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鐵血唐三葬_分節閱讀_14
三藏不語,冷冷地看著那兩個永遠嘰嘰喳喳聒噪繁瑣的要死的孽徒,遇到何事都要爭一爭,猴子明明一肚子壞水卻要裝無辜,那頭豬一旦說不過猴子就眨著眼睛看他,欲流眼淚未流的樣子實在是與他不符,讓人惡心的緊。 猴子與八戒悻悻閉了嘴,相互白了一眼。 而道觀內,那清風明月兩小童卻已是等候多時,透過道家水鏡法術看著山上動靜,便是看了三藏一行自上山至入門,先嘲笑了番那猴子不知好歹,見真人還口出狂言,又覺不愧是昔日仙界天蓬元帥,所言極是,而那領頭和尚想必就是三藏,雖容貌非凡,氣質脫俗,但看上去一臉木納無趣,還說金蟬子轉世,與師傅所說威風凜凜完全不合,看過去便是個相貌突出的尋常和尚,徒弟如此放肆,做師傅的連句話也不敢說,膽小懦弱,心中因而鄙夷的很,也不知師傅為何單獨將他們留下來,招待這樣的和尚,這樣的妖怪! 心中雖念及至此,清風明月還是出觀來迎接三藏一行,口稱老師傅,將他們帶入到正殿,而只奉茶于三藏一人,忽略了四個徒弟不顧。那兩心中計較猴子一直是妖怪,另三位曾登仙界如今也淪為妖孽,在堂堂五莊觀內妖怪豈有坐位飲茶之禮,說出去還要讓其他道友貽笑大方,到時丟的是師傅的臉面!如今只能這般,給那和尚一盞茶,再自降身份與那和尚過過招,若是厲害的主,再敲兩個果子與他,若嚇著跪在地上求饒的,就隨便丟個果子給他卻不告知他如何吃法,享不享的福也要看他的緣分,到時候客客氣氣請出門去,就算是盡了師傅的吩咐。那四個妖怪敢膽作亂的話,也要問過他們同不同意。 清風明月如此盤算,自覺滴水不漏,又不辜負師傅囑咐,又不浪費果子,他倆也不多說,候在一旁看他們反應。而那和尚也不知好歹,進入大殿不先拈香拜天地,不問此觀道長何人何姓名何身份,那四個妖怪也看起來兇神惡煞,坐在和尚周圍,也不說話,直愣愣地瞪著他們,一時多道視線交匯,雙方都意欲從對方眼神中打量出什么,奈何那兩道童抵不過妖怪臉皮厚,敗下陣來,相互交換了個目光,暗道果然還是先去取法寶,將那群蠻人妖孽扔在大殿,回來再收拾他們! 看那二道童終于匆匆離開,猴子終于板不住臉皮,私下悄悄問八戒:“呆子,你可認識?”八戒奇道:“他兩只盯著師傅看,難道不是師傅認識?”三藏搖了搖頭,小白龍一臉茫然,也看向他;“師傅也不認識,那為何他們就這般將我們迎了進來?還如此眼神微妙地看著我等?” “……或許另有事端,是妖怪潛伏也說不定?!?/br> 三藏嚴肅道,腦中已浮現曾經有道行高的妖怪假扮和尚住持主動將他與法意迎進廟然后意欲一口吞進的案例。 四妖紛紛稱贊道還是師傅考慮周全,不得不防。 作者有話要說: 三藏:莫非這又是妖怪設的一個局?? 徒弟們:師傅果然老司機!這都能看出來! 第21章 破仙根 那廂清風明月取了各自飛劍,又商量片刻,覺得莽然沖進去,拿飛劍逼迫和尚,萬一和尚驚慌失措,一不小心,傷及性命,先是要對付那幾妖,傳出去也與師傅名聲不好,更或得師傅責罵,又轉念一想,萬一和尚躲到那妖怪身后,更試探不出他深淺,還是先分開了事。 兩道童自覺這盤算甚佳,便佩戴了飛劍,端起笑容又走回到正殿中,對三藏言道:“老師傅,我家道長出門前特意囑咐過,今日要從東土大唐來一和尚,行的是向佛向善之事,雖佛道不同,但路過縱要好好招待,我這五莊觀內別的沒有,卻有一寶貝,想給師傅看看,請師傅單獨隨我倆來可好?” 三藏應諾,心道沒這四個孽徒,反而好辦事,他們要是打起來,拆了這五莊觀也說不定。