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無CP]_分節閱讀_201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胤俄有了紅包群、[火影]抱哥哥好難、攻略那個人造人、咬青梅(GL)、[綜]名士萬花、情深逢時[GL]、大偵探,你媳婦又在吃醋![GL]、女主是個腦補帝[穿書GL]、公爵小姐(西幻?。危小「撸龋?/a>、紅樓之白魔法神賈珠
說完才發現自己拆了安王殿下的臺,見安王翻了個白眼,桑林只能撓頭干笑裝傻。 太子哈哈笑道:“真是一物降一物,就得是桑林這種人才治得了你!有吃的,你想吃什么都有,我早吩咐他們備下酒菜了,保管讓你吃個盡興!” 東宮位于皇宮東面,全名是顯慶宮,除了正殿之外,還有側殿與偏殿三座,主要供太子起居讀書,以及太子家眷所住。賀穆封太子之后,始終沒有拋棄糟糠之妻,而且也未曾納妾,偌大東宮,其實主人也就他們夫妻二人,還有若干東宮低階屬官。 太子攜賀融入內時,幾名東宮屬官正在交談,見狀紛紛起身行禮。 “來,三郎,我給你介紹。這位是吏部尚書劉衷,如今兼任太子賓客,還有這位,司農少卿虞獻,同樣兼任太子賓客,這邊幾位,江越、李昀、公孫良,現任太子中舍人?!?/br> 劉衷和虞獻,賀融是認識的,而且還知道他們出身寒門,沒什么背景來歷,全都是靠科舉走入朝堂,一步步升上來的,那么其他三位,應該也八九不離十,同樣如此。 賀融向他們回禮:“早就聽聞大哥周圍人才薈萃,沒想到儼然已經一個稷下學宮了?!?/br> 太子對這樣的比喻顯然還是很受用的,聞言笑謙道:“我哪里比得上齊桓公,那稷下學宮有好幾十位飽學之士,這里只有寥寥幾位,不過話說回來,我才疏學淺,多得在座這幾位良師益友的輔佐,方才不至于貽笑大方?!?/br> 眾人自然紛紛道太子殿下過謙了。 酒菜陸續呈上來,賀融沒有夸張,他的確是餓狠了,也懶得再裝文雅,直接埋頭默默吃飯,再加上一個桑林,不知道的還以為兩人是在深山老林里餓了一年半載才被放出來的。 太子見狀不由失笑,示意侍女趕緊為安王斟酒:“聽說嶺南雖被無知婦孺視為蠻荒之地,其實大小城鎮也不失熱鬧,不至于把你倆餓成這樣吧?” 賀融頭也不抬:“大哥說得輕巧,陛下有召,我們路上不敢耽擱,沿途若無客棧,就只能吃干糧將就,一連數日,如今見了這美酒佳肴,山珍海味,自然倍感親切?!?/br> 太子嘆道:“難怪你消瘦不少,真是難為你們了!” 說話間,太子妃宋氏領著皇長孫賀歆過來了。 賀融不好再握著竹箸不放,忙起身行禮。 宋氏的模樣并沒有太大變化,身上也無太多贅飾,倒是賀歆一段時日不見,又長高了不少。 叔嫂叔侄寒暄幾句,太子便道:“我與三郎久別重逢,有許多話要說,你們先下去吧,改日阿歆出宮,再去找你三叔玩也不遲?!?/br> 其實賀融也知道,太子特地請他上門作客,說賀歆想念他,只是一個借口罷了。 該來的總會來,他看著眼前一盤幾乎還沒動過的櫻桃饆饠,覺得有點惋惜。 果不其然,太子道:“兩日前,周相去世了?!?/br> 賀融抬起頭:“三朝元老,勞苦功高,頭七還未過,這幾日我會抽空過府祭奠?!?/br> 太子頷首:“應該的,我也已經奉陛下之命前去吊唁過了。不過周相這一去,相位就空了出來,依你看,應該由誰接掌才好?” 賀融挑眉:“大哥這話不該問我,陛下乃天子,想拜誰為相,無須經過任何人首肯,更何況以陛下對我的觀感,只怕我越是支持誰,陛下就越不會聽從?!?/br> 太子苦笑:“你別說氣話了,陛下雖然有時候對你冷淡些,但只要是你提出的意見,他老人家哪一回最后不是從善如流了?” 