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 書名:八零海鮮大王 作者:寒小期 文案 丈夫出事后,劉秀紅獨自帶著倆年幼的孩子艱難生活,不僅面臨著來自婆家的責難,還要面對命運對她時不時開的惡意玩笑。 * 直到,她得了一個神奇的捕魚羅盤。 食用指南: 1年代文,家長里短,咱不種田咱捕魚。 2同系列已完結文:《六零年代好生活》、《七零年代美滋滋》、《七零交換人生》。 3作者專欄求收藏=3= 內容標簽: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年代文 主角:劉秀紅 ┃ 配角: ┃ 其它:年代文 一句話簡介:重新起航的勵志人生。 ==================== 第001章 “秀紅啊,你這倔脾氣啥時候能改改呢?” “當初讓你想清楚了再嫁,你非說婆婆不好,但男人是你自己中意的。行吧,先前有你男人護著,現在他沒了,倆孩子又那么小,往后你可怎么過???” “我給你算一筆賬,就先不說你自己了,倆孩子要吃要喝要上學,長大以后還要蓋新房娶媳婦,這得多少錢?要是你婆家靠譜也就算了,可他們連隊里補償的二十塊錢都拿走了.你不趕緊改嫁,你還能指望什么呢?啊喲,你倒是說句話??!你可真急死我了!” …… 劉秀紅目光呆滯的抱著雙膝坐在床頭,她真的不想說話,卻架不住娘家大姐一而再再而三的逼她表態。 又遲疑了一會兒,她才啞著嗓子開了口:“我能說什么呢?孩子是我的,他們爹沒了,難不成還要讓他們連媽都沒了?” “敢情我說了這么多話,你全沒聽進耳里?他倆是老許家的金孫,那許老太婆還能真的撂開手不管了?你呀,就是太死心眼,現在孩子還小,等再大一些才是真的丟不開手了!” 秀紅她娘家大姐名喚劉帥紅,跟她前后腳嫁到了同一個生產隊里,兩家隔了大半個生產隊,平日里倒也不常見面,畢竟人人都要干活賺工分,誰也沒空閑磨牙。 可就在半月前,劉秀紅的丈夫出了意外,人沒了…… 這年頭,失了家里的頂梁柱,日子是真的沒法過。劉帥紅是早也勸晚也勸,就想勸妹子丟下孩子回娘家改嫁去。就是再嫁是比不上頭一個,可就算條件再差,也總比現在強吧? “這都半個月了,車轱轆一樣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你就是塊石頭也該開竅了吧?”見妹子就是死活不松口,劉帥紅簡直就是氣不打一處來,“你婆婆、小叔子、小姑子都不是好相與的人,你要是留下來,他們鐵定往死里蹉跎你!” “大姐,你別說了,我已經想清楚了?!眲⑿慵t微微側過臉來,目光里的呆滯逐漸變成了堅定,她看著娘家大姐,一字一頓的說,“我不改嫁?!?/br> “行,你記得以后可別找我哭!” 劉秀紅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只岔開道:“大姐,你給我帶的衣服呢?不是說你們航航穿不了了?” “你你你……你就知道衣服!衣服衣服!我跟你說正事你聽見了沒?” “那大姐你明個兒過來時,別忘了帶上衣服?!?/br> 再一次把大姐氣走后,劉秀紅只在心里微微嘆了一口氣。大姐的好意她心領了,可她實在是沒辦法狠心丟下倆年幼的孩子。 她的倆孩子,大的五歲,小的還要再過一個月才滿一周歲。叫她如何狠心丟開手?再說了,丈夫沒了她是傷心,倆孩子也一樣不好受。 劉秀紅起身下床,喚醒了睡在里頭的小兒子,抱孩子去了外屋。 其實,他們家統共也就內外兩個屋,里頭那間是全家人睡覺的地方。他們這一帶地處南方,沒的北方那種炕,卻也沒有正經的床睡,多半都是自己打兩條長凳,再往上頭擱幾塊木板,拼的簡易的床睡的。床都這般將就了,旁的家舍就更別指望了,就她家而言,整個里屋就兩個破木箱子,還是她當初嫁過來時,娘家爹給她打的。 外屋比里屋稍稍好點兒,起碼有桌子也有板凳,還有一口砌在窗戶底下的土灶,水缸米桶碗櫥也都一應俱全。 劉秀紅讓小兒子乖乖坐在小板凳上,她自己打開米桶一看,米只剩下了淺淺的一層。不得已,她只能少少的舀了一點,又拿了根大紅薯削皮切塊。 原先,她是真沒覺得日子過得苦,丈夫是漁業隊的出海隊員,月月都能往家里拿八塊錢的工資和四十斤糧票,每回出海歸來還能帶些魚蝦螃蟹,哪怕只是些半死不活的小魚,那也能改善下家里的伙食。 