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那個受_分節閱讀_68
書迷正在閱讀:主角很忙無暇攻略[快穿]、方圓十里 完結+番外、說好做情敵的人都愛上我了、我好像被攻略了、教弟無方、招堯撞騙+番外、[快穿]炮灰專業的腎虛高材生、那個豪邁不做作的炮灰[穿越]、險道神、[西游]小妖傳
游孟哲被看得頗有點不自在,說:“咱們過那邊去罷?!?/br> 張遠山笑著點頭,游孟哲牽著風箏,一路走一路放,那時路邊聚了不少仰慕張遠山的官家子弟,女子更有不少,紛紛小聲說“太傅”“太傅”,張遠山卻連看也不看他們。 “太傅賜個字吧?!庇腥诵χ×松扰c筆來求字。 張遠山蹙眉微有點不耐煩,擺手要走,家丁紛紛過來攔住他,呼喝道:“做什么做什么!” 游孟哲笑嘻嘻道:“我來寫我來寫,太傅是我爹?!?/br> 那少年送了扇子過來笑道:“張公子?公子幫寫個?!?/br> 游孟哲接過筆,微一沉吟就寫,張遠山也不攔他,看著他在白扇上寫了七個字“人不風流枉少年”,直看得嘴角抽搐。 游孟哲那字說難看也不難看,就像他的琴路一樣,總是另辟蹊徑,偏生又自成一家,自古字體瘦金有瘦金的美,草的瘋氣,游孟哲認真寫就,不知為什么總覺得說不出得突兀,七個字歪鼻子豎嘴,吊胳膊斜腿,說慘不忍睹罷,又彼此搭配,別有一番工整。 說好看罷,又總覺得看了說不出地犯膈應,猶如胃里憋著個嗝老打不出來。 張遠山看得無奈,隨手接過扇子,提筆在扇面一按,游孟哲哇地驚呼,原來字也能改! 張遠山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筆鋒較之游孟哲的更濃重,幾乎完全覆蓋了游孟哲的字跡,刷刷幾下筆走龍蛇,隨手重寫了一次。 “謝太傅賜字?!蹦巧倌晷σ饕魇樟松茸?,身后又有一穿著武袍的英俊男子笑道:“孟哲?” “??!余大哥!”游孟哲眼前一亮,問:“你也來了?” 張遠山微微蹙眉,余長卿換了武袍,先前遠遠站著看他們,此刻才走來打招呼,仿佛與那少年是一起出來踏青的。 果不其然,余長卿答道:“我和朋友出城走走,正碰上你了,見過太傅?!?/br> 余長卿躬身抱拳,張遠山負手而立,一點頭便算見過禮了。 游孟哲端詳那少年——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當真是人不風流枉少年,但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也不好多說什么。 “再過幾天大哥要去武舉了?!庇嚅L卿笑道:“你來不來看?沒了你,可不知勝算有幾分?!?/br> 游孟哲倏然想起武舉,說:“當然!我來給你打氣,在哪兒比試?” 跟余長卿一路的那少年臉色就黑了,余長卿詳細說了,游孟哲連聲應允,又看了張遠山一眼,張遠山示意你隨意。 兩人談妥后余長卿方告退,那少年仿佛意識到了什么,離開時遠遠地與余長卿吵起來了。 張遠山似乎也不太喜歡余長卿,但終究沒說,當然也無法宣諸于口。 起碼這點是好的,游孟哲心想不會像趙飛鴻一樣罵他結交損友,且張遠山的脾氣也很好,對著外人從不理會,對游孟哲時不到短短片刻,便恢復了之前的模樣。 兩人尋了處僻靜地坐下,系好風箏,這些天里游孟哲多少學會了一些手語,雖有點詞不達意,卻不再需要管家,能直接與張遠山交流了,雖說張遠山只是啞巴,并非聾子,但游孟哲覺得打手語好玩,索性也時不時和張遠山比劃。 