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無CP]_分節閱讀_271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胤俄有了紅包群、[火影]抱哥哥好難、攻略那個人造人、咬青梅(GL)、[綜]名士萬花、情深逢時[GL]、大偵探,你媳婦又在吃醋![GL]、女主是個腦補帝[穿書GL]、公爵小姐(西幻?。危小「撸龋?/a>、紅樓之白魔法神賈珠
蕭重驚愕交加,隨即怒道:“傳這等流言的人是何居心!誰都知道我父乃陛下昔年袍澤,陛下因念舊情,方才收我為義子的!” 許侍郎笑一笑:“殿下不必激動,這流言也不是我傳的。陛下也不至于因此疑你?!?/br> 不至于因此疑他,卻派了個許侍郎過來當監軍,不還是明擺著不相信他嗎? 蕭重因有帶兵之能,頗得義父看重,人稱三殿下,只是蕭重自己也知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尤其他還不是蕭豫親子,而他那兩位義兄,卻又有些平庸,于是難免會有些風言風語。蕭重自己對這些事不怎么上心,為了避嫌,他在京城時也不時常進宮,因為他很清楚,兩位義兄的母親,也就是義父的妃子們,對他甚為忌憚,多有防范。如今,就連義父也對自己生出疑心了嗎? 如此一想,他不由生出一絲倦怠。 送走許侍郎,蕭重跟前那幾個將領都很是義憤填膺。 “殿下這些年跟著陛下東征西戰,當初能大敗裴舞陽,殿下之功也不容小覷,如今又要殿下為朝廷立功,又還懷疑您,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就是,朝廷里那兩個皇子,成日什么也不做,自有一幫人替他們搖旗吶喊,殿下勞苦功高,又品性高潔,反倒被疑!他們居然還懷疑您在此停留不進,是暗中已經跟賀融勾結,既然如此,那還不如遂了他們的意呢!” “行了!”蕭重聽他們越說越離譜,不得不出聲喝止。 “朝廷有朝廷的顧慮,我們只須遵從就好!” 一名將領不甘心道:“可我們早有布置,如今那個許侍郎一來,說改就改,難不成真要像他說的,明日就去攻城?” 蕭重強忍下揉額頭的沖動,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現出任何郁悶,否則手下人只會比他更郁悶,這種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安定人心。 “一切照舊,明日我會找機會與許侍郎再談一談?!?/br> 幾名將領面面相覷,心中卻都覺得即便談了也不會有什么結果。 …… “殿下所料不差,蕭豫老賊果然派了個監軍去五塘鎮了,這下蕭重肯定焦頭爛額了!” 甘州刺史府內,陶暄喜形于色,不忘小小阿諛一番。 “殿下神機妙算,我輩弗如遠甚,唯有滿心敬服!” 陶暄雖然會溜須拍馬,但做事能力也不差,能在朝中混出頭的官員,大多有那么點毛病,賀融聽見他這些馬屁時,已經習慣性地左耳進右耳出了。 嬴子瑜道:“你怎知蕭重一定會受影響?他身份比監軍高,大可無視對方的命令?!?/br> 他并非故意跟陶暄抬杠,而是清楚知道蕭重對于蕭氏的意義。 蕭豫之所以能起家,一方面他自己的確是個梟雄,敢于抓住當時朝廷被突厥牽制,不想妄動干戈的時機,以區區一地之勢屹立至今,另一方面,他底下有幾個打仗的好手,都是當年跟著高祖皇帝一起打過仗的,蕭重又是他親自帶出來的。如今蕭豫年近八旬,就算再耳聰目明,畢竟也是個垂垂老矣的人了,而蕭豫身邊那幾個人,要么也老死了,要么被他剪除了,論知兵打仗,如今就剩一個蕭重而已。 