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朗臺伯爵閣下_分節閱讀_182
對這種發展,有些人樂享其成;但同樣,也肯定有人坐不住。至少,原本胸有成竹的米歇爾坐不住了。 在維克托等人的推動下,英法達成了合作關系。他知道這回事,一直都知道,但根本沒當回事。他以為這就是個經濟層面上的東西,充其量是一種國際關系的緩和,沒想到它深深地影響到了將來國內的政治格局—— 瞧這風頭,某些人已經要把阿圖瓦伯爵徹底推下去了??! 其實米歇爾不關心保王派的未來,但他不得不介意他不在那些“某些人”之中。他原以為他已經把維克托的一舉一動都收入眼里:瞧,就連對方的那點小心思,他都注意到了、并能加以利用呢! 可事實證明他肯定還是遺漏了什么,關于維克托所能做到的事情以及所需要的時間估計……相比于情書,這些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就算老jian巨猾如米歇爾,也不得不承認,他這次算錯了賬。他只算到了國內,為了自身能得到的最大回報,拒絕了羅斯柴爾德?,F在看起來,這絕對不是個明智的選擇。他忽略了更大的背景,也忽略了其他人;為了一時的利益,他竟然無視了后面可能有的更大危險!若是早知道的話,聯合羅斯柴爾德,也許還能把事情都推到對方身上去呢…… 仿佛是要給這個風雨欲來的七月再添一把火,月末時,又有大事發生了—— 第129章 美國使團訪法,為首的正是國務卿亞當斯! “這可真是個繁忙的七月;”就連最見多識廣的巴黎人都這么說,“英國人走了,美國人又來了!上頭那些令人尊敬的老爺們,真的能忙得過來嗎?” 但實話說,這么官方的行程,當然有預兆。 在利物浦伯爵帶著人從倫敦動身往巴黎的時候,這消息就已經從英國傳遞去了美國?,F在距離英美戰爭不超過十年,兩邊明里暗里依舊都在較勁——在西半球的殖民地問題以及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上——當然非常關注對方的動態。 好端端地,一向自詡日不落帝國的倨傲紳士們竟然如此大動旗鼓?上至首相,下至郡守,隨行人士里還包括全英國最赫赫有名的金融家和企業家,難道都是去法國的巴黎和鄉下度假去的嗎? 用通俗的道理來說,無利不起早。美國人覺得英國人一定是為了某些法國人許諾的好處才這么積極,又或者至少保證雙方都能從中獲利! 而英法加強合作,對美國來說絕不是個好消息——誰也不愿意坐視自己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也就是在前幾年,英法還在遠東的某些地域問題上起了摩擦,到今年就搞成了蜜里調油的版本? 不管英國和法國兩邊誰在這種合作里得到了更大的好處,美國都不能坐視不理。 要是法國也在政治立場上朝著英國靠近,那他們在北美的發展前景豈不是非??皯n? 就算退一萬步說,美國國內也需要發展。英國人能看出法國人的實用工業技術已經開始有躍居世界前列的預兆,美國人當然也看得出。而美國人所需要的,正是各種能推動國內經濟的實業!無論是棉花還是鋼鐵,無論是輕工還是重工,他們都不能忽略! 這時候,就算法國人不去找美國人,美國人也會自己找個理由靠上來,為的就是微妙的平衡,不論是政局還是經濟。 所以,在得到了總統的默許之后,亞當斯就自己組織了一下使團成員,把擬定的名單發到巴黎。這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信件到達時,大多數法國內閣成員和英國使團成員還在東部的埃佩爾納。 對于這種發展,法國內部樂見其成。因為雖然以維克托為首的考察團在美國的旅程一開始并不算順利,但結果勉強能算對得起預期。 舉個最大最典型的例子,夏爾從美國南部種植園里訂購的大批棉花一路順利地跨越了大西洋,到達了埃佩爾納的紡織工廠。而且正因為是從西部港口靠岸,沿途正好給運輸業帶來了貨物與利潤。對夏爾即將在西北地區設立的新工廠來說,更是快捷便利。 但不管再怎么說,這樣得來的棉花成本都要比本地的成本高得多,能賺到的就減少。同時眾人卻看見,就算如此,夏爾的工廠依舊維持著它一貫的高工資和高績效,資金周轉根本沒有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 “您聽說了嗎?我們年輕的葛朗臺伯爵閣下、新上任的財政大臣,馬上就要進軍西部了!”人們紛紛竊竊私語,“從塞納河谷到盧瓦爾河谷再到加龍河谷,都已經留下了他的足跡;總有一天,羅納河谷也會籠罩在他的光輝之下!” 如果說以前商人們都是在人力成本以及運輸方面節約出利潤的話,現在他們就知道,最大最關鍵的部分根本不在這兩塊兒—— 沒錯,如果節省著花錢的話,攢下的就會更多;但光省是沒用的,因為這有個局限,就是最多不超過掙的錢;要打破這種局面,就要創造更大的利潤進項! 有個詞叫開源節流,正好符合這種情形;開源所能帶來的收益空間,絕對比節流要多得多得多! 通俗一點說,錢是賺回來的,不是省下來的! 一向都不吝嗇的夏爾深諳其中的精髓,但不止他一個人明白這種放之天下而皆準的真理。比如說漢普頓,比如說韋伯斯特,再比如說亞當斯和門羅。 這群美國人如此精明,以至于他們身后代表的國家經濟也在穩步發展中。就以美國現在和英國叫板的勁頭,過不了幾年,這個新興的國家肯定也會要求加入老牌帝國的行列,獲取瓜分世界利益的地位了—— 從美國使團幾乎是馬不停蹄地趕到巴黎來看,這不暗示了那種鐵板釘釘的未來嗎? 這件事無疑成為了夏爾新官上任三把火里最必須燒旺的那把。因為,財政大臣只是他擔任的職位的普遍稱呼,它的全名其實是經濟、工業與就業部長,在內閣中的地位僅次于部長會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