游孟哲比劃道:(武舉)能去看么? 張遠山做了個手勢:你已經答應了,又為何問我? 游孟哲拇指戳了戳自己嘴角,作了個口型:爹。比完這手語后有點遲疑,在想接下來的話要怎么表述,張遠山則靜靜等著,看他想說什么。 游孟哲想來想去,既沒想好要說什么,又不會表達,抓耳撓腮的,只得作罷,張遠山笑了起來,做了個手勢:兒子。 游孟哲面無表情地看著張遠山,停得一停,張遠山又比劃道:帶你去。 25、箕水豹 三月初三,大虞武舉。 自虞太祖李謀以一介武人得天下,如今已是第四百八十六個年頭,文武二舉經多年發展,呈現出空前的繁榮之勢。 直至今載武舉,入選人數已多達近四千人,自二月初二龍抬頭應舉日起,就有大批武人于各地涌向京師,入京赴選。一時間舉子空前,超過了兩年一次科舉的規模。 京師也迎來了有史以來赴選人數最多的一年武舉。武試與科舉相似也分四級即童試、鄉試、會試、殿試。二月初二會試后,四千人留下近百人,等候三月初三的武舉殿試。 這近百人中便包括了余長卿,余長卿身為京師府捕快,有進入會試的優先權。不須先在地方應考。俗話說習得好武藝,貨與帝王家,天下太平,入朝為官倒是威風八面,不失為一條好路子。 江湖客一面瞧不起朝廷俸祿,一面又對良田千頃,嬌妻美眷趨之若鶩,可見天底下也不全是我自橫刀朝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覺之輩。高官厚祿較之大俠氣節,明顯前者更占優勢。 但武林人折節下交朝廷,朝廷卻不一定瞧得起他。會試分內、外兩場,內場考策略,以兵法,營陣,天文,地理為主。外場則考弓馬,舉石,擂臺三項。內場不過者不許應試外場,如此便篩去近半目不識丁的武人。 雞飛狗跳,答非所問的試卷經考官手上走了一遭,又篩去千余只曉武功,不通謀略之輩,饒是如此,余人也有近百。 而被篩下的武人卻不回鄉,各個伸長了脖子等著看三月初三的殿試。 殿試只有外場,弓馬舉石俱已在會試中考過,剩下一場最簡單,也是最精彩的擂臺。殿試當天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皇宮開放宣德門,于午門校場上設三席。先是禁軍,御林軍圍得鐵桶般水泄不通,都騎軍又在人群外圍維持秩序,看席上武旗飄揚,在明媚春光中翻飛。 虞國帝君李益居席中九五之位,元宵夜宮中有刺客的風聲走漏出去,京師坊間巷內早有議論,如今李益只得親來辟謠。 先前一場皇宮刺客案令禁衛軍們不由得緊繃了心上那根弦,到處都是江湖客,要再來場行刺可不是鬧著玩的。李益卻道無妨,虞國民間高手寥寥,不足為患,真正的高手都在宮廷中。 今年宣德門一開,涌來觀看的百姓只怕近萬,御林軍統領提心吊膽,及至看見一人坐上客席,方真正放下心來。 那人正是張遠山,張遠山武藝卓然,深居簡出,數年來還是第一次賞光武舉,有他坐鎮,料想生不出何事。 張遠山難得地身穿黑金戰鎧,日上三竿方至,朝九五位旁的御林軍統領一拱手,示意游孟哲就坐,游孟哲兀自還在探頭探腦地張望,張遠山隨手摸了摸他的頭,比了個手勢,讓他坐下別搗亂。 一時間三個看臺上所有人都看著他們。 游孟哲生平還是第一次見這排場,看臺下黑壓壓的全是御林軍,看那架勢沒有萬兒也有八千,外面更是成山成海的百姓,看得十分驚訝。 “太傅好?!?/br> “太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