道童笑容滿面,以為三藏毫無防備之心,他徒弟又不管,如此容易得手,殊不知四個妖怪心中一模一樣的幸災樂禍,想那兩個道童若真是妖怪,師傅那把戒刀還未曾用掉呢,簡直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便目送師傅與那兩道童離開,各自猜測這道童會是什么妖怪,簡直全無妖氣,偽裝的如此肖似。八戒又道我等在這里等著也是無趣,倒不如找找廚房在何處,先拿點素齋來,或燒飯燒水等著師傅歸來,猴子點頭贊同,說要弄出偌大的一個幻象,其中肯定有法寶遮眼,爺爺我也去找一找,于是兵分兩路,小白龍與猴子去搜索觀內,八戒和卷簾前往廚房,暫且不表。 這邊,兩道童引著三藏走出正殿,穿過菜圃,不多時便到達一參天古木下,真真是樹蓋震天蔽日,望不見頂。清風明月假意指著樹上對三藏道:“師傅請看那兒,這是我五莊觀鎮觀之寶,喚名人參果便是了?!比靥ь^去看,只見到層疊枝葉,其中隱約有嬰兒模樣,手腳俱全,未等他再仔細觀看,那兩道童突然發難,背后飛劍奪鞘而出,明晃晃的劍鋒指向三藏,繞著他盤旋。 清風先告了聲罪:“和尚,聽聞你是曾經金蟬子下凡,我道長有令,要試你一試,有什么真本領盡管拿出來,要是說遲了,傷到甚么,就別怪我兄弟兩了?!?/br> 三藏面上毫無慌張之色,神情冷漠,看著那兩把飛劍,像是揣摩什么,忽然笑道:“這就是那寶貝?可要看看我的?” 話音未落,那禪杖掃起了一地飛花落葉,挾持著急急怒風,劈向清風明月,頭上鈴鐺作響,竟是與那飛劍嗡嗡異動聲相抗衡,而三藏突然一笑,端的是冰雪風霜后風光月霽,冰雪消融,那清風明月雖心中道這和尚較普通凡人只多了那么張能看的臉,此時也怔怔愣住,待到禪杖掀起的氣流激起面部戰栗,才慌忙后退,口中清叱,指揮著飛劍前來擋住禪杖攻勢。 他倆本是同宗,亦是同胞兄弟,心意相通,兩柄飛劍一前一后,一攻擊一抵御,但咒術神通終歸抵不上三藏身形敏捷,禪杖使的出神入化,前后支架毫不費力,金屬交鋒聲音沉重刺耳,清風明月相視一眼,不得不齊身后躍,那兩柄飛劍也隨著主人意識合并為一,劍鋒雪亮,劍意冰冷,朝著三藏猛刺了過去。 那兩道童也是一時被和尚逼迫的緊,又以多敵少仍處下風,心中憤懣,臉皮火辣,根本顧不得身在何處,只求速速放倒解決和尚,卻見那和尚也不回擊,忽然就身影消失在了飛劍突進的路上——清風明月猛然抬頭尋找三藏蹤跡,等到反應過來,他背后是那人參果樹時,已是為時太晚。 人參果樹萬年之靈,樹皮自然堅硬如玄鐵如金剛,即便匯集清風明月兩人之勢,也只是稍微刺破樹皮,便承受不住硬度,自己炸裂開來,飛劍碎片一陣寒芒亂射,清風明月膛目瞠舌,尖叫聲還未出口,那人參果就自己噼里啪啦掉落下來,鉆到土地中不見。 這里兩道童驚慌失措,跪在人參果樹前,也不知該如何收拾下場,那廂,三藏已是回到正殿,看那里空無一妖,不多時,便有八戒卷簾從廚房端了些醬瓜、醬茄與白飯,而猴子小白龍里里外外尋了一圈,未有發現什么法器掩飾妖氣,倒是花費了不少時間才回來。四徒弟湊在三藏身邊,猴子盛飯,八戒奉箸,卷簾掃椅,又有小白龍好奇詢問那兩道童何等用心,三藏只言他們應該并非妖怪,但想試探我本事,如今落敗,可能在那旁沮喪的很,徒弟們哦了一聲,頗覺理所當然,又疑惑這五莊觀主人究竟是誰,留下兩童子專與自己師傅過招,這不是殘害幼小么,萬一倘若那童子是妖怪化形跟隨,葬送于今日也未準。 