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朗臺伯爵閣下_分節閱讀_60
總結就是,如果工廠建在埃佩爾納,人力成本會很高。 既然紀堯姆選了埃佩爾納作為參考地之一,他就肯定考慮到了這點。這會兒,他從夏爾的沉默中猜出了夏爾的考慮,開口解釋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最好離礦區近點,這樣運輸和人力都會更簡單、更節省,但東邊現在可不太安穩!凡爾登現今還在普魯士人手里,跑到洛林大區豈不是更……?” 這話沒說完,但夏爾瞬間明白了紀堯姆的顧慮。 法國東部和普魯士毗鄰,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就沒停過。最近的一次是大革命時期,但法國沒獲得勝利,隸屬洛林大區的凡爾登現在還被普魯士人占著。普魯士軍隊驍勇善戰,絕對是勁敵。 所以,雖然知道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隔壁的洛林大區,紀堯姆也不太想過去——未知風險太大了,尤其是涉及到戰爭這種不可抗力因素。再加上,那塊地區以前是洛林公國的地盤,正式合并到法國版圖里只有六七十年的時間,本身就不是特別穩定。 這樣一來,就算是梅斯和南錫這樣的東部更有地理、人員優勢,都沒有用:因為萬一打起仗來,這些優勢瞬間就會消失無蹤;投入多少,就很可能損失多少! 實際上,就算是夏爾,也沒打算冒著這么大的風險開礦——他還沒自信到僅憑個人之力就扭轉歷史車輪的程度。而且,雖然他在硝煙彌漫的商場上如魚得水,也不代表他能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獲得勝利??! 所以折中考慮,夏爾提出了另外一個意見:“現在這事不是還沒定下來嗎?您不是還看過了沙???” 沙隆正是另一個備選城市。和埃佩爾納一樣,它也位于馬恩河畔;不過它的位置已經到了香檳產區的邊緣,顯然比埃佩爾納離巴黎更遠一些、而離洛林大區更近一些。 “的確是?!奔o堯姆承認,“但沙隆唯一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萬一我們和普魯士打起來,沙隆又離洛林那么近,我們不就很可能血本無歸了?”幾顆炮彈下來,什么工廠都保不住??! 這擔心實在很有道理。 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馬恩下游河谷是重要的戰場,大多數歷史建筑都在戰火中毀于一旦。在夏爾看來,這就是前車之鑒,雖然距離發生還有好幾十年時間。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沙隆的地理位置比埃佩爾納優越。從南錫等地運來的礦石,可以直接通過陸路運輸到達沙隆。要去埃佩爾納也行,但路程遠是注定的,或者要換船西行。 總結,在埃佩爾納的安全性高,在沙隆的利潤高,選哪種? 夏爾又思考了一遍地理位置和歷史問題,才開口:“像南錫和梅斯那樣的地方,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去——畢竟有礦產的地方是那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鐵路修到礦山門口,以控制運輸成本?!?/br> “而修鐵路,就已經需要那些礦產了。將煉鐵廠就近設立,從成本上來說才是最劃算的;但如果形勢有變,那些笨重的鍋爐一時半會兒運不走,簡直就是最大的靶子;如果落到敵人手里,就更不合算?!?/br> “這些機器所耗費的成本才是最高的。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應該考慮把工廠設立在相對安全的地方?!?/br> 紀堯姆一邊聽一邊點頭?!捌蒸斒靠刹皇鞘裁从押玫泥従??!彼柤?,“當然我們國家也不是好惹的;但對工廠計劃來說,這絕對是個很大的不利因素?!?/br> “那就分開來,怎么樣?紡織廠放在埃佩爾納,而煉鐵廠放在沙???”夏爾得出了一個特認為最合適的安排?!澳仓?,紡織并不要求工人有很多體力,我們可以試試雇傭那些整天在家里做針線活兒的女人;而沙隆郊外就沒那么多人種葡萄了,招男人正好?!?/br> 紀堯姆想了想,覺得這再好不過了——風險和利益達到了一個平衡點?!澳切?,”他點頭,“只要我們把鐵路修起來,那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夏爾之前用鐵路運葡萄酒,比馬車效率高太多了,他印象深刻;所以這時候,他沒忍住想到了他們把鐵路從南錫一帶修到埃佩爾納甚至巴黎的美好前景—— 我要告訴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法國都被我兒子承包了! 至于夏爾,他暫時還沒想到那么遠。他只是覺得,只要法拉第答應他,發電機這樣的東西很快就能發明出現;相比之下,蒸汽機算個什么?分分鐘把那些用蒸汽機做動力的工廠甩出去N條街好嗎? 這樣想想,他就沒必要在蒸汽機上花太多功夫,反正很快就要淘汰。工廠剛剛起步,算上七七八八的籌備時間,等步上正軌少說也要一年半載。這期間,就先弄一點蒸汽機用著;最好把動力部分和牽引部分分開設計——這樣,有了發電機以后,直接把動力部分換了就行,損失最小…… 科技產業化的慣性思維讓夏爾不知不覺想到了實際應用問題,和紀堯姆是兩個方向。 另外,既然有可能發生戰爭,那就在戰爭開始前先把錢賺回來!而且,他們修了鐵路,煉了鋼鐵,開了機車……這樣下去,等到幾十年后,國力對比不見得會和歷史一樣,結果到底如何,還是兩說呢! 雖然關于未來的藍圖,葛朗臺家父子倆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但實踐起來并不沖突。 首先當然是地皮。河邊通常都是草地或者樹林,這種地皮比葡萄地便宜多了,紀堯姆已經盤下了很大兩塊。夏爾很滿意,因為在河邊不僅運輸便利,水力將來還能給發電機做能源,省下煤炭成本,還沒有污染。 然后是廠房。夏爾憑借著他在車間鍛煉出來的能力,大致劃分了一下功能區域,再讓人設計建筑圖紙,等他過目同意后再著手修建。反正,大方向對,弄出來的不是一模一樣,也大致差不離。 再然后是機器。夏爾重抄老本行,一鼓作氣,畫出了好幾張圖紙(事實上,他在倫敦時就已經開始畫了),再拿給比較了解織布機的工人做??粗鴪D紙,別說是工人,連紀堯姆都深深地震驚了。他一直以為兒子在工業學校讀書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原來是他誤解了、夏爾其實學習很認真? 不得不說,紀堯姆這種想法,真的只是個美好的誤會。 最后是人工。一船英國工人也到了,但工廠還在修建過程中,所以紀堯姆請了人先去培訓他們法語。這在短期內看起來是白養,長期看簡直有百利而無一害——學會法語,才能更好地教法國工人嘛! 至于政策問題什么的,紀堯姆本來就身負數職,加之人品清白、沒有稅務方面的問題,這就足夠小地方的長官歡迎了。 一切都很順利,就是夏爾忙得腳不沾地。等六月中下旬,廠房正在修建中、機器正在制作中,夏爾就向紀堯姆提出來,他想去南錫看看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