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公主為帝_分節閱讀_142
縱使他做過有關前世的夢,但在那場夢境里,可從來沒有過……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場景。 太平笑出聲來,不知不覺又牽動了那一處,引得她又是嘶地一聲。 她枕在薛紹懷里,同他十指交握,低低地說道:“真是一模一樣的。同你在新婚的那一夜,一模一樣。直到今時今日,我才明白過來,縱然過去了許多時日,你依然是一點都沒有變?!?/br> 薛紹溫柔地吻了吻她的唇瓣,低低嘆道:“但是那一日新婚,我卻有些魯莽了。好在后來還有許多補救的機會,不至于會釀成大錯。阿月,我此生最慶幸的事情,便是娶你為妻?!?/br> “再喚我一聲夫君,好么?” ☆、第108章 烽火燎 太平湊到他的耳旁,輕聲喚道:“夫君?!?/br> 少女溫軟的聲音如同一斛美酒,不知不覺地便令人沉醉在其中,再也不愿意醒來。他眸色暗了一暗,側身將她安置在褥子上,輕吻著她的面頰,含糊道:“候我片刻?!?/br> 她眨眨眼,乖乖地說了一聲好。 薛紹披衣起身,去外間取來溫水和干凈的軟巾,慢慢替她擦拭著身子。旁邊的火盆發出細微的噼啪聲響,火光也漸漸變得暗淡。太平倦倦地躺在褥子里,含笑望著她的夫君,長久都沒有說話。 薛紹動作一滯,然后低低笑道:“你莫要這樣看我?!彼呀涬[約感覺到體內騰起的火。 太平乖乖哦了一聲,果然閉上眼睛不再看他。剛剛開葷的青年男子有多么熾烈,她早已經體會過一回,也不敢再去嘗試第二次。就算薛紹從前清心寡欲,他也……也…… 她無知無覺地咬住下唇,神色有些羞赧。 薛紹細心地替她擦凈身子,又略微收拾了一地的狼藉,才重新躺回到褥子上,將她密密實實地擁在懷里,低低沉沉地說道:“我從未想到過,自己竟會像這樣……” 像這樣,不知饜足地想要品嘗她的滋味。 他側過身子,讓她安安穩穩地枕在自己臂彎里,漆黑如墨的眸子里滿是溫然笑意。她大約是倦了,沉沉地躺在他懷里,呼吸清淺,卷翹綿密的睫毛微微地顫動,如同蝶翼一般輕柔。他無知無覺地俯下_身去,吻了吻她的長睫毛,低低嘆道:“阿月?!?/br> 她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聲音有些朦朧。 他笑望著她的睡顏,低緩地說道:“睡罷,你今夜總該是累了?!?/br> 她漸漸地睡了過去,呼吸清淺且平穩,又帶著一縷溫軟甘甜的馨香。薛紹凝望著她,指節慢慢拂過她的長發,眼中的笑意愈發深切起來。 方才她喚他夫君。 他從未想到過,這樣簡簡單單的兩個字,竟會讓他瞬間便沉淪在其中,只想要聽她一遍又一遍地喚他,再也不要停歇下來。就這樣……一輩子。 他低下頭,在她的額頭上輕輕一吻。 如軟羽般輕柔,卻又分外地凝重。 他的,妻子。 帳外沉沉的夜色愈發顯得濃重,寒風裹挾著雪花瘋狂地席卷。蒼穹之上彎月如鉤,水一般的月華傾瀉而下,在這片人跡罕至的雪國上,蒙了淡淡的一層清輝。 靜謐到了極處,便是極致的沉淪。 薛紹想,這大概是他到這里半年以來,睡得最為安穩的一個夜晚。 時光如同流水一般過去,北國的風雪一日日變得狂烈起來。寒冷的冬夜籠罩在大地之上,連帶著軍帳中的火光也變得昏暗。這支悄無聲息來到瀚海都護府的唐軍依然在等待著,等到一個適合將突厥人置于死地的機會。 這些寒風蕭瑟的日子,卻是太平這些年來,過得最為安寧平穩的一段歲月。 她不需要擔心長安城中的風波肆虐,不需要朝堂之上的云譎波詭,更不需要擔心邊關唐軍的浴血廝殺。在這人跡罕至且冰雪皚皚的北國,她感受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愜意。 自然,這種愜意很大程度上來自她的夫君。 薛紹平日里最常做的事情,便是去探聽南邊的情況,然后逐一地告訴給她聽,再與她一同商量對策。若是得閑,他更樂意安安靜靜地抱著她什么也不做,在北國的風雪中守過整整一個夜晚。 他笑著對她說道:這樣安寧的日子,恐怕日后很難再遇上了。 太平沉默不言,不得不承認他言之有理。 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漸漸走向尾聲,春日的暖風已經吹到了江南岸,再過一兩月便能過境這片荒蕪的土地。太平默默計算了一下時日,在一個清晨同薛紹說道:“大約差不多了?!?/br> 薛紹放飛手中的信鴿,將一支小小的竹筒取出來遞到太平跟前,道:“這是牧馬監特意放出來的軍鴿。奇怪,牧馬監怎么會忽然傳信到這里來?你又使了什么古怪的計策么?” 他轉頭望她,漆黑的眸子里隱隱帶著幾分疑惑。 太平接過那支竹筒,從中抽出一張小小的紙卷,慢慢攤開。 紙卷寫著一行細小的文字:天后降旨,六軍皆從鎮國太平公主之命。 她慢慢地揉碎那張紙,輕聲說道:“我曾經向阿娘請過一道旨意:在春日來臨之前,將牧馬監所轄的數十萬匹戰馬全部東移二百里,提前預備青料,然后——” “將陰山以內的草場,全數焚燒干凈?!?/br> 薛紹猛然一驚,久久說不出話來。 難怪她要花費大半年的時間來謀劃,難怪她要…… 這種孤注一擲破釜沉舟釜底抽薪斬盡殺絕……的毒計,大約也只有太平才敢想。 古往今來數千年,草原部族經常會在秋末、初春兩個時節南下,前者是為了冬日的儲備糧,后者則是耗光儲備糧之后露出的猙獰獠牙。他們南下中原的理由,除了中原富庶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牧草。 河西一帶的牧草,不僅能養出漢唐時最大的牧馬場,也是北人南下的一個極重要的理由。 但是太平這一回,卻搶在深冬初春、草原寸草不生、南邊草木抽芽的時候,燒光了陰山以內的全部草場,實在是不給對方留半點活路。 陰山是一處天然的屏障,可以抵御外敵侵襲。 但是如果他們暢通無阻地進到陰山以內,那就會變成——有來無回。 這一道環環相扣的計策委實毒辣得很,若不是大唐水土豐饒,可以將數十萬匹戰馬東移一段時日,同時還有充裕的草料可供戰馬食用,這道計策還不一定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