師徒一行用畢齋飯,那兩童子也回到正殿,三藏心道雖他們先動了手,但畢竟是自己欺負弱小,又吃了人家飯菜,再起語言爭執也太說不過去,便令徒弟們收拾干凈了桌子,對童子道:“方才是貧僧出手不慎,傷及你倆,如今貧僧在這里與你們賠個不是,也不知道長何時歸來,所有罪過請擔于貧僧身上便是?!?/br> 若是法意得知他對尋常童子出手,定要勃然大怒,要知學武之前,法意令他跪在達摩老祖佛像前立下誓言,用一身武藝,平盡天下妖魔,但亦有三不打,不打凡人,不打妖精,不打同道,發誓完畢后,法意又道,雖不打,但若逃避,便是丟你爺爺的臉,凡人兇惡欺凌,不可打死,但可教訓加以改之,同道威脅你性命,可反抗還手但不傷之。那兩道童雖說是同行,但畢竟年紀幼小,自己最后已是躲開了那一擊,不正面抗衡,但于身后樹木也是有所損害,出家人慈悲為懷,怎可傷害無辜花花草草? 清風明月卻是神情自若,滿臉笑容,忙不迭道:“如此怎能怪師傅?也是我倆莽撞,我道長曾言師傅與他昔日有故識,但元始天尊之請不可不去,心中極為遺憾,是要我留師傅幾日,等他歸來,再話舊事?!?/br> 三藏卻不記得自己曾有認識結交過這位道長,以往所遇見道士,無非是虛名之輩裝神弄鬼,又有指責他一個和尚不好好念經,與他們搶甚么生計,但不管這位道長識得不識得,總歸要當面賠禮道歉,不悖自己曾立誓言。 清風明月也是客氣的緊,一口一個師傅,又拿了些素菜水果,斟了香茶,推說自己要再去取些被褥地鋪來,方便師傅們就寢,這一去久久未歸,猴子起疑,放下碗筷,出正殿打探,卻發現正殿之門不知何時鎖上,而尋常之鎖豈有在話下,他持了棒子也是劈不開這門,急急呼喚師傅師弟過來。 三藏那禪杖可破墻,如今卻對著木門也是束手無策,小白龍推開師兄師傅,顯出原形,以龍首搶門,那木門絲毫未動,反倒金光大作,將他彈了回去,撞到桌椅擺設七七八八,才變成人形,狼狽不堪。 殿外卻是傳來清風明月聲音,一怒罵道:“你這個黑心腸的和尚!方才躲開便躲開了!又為何偷偷摸摸回去,把我的仙樹推倒,壞了我五莊觀里仙根!”另一也惡語惡言,賊前賊后,罵了一番,才停歇。 三藏不語,細細回憶了遍方才所發生事情,而后回想起了猴子與小白龍姍姍來遲之事,便轉過身看那猴頭,猴子摸著鼻子不說話,眼神滴溜溜地轉,看三藏臉色逐漸可怕,方才怒地一摔棒子,大喊;“那兩小子無故對師傅出手,我氣不過,就砸了他們的樹,誰知有什么仙根!” 作者有話要說: 猴子跟師傅第一個矛盾開始了╮(╯﹏╰)╭ 三藏畢竟還是出家人,有所束縛,有所規范,而猴子講究個天不怕地不怕,砸了再說,改生死簿就是一個例子,這兩人之間需要磨合的還有很多= = 這里還要解釋下三藏爸爸與觀音不同的概念:觀音是既然那妖犯了錯就讓他贖罪,功將抵過,到死也跳不出妖怪之形,而三藏是將這個妖怪徹底超度 前世恩怨此世罪孽都一筆勾銷,妖魂超度,可重新為人,亦或轉為妖精,重新修煉,將來走登仙之路,前者講好生之德,后者講跳出輪回 第22章 生悔意 猴子覺得自己委屈的很,他素來不受拘泥,想及何事便直接去做,先是在花果山一方稱王稱霸,后菩提老祖門下學得一身本領,陰曹地府也敢闖,海下龍宮亦可行,大鬧天宮時被拘押到南天門斬首,也毫無畏懼退縮——他本性如此,見了自己或是自己人受委屈,便使不得這難受勁,定要加倍討回來,昔日天兵天將毀他花果山,傷他猴子猴孫,如此這般就要梗直了脖子,論他天王真君齊上陣,也要討個好說法。 跟和尚同行的這段路,他只見了和尚除妖干凈利落,卻不見他不打山中匪徒、不打走獸飛蟲、不打尋常百姓,猴子卻想有惡便除,擋我路者該打,哪管他人妖鬼仙,如今強硬著嘴,只道師傅你好沒道理,扔了棒子,氣沖沖走到殿里,撿了椅子坐下。 