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百年豪門死而不僵
顯然,那人有大事要說與盛華公主,卻又不想讓皇上和宣綠華知道。 宣綠華故意說道:“外頭那位,你是有什么事要稟報嗎?進來說吧!” 那太監被發現了,皇上太后和公主全都瞧向了他,他不得已,只好進來,支支吾吾地說道:“這……這……膳房問公主午膳想吃什么?” 宣綠華心里冷笑了一聲,這人倒是狡猾,臨時瞎編了一個理由。她也不說破,只是看了萬公公一眼,便不再言語了。 出了長樂宮,皇上猶豫再三,還是說道:“綠華,你哥哥的賜婚之事,若是燕王不問,先不要著急,他若是問了,再讓太史監查查好日子吧?!?/br> 宣綠華大喜,她知道今日盛華公主翠玉之事,讓皇上起了疑心,他一定懷疑起了燕王和盛華公主之間的關系,只是還沒下定決心。但只要皇上猶豫了,就給宣綠華了機會,她一定要讓皇上徹底對燕王死心。 宣綠華想起了剛才那個鬼鬼祟祟的太監,她覺得這其中一定有問題。 午后,小林子從外面回來,立刻給宣綠華傳來了一個消息。 原來,根據萬公公聽來的消息,似乎是盛華公主下令除掉幾個與宮內省外衙門有關聯的人,其中一個好像跑了,那太監覺得事態嚴重,便來報告公主,公主還讓人把消息遞給燕王。 宣綠華覺得很詫異,盛華公主為什么會把手伸到宮內省呢?還要追殺?這其中必有隱情,并且宮內省外衙門,就是父親任職的地方,她立刻就擔心起來,馬上讓小林子把消息送到宣老爺處,讓父親小心應付。 宣老爺收到宣綠華遞出來的消息之后,馬上就開始調查了。 如今的宣老爺,掌管著宮內省外衙門一切事務的監察之職,若要調查宮內省的事,自然很方便。只過了兩日,宣老爺便發現,宮內省的一個負責鍛造的小吏失蹤了。 那人品級不高,職責也只限于管理冶煉銅鐵器物的商鋪,為皇家供應銅鐵之物。這個職責,不大不小,但也頗為敏感,因為那些頗有實力的冶煉商,往往也會鍛造兵刃,所以,那個小吏對兵刃也甚為熟悉。 宣綠華在宮里一聽到這消息,立刻警惕起來。兵刃,盛華公主,燕王,追殺,這些字眼聯系在一起,宣綠華覺得其中必有大事。 一時間,她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跟皇上說明此事,便先去和謝貴嬪商量。 謝貴嬪一聽,立刻阻止了宣綠華的沖動。 “此事萬萬不可說出去?;噬隙嘁?,對誰都不信任,當年,對上官皇后這樣同甘共苦的發妻,都會留上一手,你覺得你能比得上上官皇后嗎?別沒把事情辦好,反而讓皇上懷疑你在宮里廣布眼線,興風作浪,那可比毒害龍胎的罪名還要大!” 宣綠華頓時心中一寒,可不是嘛,如果讓皇上知道自己在太后宮里都有眼線,又和父親聯絡,以皇上的個性,只怕自己徹底翻不了身。還是謝貴嬪沉穩,宣綠華不禁暗暗佩服。 “依我看,先讓宣老爺慢慢地暗地里調查那個小吏的底細,待到發現他們的關系網,你讓宣老爺直接去松鶴衛那里寫告密信,讓他們來處理此事,千萬別把你父親也卷進來,切記切記!”謝貴嬪說道。 “可是,我怕父親力有不能及,畢竟,那些人行事詭秘,父親只是個尋常小官,怕不能查出什么!”宣綠華嘆息道。 謝貴嬪說道:“如果是這樣,那我可以介紹一個人給你,他能幫你大忙!” “誰?” “你隨我去一個地方便知!” 謝貴嬪帶著宣綠華東繞西繞,走了好一會兒,才到了太極城東北角的一個僻靜處,這里靠近太極城的教坊,少有人來。 進了院子,這里冷冷清清,都沒什么動靜。謝貴嬪輕車熟路地來到最里面的一個屋子門口,敲了敲門。 門開了,宣綠華詫異了,怎么竟是上官皇后仙居宮中的太監總管高海? 一問,這才知道,原來,自從先皇后薨逝之后,繪月削發為尼,常駐皇陵邊上的寺廟之中,為皇后祈禱,其他人也各自散去。 原本高??梢岳^續待在仙居宮里,舒舒服服地頤養天年,可是他不肯,自己出來求了謝貴嬪,來到這個不為人知的教坊之中,做了個沒人知道的閑職。 如今,高海專管教坊里的伶人們的日常衣食供應,時常出宮采買,進出太極城都十分方便,并且這里少有人來,也與后宮之事關聯不大,那些有心之人,便不再關注高海這人了。 “奴才不想耗在仙居宮里,被那些人盯著,動彈不得,所以才來到這里。奴才在這里,就是在等機會,遲早有一日,要為上官皇后報仇!”高海低聲說道。 宣綠華心情復雜地看著高海,這個人原本身形高大,聲若洪鐘,十分有氣勢,可如今瘦了,背也略微佝僂了,說起話來,中氣不足,整個人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多歲,一副風燭殘年、來日無多的樣子。 可是,這個高海,與宣綠華想要調查宮內省那個小吏的去向有何關系?難道身在教坊的高海,有這等非凡的本事? 高海說道:“奴才愿意幫著宣美人聯系宮外的上官家,他們人脈甚廣,一定能幫助美人查出那人的下落?!?/br> 宣綠華吃驚不已:“上官家?他們還在京城?怎么自從上官熙大人辭官之后,就一直沒有消息了呢?不是說已經搬去南方了嗎?” 高海傲然說道:“上官家數百年江南豪門,豈是那么容易就被扳倒的?” 謝貴嬪也點頭附和。 原來,當初上官皇后薨逝,中書令上官熙辭官,的確是對上官家的一個重大打擊。但上官家的勢力,遍布京城附近、江南、嶺南之地,族中分支眾多,在各地都有田地家丁,并且各地分支彼此同氣連枝,一呼百應。 上官夫人早就把京中的財產轉移到了江南各地,族中的年輕后生也全都分散南遷,如今京中的上官家,宅邸田地還在,可是大部分皆已南遷,就算皇上抄家滅門,都不能傷到他們的根本。 更何況上官夫人和上官熙還在京中蟄伏坐鎮,他們眼線眾多,自然能夠更快地查到那個小吏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