如今,丈夫才走了半個多月,家里的一切都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劉秀紅一面生火煮紅薯粥,一面忍不住望著灶膛里跳動的火苗發呆。 其實,大姐說的話她都聽在耳里,她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有多艱難,也明白要是她松口改嫁日子會輕松很多,而且就像大姐說的那樣,她婆婆甭管嘴上嚷嚷的再厲害,也不會真的丟開倆孩子不管的,可再怎么樣,她都狠不下心來。 紅薯粥的甜香味逐漸在空氣里蔓延開來,劉秀紅回了神,一面將灶膛里的火撥小,一面起身拿碗筷準備盛粥:“日子再難,總該想法子熬過去?!?/br> 這話與其說是對小兒子說的,不如說是她在給自己鼓勁兒。 片刻后,她盛了三碗粥,兩碗多是白米,另一碗乍一眼看去俱是發軟的紅薯塊,因著天氣太熱了,先放在飯桌上晾著,打算放涼了再吃。 趁著這工夫,她簡單的給自己和孩子洗了臉和手,又往屋外張望了幾眼,后來索性抱著孩子走到了外頭,站在高處往灘涂方向喊:“豪豪!回家吃飯了!” 相較于懵懂無知的小兒子,五歲的大兒子在這段時間的變化,才讓劉秀紅最為心痛。 以往,大兒子豪豪最是淘氣好動了,整日里話多的煩人,成天上躥下跳的,跟個小皮猴兒似的??勺源虼蟀朐虑罢煞虺鍪潞?,豪豪一下子安靜了許多,見天的往外跑,恨不得扎根在灘涂上,不到飯點不著家,有時候還要她催著才回家。 而灘涂那塊兒…… 劉秀紅咽下了滿嘴的苦澀,站在門前望著由遠及近的大兒子,到底沒忍心責怪,只淡淡的道:“先吃飯吧?!?/br> “嗯?!焙篮栏淮┲《嵌档牡艿懿煌?,他是光著上身只穿了個褲衩,頭上身上都是水珠子,也不知道是海水還是汗水。 他回了家就先將手里的竹籃往地上一放,轉身就走到了飯桌前,也懶得坐下來,就站在桌子邊上,大口大口的吃起了早飯。 劉秀紅瞥了眼豪豪拿回家的竹籃,見里頭盛了不少魚蝦蟹貝殼海菜,亂七八糟的堆了半個籃子,心里略一盤算,便道:“中午給你們煮羹吃?!?/br> 羹算是他們沿海這一帶常見的吃法了,不拘往里頭放菜還是rou,或者魚蝦蟹亂放一氣,煮成糊糊狀就是一道羹湯了。要是加點兒面,還能做成面羹,既當菜又當飯,還省了放油,大人小孩都吃的。 又見兒子吃得兇,劉秀紅勸他:“慢點兒吃?!?/br> 豪豪不聽:“我吃完飯還要去灘涂上呢!” 海邊長大的孩子,倒是清楚漲退潮的時間,再說灘涂邊上有的是人,因此劉秀紅并不擔心兒子出事,卻還是道:“等日頭高了就回家歇著?!?/br> “媽,爹今天回來嗎?他啥時候才回家呢?”五歲的豪豪其實不太清楚生死問題,幾大口呼嚕完碗里的米粥,他一抹嘴,“算了,我還是去等著吧?!?/br> 拿上劉秀紅剛騰出來的竹籃,他光著腳丫子飛一般的跑出了家門。 劉秀紅目送大兒子跑得沒了人影,這才端著碗喂小兒子吃飯,等下她還要帶著兒子去上工。 丈夫沒了,日子總歸還得過下去。原先,她補漁網賺的工分是補貼家用,因為孩子太小的緣故,她偶爾會只上半天工,橫豎工分是按照時間算的,也沒人會說她??扇缃癫煌?,她得靠這活兒養家糊口。 喂完了小兒子,又匆匆的扒拉了一口,劉秀紅背上兒子拎起板凳,就出門上工去了。 他們生產隊跟其他地界不同,又細分成了農業隊和漁業隊。這農業隊的自然是下地干活,如今是農忙時節,農業隊的人連軸轉,實在是忙不過來了,還會撥漁業隊的過去幫忙。當然,漁業隊該出海捕魚的還是得出海,只是剩下些老弱婦孺,留下來曬魚補網。 劉秀紅娘家婆家都是漁業隊的,不會農業隊的活兒,就算眼饞那頭的高工分,她也只能往曬漁場去。好在,補漁網這活兒她熟,好好干賺的工分勉強也夠養活自己和倆孩子了。 八十年代初期的小漁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能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日子過得不說有多好,起碼比前些年可要好上太多了。