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那還是西涼王來朝拜的時候,年輕的西涼王臨走前,求陛下賞賜他一副大明宮全景圖,好帶回去讓族人觀賞,他身為丹青閣丞旨,自然是不二的作畫人選。小黃門們為他擺好文房四寶,又親自端上了茶水,他在亭中坐了整整半日,臨近傍晚的時候,陛下卻突然駕臨,身后沒有跟著一個人。 他下意識地要起身跪拜,可是陛下卻擺了擺手,沉默地坐在一旁,他只覺得空氣好似摻了凝膠一般迫人,過了半晌,才聽到陛下低聲說了句: “阿瑗?!?/br> 他猛地抬頭看向陛下,只見陛下的眼神空蕩蕩的,臉上并沒有甚么表情,方才那句話輕得像是一聲嘆息,不等他反應過來,陛下已經起身離開了,高大的背影漸漸遠去,看起來無比孤寂。 他這才明白過來,方才那句“阿瑗”,不過是陛下的自言自語,大約在無數個時刻,他都這樣輕聲說出這兩個字,或許在陛下心里,她從來不曾離開,所以陛下還會像從前一般日日勤政,宮里的大小筵席照常出席,就連每年的圍獵祭祀,都一如往昔。 自欺欺人到這般地步,可見陛下已經同他一樣,早就心死了。 他可以篤定,眾人之中,他必定是第一個察覺到陛下心思的人,無需刻意觀察,只消看陛下望著她的眼神,那樣情深而又隱忍的眼神,和自己實在太過相像。 時光宛若世間最好的畫師,將一切喜怒哀樂都不動聲色地傾瀉在畫卷之上,不知不覺過了許多年,他果然實現了當初的承諾,成為了云蘿的好夫君。他也像陛下一般,昔年如何,如今便如何,除卻丹青閣的事情,他每日吃酒,吟詩,作畫,和好友秉燭長談,過著最平淡安逸的生活。他甚至以為,自己或許已經把她忘記了,因云蘿有時想起她落淚時,他竟然可以在一旁面不改色地好言寬慰。 直到那一日。 那一日,他的兩個孩子非要纏著他說故事,年幼的孩童最是頑皮,一人一只手,緊拽著他的衣袖不放: “爹爹說個故事給我們聽吧!” “爹爹會說劍仙的故事么?” 便是在這短短一瞬,他驟然想起,很多年前,一場夜雨過后的雙鏡橋下,窗外十里煙波翠寒,美不勝收,那時她穿著絳紫的華服,笑吟吟地看著他: “你會說故事么?從前沈先生會給我講劍仙的故事,你會么?” 她那樣喜歡自己講的那個畫師的故事,只是中途有許多波折,到了除夕之夜才得以聽到結局,其實他沒有告訴她,那個結局是他編造出來的,真正的結局是,被畫中人所迷惑的畫師,并沒有毀掉那副畫,從此改過自新,而是選擇繼續沉淪,直到氣絕身亡時,還緊緊抱著那副畫。 他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有這樣的勇氣,他們之間橫跨著那樣深的鴻溝,就連在心中默念一聲她的名諱,都是莫大的罪過。而陛下與他不同,所以到了最后,也只有陛下,可以喚她一聲“阿瑗”。 深夜他照常在書房里作畫,卻忍不住想起,當年他所作的第一幅畫,就是她的肖像。兜兜轉轉許多年,她從皇后做到了太后,復又變成了皇后,這段綿長的時光里,他始終不過是一個旁觀者,用畫筆繪下了滿堂春意,卻連一花一葉都不曾沾染。 *** 謝謝大家的支持 這本小說是我高三的時候就開始構思的了,起初只是靈光一閃的幾個片段,從來沒想過真的可以寫出小說。 其實如果按照我一開始的設定,故事會比現在呈現出來的樣子虐很多,可是寫著寫著,我突然很舍不得,因為阿瑗和裴釗實在太美好也太讓人心疼。 (說這種話可能會被打哈哈哈哈哈哈)更新期間遇到了太多事,斷更了很長時間,可是有各位讀者大大的支持和包容,還有我親愛的編輯檸檬蝦寶寶,如果沒有你們的信任,我可能根本無法完成這部小說,非常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