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
“掛在這兒是不是挺好的? 當時老爺子很是下了些本錢做的匾,沒用多久,還很新呢?!?/br> “不行,不行,”小郭再三搖頭,“趕緊拆了匾,興慶和,一聽不知道是什么店。 還是用我起的名,‘多寶齋’! 這才是古玩店的名字呢?!?/br> “現在重新做匾來不及了!” 玉楠就說: “明天就要開業了?!?/br> “咳! 要不是我家老爺子病了,怎么也不能讓你一個人張羅開店,弄得四不像?!?/br> 小郭無奈,一腳邁進店里,卻又叫了起來,“店面怎么這么??!” 轉頭問玉楠,“不是說三間屋子的店嗎?” “原本是三間店面的,都怪我爺爺,非要分給我meimei一半兒?!?/br> 王玉楠便向魯盼兒努努嘴,“那半間店面就是被她占用了?!?/br> 玉楠不知是不會說話還是故意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推,魯盼兒豈能讓他如愿,便半開玩笑地說: “你們家的鋪子,我哪里能隨便占用? 我可是正而八經交錢租的!” 小郭一向最精明,且他亦知道王家的事,馬上猜到了幾分,“你爺爺的房子,他愿意給誰就是誰的,租出去也與你無關——既然只有半間,你怎么不告訴我? 我們再選一間大鋪面不就好了?” “咱們不是早說好了,我出鋪子,你給我一成的股?” 王玉楠就說: “現在鋪子都準備好了,你可不許反悔!” 小郭看到面前的鋪子確實有心反悔,但這段時間他在老家,玉楠已經將鋪子布置好了,縱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此時也只能答應,“一成就一成吧,不過生意上的事都要聽我的!” “那是自然!” 玉楠趕緊陪著笑答應了,帶著幾分得意地向大家說: “你們進來看看,很不錯吧?” 店里裝修的確不錯,地面上鋪著紅色的地毯,墻壁雪白一片,新打的赭紅色木架上擺了許多古玩。 小郭告訴楊瑾,“從今年開始,我們新收的東西沒再賣給文物局的收購點,都在這里了……” “收購點兒給的價太低了! 轉手又高價賣給外國人,”玉楠哼了一聲,“所以,我們不如直接賣給外國人掙錢呢!” 魯盼兒就不懂了,“可是文物能賣給外國人嗎?” “一般的文物都是可以的,國家有相關的規定,”小郭早把這些弄清楚了,“而且,我們也對國內的買家?!?/br> 笑吟吟地指向楊瑾。 這些年,楊瑾在小郭手里買了不少古玩,也將志同道合的朋友介紹過來,他們也成了小郭的客戶。 但是呢,魯盼兒并不覺得古玩店的生意能好,畢竟,肯花錢買文物的能有幾個人呢? 只是,話是不能亂說,魯盼兒便笑,“以后啊,他再到霓裳羽衣店一定是順路了!” 楊瑾和小郭都被逗笑了。 玉楠便催,“你們瞧店里的東西擺得怎么樣?” 小郭走了一圈,“這只銀釵是民國的,放在明代這堆兒不大合適;這兩個瓶子不是一對兒,要分開擺……” 說著調整了幾處,又笑著轉向楊瑾,“你幫我瞧一瞧,還有哪里不夠妥當? 若是開業時被人看出錯來,我們的店就成笑料了?!?/br> 楊瑾便指了門口石臺上的鏤空粉彩花鳥瓶,“這處還是換一樣別的吧?!?/br> 進了古玩店,正對面的就是這個石臺,也是整間店最顯眼的地方,玉楠特別挑了店里最好的花瓶擺上,此時便道: “這可乾隆年間的瓶呀!” 小郭也有些急了,“難道是假的?” “也假也不假,乾隆年間不錯,但卻不是官窯出品,而民窯仿了官窯燒的?!?/br> 別看年代一樣,民窯的磁器比起官窯的來,就差得遠了,這瓶也就算不上珍品。 可是這個最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擺最好的器物,代表著古玩店的檔次,小郭將花瓶挪到一旁,又問: “擺哪件合適呢?” 魯盼兒雖然是外行,但在家里見得多了,瞧著架上雖然琳瑯滿目,覺得都不過爾爾。 