嬴子瑜覺得蕭豫再怎么樣,也不會輕易干涉一個正在前線打仗的兒子。 陶暄的看法卻完全與他相反:“蕭豫老賊年事已高,又久居上位,習慣說一不二,該有的疑心他半點都不會少,對不是親子的蕭重,只會防范更深,說不定外頭那些他對蕭重的看重都是老賊自己派人傳出來的,要不然也不會派監軍去掣肘蕭重了!” 沒讓他們繼續爭執下去,賀融詢問:“林淼他們出發幾日了?” 嬴子瑜道:“五日了?!?/br> 五日前,林淼帶著一支一千人的隊伍離開張掖,繞道祁連山,打算殺向五塘鎮后方,給蕭重來一個措手不及,到時候嬴子瑜再與他首尾呼應,雙面夾擊。 所以現在蕭重按兵不動的時間越長,對他們來說自然就越有利。 林淼帶的人馬雖少,實力卻不可小覷,這支隊伍里多半都是原突厥騎兵,還有少數靈州兵,全是精銳中的精銳,以一當十,不在話下。 賀融聞言便點點頭:“他們輕裝簡陣,行軍速度不會太慢,嬴將軍須時刻準備,一旦接到那邊的煙火信號,就立刻帶兵出城夾擊?!?/br> 嬴子瑜摩拳擦掌:“殿下放心吧!這一日老子等得夠久了,必得狠狠出他娘的一口惡氣,把蕭重打得滿地找牙!” 他一時興奮,說話也忘了把門。 陶暄斥道:“殿下面前,怎能如此失儀!” 嬴子瑜白他一眼:“殿下又不似你這般小氣,說錯句話還斤斤計較?!?/br> 陶暄被他噎了一下,氣得狠狠瞪過去。 …… 相比他們這里的輕松,嘉祐帝那邊,就顯得步履艱難了。 突厥人南下速度極快,自打晉州失守之后,他們須臾便至蒲州,眼看距離長安不過咫尺之遙,而嘉祐帝他們一行人數眾多,其中又有文官婦人,那些官員又各自帶了家屬,這么浩浩蕩蕩的一大幫人,加上各種輜重,前進速度自然不可能快得了,才剛剛抵達襄州。 襄州刺史聽說天子南下,早就提前做好準備,一方面是出迎,另一方面是想跟著天子的隊伍一起跑,免得突厥人當真打到襄州來,那他也得跟著倒霉。 誰知御駕規模之大,人數之多,依舊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區區一個襄州根本安置不下,隨行軍隊不得不扎營城外,城中不少士人商賈將自家宅院讓出來給貴人們居住,可數量猶嫌不夠,不少貴人怨聲載道,弄得襄州刺史也跟著幾頭奔波,苦不堪言,心里早從一開始的翹首以盼,到現在恨不得這些人早早啟程離開。 嘉祐帝同樣處處不習慣。刺史府布置得再舒服,也不可能有皇宮舒服,可長安一時半會是回不去了,一路上他頭風癥沒少犯,幾乎不想見任何人,可還得強撐起精神,召見與他一道南下的幾位患難重臣。 “衛王與興王,啟程過來了沒有?還有安王,難道沒有收到朕的旨意嗎,怎么連一點音訊都沒有?” 第146章 “陛下, 先前您曾發旨,讓安王在必要時增援甘州,突厥人南下之后,蕭豫也想渾水摸魚, 派兵攻打甘州, 安王已經趕過去了。小人給您稟報過的,您忘了?” 沒等眾臣開口解釋,嘉祐帝身邊的內侍就小聲道。 嘉祐帝才想起來,好像的確是有這么回事。 他有點尷尬, 不過大家也知道他最近精神不濟, 都裝作沒聽見。 李寬主動解圍道:“嶺南離此地還有些遠, 興王一時半會兒還未有消息傳來,不過衛王殿下已經帶兵啟程了,想必很快就能趕至建康與陛下會合?!?/br> 嘉祐帝焦慮道:“再發一道旨意, 催促興王盡快動身, 難不成老子有難,當兒子的還能逍遙自在嗎!” 李寬應是, 又溫聲道:“陛下不必擔心, 等過了江,我們就安全了。不過紀王殿下那邊, 是不是也催他盡快撤離,以免置身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