小白龍雖說不是主謀,但也身為同犯,他向來一時沖動,事后悔過不及,如今看著三藏臉色逐漸平靜,垂目嘆息了一聲,在那里也不敢湊過去,戰戰兢兢地叫了聲師傅,道大師兄也是一番好意,只是我出錯了主意,錯全在我。 他心里這般想道:大師兄出身花果山,若那五莊觀真要追究起來,只有赤條條的一個猴子和一座山,難不成要將金箍棒賠給他們不成,只能我厚著臉皮回西海,問父王討些寶物來,或許能彌補這番過錯。 八戒也在一旁道:“師傅千萬別動怒!那弼馬溫沖動的很,又不知什么該打不該打,他自覺神仙佛祖也打得,什么人參果樹為何打不得。師傅要是生氣,打那猴子幾下便是,如今應當想想怎么出去、如何解決這樁煩心事才是正理!” 三藏應了聲,臉上也看不出是何等表情,一時殿內寂靜無語,小白龍小心翼翼地望著他,正欲說什么時,殿外忽然傳來聲音,卻不是清風明月,聲音清亮的很,似在遙遠處說話,又清清楚楚傳到他們耳朵中,正殿上一旁寶格窗戶被打開,露出一張臉來,好奇地張望里面,在看到三藏時滿面驚喜,頷下胡須抖動,大呼金蟬子,又喜滋滋地轉向身后,與何人說道:“我在元始宮還想是有什么妖怪,才動用了縛地索,急急趕來,原來是金蟬子!難怪難怪!”清風明月可理會不了他師父的喜悅,哭訴道:“師父,那和尚可是強盜哩!蠻不講理!將那仙根都挖倒了!” 那人望去只比清風明月大了十幾個春秋,容貌如少年,偏偏留了胡須,卻便是此五莊觀觀主鎮元子,聽了清風明月話后點了點頭:“恩,能將那仙根挖倒,這轉世也是不辜負了金蟬子的武力,那你們與他動手了嗎?”兩人想起自己修煉多年但毀于一旦的仙劍,眼淚又要留下來,拼命忍住,哽咽道:“徒兒們不中用,才過手了幾招,就連仙劍也折了?!?/br> 鎮元子心中是真怕身后大殿內這個轉世沒有遺留金蟬子的半點好處,世上和尚雖多,但金蟬子就那么一位,五百年前相見恨晚,話語投機,恨不得在佛子前cao起各自法寶武器打一架的沖動感,在五百年之后,依舊沸騰燃燒,在聽得清風明月如此說道后,心想以凡人之軀,幾下就挫敗了兩把飛劍,不愧是金蟬子轉世,連道數聲好好好,兩個徒兒更加怨念了,四只淚蒙蒙的眼睛一同看向他。鎮元子也暫先不顧,又將臉轉了過來,而三藏不知何時也站在了那寶格前,面無表情地與他近距離對望,鎮元子著實被嚇了一跳,脖子往后挪了挪,喃喃自語:“長得也像,不過這討人厭的表情還學得不夠,再囂張些就好了?!?/br> 三藏裝作什么都沒有聽到:“貧僧法號三藏,并非金蟬子,今日管教弟子不佳,乃貧僧失德,愿隨道長處置,貧僧毫無怨言?!?/br> 鎮元子應了一聲:“做大不尊,是該打,徒兒們,將那刑具搬出來,你、你、你,去尋那龍繩,先將這和尚綁到柱上去?!闭f罷也不知施展了什么法術,將三藏從殿里移到了殿外,三藏倒未說什么,他四個徒兒先慌了起來,猴子從后殿幾乎是躥了過來,與八戒臉貼臉,擠在那小方格中,朝著外邊怒吼:“樹是爺爺打得!關我師傅是什么事!你這牛皮道長好不要臉!有本事放你爺爺出去,爺爺給你打一百下!” 鎮元子也不怒,朝著三藏哈哈大笑:“金蟬子金蟬子,你也有收這樣脾性徒弟的一天,這師傅徒弟的喜好原來一模一樣,如何,要打你徒弟一百下不?” 三藏此時已被束縛到殿前圓柱上,也不看猴子,臉色也未變,只淡淡道:“我徒兒不勞道長插手,打我便是,日/后我自會教育他?!?/br> “這護短也是學的十成十,嘖嘖,清風,你先拿那七星鞭,打他三十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