;趙佶是皇上,盡管已經退位,可那個皇宮,師師是不能去的;這個親人也有點生分;只有馬擴,師師似乎才感到還能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