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朕不能死_分節閱讀_97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給反派送老婆!、希臘神話之花神、八十年代發家史 完結+番外、娶個女皇回現代[GL]、[盛唐]公主為帝、洪荒之人皇不好當、醫劍雙修 完結+番外、對門的女人[GL]、哥哥兇猛
蒼茫草原上,此時阿魯特崇綺的正藍旗已經快跑了一半路,但是奈何甘肅本來就是狹長型的分布,而且他們又是繞遠,便是再快,拖著糧食倒也不是很能走快。杜文秀帶兵直接從甘肅省內抄小道阻截,倒還真把阿魯特給堵在了茫茫草原上。 天蒼蒼天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天空中兩只烏鴉“啊嘎嘎”的飛過,阿魯特只覺得自己這一路上的運氣,總算在這里用完了。 “大人,怎么辦?”隨軍親兵看見不遠處堵著的一大群回族人,忍不住問道。阿魯特崇綺當下看著這些雖然人數眾多,但顯然裝備都不是很精良的回族亂民,摸了摸腰間刀:“啥怎么辦,逃??!” 就是正藍旗的軍隊裝備在如何好,但是老老靠著遠處烏壓壓的一片,選擇會去硬拼才是真的傻呢。 “每個人帶點糧食,然后跑!” 大草原是所有蒙古人的家,自古以來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漢子都遵循著一條最古老的戰略:“敵進我退,敵退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原則。明顯打不過,自然是撒丫子跑啊。 有人看到這,可能會問,這戰略不是日后那位偉人的游擊戰略嗎?怎么會最早源于蒙古呢?這其實就要說到最早的秦漢時候了。那時候蒙古族的祖先突厥可不就是采用了這樣的戰爭策略,一連sao擾了漢朝百年的邊疆安全?蒙古人歷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論游擊戰這些人可是祖宗。 當下,伴隨著阿魯特崇綺的一聲令下,所有正藍蒙旗的軍人立即就收拾收拾點軍糧,然后調轉馬頭,就向著蒙古的茫茫草原深處跑去。遠處正在嚴陣以待的回民,原正摩拳擦掌,打算與這些滿清政府的軍隊做一次血的對抗,卻是看到這些人轉身就走,眼珠子瞪地都要掉下來了。 “快?。?!快去追?。。?!”就如黃土地是回族人的主場,草原一直都是蒙古人的天下,叛軍頭領杜文秀看著這些蒙古人打扮的清兵調轉方向,開始往北的草原深處狂奔,立即就意識到了不妙,連忙招呼起手下人去追! 但是兩條腿的人又怎么可能跑的過四條腿的嗎?即使回族叛軍里有一些打劫來的馬匹,又怎么跑得過蒙古人精心將養出來的大宛駒?當下只吃了一陣馬腿子灰,看著這些蒙古的騎兵消失在了茫茫草原之中。 杜文秀見此,除了大罵也別無他法。就在這時,又見遠處草叢里冒出鼓鼓黑煙,好似有什么東西在燒一樣。他帶著手下,向著那黑煙處跑去,正見得那著火的乃是一輛輛糧車。 心好似在滴血。。。杜文秀看著這些快到嘴巴里的軍糧只覺得心痛不已。。。 帶不走就燒掉。。這些蒙古人還真是比回民還要野蠻。。。 第114章 回族叛亂(十八) 打草谷。這種專用的名詞也是出自蒙古人的一個分支,契丹人。人馬不給糧草, 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這種無專門的后勤保障, 靠軍人自籌給養,擄掠民間糧草財物的方式, 被遼人稱作打草谷。 當下阿魯特崇綺的正藍旗蒙軍知道自己是回不了山西了,也就干脆在蒙古大草原里面的深處做起了祖先最早的買賣。以天為被, 地為床, 糧食吃完了就帶著軍隊去附近的回族聚集地打劫, 這日子過的也叫一個瀟灑, 甚至有些樂不思蜀了。 且說左宗棠一連數日在山西未曾等到來自阿魯特的消息,便是再鎮定的人也感覺到了一絲妙,只覺得阿魯特一行人可能深入敵后已經遭到了不測, 當下也是有些懊悔,忙給京城中去了一封加急奏折。載淳在看見這封奏折的時候,心也是一慌,忙去叫粘桿處的人去調查前線的情況。柳湘得令, 又不得不再次動用自己在西北的力量,只是奈何此時新浙糧行在陜甘的各大分舵都已經撤離,消息的打探能力大大減低;再者,回民叛軍為了堵截在蒙古上流竄的阿魯特軍,在西北與東南部的交界處設立了一條長長的防線, 更使得消息一點都漏不出來。 “怕是兇多吉少啊。。?!陛d淳心想便連粘桿處都已經無能為了,不由嘆了一口氣。慈禧慈安對此,倒此雖然面上不顯, 但心里倒是有過一絲竊喜。畢竟這些曾經和八大臣有勾連的人都是這對女子天團的眼中釘,如此能為了大清貢獻犧牲,正是最好不過了,也免得自己出手,惹得載淳不滿。 “皇上要不要追封一下犧牲的將領?” 既然人已經死了,慈禧也樂得做做姿態,安撫安撫一下前線將領,表示一下自己的大肚和體。 載淳聞言,看了看自家老媽,心下也是嘆息。要說自家老媽做表面功夫還真是一套一套的,如果不是了解她的很,還真可能被她騙了過去。 “現在還不行,此時把這消息傳出去,恐會動搖軍心?!?/br> 若是阿魯特大軍被滅的消息傳出去,肯定會大大的打壓前線將領的士氣,載淳絕不會在這種時候給左宗棠拖后腿。 “傳令戶部全力支持前線軍糧供應,朕不想再看見再出現一個太平天國?!?/br> 當初太平天國運動也是一開始由一省之地,越滾越大,成了大清的毒瘤。載淳以史為鑒,決不會允許這種國中之國再現,務必要把這場反叛掐死在搖籃之中。 載淳的命令很快就傳達到了前線。左宗棠此時也知道再觀望下去可定是不行了,遂率領大軍,直接用山西開往陜西。 左宗棠的大軍共有四十多萬,除了陜甘退受的軍隊,幾乎調空了山西,直隸,天津的一半駐軍,浩浩蕩蕩,火炮攻城,騎兵滅賊,可謂勇猛?;刈迮衍婋m號稱百萬之眾,但同樣是百萬,哪比得上曾經的太平天國?這些手持土器的回民被節節逼退。 左宗棠深知,沒有自己的軍糧供給后勤薄弱,朝廷已經把所有能調給自己的糧食都調了,為了力求速攻,更是毫不吝惜開山炮的使用。陜甘一帶的城墻,大多就地取材,很少是由磚石砌造,多由黃土堆積,如何能扛得住大規模殺傷性大炮的威力,一時間,回族叛軍聽聞“左宗棠”之名皆聞風喪膽。 回回首領杜文秀與馬華龍見得清軍如此威勢,自不敢硬抗,忙率領手下舍棄陜西的地盤,退入甘肅,臨走之前,更是大肆搜刮調全省之地的糧食,不打算給左宗棠提供一絲供給。 甘肅黃土荒漠繁多,且此省呈長條形,左宗棠若要攻入甘肅,必定會產生戰線深入的局面。而戰線深入,自古以來的大問題便是糧草供給。如此,杜文秀與馬華龍也算是掐準了左宗棠的命門,倒使得左宗棠有點躡手躡腳起來。 “如今我軍雖節節勝利,但要攻入甘省也同樣很難?!弊笞谔漠斚略跔I帳中指著甘肅地圖對楊岳斌說道。 楊岳斌原為陜甘總督,對于陜甘一帶的地理環境也是清楚。他深知,一旦閃電戰發展為拉鋸戰,就很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左兄,陜西之北有甘肅,甘肅之北有新疆?;剀娍赏酥貙崗V,我軍若絕意剿滅,實難啊?!?/br> 左宗棠當下手持竹竿,點在地圖上。新疆甘肅二省,南有祁連昆侖山脈成為一道天然難以翻越的阻隔線,顯然,若是叛軍再被逼回西北,肯定是不可能越過這兩座天塹山脈跑到西藏去的,那只是自尋死路。新疆最北面有天山山脈,正北方也肯定不可能。只有東北面和西北面兩個方向。西北面乃是新疆腹地,東北面則是蒙古草原。 “不必全剿,且先驅逐為上?!弊笞谔恼f道。左宗棠也知道全部剿滅不太可能,轉而喚成先把叛軍逼出陜甘。 “如此來說,回軍要退,蒙古較新疆可能性大些?!?/br> 新疆沙漠畢竟不比蒙古草原,環境要惡劣的多。若左宗棠是叛軍首領,應該也會優先把蒙古當做首要退路。而左宗棠得到的消息回報也確實是這樣,大批回軍的部隊駐守在甘肅的蒙古沿線,形成了一道防線,似乎是為了撤退作為準備。(其實主要是為了堵阿魯特的騎兵。。。) “但新疆回族眾多,回軍能得到的助力會更多些?!?/br> 楊岳斌也說道:“在下覺得我們應當先打通蒙古沿線,封掉其蒙古的退路。一來,初秋草原糧草還算可以,能做一些補充。二來,蒙族人與我大清交好,能得到的助力也更多些?!?/br> 左宗棠順著楊岳斌的思路往下想去。果真,一旦打通蒙古的同道,便可從東北,東南形成圍攻之勢,逼回軍退入甘北,從而再逼回軍入新疆。兩害取其輕,新疆這等不毛之地,在他們的眼中遠不及蒙古重要。 “如此,便我們當先修書蒙古諸位親王,取得聯系,然后成合圍之勢,共商大計?!?/br> 最后,左宗棠定下了這般的決定。 第115章 回族叛亂(十九) 了解蒙古史的人就會知道正是清朝崛起以來,才真正馴化了這個歷朝歷代北方的大敵。 有清一代, 對北方邊疆的羈縻和統治可以說是最好的, 并且有著明晰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傳統意義的漠南蒙古, 還是漠北的喀爾喀蒙古,甚至新疆的準噶爾都是清朝逐步控制甚至消滅的。 滿族自己也作為少數名族, 長期與蒙古族打交道, 深深知道蒙古民族的戰力和不羈, 所以皇太極入關前極力先擊敗了號稱蒙古最后一個大汗的林丹汗, 從此滿族就以對待蒙古族的兩手政策為國策,極其有效的統治了北方游牧地區,有清一代, 除了早期在新疆和青海與蒙古族有過戰斗,現今內蒙地區和外蒙地區可以說是歷代王朝戰亂最少的。這兩手政策就是外示以尊重,內則忌憚而下于死手。 通過上百年的滿蒙聯姻,分化和瓦解蒙古各部落, 大力扶植喇嘛教,蒙古族可以說是最不會反叛大清的一個少數名族。這些蒙古部落的首領大多都具有濃郁的滿族血統,并因為清政府的懷柔政策,可以說是絕不希望清政府倒臺的。當下左宗棠修書至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很快就得到了蒙古各部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