賀融:“那我上回建議陛下追封殷貴妃為皇后,陛下怎么沒有聽從?” 太子頭疼:“三郎啊,你怎么去了一趟嶺南,回來就跟炸毛的刺猬似的,一句話都跟我過不去?” 賀融神態自若:“可能是炸蟲子吃多了吧?!?/br> 桑林差點噴笑,連忙捂住嘴巴。 在座的劉衷等人沒想到安王與太子說話是這等態度,不由面面相覷。 太子卻早已習慣,他知道自己這三弟骨子里有些小傲氣,平日里興許還不顯,但方才與賀秀同在宣政殿,同樣是立了功回來,結果卻被嘉祐帝厚此薄彼,心里難免有怨氣。 這樣一想,也就說得通了。 太子安撫道:“我說這番話,只是想說明陛下其實還是聽得進你的建言,這追封皇后,跟拜相畢竟不能相提并論,我知道你今日心里不痛快,但一碼歸一碼,總不能混淆了?!?/br> 賀融見好就收,他喝了一口酒,緩緩道:“我大半年沒在京城,對朝中局勢不甚了了,依大哥看,目前陛下傾向選擇誰?” 太子直視他,不想再與他打太極了。 “你該料到的,陛下屬意衡國公?!?/br> 第103章 “衡國公……”這三個字在嘴里咀嚼了片刻, 意味悠長。 “衡國公之祖母,乃當今陛下姑母義陽大長公主,從身份這一層來看,他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既非自視甚高的世家高門, 也非寒門子弟,理應更與天家親近;再者,先帝時,他曾率兵出關, 狙擊突厥人, 三戰三勝, 若不是后來中箭回京療養,只怕早已是超越陳巍張韜,威震天下的名將了;他救駕有功, 卻并未居功自傲, 且處處謙讓,言語風趣得當, 與陛下在朝在野, 均相處融洽,說句大不敬的, 換作我是陛下,我也想要一個像衡國公,而非像張嵩,處處管著自己的丞相?!?/br> 太子扶額:“三郎, 你今兒是吃錯什么藥了,怎么反倒給李寬說起話來?” 賀融:“大哥,我只是從旁觀者的角度,闡述李寬為何會得陛下看重?!?/br> 太子無奈:“好,那現在你就從你自身,說說你對李寬的看法?!?/br> 賀融:“大哥,不管我們對李寬有何看法,周相三朝元老,把持朝堂數十年,無論出于公心私心,陛下都不會樂于再看見世家為相,哪怕張嵩再剛直無私,他也是杜陵張氏的人?!?/br> “安王殿下英明,眼下形勢,正是如此?!彼巨r少卿虞獻道。 在賀融回京之前,他們與太子,已經就此事討論過幾回了。 在場這幾個人,今天能被邀請到這里,毫無疑問都是鐵桿東宮黨,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一個是出自門閥高姓,家境貧寒也罷,家境富裕也罷,都是平民子弟通過科舉一步步升上來的。 在座的禮部尚書劉衷,在吏部侍郎一職上熬了多年,一直升不上去,便是因為他寒門出身,又無耀眼過人的政績,資歷平平,還是前吏部尚書曹亮因為在宮變中首鼠兩端,被嘉祐帝擼下去之后,太子看準時機,一力將他推上去的。 其他幾個人,就更不用說了,司農少卿并非什么顯要官職,三位太子舍人,若無其它官職,充其量也就是太子伴讀,到了外面沒有任何影響力,不過三人之中的江越,賀融是聽說過的,對方在京城的清流文人中小有名氣,也曾因孝道出名,想必嘉祐帝是看中了這幾點,才會讓他們充任輔佐太子的官員。 虞獻道:“依我看,陛下的意思,也并不想讓張嵩繼任丞相?!?/br> 嘉祐帝早年離開京城,在房州一住就是十來年,來不及培養自己的勢力,跟世族也沒有太深的瓜葛,而且他受到先帝影響,對世族始終抱著忌憚之心,在施政上也竭力延續先帝的傳統,在任用世族的同時,不忘提拔平民出身的官員,這也是太子能將劉衷推上吏部尚書之位的重要原因。 這是嘉祐帝與太子的共同之處,但不同的是,在相位這個選擇上,嘉祐帝更看好李寬,而太子不喜歡李寬。