尤其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最近兩年還多了來漁村收魚的個體戶,以前那些投機倒把的活兒也變成合法的了,倒是讓小漁村的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來。 眼瞅著曬漁場近在眼前,劉秀紅調整了一下背帶,讓小兒子趴得舒服一些,大步流星的往前頭走去。 作者有話要說: 開新書啦! 求收藏=3= 第002章 曬漁場算是整個生產隊里難得的大塊地兒,這也是因為他們這兒的地少得可憐,稍微好點兒的都開墾做了農田,就連山地也滿是紅薯土豆。 偏曬漁場是省不了的,天氣好時成排成排的曬魚,邊角處就織網補網,以前開大會時,也會臨時征用一下,等地里的收成都上來了還要兼做曬糧的地兒。 這會兒,半個曬漁場都被騰空了,算算日子,地里的糧食也該收上來了。此時的曬漁場里,只有零星幾個人站在角落里,等著婦女主任發活兒。 劉秀紅過去時,明顯的感覺到那幾人往自己身上多瞧了兩眼,她也沒說什么,只低著頭上前,說要領織網的活兒。 補漁網明顯要輕松很多,但工分也低,干半天才得三個工分??棟O網就不同了,是按照多少網眼多長尺寸來算,干得好就拿得多,當然要是磨洋工的話,怕是還不如補漁網的。 “行吧,自己去拿尼龍繩?!眿D女主任看了她一眼,在手里的本子上劃拉了兩下,指了指旁邊。 劉秀紅依言領了材料,隨便尋了個空地,放下板凳就開始做活兒。這織漁網也是有技巧的,一手竹片一手梭子,不熟練的人怕是得低頭凝神細看著,可干熟了的人卻是動作靈巧的穿梭引線,輕輕一挑一勾,再打個轉兒,一穿一拉,重復個兩遍后,一個網眼就織成了。 可就算是熟練工,終日低頭做著活兒,時間久了也受不住,這又不像補漁網那樣,可以趁著找破損洞眼的機會,活動下筋骨,同周遭的人稍微聊幾句。 她在這邊已經埋頭干上了,其他人卻是姍姍來遲。 婦女主任大聲喝斥著領活兒開始干,這兩日的活兒重,得趕緊將這些事兒做完了,回頭好將地方騰出來。不光是織網補網的,那些曬干了的魚也得收起來,不然回頭糧食收上來都沒地兒曬了。 漁業隊的大隊長管的是出海的漁船和漁民,當然還有漁站那頭的事兒,可像其他后勤的瑣事卻是婦女主任分管著的。也是巧了,婦女主任就是大隊長的親媽,后勤歸了她管,大隊長放心的就出海去了,不像農業隊那頭,大隊長見天的在地里轉悠,一刻不得松懈。 但同樣的,漁業隊也不好管,出海捕魚風險大就不說了,哪怕沒遇到狂風暴雨,也不能保證每趟出海都能大獲豐收。偏漁船都是吃柴油的,要是出海一趟收獲的還抵不上油錢,又哪來的錢給隊員發工資呢? 更別提,漁船隔三差五的都要保養檢修一番,遇到小毛小病倒是無所謂,隊里就有老師傅。萬一有個什么大問題,無論是請技術員過來修,還是拆下來送去市里修,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還耽擱出海捕魚。 生活不易,誰也不比誰容易,只是陸續趕來上工的隊員們,看著早早過來埋頭苦干的劉秀紅,都不由的議論了幾句。 他們是東海漁業隊的,但劉秀紅并非這里人,她是七年前來這里探望坐月子的大姐劉帥紅時,無意間叫許國強看對了眼,輾轉托了人上門求娶,隔年就嫁到了這里。雖說在這里待的年頭也不短了,姐妹倆的人緣都還不錯,親朋好友也不少,可有些話要怎么說呢…… “你們說,她啥時候回家去?” “早晚的事兒!她才多大?一小寡婦帶倆兒子,這日子咋過?估摸著是覺得人剛沒,她就走不大好意思?” “傻了吧?現在是什么時候?秋糧就快下來了,她好賴干了小半年,能不要糧食就走?咱們就算漁業隊的,也能分到不少粗糧?!?/br> 幾個大媽湊在一起叨叨了半天,總算得出了一個相對比較靠譜的結論,認為最多再一個月,她就得走了。 也有往日里同劉秀紅比較要好的小媳婦,聽了這話不滿的說了句:“怎么就要走了?她同你們說了?上回她還跟我說,舍不得倆孩子呢?!?/br> “你知道個啥?哪個當媽的能舍得下孩子?那是從身上掉下來的rou??!這不是沒法子嘛,她才多大?二十三?就不說老了以后的事兒,我就問你,拖著倆孩子這日子咋過?就憑咱們補網織網的那倆工分?” “那她跟我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