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絕響之徒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14
后來學著學著喜歡上了這種日子,于是漸漸習慣。電與食物都足夠,于是楊千咫也很放松,在學習期間也會翻翻方舟里的房間,看看能不能收獲什么。 因為這樣,在一些實驗體偷偷帶進來的童話書中,楊千咫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原本大概是什么樣子的——沒有資料上說的污染和災難,這是一個十分美麗的世界。 他對湛藍的天空有了很大的興趣,更不想再呆在地底,想要上去看看那片遼闊。 不過在這期間,楊千咫又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比如說換一個身體。 他現在的身體很棒,作為實驗體的后代,他力氣大,身體柔韌性好,靈活敏捷,壽命又長,但是楊千咫還是有點不滿意,他使用了很久,因此對不滿意的地方也很清楚。 二十多歲時楊千咫就沒有再長了,身高穩定在1.72米沒有變化,現在也是如此。 男孩子太矮可不太好,這似乎是母親曾經跟他說的,母親對自己一米五的身高就不是很滿意。 他試過改造自己,不過會很痛,而且他的身體本來就很不錯,改造起來也很難,所以他放棄了。 在認真研究身體時,楊千咫又對人也產生了極大興趣。 他預備身體的模板是按照人來制作的,方舟中關于器官培育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楊千咫在方舟里學習了幾百年,自然能輕松想出鉆研出如何培育一個身體的方法。 培育出身體了,接下來就是意識的轉移。 換腦對于他來說還是有些麻煩,楊千咫不由得想到之前他學累了,無聊在方舟里晃蕩,坐在食物旁思考人生時想到的一些東西。 人類和自己是不同的,自己是實驗體,是怎么出現的呢? ——是被人類培育出來的。 那人類是如何出現的? ——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 他們能成為這世界上頂尖的物種,是因為他們所驕傲的人格。而他們引以為豪的人格,核心便是意識。 意識是一個不斷思考著的,不斷運行著的存在。 人的存在有目的性,意識便由感覺、感情作催化,記憶為輔助,心理為主導形成。 那么,意識是如何形成的呢? 最初這個世界上,從無到有開始的世界中,只有最低級的生命吧。 首先向生而生,如果不這樣,那么就會死,不會繼續存在,所以活下來的生命,都是為了“活”這個目標而生存下來的。 這是生命最初始的存在。 保證了“活下來”這最重要的目的,接下來便開始試探著如何更好地活下來,要想辦法更好地逃避危險,增加活下去的幾率。 于是開始思考。 便開始遠謀,未來要如何生存?被動會面臨未知的遠方,主動準備卻能打好基礎。 于是慢慢出現了偏向,于好與壞引導出的結局中,選擇了更好的。 不知不覺間,產生了求知欲,生存有了目標和動力。 欲望便是感情,為了給生存創造價值和意義,也為了更不易死亡,于是產生了感情。 意識被完善;生存,似乎也擁有了意義。在捕食結束后的空閑時間中,不必再發呆或者做無意義的動作,而是可以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迷茫。 生命本身也不再簡單如初級。 一切出現似乎都是為了活下去。 但是為什么只有“活”的存在,生命最終還會有除了死與活之外的其他結果嗎? 是世界觀決定了他們眼中對生命存在的定義只有生與死,就像抽彩票,這個世界誕生初始抽到了名為“生死”的彩票,于是世界觀中只有死活的概念而沒有其他,也就不會知道存在是否還會由其他意義決定。 如果是這樣的話,生與死這種意義,又是由什么決定的? 楊千咫是相信命運的,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盡管他對命運的了解僅建立在母親日記中對父親一見鐘情的描寫上。 因此他覺得,他們的存在,就是命運的主人創造出來的,和命運相牽扯的一切即與世界的誕生有關。 有機會接觸到嗎?既然命運能夠介入他們,那么他和這種力量間就一定有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