果然楊瑾搖了搖頭,“還有別的嗎?” “都在這里了?!?/br> 玉楠回答。 小郭便打開身上的挎包,從里面拿出一個白瓷小碗。 “我走的時候,老爺子給的,你看怎么樣?” 不到巴掌大的一個小碗,胎薄體輕,乍看竟有些像玉石,似透非透,碗上刻出一片片花荷花瓣,未描任何顏色,卻十分生動,素雅恬靜,精美異常。 “‘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阋钥盀殒偟曛畬毩??!?/br> 楊瑾贊了一聲,“就擺這里吧?!?/br> “我出門時老爺子非要我把這個碗帶著,現在我才明白?!?/br> 小郭感慨一聲,“他一定知道我這么多年沒留下一件像樣的東西,特別給我拿來撐撐場面?!?/br> “其實這次他生病,就是因為我辭職氣的?!?/br> “聽說我要開店,又怕耽誤事兒,一定要出院回家,讓我趕緊來北京?!?/br> 郭叔總是生小郭的氣,但總歸還是心痛兒子,楊瑾便說: “這是郭叔心愛之物,輕易不要轉出去?!?/br> “我知道了?!?/br> 魯盼兒也提醒小郭,“不如在這石臺上加一個玻璃匣子,再將定窯碗放進去,既不影響大家欣賞,也免得不小心碰撞摔壞了?!?/br> 玉楠搶在前面點頭答應,“這東西既然如此值錢,是要小心?!?/br> 第209章 無人應聲 興慶和開業了。 鋪子小小的, 顧客也不多。 看起來冷冷清清的, 可魯盼兒知道他們的生意很是不錯。 畢竟鄰居, 魯盼兒坐在店里就能看到進興慶和的人,一類是送貨的,他們在鄉下收到古玩, 送到興慶和,小郭會挑好的留下, 給的價當然要比文物局高一些;還有一類是外國人, 由翻譯帶著, 來買中國的古董。 薄薄的墻并不隔音,有時魯盼兒還能聽到外國人、翻譯和小郭的對話。 帶外國人來的翻譯應該是得了小郭的好處,總是熱情地幫小郭向外國人推銷興慶和的古玩。 一個文物局收購點只出五元錢的瓷碗, 外國人至少要花一百元才能買到。 這利實在太高了! 自家一件毛衫只能掙三四元錢, 最多的還不到五元呢。 魯盼兒回家免不了與楊瑾嘀咕幾句,“這生意和生意真不一樣??! 興慶和做一筆生意,差不多就能掙百八十元錢?!?/br> “他們的利還不算大的, 過去古玩界有一句話,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你想想這是多大的利?” 魯盼兒呆了,“一筆生意吃三年? 那是多少錢的生意??!” “要么, 我們魯老板也改行做古玩生意?” 楊瑾就笑。 “我家要是開古玩鋪子, 一定能掙許多錢?!?/br> 魯盼兒抬眼看看滿屋的擺設, “隨便一樣就是鎮店之寶, 都能標一萬元錢的價簽?!?/br> 小郭給宋定窯蓮花瓷碗標了一萬元的價簽,每每有閑人隨意逛逛進了興慶和,見到都會嚇得立即退出來。 “我們家的這些東西,拿到店里一分錢也賣不出去,”楊瑾笑著告訴她,“這些都是不允許出海關的?!?/br> “那個定窯蓮花瓷碗也一樣?” “對,所以小郭才標了一萬元錢,外國人就是想買也不能買,中國人多半買不起?!?/br> “這里面的彎彎繞繞還真多?!?/br> 魯盼兒一笑,“我還是專心做自己的服裝生意吧?!?/br> 不過,她又有一件事與楊瑾商量,“這次玉楠把趙老板趕走,倒提醒我一件事兒,我想把郭家的鋪子買下來?!?/br> 無論是開裁縫鋪子還是做服裝生意,有一批固定的老顧客很重要,魯盼兒先后搬了兩次家,每次都有生意嚴重下滑的經歷。 眼下霓裳羽衣做得不錯,在附近已經有了很好的名聲,她正要繼續做下去。 雖然自己與郭家相處不錯,眼下郭家也沒有收回鋪子的想法,但是,如果他們要收,自己還真沒有什么辦法。 王玉楠與趙老板打架的事,楊瑾聽魯盼兒講過,明白她的擔心,“你可以問問郭家,看他們有沒有打算賣掉鋪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